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促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但不能适应要求,甚至是有悖于现代教学的向前发展,这些都呼唤着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去研究,去改革。下面我将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邱少云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四、多评少改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作文,我认为老师不能全改,“处处见红”,应多评少改,多议少删。因为删改学生的作文,虽然能把学生的作文改好,但那只能体现老师的写作能力,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为老师,要让作文批改成为与学生思想交流阵地。小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教育局教学检查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检查,老师精心備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作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检查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邱少云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四、多评少改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作文,我认为老师不能全改,“处处见红”,应多评少改,多议少删。因为删改学生的作文,虽然能把学生的作文改好,但那只能体现老师的写作能力,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为老师,要让作文批改成为与学生思想交流阵地。小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教育局教学检查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检查,老师精心備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作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检查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