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如今理财市场上最火热的产品之一,分红险真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吗?现在的高分红能年年维持吗?让我们看看分红险热闹背后的真实情况。
以往,无论是在保险公司的产品战略层面,还是在保险消费市场,除了传统的保障型险种,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都是三大主力,可谓“三足鼎立”。如今的市场,为何分红险会异军突起,一枝独秀?
新会计准则助推分红险
“分红险的异军突起主要还是缘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长生人寿总精算师王龙根先生告诉记者。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二号解释》,万能险、投连险必须分拆计人保费收入,也就是说万能、投连的大部分承保收入几乎不能确认为保费收入,而分红险如果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其承保收入都可以计入保费收入。为确保市场份额,各公司都大力发展分红险。同时减少或停止销售万能、投连业务,造成目前‘一险独大’的局面。”王龙根这样认为。
“不仅如此,根据新会计准则,分红险的首年利润可以提取出来计入年度财务报表,增加保险公司的利润,而万能险的首年利润却无法这样操作。此外,对于万能险的税收问题,一直未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万能险的保费因为是分成两块,一部分在保障账户,一部分在投资账户的,到底是对投资账户内的资金征收所得税,还是投资账户内外的都要征税,这个大家到现在都说不清楚。所以保险公司也不太愿意做万能险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精算师说。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市值缩水过万亿,投连险风光不再,万能险结算利率不断调降,消费者更加偏好分红险这种相对保守的理财保险产品。”国泰人寿精算师则认为。
超高分红主要来自“特殊红利”
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对分红险而言,其分红部分是极不确定的,而且每年都是会波动的。其实在分红险的宣传单页上,也应该印上一句“分红是不确定的,往年高分红率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
往年,分红险往往只有1%~3%的分红率(一般分红保单内含的预定利率在2%左右,加上年度分红,年总收益率在3%~4%左右,有时候年景不好,年度分红还会为0)。而今,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少公司开始动用“特别红利”这个工具。
分红保单预定利率加上年度分红,再加上保险公司派发的“大礼包”,最终出现7%、8%的超高分红率!这的确让人有些“惊艳”。
特殊红利对于分红险销售的催化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但是特殊红利并不是每年都会派发。业内人士指出,和一般的红利来源不同,寿险公司派发特殊红利来源于超额投资盈余,寿险公司分红业务投资盈余大幅超出一般年度水平的情况下才会派发特殊红利。
比如2008年,基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红火行情,各家寿险公司都有充盈的投资回报,这平添了寿险公司派发特殊红利的底气。但在2010年,资本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今年前5个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约650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约为1.7%,年化投资收益率为4%左右,与去年全年6.4%的收益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股市动荡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并不乐观。将来能分多少红都是问题,更不用想着能派发多少特殊红利。
分红险完全不同于储蓄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作为一款保险产品,分红险的变现性,也就是我们在配置理财产品时候经常强调的流动性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如果想变现,其损失会比较大。
刘阿姨今年就要70岁了,和儿子儿媳孙子一起住在上海的静安区。今年6月初,她到常去的那家银行办事,结果却被工作人员劝说购买一款保险理财产品。
“老阿姨啊,我看你经常来我们行取钱的。其实你都办成储蓄不划算的,现在储蓄利率那么低。这款产品的收益率比储蓄高多了,每年2万元,在10年,期满就能拿回本金和祝寿金,而且每年还能拿5%-6%左右的分红。多好啊。”
刘阿姨虽然被说得有些心动,但不敢自己直接做主,就捧着工作人员给的产品宣传册回家给儿媳妇看。
“妈妈呀,您年纪大了,不适合这种产品的。你想想看,你每年存那么多钱进去,一年下来最多只能领到1000元左右的分红钱。万一中途有急用想把本金取回来,你知道要损失多少吗?就算你中途不取钱用,难道你这些钱要等到10年以后再派用场吗?”媳妇的一番言论让刘阿姨打了退堂鼓。
因为作为保险产品而非“储蓄产品”,分红险在前几年支出的实际运营、管理费用,还有代理人或代销渠道佣金,还有风险成本等,也是不低的,只是不像万能险、投连险那样一项一项地列明,它主要体现在和保险合同一起发到投保者手中的那张《现金价值表》上。在最初的3年甚至5年内,现金价值的累积速度是比较慢的。换而言之,如果那时想要退保变现,损失是不小的。
而真正的储蓄,可以随时变现,损失的只是利息多少,其本金是100%保证归还的。这也是分红险和储蓄之间的根本差异。很多推销人员打着“储蓄”的幌子来卖分红险,其实是违规的。
消费者还是要“量体裁衣”
对消费者而言,分红险真的是最佳选择么?难道其他险种都不如分红险“好”?
