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现在职业学校中不少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的现状,本文提出六个方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见解。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有效性
常听见这样的牢骚“现在的课真难上,学生真差”,是啊,现在职校学生中不少人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有少数教师甚至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作为教师我深感焦虑。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声誉,作为合格劳动者的培养基地,学校责任重大。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认真的总结,终于摸索出一套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上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希腊数学家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指出,“数学还是关于美的科学”。美籍华人邱成桐在华做数学演讲时,一再指出数学是“伟大而美丽的真理”。然而,在广大职校学生中间,对数学美感到陌生的还大有人在,有些差生甚至畏惧学习数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宣传数学的美,比如,讲一讲国际象棋的滑稽之美: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他要求国王给予的奖品是在第一格子里放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子里放2粒麦子。在第三格里放4粒麦子,……依此类推放满64个格子。这些麦子相当于全世界2000年的小麦产量,从而使国王陷入了“言而无信”的困境。
讲一讲0.618的奇妙之美:法国埃菲尔铁塔平台的设计,维纳斯身体的比例,教室长宽结构的原理,最佳气温的调节,某些世界名画的布局,等等。还有在公式、图形、结构上的对称之美,偶函数的图像是轴对称的,奇函数的图像是原点对称的。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既是轴对称的,又是点对称的,而圆是万向对称的。……
二、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你卷进问题的深浅程度将取决于你解决他的愿望的殷切程度,除非你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否则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难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知,不管你怎样讲解,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往往迷惑不解,半信半疑。为此,在教学中,我用趣味游戏——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在讲桌上竖着摆上一列小木块,开始上课,我便指着这列小木块对学生说:这列竖者的木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第一只倒下;(2)若前一只倒下,则后一只必然倒下。试问:当把第一支木块推倒后,这列木块是否全部倒下?为什么?面对讲桌上的这列木块和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触发了,求知欲十分强烈,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等学生在游戏中验证了结果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了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又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试验验证、讨论:在上述游戏中,去掉条件(2)(可从中抽掉两只木块),只有条件(1),能否保证这列木块全部倒下?若去掉条件(1),只有(2)呢?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对原本抽象、难懂的原理能主动获取,深刻理解。
三、恰当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碎屑一下聚拢过来。”例如讲“等比数列”时,我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05毫米厚的纸对折30次后,有没有老师这么高?”“没有”,学生们笑答。我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但没有马上说出结果。学生们则一下安静了,都目瞪口呆望着我,表情里透着怀疑和求索。我一字一句的说:“比两千层楼还要高。”下面一片哗然。这时我不失时机的点明:我们今天就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同时由于胃口被高高吊起,兴趣也随之高涨。
再如,讲“解三角形”时,我用开场白启发学生:“你能否不过河测得河宽,不上山测得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到敌我之间的距离?”这些话使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盎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进一步强化。例如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增强新奇感(如:用多媒体演示“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向学生展示离心率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在不断闪烁的两个焦点改变位置的同时,绘制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相应椭圆。又如,在运行“圆柱、圆台、圆锥”教学软件时,计算机动态的显示它们的成型过程,屏幕上直观优美生动的画面极大的吸引着年少好奇的学生,使之精神愉悦兴趣倍增。)、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打桥牌时对牌的分布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概率”)、运用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发好奇心(比较0.9与1的大小。直觉0.9<1,有0.=1/3,0.=1,怎么回事?从而引入极限概念。)
五、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手做。动手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等获取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请同学们用一纸板作为平面,用一根游戏棒作为平面的斜线,并固定于点B;再用一根棒作为斜线在平面上射影,这根棒的位置应怎样确定?……最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所做模型画出如图的图形,并根据试验结果归纳、概括出三垂线定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再根据所做模型画图形,根据试验结果归纳出定理内容,为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学生动手画。画即画图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性思维活动。数学是一门将文明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融为一体的抽象科学。熟练的进行三种语言相互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准确的画出图形(或简图)是实现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纽带。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画图能力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在画图中学数学。
如在椭圆定义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块板纸,一条细绳,两枚图钉,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画椭圆。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画。这样学生对椭圆定义理解深刻,特别对定义中2a>2c这一条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恰当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多的指责会使一个人变得消沉;太多的否定,会给人一种挫败感,让人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成绩要及时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学习兴趣越高。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潜能,差生也一样,教师应当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用鼓励和赞美来肯定它,让学生在自信中心情愉快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很多,以上仅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有效性
