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位学生,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现状令人担忧。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随着影视、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的文字去阅读,把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和动画片上。
二、家庭因素影响
农村家庭长大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差,多数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家里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顾着,无法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一些父母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子女,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另外,农村学生大部分经济拮据,没有太多零花钱买书,即使有,在农村也难买到有效的书。加之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子女缺乏科学,甚至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较多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的精神生活的满足。
三、资源贫乏
农村学生大多地处偏僻,距城区书店较远。大部分家长没有给孩子买课外书的习惯。乡下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农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屈指可。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资源,图书室空间小,每次阅读只能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一周只有一次阅读时间。加之学校经费不足,图书更新不及时,可读性下降,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了限制。
四、观念落后,忽视阅读,閱读习惯难以养成
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长期忽视课外阅读,认为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好课,考试能考好成绩就可以了。在一些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所谓课外书80%的家长和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选,及一些同步练习、教辅之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阅读书籍囫囵吞枣,很少做读书笔记。形成一种局面:想读书的没有书,有书的不会读。
五、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
由于升学压力及学校评价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些教师即使有这方面意识,却抽不出时间去做,他们被批改作业、写教案,备课占去大部分时间,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使得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思维。
要改变这种现状,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要推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健康读物。如写爱国、爱家乡的;歌颂善良、 勤奋、勤劳的;讴歌母爱、父爱亲情的;弘扬正气的等。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相互借阅,资源共享,让学生花较少的钱看更多的书。开展一些丰富的语文创作活动。办读书故事会、成语接龙、手抄报等。内容是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和精彩章节,既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还要善于“诱”。可以利用课文人物,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再讲述类似的童话故事,然后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让学生阅读。学习《空城计》,可以向学生讲诸葛亮的故事,“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逐渐诱导他们走进书的海洋。
二、家长与社会关注孩子们的阅读并给予支持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呼吁社会为孩子提供一些健康、适用的书籍。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拓展阅读空间
摘录与随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把精美词句摘录,学以致用,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精读与略读,边读边想,圈点勾画感触深刻的句子。阅读面要广,博览群书。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作文选、散文类等,名著也可以开始早期阅读。健康、有益身心的皆可涉及。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读书方法,使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我们农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继续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摸索研究,找出一条有效的指导路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随着影视、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的文字去阅读,把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和动画片上。
二、家庭因素影响
农村家庭长大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差,多数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家里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顾着,无法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一些父母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子女,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另外,农村学生大部分经济拮据,没有太多零花钱买书,即使有,在农村也难买到有效的书。加之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子女缺乏科学,甚至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较多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的精神生活的满足。
三、资源贫乏
农村学生大多地处偏僻,距城区书店较远。大部分家长没有给孩子买课外书的习惯。乡下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农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屈指可。学校图书室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资源,图书室空间小,每次阅读只能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一周只有一次阅读时间。加之学校经费不足,图书更新不及时,可读性下降,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了限制。
四、观念落后,忽视阅读,閱读习惯难以养成
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长期忽视课外阅读,认为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好课,考试能考好成绩就可以了。在一些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所谓课外书80%的家长和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选,及一些同步练习、教辅之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阅读书籍囫囵吞枣,很少做读书笔记。形成一种局面:想读书的没有书,有书的不会读。
五、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
由于升学压力及学校评价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些教师即使有这方面意识,却抽不出时间去做,他们被批改作业、写教案,备课占去大部分时间,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使得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思维。
要改变这种现状,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要推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健康读物。如写爱国、爱家乡的;歌颂善良、 勤奋、勤劳的;讴歌母爱、父爱亲情的;弘扬正气的等。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相互借阅,资源共享,让学生花较少的钱看更多的书。开展一些丰富的语文创作活动。办读书故事会、成语接龙、手抄报等。内容是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和精彩章节,既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还要善于“诱”。可以利用课文人物,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再讲述类似的童话故事,然后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让学生阅读。学习《空城计》,可以向学生讲诸葛亮的故事,“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逐渐诱导他们走进书的海洋。
二、家长与社会关注孩子们的阅读并给予支持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呼吁社会为孩子提供一些健康、适用的书籍。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拓展阅读空间
摘录与随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把精美词句摘录,学以致用,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精读与略读,边读边想,圈点勾画感触深刻的句子。阅读面要广,博览群书。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作文选、散文类等,名著也可以开始早期阅读。健康、有益身心的皆可涉及。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读书方法,使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我们农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继续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摸索研究,找出一条有效的指导路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