“不能这样说,无论是传统保险,还是分红、万能及投连险,都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各有其优势。‘一险独大’对保险公司甚至整个行业也会形成风险,因此公司在业务结构上仍要保持一定合理性(包括发展传统产品等),而客户仍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产品。当然,这也有赖于销售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长生人寿总精算师王龙根认为。
无论市场上流行什么,对消费者而言,需要秉持的保险理念还是“量体裁衣”、“度身定做”。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特性,不同人群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必须让产品为自己的需要服务,而不是跟风买流行时尚。
买保险,到底是买保障,还是想“分红”,想要得到高收益?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一定要事前想清楚。
分红险有哪些特点
●与股市关联度不高 分红险是一种具有一定理财功能的保险,但它比较稳健,主要投资于各类存款、债券等中低风险产品,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比较少,因此与资本市场影响关联度较低,与此相适应,其收益也不会太高。
●可分红不超过七成盈利 保险公司并不是把分红保单的全部盈利都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而只是可分配盈余的不低于70%的部分。事实上,保险公司分给保单持有人的可能不会超过70%。
●分红险收益搞平衡 尽管保单的前几个年度,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不会很高,而越往后可能会越高,但分红险都有一个“平滑功能”,保险公司一般在经营状况好时都会多留下一些盈余,以便在经营状况差时,从这些预留的盈余中提取一些,从而尽量保持各年度的分红水平平稳。不出现大起大落。
●特殊红利不常有 分红险每年 的分红水平不固定,特殊红利更可能是小概率事件。按照规定,寿险公司在销售环节并不会给予许诺分红高低。如果客户在投保分红险时,业务员明确许诺并强调回报率,或者将特殊红利也统算到整体分红率上,这就很可能是销售误导,尤其值得消费者警惕。
市场越喧嚣越要冷静
邢 力
每隔几年,保险市场上总会掀起些风浪。一些一度大红大紫的保险产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出人意料地爆发出退保潮。
2000~2001年间,投连险是最最风光的。在面向客户的宣传中,授连险的收益不仅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其他方式的投资,保证可以赚到钱,甚至可以达到18%的高回报率。可惜到了2002年,轰动一时的投连险集体退保事件让不少保险公司焦头烂额。
2007年,在股市大牛市之际,投连险的高收益神话再次卷土而来,一些小型公司的投连险竟传出“一夜售罄”。只是不出意料地,类似的投连险退保风潮也在第二年如约而至。
如今,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前些年大红大紫的投连险已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程度有过之而元不及的分红险“独步天下”。
尽管险种变了,但保险公司的推销手法却并无两样。销售人员还是以诱人的过往收益率,或者私自承诺高额收益束“诱惑”投保人下单,却隐瞒将来退保会有损失。一旦保险套司投资收益变低高分红率将难以为继,甚至有无法分红等等潜在的不确定性。
常言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一旦发展到旺盛过头的状态时,往往也意味着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如今的分红险热潮中,记者又依稀嗅到了一丝当年投连险热销时的那股疯狂气息。
在分红险“一险独大”的热闹局面中,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在分红险热潮中丧失理性。迷失自我,为将来可能爆发的退保潮、偿村能力不足、出现巨大利差损先或造成集中给付难度等问题,埋下“地雷”。
不仅保险市场如此,投资市场皆如此。
2007年10月第一批QDII基金发行时,受到国内投资者狂热追捧,其中首日认购资金规模达到1162亿元的QDII基金,一年后每份净值跌到了历史最低价跌0.324元;2009年,顺应小牛市发行的一只巨无霸基金,再次缔造了神话,然而半年后的今天,其每份净值却已跌到0.8元附近……
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持续高涨的乐观态势,可一旦次贷利益链断裂后,随后引发了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全球投资市场的低迷。“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无遗。
国内也不例外,经过了长达7年的持续非理性亢奋,今年年初,中国的房价虽然承接去年的上涨势头继续疯涨。但在中央不断的调控政策打压下,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半年后的今天,已没人再敢否认房价拐点的到来。
由此可见,越是市场狂热之时,投资者越是要理性投资,慎重投保。
市场越喧嚣,你越要冷静。这是理财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必须谨记!
