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是每个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常言道:“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唤起学生有效思考。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做到:设问得当、发问巧妙。
1.巧设疑问,启发思考
紧扣相关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圆形面积比小圆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直接点题,引发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疑”是思维的源头,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疑,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质疑。如学习“百分数(一)”时我直接板书:百分数(一)。并马上点题引导: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①百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它是怎样产生的?百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②百分数怎么写?怎么读?③百分数表示多少?……这样,同学们就会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好奇,自觉去探索、去发现,通过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程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1.自主学习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去有效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給学生提出了如下自学要求:
(1)仔细阅读课本,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2)没有读懂的地方,可画“?”作标记;
(3)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借助模型观察)
(4)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想想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
教师应针对教学重、难点,或学生通过自学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可采用下列形式: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5)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重点指导学生对图形转化前后对应关系的探究。)
(6)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指导学生构建知识和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达成小组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作出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练习题有以下特点。
首先,练习有层次性。练习题的设计能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还有拓展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既让“学困生吃得好”,又让优等生“吃得饱”,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
其次,练习注重开放性。有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的;有条件不全相同,问题相同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这样的练习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练习具有实用性。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总之,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分层练习、讲究实效,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您的作业全做对了,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这些尊重、期盼、激励的语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更浓,求知欲更旺。因此,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常言道:“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唤起学生有效思考。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做到:设问得当、发问巧妙。
1.巧设疑问,启发思考
紧扣相关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圆形面积比小圆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直接点题,引发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疑”是思维的源头,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疑,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质疑。如学习“百分数(一)”时我直接板书:百分数(一)。并马上点题引导: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①百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它是怎样产生的?百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②百分数怎么写?怎么读?③百分数表示多少?……这样,同学们就会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好奇,自觉去探索、去发现,通过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培养探究、促进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程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1.自主学习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去有效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給学生提出了如下自学要求:
(1)仔细阅读课本,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2)没有读懂的地方,可画“?”作标记;
(3)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借助模型观察)
(4)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想想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
教师应针对教学重、难点,或学生通过自学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可采用下列形式: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5)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重点指导学生对图形转化前后对应关系的探究。)
(6)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指导学生构建知识和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达成小组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作出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练习题有以下特点。
首先,练习有层次性。练习题的设计能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还有拓展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既让“学困生吃得好”,又让优等生“吃得饱”,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发展”。
其次,练习注重开放性。有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的;有条件不全相同,问题相同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这样的练习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练习具有实用性。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总之,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分层练习、讲究实效,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激励评价,促进提高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您的作业全做对了,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这些尊重、期盼、激励的语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更浓,求知欲更旺。因此,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