学习文学不能懒于记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读书,讲求诵读、吟诵,读书中有“读”、有“味”、有“诵”。这是一种可贵的读书方法,行之有效,亦能培养人脚踏实地的品格和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学习文学记诵分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0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设置“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在学习文学上,古人的读书方法颇值得我们学习,悟读而精思,熟读而成诵,出口而成章,读书人要饱读诗书。历史上之所以出现诸子百家、汉唐文化、诗词曲赋等文化的繁荣,固然有时代的因素,但古人潜心读书的精神也不无影响。针对当前农村高中学生文学阅读沙漠化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如下方面引导。
  一、要重视文学阅读
  首先要知道文学的定义及阅读的意义。文学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别。显然,文学是有别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的。文学是精神生活,属于上层建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也离不开上层建筑。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形式,从最早的书面文学《诗经》开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曲赋,骈体文,经史子集,先秦的诸子散文,汉代的史书和赋,唐代的八大家散文,明清的唐宋派、桐城派,浩如烟海,浩浩汤汤,无限繁荣。先人智慧的结晶,中华儿女当有义不容辞之责任传承、发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当为立身之本,文学对于修身的意义自不需言明,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功利的角度而言,博览多思善辩,于我们没有害处。
  二、要做好阅读的分类
  夏丏尊在《夏丏尊教育名篇》中说,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略读,一种是精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在于收得内容;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在于鉴赏。笔者以为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该注重于精读。
  这与我们平日所议的“全脑阅读”与“深度阅读”,当有异曲同工之意。全脑阅读亦即速读,深度阅读当涵而又涵、思而又思。读书学习,眉毛胡子一把抓,细大不捐,同等用力,那是一个糟糕的选择。速读类的东西在于广积博览,未必要咬文嚼字,含英咀华。上学阶段,女生酷爱读琼瑶,男生酷爱读金庸,文艺点的爱读莎士比亚,读川端康成,读得很快,依然可以体会到旨趣,读得着迷,受益匪浅。经史子集更为博大精深,非经一番读、悟、诵,难以得其要旨。正因其难,故初读者会蜗行泥中,步履维艰。此类书籍,非得慢读,不可求快,正可谓“深度阅读香如茗”。当然,要注意学生的“不良阅读”,所谓开卷有益,有益是择书首义,中学阶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避免不良书籍的不良影响。
  三、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
  读书要精思而熟读。
  首先,精思有助于诵读,易见成效。私塾的背诵顺序是先背诵后理解。我们反对这种鹦鹉学舌式的背诵。我们在上课时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意在此。譬如一首《春江花月夜》,有的学生一个时辰可以背会,有的学生一周下来仍是支支吾吾、期期艾艾。速度快者所走之捷径便是精思。《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历来脍炙人口,但全诗三十六句,背诵并不轻松。学生精思之后,理清脉络——全诗景、情、理的完美融合——背诵便迎刃而解了。
  其次,精思才能出真知。读书不思考,犹如永远停留在描红阶段的书法练笔,僵硬呆板,没有灵魂。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智慧的精华,自有其不菲的价值,而其表达的思想或形式又往往是豐富的,需要通过“悟读”来发掘其深厚的思想或艺术魅力。阅读时,要常想、细思、多问,不经一番思考,如何发现作品的深厚意蕴?不经一番思考,如何会产生真知呢?没有思考的阅读,如同没有导游的旅游,看到了很多,而实际又什么都没看到。
  再次,精思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读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领会、贯通和运用,要能够在有一定认知、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从容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读书心领神会,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自己的心灵视野,提升自己的思考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在运用时准确自如,信手拈来,让那些积累的东西不致被错误运用或束之高阁。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也喜寻章摘句,不乏“济世的名言”、深刻的见解、丽句佳词,却完全看不出对个人素养和写作的影响,甚至将积累的东西用错地方,风马牛不相及,或生搬硬套,抱残守缺,贻笑大方。究其原因,没有思考,没有理解。凡读书,关心则乱!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云,“凡背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四、要恒于背诵
  古人说,“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三分文章七分读”。在“一章”“三遍”类的对比之中,我们足可以见吟诵之于读书的重要性。好的文章,愈读愈见其精妙,愈会有不同的收获。好的句段,需经诵读,其间的字之妙、词之佳、声韵之和谐、意蕴之深幽,才能在心中百转千回。
  1.点式背诵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一个遗忘规律:
  学习后的时间20分钟1小时24小时2日31日
  记住率(%)5844342821
  遗忘率(%)4256667279
  从上表我们可以知道,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诵读要在阅读后的1—24小时内强化,最晚不要超过2天,在这个时间段稍加背诵即可记忆,过了这个时间段背诵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艾宾浩斯同时研究出,睡前和醒后是记忆的两个黄金时段,记忆率可保持34%,所以对于学生的诵读,不要错过每天当中这样的关键时段。
  2.线式背诵
  学习文学作品不能懒于背诵。背诵是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一个“恒”字,此事非仅关“兴趣”二字。正所谓立志容易践志难,在诵读积累的途中,你可能会偶感倦怠、意兴阑珊,但请千万不要轻言放弃。须知诵读与积累是一个呈加速度发展的过程,随着积累的增加,相关的字词句、词法、句法、典故、修辞、技巧等的重复出现,融会贯通,你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会快速提升,收获自然可想而知。
  程畏斋云,读书自经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读书自当夜以继日,春诵夏弦,一番寒彻骨,梅花扑鼻香。
  [参考文献]
  [1]费振刚.中国文学史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程端礼.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DB/OL].http://www.diziguiwang.com, index.html.
  [3]朱自清.朱自清全集·论诗学门径[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通过对背跃式跳高的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各阶段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找出易犯错误,分析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方法,为更好地学习背跃式跳高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Fibonacci序列的定义及基本性质介绍了Fibonacci序列{Fkn}及{Fkn+r}的一些性质;同时利用Fibonacci序列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归纳得出了Fibonacci数列{Fkn}模Fn^2的一个新的同余
《韶乐》是一部歌颂、宣传舜帝九功之仁德,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尽善尽美的乐舞。《韶乐》经历了4000多年的延绵史,韶乐神秘,韶乐奇妙,是“华夏第一乐章”。通过对考古发掘出土的
[摘要]文言文的一些句式古奥,且句子间的联系难以理解,使人们对其进行解读时容易导致歧义与错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以丰富知识做准备,用多样方法做尝试,并用有效反思强化思维,庶几能够廓清文章的障碍,强化阅读欣赏与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说文言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32  一直以来,我国唐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