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来之乐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七十二了,一生平平淡淡,就像白开水一般。退休前,常听到有人说,退休后,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日子难过,像苍蝇掐了头一样,没头绪,没趣味,甚至有一种失落感。我说,那大概是一些当过权的人之心态,我一定不会这样,首先是我没有做过官、当过权,更没有伸过手,暗中捞过什么好处,一辈子就是个教师,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因此我不会有什么失落感;其次,退休后,我自有我的老来乐事,会找到我的乐趣。
   退休十二年的生活,果真如我意想的一样,还是平平淡淡,不知何为失落感,却有了在职时因工作繁忙享不到的许多快乐。退休头几年里,常有亲友问我学会打牌了没有,我说,还是不会,我不会打扑克,更讨厌搓麻将,“那你在家干些什么?”我戏曰:“忙着呢,我家有鸟哥哥、花妹妹、鱼宝宝需要我的呵护,我还要随时对付那些乌龟王八蛋。”其实就是我在家要侍弄一些花草鱼虫,并以此为乐。我在阳台上种了二十几盆花,养了十几尾金鱼,几只名叫“乔凤”的小鸟,那几只小鸟啊,毛色各异,美丽可爱,还会生蛋,抱窝孵雏,有趣极了;我还养了两只乌龟,又有住在乡下的亲戚知道我喜欢饲养那些小东西,把逮到的小甲鱼(俗称“王八”),还有一条平时少见的赭黄色大泥鳅也送来给我饲养,所以我说“还要随时对付那些乌龟王八蛋”。有时我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春天,与小孙女一道饲养几十条蚕宝宝,夏天,在草丛中逮两只纺织娘,秋天,到墙根边捉几只蟋蟀,从陪孙女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听那些鸣虫欢唱的歌声中,享受到另一番的乐趣。
   禽流感猖獗时,家人怕养鸟会惹祸,劝我别养鸟了,我才依恋不舍的打开鸟笼,把饲养了几年的小鸟放飞了出去,金鱼也越养越少了,然而,我早已又获得了许多新的快乐,那是前几年我上了老年大学得到的。在老年大学里,我学电脑、学国画。基本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后,我就自己买了台电脑,现在我能上网看新闻,在电脑上打字,做连连看、五彩连珠、空档接龙等游戏,还开设了电子邮箱,有自己的博客,下载了QQ,可以与在外地工作的晚辈亲人、学生聊天。你想,一个过去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的老人,如今学会了使用电脑,是何等的兴奋与快乐啊!我学画缺少别人的聪颖天分,更因帕金森症的毛病,握着毛笔的手常常颤抖,这就注定我学不好这门艺术了。但是,我历来就喜欢剪贴并欣赏各种图画,总希望自己也能画一画,因此我仍痴心不改,几年来,我不求自己画得会多么好,只要觉得这次画得比前次有些进步,也就自得其乐了。有时老师或学友也会鼓励我,夸我习作上某几张花叶的墨色用得好,或是画了几只麻雀,夸我哪只麻雀有点灵动,这就又多了一分快乐,在他们的鼓励下也增长了一分悟性。如今我依然在老年大学里学习,成了一个毕不了业的大学生,我们这些老年人,每次走到一起来听课学习,讨论闲聊,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过去我从来不下厨,在学校里有食堂,回到家有老母、有妻子,我只吃个现成饭,除了煮面条和烧泡饭,其余什么饭菜我都不会做。近几年,由于老伴身体欠佳,我要为老伴分担一些家务,只好上街去买菜,并且“老来学皮匠”,要下厨学着做饭菜了。虽有点生活所“迫”的味道,但我也乐此不疲,因为我终于不但会煮饭煮粥,还会烧几个有滋有味的家常菜了。儿孙们也常常夸我大有长进,烧的菜味道蛮好,很可口。不管他们是真心赞赏还是出于鼓励,我把做这些家务当作是又一种学习,学到又一种生活技艺,也就乐在其中了。
   此外,在职时总感到工作忙,压力大,过去我想看却没功夫看的一些文学作品,退休后有时间读了;喜欢剪贴,多年来只用材料袋子装着堆积于纸箱里的各种资料、图画,也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粘帖、装订了;过去想旅游而不能,退休后,也有条件邀上几个老朋友或作郊游、或作长途、短途的旅游了……这读书之乐、旅游之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之乐还用多说吗?
   近几年,一些老同事、老朋友见到我,都说我身体比在职时候好,学生见到我,说我还是当年的样子,几乎没有变。你想,退休后,没有工作负担,没有生活压力,一身轻松,又享受到社会发展给我们的诸多泽惠,每天那么快快乐乐地生活着,身体能不好吗?
