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一个由稚嫩走向基本成熟的过渡时期。初中学生身心素质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生理角度来讲,根本上的思想教育对于可塑性极强的他们都尤为重要。因此,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整体教育体系中关键的一环,也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从我国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的层面,思考和研究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思想教育 道德现状 对策
一、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现今,初中生思想道德总体上来看较为乐观,多数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热爱祖国、敢于创新、现代意识强,这是主流意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加以重视。
现今初中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大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行不一,行知脱节。很多初中学生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导、耳提面命显得早已领悟深刻,甚至是不耐烦的情绪,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与之前接受的教育却是大相径庭,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时是知而不行、行为两面。
2.学生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很多初中生缺乏对学习和自我的全面认识,在学习上时常有厌学、畏难情绪,稍有不如意就产生排斥和反感态度。这种思维意识也延伸到生活中,做事虎头蛇尾,并且不肯吃苦。
3.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吃苦精神,经受不起挫折与考验。部分初中生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上,都已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也是得过且过或者干脆想方设法逃避责任。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之事,几乎从不首先自我反省,都试图在他人和客观原因上找发泄口。
4.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或误导。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言情小说、游戏、“恋爱”,甚至吸烟、酗酒、打架、寻衅滋事,这样的状况各地都屡见不鲜。处于未成年人阶段的初中生,时常游走在道德法律的边缘,甚至触犯法律。
5.缺乏同情心和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传统美德观念渐渐被抛弃。例如我曾经问过的一个问题:路遇一老者摔倒在地,该不该扶?学生几乎都赞同将其扶起或者搀行一段,但同时很多学生自己不会去做,而是愿意看到别人去做这件事。当然,这种“伪同情”的心态也不是初中生才有,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然而由此却不难看出,学生们有单薄的同情心却从不付诸行动,聊胜于无。
二、对于新时期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1.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品质教育。诚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要求近乎苛刻,把很多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老师,试想,学校、老师如何能承受这么重的压力?当然,学校和老师也需要反思。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良文化信息泛滥,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努力、多方协调、齐抓共管,构建和谐德育。
2.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去除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化的硬性灌输方式,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成果的实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青少年品德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原始性到社会性、由他律到自律,逐步成为多种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体现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结合。同时,要充分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品德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也要认识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循序渐进。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正向发展。在现代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文明习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自主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上坚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每个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4.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调动整体和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有机协调而构成良性教育体系,能够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社会则在总体趋向上起作用,因而要积极调动和整合资源,支持学生培养格调较高的兴趣,给予其正能量,使学生智力、德育综合发展。社会、学校、家庭都是集体的表现形式,学生在集体中并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不排斥集体的作用。相反,自我教育在知、情、意 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将个体置于集体之中,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教育更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
关键词:初中生 思想教育 道德现状 对策
一、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现今,初中生思想道德总体上来看较为乐观,多数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热爱祖国、敢于创新、现代意识强,这是主流意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加以重视。
现今初中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大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行不一,行知脱节。很多初中学生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导、耳提面命显得早已领悟深刻,甚至是不耐烦的情绪,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与之前接受的教育却是大相径庭,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时是知而不行、行为两面。
2.学生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很多初中生缺乏对学习和自我的全面认识,在学习上时常有厌学、畏难情绪,稍有不如意就产生排斥和反感态度。这种思维意识也延伸到生活中,做事虎头蛇尾,并且不肯吃苦。
3.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吃苦精神,经受不起挫折与考验。部分初中生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上,都已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也是得过且过或者干脆想方设法逃避责任。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之事,几乎从不首先自我反省,都试图在他人和客观原因上找发泄口。
4.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或误导。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言情小说、游戏、“恋爱”,甚至吸烟、酗酒、打架、寻衅滋事,这样的状况各地都屡见不鲜。处于未成年人阶段的初中生,时常游走在道德法律的边缘,甚至触犯法律。
5.缺乏同情心和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传统美德观念渐渐被抛弃。例如我曾经问过的一个问题:路遇一老者摔倒在地,该不该扶?学生几乎都赞同将其扶起或者搀行一段,但同时很多学生自己不会去做,而是愿意看到别人去做这件事。当然,这种“伪同情”的心态也不是初中生才有,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然而由此却不难看出,学生们有单薄的同情心却从不付诸行动,聊胜于无。
二、对于新时期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1.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品质教育。诚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要求近乎苛刻,把很多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老师,试想,学校、老师如何能承受这么重的压力?当然,学校和老师也需要反思。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良文化信息泛滥,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努力、多方协调、齐抓共管,构建和谐德育。
2.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去除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化的硬性灌输方式,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成果的实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青少年品德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原始性到社会性、由他律到自律,逐步成为多种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体现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结合。同时,要充分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品德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也要认识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循序渐进。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正向发展。在现代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文明习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自主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上坚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每个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4.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调动整体和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性,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有机协调而构成良性教育体系,能够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社会则在总体趋向上起作用,因而要积极调动和整合资源,支持学生培养格调较高的兴趣,给予其正能量,使学生智力、德育综合发展。社会、学校、家庭都是集体的表现形式,学生在集体中并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不排斥集体的作用。相反,自我教育在知、情、意 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将个体置于集体之中,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教育更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