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用专题符号库,对制图区域的数据进行符号化编辑,完成专题图编制,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分布特点、规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体现地图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和现势性。
关键词:GIS海图制图
【分类号】:TG333.7
1制图区域概况
制图区域海域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属大陆架浅海区,水深最深不超过50米,最淺处水深约7米,一般水深30米左右,海底较平坦。
2编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技术依据
《中国海图图式》《电子海图技术规范》《海底地形图编绘规范》《数字海图数据字典》
《海底底质图编绘规范》《海图检查验收规定》《海图生产流程规定》
2.2数据组织
成果图件数据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各层名称及要素,各要素属性结构参照上述相关规程规范执行。
2.3成果数据格式
1、图件成果数据: GIS作业平台数据格式。
2、专题图: GIS作业平台格式数据,同时转换一套供发排印刷的EPS格式和400dpi的JPG格式。
3、符号库: GIS作业平台海图制图专业系统库Slib。
2.4编制方法
基于多种GIS软件相结合的人机交互式的缩编方法。
2.5图件表示方法
根据图幅的表示内容,地图可采用范围法、质底法和符号法等表示方法。
2.6技术路线流程图
3 项目区的数据准备
3.1基础资料要求
对基础资料的数学基础、数据精度、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按照现势性、几何精度和科学性的要求,进行处理或重新收集,以确保原始资料的质量。
3.2补充和参考资料
为了确保图幅内容的完整性和各制图要素的现势性,补充收集了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对取得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相关处理,以满足制图需要。
4图件编制
4.1编制要求
以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资料为基础,引用专题符号库,对制图区域的数据进行符号化编辑,完成专题图编制。要求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分布特点、规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体现地图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和现势性。
4.2地图编制
4.2.1点状符号的综合
1、水深的选取
水深注记的选取遵循“舍深取浅”的原则;同时也应保留适当数量的深水点,特别是狭窄航道,适当保留深水点,以显示其通航能力。水深注记的密度(图上相邻水深注记的间距)一般为10~15 mm,海底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港池、航道、锚地等重要航行区域水深间距可加密到6~10 mm。水深注记一般呈菱形分布。
2、障碍物
主要是礁石、沉船、障碍物等,它们是船舶海上活动的主要障碍和威胁。障碍物的制图综合主要包括选取、说明注记的表示、符号的图形转换和危险线形状的化简。孤立的障碍物必须选取,成片的障碍物根据其危险程度选取,取高舍低、取外围舍中间、取近航道舍近岸、取稀疏处舍密集处。采用不依比例的点状符号表示,并标注名称。
3、助航标志
航标的选取按照其重要程度、地理位置等由高级向低级、由重要向次要的顺序选取,即按灯塔、无线电航标、灯船、灯柱、灯浮顺序选取。采用不依比例的点状符号表示,并标注名称。
4、注记要素
各种注记要素按照规定的字体和字大表示,面状或点状要素的注记一般采用水平字列或垂直字列表示,如水深、居民点、高程特征点名称等;
面状要素的注记优先优先安排在面状范围内的中心位置,如果范围内无法配置则安排在面状要素周围,字位的优先位置同点状要素注记配置。
山脉、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一般采用雁行字列或屈曲字列表示,注记位置及方向符合光线法则。
4.2.2线状及面状符号的综合
1、海岸线
海岸线形状的化简遵循“扩大陆地、缩小海域”的原则。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某一深入陆地的小海湾,也可以将海湾适当夸大表示。岸线性质的概括主要采取删除、夸大和转换三种方法,删除短小的岸线性质,夸大表示特殊性质的岸线。
2、等深线
等深线的综合遵循“扩浅缩深”的原则,当等深线比较密集时,可保留最浅的等深线,将较深的等深线中断在较浅的等深线上,并保留0.2 mm的间隔。等深线的取舍原则是“取浅舍深”。
3、干出滩
干出滩的制图综合包括干出滩的取舍、轮廓形状的化简、质量特征的概括以及干出水深的选取四个方面。孤立的干出滩不得舍去,成群分布的可以相互合并。干出滩质量特征的概括包括类型合并和质量转换,质量的转换是通过于出滩的合并来完成,软性滩可以合并转换为硬性滩,但硬性滩不能合并到软性滩中。
4、海底底质