以往,无论是在保险公司的产品战略层面,还是在保险消费市场,除了传统的保障型险种,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都是三大主力,可谓“三足鼎立”。如今的市场,为何分红险会异军突起,一枝独秀?
新会计准则助推分红险
“分红险的异军突起主要还是缘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长生人寿总精算师王龙根先生告诉记者。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二号解释》,万能险、投连险必须分拆计人保费收入,也就是说万能、投连的大部分承保收入几乎不能确认为保费收入,而分红险如果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其承保收入都可以计入保费收入。为确保市场份额,各公司都大力发展分红险。同时减少或停止销售万能、投连业务,造成目前‘一险独大’的局面。”王龙根这样认为。
“不仅如此,根据新会计准则,分红险的首年利润可以提取出来计入年度财务报表,增加保险公司的利润,而万能险的首年利润却无法这样操作。此外,对于万能险的税收问题,一直未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万能险的保费因为是分成两块,一部分在保障账户,一部分在投资账户的,到底是对投资账户内的资金征收所得税,还是投资账户内外的都要征税,这个大家到现在都说不清楚。所以保险公司也不太愿意做万能险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精算师说。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市值缩水过万亿,投连险风光不再,万能险结算利率不断调降,消费者更加偏好分红险这种相对保守的理财保险产品。”国泰人寿精算师则认为。
超高分红主要来自“特殊红利”
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对分红险而言,其分红部分是极不确定的,而且每年都是会波动的。其实在分红险的宣传单页上,也应该印上一句“分红是不确定的,往年高分红率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
往年,分红险往往只有1%~3%的分红率(一般分红保单内含的预定利率在2%左右,加上年度分红,年总收益率在3%~4%左右,有时候年景不好,年度分红还会为0)。而今,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少公司开始动用“特别红利”这个工具。
分红保单预定利率加上年度分红,再加上保险公司派发的“大礼包”,最终出现7%、8%的超高分红率!这的确让人有些“惊艳”。
特殊红利对于分红险销售的催化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但是特殊红利并不是每年都会派发。业内人士指出,和一般的红利来源不同,寿险公司派发特殊红利来源于超额投资盈余,寿险公司分红业务投资盈余大幅超出一般年度水平的情况下才会派发特殊红利。
比如2008年,基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红火行情,各家寿险公司都有充盈的投资回报,这平添了寿险公司派发特殊红利的底气。但在2010年,资本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今年前5个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约650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约为1.7%,年化投资收益率为4%左右,与去年全年6.4%的收益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股市动荡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并不乐观。将来能分多少红都是问题,更不用想着能派发多少特殊红利。
分红险完全不同于储蓄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作为一款保险产品,分红险的变现性,也就是我们在配置理财产品时候经常强调的流动性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如果想变现,其损失会比较大。
刘阿姨今年就要70岁了,和儿子儿媳孙子一起住在上海的静安区。今年6月初,她到常去的那家银行办事,结果却被工作人员劝说购买一款保险理财产品。
“老阿姨啊,我看你经常来我们行取钱的。其实你都办成储蓄不划算的,现在储蓄利率那么低。这款产品的收益率比储蓄高多了,每年2万元,在10年,期满就能拿回本金和祝寿金,而且每年还能拿5%-6%左右的分红。多好啊。”
刘阿姨虽然被说得有些心动,但不敢自己直接做主,就捧着工作人员给的产品宣传册回家给儿媳妇看。
“妈妈呀,您年纪大了,不适合这种产品的。你想想看,你每年存那么多钱进去,一年下来最多只能领到1000元左右的分红钱。万一中途有急用想把本金取回来,你知道要损失多少吗?就算你中途不取钱用,难道你这些钱要等到10年以后再派用场吗?”媳妇的一番言论让刘阿姨打了退堂鼓。
因为作为保险产品而非“储蓄产品”,分红险在前几年支出的实际运营、管理费用,还有代理人或代销渠道佣金,还有风险成本等,也是不低的,只是不像万能险、投连险那样一项一项地列明,它主要体现在和保险合同一起发到投保者手中的那张《现金价值表》上。在最初的3年甚至5年内,现金价值的累积速度是比较慢的。换而言之,如果那时想要退保变现,损失是不小的。
而真正的储蓄,可以随时变现,损失的只是利息多少,其本金是100%保证归还的。这也是分红险和储蓄之间的根本差异。很多推销人员打着“储蓄”的幌子来卖分红险,其实是违规的。
消费者还是要“量体裁衣”
对消费者而言,分红险真的是最佳选择么?难道其他险种都不如分红险“好”?