其他文献
越老越爱玩,越活越年轻。金华市区天龙南国社区,有一位人称“老顽童”的可爱大爷卢岩新,他的几手绝活让很多人都连连称奇。他每天要花上一个小时玩“浮针”,就是将绣花针浮在水面上并摆出各种造型。除此之外,他还能用筷子提米,二人转里的转手绢也耍得很溜。  老人在家中现场展示绝技:蒙着眼睛往一字排开的6只碗里撒绣花针,一分钟之内他可以使近百枚绣花针浮在碗面上;将米倒进杯子里,同时插入一根筷子,他用手一压米,然
期刊
上午九点多钟的故宫神武门前广场,洒满阳光,和风阵阵。在往来的人群中,有一人脚穿轮滑鞋,穿梭滑行在稀疏的人群中,时而正滑时而倒行,有时还向后抬起一条腿做个漂亮的“燕翅”动作。在滑行中,他还不时地弯下腰捡起零落在地上的饮料瓶、废纸等东西。  记者上前一看,原以为戴着鸭舌帽动作轻灵矫健的是名小伙子,没想到竟是一位身高1米7左右、体态偏瘦、看起来很干练的老人。  十点多钟,老人坐下来休息,摘下了捡垃圾时戴
期刊
现在广泛流行的一种街舞类型“Hip-Hop”,年轻人都知道,它包括说唱、涂鸦、街舞、街球等等,起源于美国街头黑人舞者的即兴舞蹈和说唱表演。其实,我国民间艺人也有历史悠久的即兴说唱表演形式,那就是“快板”,象什么对口快板、仨人快板、群口快板、配乐快板等等,都是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的。演唱者是看见什么说什么,随编随唱,抒发情感,而且必须要做到“三快”,那就是眼睛看的快,脑子编的快,嘴里唱的快。咱们今
期刊
在川流不息车来人往的马路自行车道上,一个皮肤白净,穿着时尚,脚踏小轮健身自行车的老太太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猜测着她的身份。   向附近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她很有名。老太太姓姜,今年66岁了,住在蜀山区长江西路邮电新村。     活得轻松,活得健康     别看老太太66岁了,可人老心不老,退休后的生活过的充实而精彩。老太太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活活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短暂,要活得轻松,活得
期刊
闽西北山里生活着一位105岁的老婆婆童希珠,她55岁的孙子江明金说:“我奶奶主食是地瓜、豆类,平时以茶为伴,喝的是绿茶,家里开发了400亩茶园,每年都要给奶奶留存15公斤好茶,没茶喝,奶奶就难过。”   喝茶有益健康,这并不是什么新闻,但年均15公斤茶喝到了105岁,这两个数字就是新闻了。童老婆婆住在闽西北泰宁县大龙乡张地村海拔千米的半山腰。老人能够如此高寿,原因肯定很多,除了生活在泰宁山清水秀之
期刊
只有一年多私塾文化的普通家庭妇女杨玉文,以八旬高龄用两年的时间写出20多万字的书《鬼子来了》,因此成为牡丹江市的知名“作家”。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杨玉文不但记录了一段真实的民间历史,她身上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将时刻激励着人们。     八旬老人笔耕两年,自费出书     2008年6月18日,看到记者来访,满头银发的杨玉文老人十分高兴。老人的耳朵有些背,但言语思路却很清晰。一说起出书,老人
期刊
家住京城宣武区的李老太这几天很是“忙碌”,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津津乐道:“平日里子女都非常忙,孩子再有孝心也没有时间。这几日儿女们放假休息,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全家一致决定自驾车到京城的景点或郊区走一走,逛一逛。这是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生活真是越过越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说来也怪,平常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里难受的老人家,连着几日的闲逛,不仅精气神健旺,热情还很高,这不,老人家又为明日的活动
期刊
别看奶奶今年已有85岁的高龄了,仍然神清气爽,人老心不老,如今特别对现代高科技产品充满了好奇。   上个月初,奶奶也忽然聊发少女狂,也想拥有一部MP3,以体验一下随时能欣赏京剧的方便。虽然说里家已经有了一台立式音响,可奶奶称:这种固定大家伙好是好,可里面播放的京剧不是那么多,难以过瘾,二又经常插播广告,影响兴致,三是到外面散散步就没得听了……于是好几次转弯抹角总在爸爸耳边说:“隔壁老赵给他老妈新买
期刊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舞台上一个个生动大花脸,不知打动多少戏迷。在烟台票友界里,64岁的隋永杰大爷,那可是响当当的铜锤大花脸。   “哇呀呀呀呀……”隋大爷拉开架子,一亮嗓子,就像炸雷般震耳欲聋。当年,隋大爷从运输公司当了兵。“那时爱唱戏,但唱不好,还是排长鼓励我,最后才和京剧结缘。”隋大爷说。1970年,部队上要找人演李玉和
期刊
爸爸年纪大了,退休了。在家中和爸爸相处的时间多了,我经常望着爸爸因过去忙碌而变得佝偻的身躯,回想起有关他的大小事情,蓦然间发现爸爸还是很有“特色”的嘛。  “特色”之一:人未老发先白。  小时候过年,我总爱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花灯,那时手里拽着的头发,记忆中仿佛已是灰白色的——爸爸当时只有30来岁呀!几十年来在生活战场上的摸爬滚打,带给爸爸的除了坚韧的性格和硬朗的身子板外,还有岁月无情的印证,最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