海底底质的综合包括底质的取舍和质量的概括。海底底质的选取,首先要保障航行安全和便于选择锚地,其次反映底质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全覆盖的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类底质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并用质底法(填充色、晕线)和标注地类代码表示底质类型。
4.2.3图面整饰
1、图名:图名宜选用魏碑或隶书等汉字字体,宜配置于外图廓外上方。根据不同的专题图,采用不用的图名。
2、地理位置图:采用小比例尺行政区划图显示本级行政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宜配置于图幅内左上角,或根据制图区域形状配置于图幅内右上角。
3、指北针:可采用美观的指北针图形表示。指北针宜配置于图幅内右上角,或根据制图区域形状配置于左上角。
4、比例尺:宜同时采用图解和注记比例尺,图解比例尺总长度宜为5~10cm,尺头长为1~2 cm。比例尺宜配置于图廓外的图幅正下方。
5、图例:由地图符号和文字说明组成,样图内出现的要素一般都要做图例。
6、色带:采用三层色带和背景色突出显示制图主区域。
7、图廓:由内图廓、外图廓、花边和花边外图廓构成。
8、编制说明:编制单位注于图廓外右下方;编图说明: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注于图廓左下方。
5质量控制
5.1检查方法
采用上机人工屏幕检查、回放图检查以及开发程序实现计算机自动批量检查等多种手段方式进行检查,以利于发挥各自长处,规避短处,提高效率。
5.2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成果质量,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执行“三检一验”制度。
1、自检
在作业员完成自己所的任务后,首先对自己所完成的部分进行检查,检查比例为 100%。2、互检
自检完成后,作业员之间进行互检,检查比例为100%;互检主要核实作业员判错和漏掉的部分,互检人员对其修改并在检查表中做好记录。
3、专检
由质检组对整个核查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小于30%,主要是对作业员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错、漏部分进行检查。
4、成果整理、印制
对成果进行整理归档,将成果图件、文字材料完成制印和裝帧。
作者简介:
王家耀 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M】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3:257
蔡德恩 海图制图综合的探讨 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第十八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340,343
关键词:GIS海图制图
【分类号】:TG333.7
1制图区域概况
制图区域海域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属大陆架浅海区,水深最深不超过50米,最淺处水深约7米,一般水深30米左右,海底较平坦。
2编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技术依据
《中国海图图式》《电子海图技术规范》《海底地形图编绘规范》《数字海图数据字典》
《海底底质图编绘规范》《海图检查验收规定》《海图生产流程规定》
2.2数据组织
成果图件数据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各层名称及要素,各要素属性结构参照上述相关规程规范执行。
2.3成果数据格式
1、图件成果数据: GIS作业平台数据格式。
2、专题图: GIS作业平台格式数据,同时转换一套供发排印刷的EPS格式和400dpi的JPG格式。
3、符号库: GIS作业平台海图制图专业系统库Slib。
2.4编制方法
基于多种GIS软件相结合的人机交互式的缩编方法。
2.5图件表示方法
根据图幅的表示内容,地图可采用范围法、质底法和符号法等表示方法。
2.6技术路线流程图
3 项目区的数据准备
3.1基础资料要求
对基础资料的数学基础、数据精度、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按照现势性、几何精度和科学性的要求,进行处理或重新收集,以确保原始资料的质量。
3.2补充和参考资料
为了确保图幅内容的完整性和各制图要素的现势性,补充收集了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对取得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相关处理,以满足制图需要。
4图件编制
4.1编制要求
以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资料为基础,引用专题符号库,对制图区域的数据进行符号化编辑,完成专题图编制。要求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分布特点、规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体现地图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和现势性。
