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的芭蕾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是从登山活动中派生而来的一项运动。攀爬悬崖峭壁相对于登高山来说更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所以攀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被广大年轻人所喜爱的运动,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攀岩是勇者的游戏,是超人的运动。勇士们在陡直的岩壁上瞬间的触点、角度的变换,无不是力量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难能可贵的男子汉气概!
  怎么样,想不想做个峭壁上的芭蕾舞者?什么,跃跃欲试了?别急,先跟阿诺一起来学些攀岩的基本知识吧!
  难度系数
  地形的陡峭程度和攀爬难度,可分为6个级别:
  1级为平地行走;2级为野地跋涉;3级为几乎不需要保护的较陡山路;4级为可能需要绳索保护的山路;5级为攀岩;6级为器械攀岩。
  通常我们所说的攀岩就属于第5级。5级攀登又根据需要被划分为5.0,5.1……5.10。其中小数点前面的数字“5”代表5级攀登,后面的0-10代表攀登路线的难易程度;但在出现了第一条5.10的路线后,级别又被打破了,于是要在5.10后面加上字母abcd,代表亚难度等级。
  基本装备
  攀岩的装备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保证此项运动的安全;二是为了让攀登者的表现更出色。
  主绳:是贯穿攀登者、保护点和保护器的结合线。它的内部由多股缠绕在一起的尼龙绳组成,外部则包有绳皮(SHEATH),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绳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绝对要避免在锐利的岩角上横向磨擦;不可踩踏或在地上拖拽,以防岩屑、细沙进入纤维内部造成磨损;避免接触油类、酒精、汽油、油漆和酸碱性化学物品;每次使用前后进行检查,定期淘汰;不用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头盔:可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脱落姿态带来的头部伤害。头盔要正确佩戴才能护住前额、后脑及侧面。出现落石时千万不要仰头观望或以手抱头,以免头盔失去作用。
  安全带:穿在攀登者身上,承载因攀登者脱落或下降而产生的冲力。安全带的腰带为受力部分,其余腿带等则是为了舒适、便利而设计的。
  穿安全带时一定要将腰带从腰带扣反穿回去,否则受力时会有被拉开的危险;反穿后的带头长度须留出10厘米以上。
  攀岩鞋:鞋底采用特殊的橡胶制作,使得摩擦力大大增加。使用时应选择号码偏小、穿进去能将脚裹得很紧的鞋,这样能使鞋、脚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强脚感,便于精确踩点和发力。
  铁锁:可自由开合的金属环状物,能将各类保护器械、装备连接在一起。其正确的使用方式是保持铁锁门闭合且纵向受力。
  保护器:当主绳以正确方式通过保护器时,其特殊构造能增加摩擦力,使得主绳的制动端只需较小的握力即可控制受力端的较大重量。
  前面给大家介绍的是最基本的装备,其他的攀岩设备还有扁带、快挂、岩石塞、岩钉……
  温馨提示:
  A.系完保险扣要请教练检查,最好请教练给你系“双八结”或“水手结”,这样会较安全。
  B.攀爬时,身体应尽量贴近岩壁,以节省力气;脚要横蹲在岩点的小窝上,可有效防滑脱。
  C.手指并拢,才能牢牢抓住岩点。
  D.手脚轮流用力可节省体力,必要时向上“悠”一下更会事半功倍。
  E.下降时面向岩壁,四肢张开。
其他文献
《项链》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精品之作,其构思布局的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的精心独到、思想蕴藉的丰富深刻,历来为人所称道。主人公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导致“梦想”与现实严重“错位”,终致灾祸;在历经生活的潮起潮落之后,她性格中的本真部分——善良、诚实、质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完成了性格的根本转变,最终“归位”,找回自我。玛蒂尔德的心路历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这一人物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独具特质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描写人物的课文并不罕见,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非常值得研究。传统教学中,遇到这类文本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思路其实非常模式化,教师基于教学参考书或者各种考试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给学生一种脸谱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其实非常不利于学生学好这类文本,不利于学生基于文本建构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如果脱离这个模式,很多教师又感觉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脱离实际上某种程度上讲是离开了应试的
教学“臭脸子”的存在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货色。  课堂内外的严格区分,课堂常规的严密规定,以及课堂角色的严肃限制,使得教学如同演戏,台上台下的身份判然有别。“师道尊严”、“这是在上课”等指令强硬地化作师生共同的内心语言,机械地调整着、制衡着。倘若有一、两位乱了这教学之伦,以生活化,甚至享乐化的心态步入课堂,一定难逃被视为小丑或者精神病患者的命运。课堂是益智、健体、修身的所在,如同教堂一般神圣,是凛然不
上期我们就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这两个考点及解题技巧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期来看说明文语言特点和说明文结构。  一、说明语言  1.考点归纳。  主要考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说明语言的特色及作用等。  2.真题举例。  【例1】(2014年南宁卷《未来网络用灯光》)下列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D)。  A.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
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对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了不少修改。通过两个版本语文课程标准的对照,捕捉《2011年版课标》有关“7-9年级写作教学”部分修订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2011年版课标》对作文要求、教学评价与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体现了引领回归本质的导向。此于
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或许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因为语文是个无物之物。随便翻一下各科的教科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就会让人奇怪,别的学科都规定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教什么考什么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可是独独语文却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只有些大而无当、空虚浮华的目标与要求,让人越看越迷茫。“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语文的最大问题,更可以说是语文的致命伤,使得语文教学成了无米之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有效升级是诸多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要追求教学实践“有效”,首先要保证其知识的“有效”。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知识是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传授什么样知识,怎样传授知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①这样去追求“有效”,近乎于缘木求鱼,这也许是写作教学效果长期低迷甚而越来越差的一个原因。  一般而言,“知识”可以分为三种:陈述性知识、
在当前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师生平等对话的背景下。教师教学用语尤其要仔细斟酌,不断向人性化、文明化、平等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但我们在日常听课时,常常能发现许多不和谐的教学用语在课堂上响起。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低俗    [例1]  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
“我不喜欢自己身上的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何涛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暴躁”两个字。和许多同学一样,进入青春期后何涛脾气变了,容易情绪化,为小事发怒,任班干时同学意见与自己稍有不和便大发雷霆,伤害了不少关心他的同学和朋友。发完脾气后,何涛也总是悔恨不已,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每当有同学问:“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生气呢?”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先别吃惊,请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从不生气的人吗?没有是吧。在生
孙犁的《亡人逸事》(苏教版必修二)是一篇悼亡之作,作者只是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片段”连缀成文,语不艰深,看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学生理解起来也似乎没有障碍。但是面对这“自然、平易、冲淡、沉稳”①的文章,高一的学生却不能入境,难以理解孙犁对妻子的一腔深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交给学生几把“钥匙”,用这几把“钥匙”来解读课文。   钥匙一:交代写作背景   孙犁夫妇1929年结婚,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