常听见这样的牢骚“现在的课真难上,学生真差”,是啊,现在职校学生中不少人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有少数教师甚至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作为教师我深感焦虑。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声誉,作为合格劳动者的培养基地,学校责任重大。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认真的总结,终于摸索出一套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上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希腊数学家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指出,“数学还是关于美的科学”。美籍华人邱成桐在华做数学演讲时,一再指出数学是“伟大而美丽的真理”。然而,在广大职校学生中间,对数学美感到陌生的还大有人在,有些差生甚至畏惧学习数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宣传数学的美,比如,讲一讲国际象棋的滑稽之美: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他要求国王给予的奖品是在第一格子里放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子里放2粒麦子。在第三格里放4粒麦子,……依此类推放满64个格子。这些麦子相当于全世界2000年的小麦产量,从而使国王陷入了“言而无信”的困境。
讲一讲0.618的奇妙之美:法国埃菲尔铁塔平台的设计,维纳斯身体的比例,教室长宽结构的原理,最佳气温的调节,某些世界名画的布局,等等。还有在公式、图形、结构上的对称之美,偶函数的图像是轴对称的,奇函数的图像是原点对称的。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既是轴对称的,又是点对称的,而圆是万向对称的。……
二、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你卷进问题的深浅程度将取决于你解决他的愿望的殷切程度,除非你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否则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难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知,不管你怎样讲解,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往往迷惑不解,半信半疑。为此,在教学中,我用趣味游戏——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在讲桌上竖着摆上一列小木块,开始上课,我便指着这列小木块对学生说:这列竖者的木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第一只倒下;(2)若前一只倒下,则后一只必然倒下。试问:当把第一支木块推倒后,这列木块是否全部倒下?为什么?面对讲桌上的这列木块和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触发了,求知欲十分强烈,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等学生在游戏中验证了结果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了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又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试验验证、讨论:在上述游戏中,去掉条件(2)(可从中抽掉两只木块),只有条件(1),能否保证这列木块全部倒下?若去掉条件(1),只有(2)呢?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对原本抽象、难懂的原理能主动获取,深刻理解。
三、恰当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碎屑一下聚拢过来。”例如讲“等比数列”时,我向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05毫米厚的纸对折30次后,有没有老师这么高?”“没有”,学生们笑答。我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但没有马上说出结果。学生们则一下安静了,都目瞪口呆望着我,表情里透着怀疑和求索。我一字一句的说:“比两千层楼还要高。”下面一片哗然。这时我不失时机的点明:我们今天就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同时由于胃口被高高吊起,兴趣也随之高涨。
再如,讲“解三角形”时,我用开场白启发学生:“你能否不过河测得河宽,不上山测得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到敌我之间的距离?”这些话使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盎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追求新异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进一步强化。例如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增强新奇感(如:用多媒体演示“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向学生展示离心率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在不断闪烁的两个焦点改变位置的同时,绘制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相应椭圆。又如,在运行“圆柱、圆台、圆锥”教学软件时,计算机动态的显示它们的成型过程,屏幕上直观优美生动的画面极大的吸引着年少好奇的学生,使之精神愉悦兴趣倍增。)、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打桥牌时对牌的分布的可能性的推测引入“概率”)、运用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发好奇心(比较0.9与1的大小。直觉0.9<1,有0.=1/3,0.=1,怎么回事?从而引入极限概念。)
五、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手做。动手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等获取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请同学们用一纸板作为平面,用一根游戏棒作为平面的斜线,并固定于点B;再用一根棒作为斜线在平面上射影,这根棒的位置应怎样确定?……最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所做模型画出如图的图形,并根据试验结果归纳、概括出三垂线定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再根据所做模型画图形,根据试验结果归纳出定理内容,为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学生动手画。画即画图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性思维活动。数学是一门将文明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融为一体的抽象科学。熟练的进行三种语言相互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准确的画出图形(或简图)是实现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纽带。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画图能力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在画图中学数学。
如在椭圆定义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块板纸,一条细绳,两枚图钉,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画椭圆。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画。这样学生对椭圆定义理解深刻,特别对定义中2a>2c这一条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恰当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多的指责会使一个人变得消沉;太多的否定,会给人一种挫败感,让人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成绩要及时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学习兴趣越高。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潜能,差生也一样,教师应当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用鼓励和赞美来肯定它,让学生在自信中心情愉快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很多,以上仅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