4.2地图编制
4.2.1点状符号的综合
1、水深的选取
水深注记的选取遵循“舍深取浅”的原则;同时也应保留适当数量的深水点,特别是狭窄航道,适当保留深水点,以显示其通航能力。水深注记的密度(图上相邻水深注记的间距)一般为10~15 mm,海底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港池、航道、锚地等重要航行区域水深间距可加密到6~10 mm。水深注记一般呈菱形分布。
2、障碍物
主要是礁石、沉船、障碍物等,它们是船舶海上活动的主要障碍和威胁。障碍物的制图综合主要包括选取、说明注记的表示、符号的图形转换和危险线形状的化简。孤立的障碍物必须选取,成片的障碍物根据其危险程度选取,取高舍低、取外围舍中间、取近航道舍近岸、取稀疏处舍密集处。采用不依比例的点状符号表示,并标注名称。
3、助航标志
航标的选取按照其重要程度、地理位置等由高级向低级、由重要向次要的顺序选取,即按灯塔、无线电航标、灯船、灯柱、灯浮顺序选取。采用不依比例的点状符号表示,并标注名称。
4、注记要素
各种注记要素按照规定的字体和字大表示,面状或点状要素的注记一般采用水平字列或垂直字列表示,如水深、居民点、高程特征点名称等;
面状要素的注记优先优先安排在面状范围内的中心位置,如果范围内无法配置则安排在面状要素周围,字位的优先位置同点状要素注记配置。
山脉、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一般采用雁行字列或屈曲字列表示,注记位置及方向符合光线法则。
4.2.2线状及面状符号的综合
1、海岸线
海岸线形状的化简遵循“扩大陆地、缩小海域”的原则。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某一深入陆地的小海湾,也可以将海湾适当夸大表示。岸线性质的概括主要采取删除、夸大和转换三种方法,删除短小的岸线性质,夸大表示特殊性质的岸线。
2、等深线
等深线的综合遵循“扩浅缩深”的原则,当等深线比较密集时,可保留最浅的等深线,将较深的等深线中断在较浅的等深线上,并保留0.2 mm的间隔。等深线的取舍原则是“取浅舍深”。
3、干出滩
干出滩的制图综合包括干出滩的取舍、轮廓形状的化简、质量特征的概括以及干出水深的选取四个方面。孤立的干出滩不得舍去,成群分布的可以相互合并。干出滩质量特征的概括包括类型合并和质量转换,质量的转换是通过于出滩的合并来完成,软性滩可以合并转换为硬性滩,但硬性滩不能合并到软性滩中。
4、海底底质
海底底质的综合包括底质的取舍和质量的概括。海底底质的选取,首先要保障航行安全和便于选择锚地,其次反映底质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全覆盖的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类底质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并用质底法(填充色、晕线)和标注地类代码表示底质类型。
4.2.3图面整饰
1、图名:图名宜选用魏碑或隶书等汉字字体,宜配置于外图廓外上方。根据不同的专题图,采用不用的图名。
2、地理位置图:采用小比例尺行政区划图显示本级行政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宜配置于图幅内左上角,或根据制图区域形状配置于图幅内右上角。
3、指北针:可采用美观的指北针图形表示。指北针宜配置于图幅内右上角,或根据制图区域形状配置于左上角。
4、比例尺:宜同时采用图解和注记比例尺,图解比例尺总长度宜为5~10cm,尺头长为1~2 cm。比例尺宜配置于图廓外的图幅正下方。
5、图例:由地图符号和文字说明组成,样图内出现的要素一般都要做图例。
6、色带:采用三层色带和背景色突出显示制图主区域。
7、图廓:由内图廓、外图廓、花边和花边外图廓构成。
8、编制说明:编制单位注于图廓外右下方;编图说明: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注于图廓左下方。
5质量控制
5.1检查方法
采用上机人工屏幕检查、回放图检查以及开发程序实现计算机自动批量检查等多种手段方式进行检查,以利于发挥各自长处,规避短处,提高效率。
5.2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成果质量,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执行“三检一验”制度。
1、自检
在作业员完成自己所的任务后,首先对自己所完成的部分进行检查,检查比例为 100%。2、互检
自检完成后,作业员之间进行互检,检查比例为100%;互检主要核实作业员判错和漏掉的部分,互检人员对其修改并在检查表中做好记录。
3、专检
由质检组对整个核查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小于30%,主要是对作业员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错、漏部分进行检查。
4、成果整理、印制
对成果进行整理归档,将成果图件、文字材料完成制印和裝帧。
作者简介:
王家耀 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M】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3:257
蔡德恩 海图制图综合的探讨 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第十八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