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实现政治课的美感教育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我们更多地研究老师“怎么教”的问题,站在教师自身角度思考的问题比较多,而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的问题较少。长此以来,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受到了很多的制约。
  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谛。
  二、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三、利用电教手段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现代化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
  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维纳斯的意义对历史而言不亚于《人权宣言》。”另一方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利用电教手段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美感教育的协助下,在优美音律、鲜明形象中,美的神韵飘然而出。神韵美的体味在于想象力的丰富,扩散型思维的拓展。
  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感教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美的神韵,在想象体味中体验人生。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领域,有待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矩阵微分法的定义有九种,其中向量对向量求导的定义只给出了列向量对行向量求导和行向量对列向量求导两种定义,本文针对这个方面,补充了列向量对列向量求导的定义和行向量对
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诞生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不容乐观。现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及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探讨。
对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一直缺乏一致性较强的研究范式,往往处于宏观与微观割裂、动态与静态割裂、个体与整体割裂的困境之中.本文通过研究人性假设与社会制度的内在逻辑,为研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普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结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从合作交流、阅读积累和开放写作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交流;阅读积累;开放写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
在信息时代,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而便捷,学会思考和创造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授于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其思考,而思考是思维能力的高级表现。内容就高阶思维能力的界定、其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