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体现党和国家对民生大计的关心。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从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与价值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从而提出发展思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宣汉;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同时也符合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红色文化资源饱含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众多绿色发展理念,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宣汉县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以宣汉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来推动宣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宣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形式多样
宣汉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汉作为川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宣汉清溪弘文校,同时也是川东游击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的成立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汉见证了红军艰苦的奋斗历程,铭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奔走、不懈奋斗的铁血精神。如今,宣汉抹去了曾经革命时期被军阀压迫与剥削的压抑,留下的是永垂千古的宣汉儿女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宣汉目前有红色革命遗址30余处,包括隘口乡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红峰乡马鞍山红四方面军战斗纪念地、君塘镇石虎寨红三十三军八十八师战斗纪念地、马渡乡中共宣汉县委旧址等。红军石刻标语数处,分布在宣汉各乡镇上,但是巴山红军公园中的红军碑林中也刻了部分标语,包括“活捉向穷人催捐逼收的刘湘”、“消灭杀人放火的刘湘”、“工农穷人武装起来消灭刘湘”、“扩大红军”、“苏维埃政府万岁”、“革命休谈封建话,青年须读列宁书”等。红色建筑,包括1983年建立的王维舟纪念馆(专门介绍王维舟及红三十三军的相关事迹)及见证者中国军史上在一个县组建一个军的罕见史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宣汉还有众多出色的红色人物,包括“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王维舟将军、“草鞋将军”王定烈、红军途中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他们的经历曲折又励志,他们的精神值得赞扬,他们的故事更值得好好讲。宣汉还拥有文艺创作方面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歌谣广为流唱,包括童子团红军歌、出操歌和土地革命歌等。这些都是宣汉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且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是为推动宣汉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有效动力源之一和重要途径。
(二)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价值
1.经济价值绿色生态
以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产业是为绿色生态的产业,是在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等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带动宣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周边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也能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发展,这能为宣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宣汉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连环的产业发展链(包括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影视文创等环节)能够促进宣汉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能使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所以宣汉县红色文化资源拥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
2.育人价值源源不断
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在德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蕴含着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革命创新精神,蕴含着红军的坚持不懈与团结的优秀品质等,是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在高校的教育中,思政课老师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之主动了解当地历史,也能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为祖国未来培育爱党爱国的青年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管理价值与时俱进
无论在井冈山、中央苏区还是延安、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建、政府治理、动员群众、法治建设等领域都有相关事件和探索,留下了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2]当时的宣汉有40多万人口,其中有10万人参加红军,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在群众中的宣传效果。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后,在科、教、文、卫方面的建设与管理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现在的农村治理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乡村振兴关系宣汉民生
(一)宣汉急需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3]宣汉县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目标。宣汉县达到全部脱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宣汉县的贫困人民生活富裕起来,首先就是要让宣汉的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了,人民幸福了,脱贫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正可以为宣汉带来经济效益,所以,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这一途径,能够帮助宣汉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任务。
(二)生态宜居宣汉
生态宜居的宣汉,不仅要体现出生态环境优美,也要体现适宜居住。据了解到,宣汉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对于宣汉景区的开发与利用,宣打造的是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宣汉的发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符合这一理念,也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开发,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活動(诗歌、文艺演出、纪念先烈等)还能为宜居城市增添色彩和活力,是打造生态宜居宣汉的不可缺少的源泉。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宣汉;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同时也符合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红色文化资源饱含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众多绿色发展理念,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途径。宣汉县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以宣汉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来推动宣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宣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形式多样
宣汉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汉作为川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宣汉清溪弘文校,同时也是川东游击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的成立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宣汉见证了红军艰苦的奋斗历程,铭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奔走、不懈奋斗的铁血精神。如今,宣汉抹去了曾经革命时期被军阀压迫与剥削的压抑,留下的是永垂千古的宣汉儿女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宣汉目前有红色革命遗址30余处,包括隘口乡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红峰乡马鞍山红四方面军战斗纪念地、君塘镇石虎寨红三十三军八十八师战斗纪念地、马渡乡中共宣汉县委旧址等。红军石刻标语数处,分布在宣汉各乡镇上,但是巴山红军公园中的红军碑林中也刻了部分标语,包括“活捉向穷人催捐逼收的刘湘”、“消灭杀人放火的刘湘”、“工农穷人武装起来消灭刘湘”、“扩大红军”、“苏维埃政府万岁”、“革命休谈封建话,青年须读列宁书”等。红色建筑,包括1983年建立的王维舟纪念馆(专门介绍王维舟及红三十三军的相关事迹)及见证者中国军史上在一个县组建一个军的罕见史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宣汉还有众多出色的红色人物,包括“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王维舟将军、“草鞋将军”王定烈、红军途中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他们的经历曲折又励志,他们的精神值得赞扬,他们的故事更值得好好讲。宣汉还拥有文艺创作方面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歌谣广为流唱,包括童子团红军歌、出操歌和土地革命歌等。这些都是宣汉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且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是为推动宣汉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有效动力源之一和重要途径。
(二)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价值
1.经济价值绿色生态
以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产业是为绿色生态的产业,是在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等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带动宣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周边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也能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发展,这能为宣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宣汉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连环的产业发展链(包括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影视文创等环节)能够促进宣汉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能使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所以宣汉县红色文化资源拥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
2.育人价值源源不断
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在德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蕴含着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革命创新精神,蕴含着红军的坚持不懈与团结的优秀品质等,是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在高校的教育中,思政课老师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之主动了解当地历史,也能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为祖国未来培育爱党爱国的青年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管理价值与时俱进
无论在井冈山、中央苏区还是延安、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建、政府治理、动员群众、法治建设等领域都有相关事件和探索,留下了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2]当时的宣汉有40多万人口,其中有10万人参加红军,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在群众中的宣传效果。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后,在科、教、文、卫方面的建设与管理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现在的农村治理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乡村振兴关系宣汉民生
(一)宣汉急需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3]宣汉县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目标。宣汉县达到全部脱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宣汉县的贫困人民生活富裕起来,首先就是要让宣汉的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了,人民幸福了,脱贫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正可以为宣汉带来经济效益,所以,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这一途径,能够帮助宣汉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任务。
(二)生态宜居宣汉
生态宜居的宣汉,不仅要体现出生态环境优美,也要体现适宜居住。据了解到,宣汉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对于宣汉景区的开发与利用,宣打造的是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宣汉的发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符合这一理念,也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开发,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活動(诗歌、文艺演出、纪念先烈等)还能为宜居城市增添色彩和活力,是打造生态宜居宣汉的不可缺少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