“不能这样说,无论是传统保险,还是分红、万能及投连险,都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各有其优势。‘一险独大’对保险公司甚至整个行业也会形成风险,因此公司在业务结构上仍要保持一定合理性(包括发展传统产品等),而客户仍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产品。当然,这也有赖于销售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长生人寿总精算师王龙根认为。
无论市场上流行什么,对消费者而言,需要秉持的保险理念还是“量体裁衣”、“度身定做”。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特性,不同人群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必须让产品为自己的需要服务,而不是跟风买流行时尚。
买保险,到底是买保障,还是想“分红”,想要得到高收益?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一定要事前想清楚。
分红险有哪些特点
●与股市关联度不高 分红险是一种具有一定理财功能的保险,但它比较稳健,主要投资于各类存款、债券等中低风险产品,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占比较少,因此与资本市场影响关联度较低,与此相适应,其收益也不会太高。
●可分红不超过七成盈利 保险公司并不是把分红保单的全部盈利都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而只是可分配盈余的不低于70%的部分。事实上,保险公司分给保单持有人的可能不会超过70%。
●分红险收益搞平衡 尽管保单的前几个年度,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不会很高,而越往后可能会越高,但分红险都有一个“平滑功能”,保险公司一般在经营状况好时都会多留下一些盈余,以便在经营状况差时,从这些预留的盈余中提取一些,从而尽量保持各年度的分红水平平稳。不出现大起大落。
●特殊红利不常有 分红险每年 的分红水平不固定,特殊红利更可能是小概率事件。按照规定,寿险公司在销售环节并不会给予许诺分红高低。如果客户在投保分红险时,业务员明确许诺并强调回报率,或者将特殊红利也统算到整体分红率上,这就很可能是销售误导,尤其值得消费者警惕。
市场越喧嚣越要冷静
邢 力
每隔几年,保险市场上总会掀起些风浪。一些一度大红大紫的保险产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出人意料地爆发出退保潮。
2000~2001年间,投连险是最最风光的。在面向客户的宣传中,授连险的收益不仅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其他方式的投资,保证可以赚到钱,甚至可以达到18%的高回报率。可惜到了2002年,轰动一时的投连险集体退保事件让不少保险公司焦头烂额。
2007年,在股市大牛市之际,投连险的高收益神话再次卷土而来,一些小型公司的投连险竟传出“一夜售罄”。只是不出意料地,类似的投连险退保风潮也在第二年如约而至。
如今,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前些年大红大紫的投连险已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程度有过之而元不及的分红险“独步天下”。
尽管险种变了,但保险公司的推销手法却并无两样。销售人员还是以诱人的过往收益率,或者私自承诺高额收益束“诱惑”投保人下单,却隐瞒将来退保会有损失。一旦保险套司投资收益变低高分红率将难以为继,甚至有无法分红等等潜在的不确定性。
常言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一旦发展到旺盛过头的状态时,往往也意味着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如今的分红险热潮中,记者又依稀嗅到了一丝当年投连险热销时的那股疯狂气息。
在分红险“一险独大”的热闹局面中,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都很容易在分红险热潮中丧失理性。迷失自我,为将来可能爆发的退保潮、偿村能力不足、出现巨大利差损先或造成集中给付难度等问题,埋下“地雷”。
不仅保险市场如此,投资市场皆如此。
2007年10月第一批QDII基金发行时,受到国内投资者狂热追捧,其中首日认购资金规模达到1162亿元的QDII基金,一年后每份净值跌到了历史最低价跌0.324元;2009年,顺应小牛市发行的一只巨无霸基金,再次缔造了神话,然而半年后的今天,其每份净值却已跌到0.8元附近……
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持续高涨的乐观态势,可一旦次贷利益链断裂后,随后引发了美国楼市的下跌和全球投资市场的低迷。“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无遗。
国内也不例外,经过了长达7年的持续非理性亢奋,今年年初,中国的房价虽然承接去年的上涨势头继续疯涨。但在中央不断的调控政策打压下,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半年后的今天,已没人再敢否认房价拐点的到来。
由此可见,越是市场狂热之时,投资者越是要理性投资,慎重投保。
市场越喧嚣,你越要冷静。这是理财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必须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