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高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而且带来了较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将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构建创新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提升高校有机化学的不断升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有机化学;思考
【正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机化学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化学专业课之一,有机化学的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关联。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载体将教学知识融入到其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适用在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以及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推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
一、互联网+背景下有机化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度过,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借助的工具通常都是简单的板书和尺子,整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低下,常常会令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兴趣。但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比较有专业性的课程,通常会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高校有机化学教学应当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分析和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实验和思考分析的时间,鼓励学生从有机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反复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许多学校中都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学校只把它当作一个教辅工具。并且在很多学校中,教师还是喜欢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并且粉笔粉尘对人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在化学课程上面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性的考虑,基本不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手段也是十分落后的,因此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二、"互联网+"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師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一些途径,为其提供课本之外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案例,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完善教师的教案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化学知识结构和爱好点选择相应的有机化学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化学的兴趣。
2.2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量丰富,搜索渠道广泛,形式多样化等。这个非常符合许多学生的需求,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学生能从课堂上了解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加以引导式提问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在学习上也会更加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3.1改变演示实验角色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因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转换教师和学生两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鼓励学生参与到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乙酸的性质时,可以通过有关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给出相关的操作产品,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神态、碳酸钠固体、镁条等。让学生对以上的几种物品进行分析,观察出哪些物品可以通过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呢?可以通过什么现象表现出来呢?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对物品进行实验操作,以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溶液配制的注意点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操作步骤给学生讲解清楚,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让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并且在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解答,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知识。通过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动性。
3.2引导学生养成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对于学习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在操作中还是学习书本知识时,都应该具备思考的能力。通过思考才能了解有机化学是什么?这一章内容讲了什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做?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操作事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些问题。例如,在苯酚一节中活动与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浑浊的溶液中逐步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为透明澄清,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互联网收集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苯酚与氢氧化钠反映生成了苯酚钠,显示了酸性。又因为苯酚有酸性,所以思考一下它是否可以与盐溶液如碳酸钠反应呢?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验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观察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因此不难看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
3.3弄清原理,促进迁移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个信息结合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技巧并不是很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并且在教师操作实验时,学生应当细心观察,模仿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方法,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性。
例如,水浴加热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的加热的方式,在硝基苯的制取实验过程中,学生第一次遇到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水浴加热,它有什么作用?是否所有的反应都能采用水浴加热呢?温度计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要放在水中?
3.4加强归纳,促进迁移
对学习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对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将知识点迁移入其他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通过学习和实验,我们发现有机物和浓硫酸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有机物密度一般小于浓硫酸,与浓硫酸共用的过程中它具有放热的现象产生,因此有机物在和浓硫酸进行混合时,一定要注意震荡或者搅拌;有机物的沸点比较低且容易挥发,有些挥发的有机物还伴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有机物制备过程中一定要冷凝回流,一方面减少有机物挥发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有机化学的总结,学生对有机物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影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解决方法,并促进了对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在互联网+背景的不断深入下,许多大规模的在线网络教育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缺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特点,并由此延伸出全新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高校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载体将教学知识融入到其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适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高校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能更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才能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怀斌,马丽英,高宗华,付彩霞.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的策略与实践[J].科技风,2021(15):51-52.
[2]白翠冰,魏标,张琳,宣俊,李瑞乾,乔瑞,杨松,陈水生.“互联网+前沿科研成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01):108-111.
关键词:互联网+;有机化学;思考
【正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机化学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化学专业课之一,有机化学的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关联。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载体将教学知识融入到其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适用在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以及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推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
一、互联网+背景下有机化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度过,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借助的工具通常都是简单的板书和尺子,整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低下,常常会令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兴趣。但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比较有专业性的课程,通常会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高校有机化学教学应当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分析和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实验和思考分析的时间,鼓励学生从有机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反复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许多学校中都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学校只把它当作一个教辅工具。并且在很多学校中,教师还是喜欢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并且粉笔粉尘对人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在化学课程上面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性的考虑,基本不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手段也是十分落后的,因此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二、"互联网+"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師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一些途径,为其提供课本之外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案例,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完善教师的教案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化学知识结构和爱好点选择相应的有机化学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化学的兴趣。
2.2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量丰富,搜索渠道广泛,形式多样化等。这个非常符合许多学生的需求,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学生能从课堂上了解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加以引导式提问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在学习上也会更加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3.1改变演示实验角色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因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转换教师和学生两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鼓励学生参与到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乙酸的性质时,可以通过有关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给出相关的操作产品,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神态、碳酸钠固体、镁条等。让学生对以上的几种物品进行分析,观察出哪些物品可以通过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呢?可以通过什么现象表现出来呢?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对物品进行实验操作,以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溶液配制的注意点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操作步骤给学生讲解清楚,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让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并且在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解答,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知识。通过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动性。
3.2引导学生养成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对于学习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管是在操作中还是学习书本知识时,都应该具备思考的能力。通过思考才能了解有机化学是什么?这一章内容讲了什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如何去做?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操作事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些问题。例如,在苯酚一节中活动与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浑浊的溶液中逐步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为透明澄清,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互联网收集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苯酚与氢氧化钠反映生成了苯酚钠,显示了酸性。又因为苯酚有酸性,所以思考一下它是否可以与盐溶液如碳酸钠反应呢?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验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观察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因此不难看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
3.3弄清原理,促进迁移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个信息结合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技巧并不是很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并且在教师操作实验时,学生应当细心观察,模仿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方法,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性。
例如,水浴加热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的加热的方式,在硝基苯的制取实验过程中,学生第一次遇到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水浴加热,它有什么作用?是否所有的反应都能采用水浴加热呢?温度计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要放在水中?
3.4加强归纳,促进迁移
对学习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对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将知识点迁移入其他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通过学习和实验,我们发现有机物和浓硫酸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有机物密度一般小于浓硫酸,与浓硫酸共用的过程中它具有放热的现象产生,因此有机物在和浓硫酸进行混合时,一定要注意震荡或者搅拌;有机物的沸点比较低且容易挥发,有些挥发的有机物还伴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有机物制备过程中一定要冷凝回流,一方面减少有机物挥发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有机化学的总结,学生对有机物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影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解决方法,并促进了对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在互联网+背景的不断深入下,许多大规模的在线网络教育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缺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特点,并由此延伸出全新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高校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载体将教学知识融入到其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适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高校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能更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才能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怀斌,马丽英,高宗华,付彩霞.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化学的策略与实践[J].科技风,2021(15):51-52.
[2]白翠冰,魏标,张琳,宣俊,李瑞乾,乔瑞,杨松,陈水生.“互联网+前沿科研成果”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0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