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大赛与教学、比赛方案设计、参与各方利益趋向、公平性几个方面对现有物流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公平性
近几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动、产学研用,教育部及其下属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联合各行业机构、企业举办了一系列高职高专类职业技能大赛。和物流有关的比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等赛事。短短几年,大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作为新生事物,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疏漏,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和负面的东西。一些做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一些认识还有待人们心理上的认同。
一、物流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赛与教学脱节,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大赛现行的机制是“精英式”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无暇顾及多数不参赛学生。学校往往为了比赛而比赛,日常教学中没有结合比赛,无法面向学校物流专业全体学生。指导教师主观挑选参赛选手,或者面向全系学生采取自愿报名加短期培训并比赛的方式挑选胜出选手;或者成立物流俱乐部,俱乐部有日常训练,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比赛。总之,把比赛当成了一种目的、任务,而不是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
2.比赛内容难与企业实际交融,职业技能提升有限。比赛内容和方案设计更多是模拟企业经营的操作,是一种简化版的企业操作流程案例,与企业实际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比赛过程增加的是参赛选手的感性认识,与行业实际差距还是很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功能有限。
3.校企联动利益趋向不同,合作困难。比赛组织的各方利益趋向不同,参赛学校很多是为了通过比赛获得好的名次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作为协办方的企业,更多是为了参赛学校能够购买他们的软硬件产品,达到公司盈利的目的。考虑长远的企业,可能在比赛前期免费提供比赛平台,供参赛学校的学生训练;也有部分企业不提供免费比赛平台,要比赛就必须购买其产品。只有购买产品的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公司服务,获得更好的比赛名次,无形中增加了比赛的不公平性。
4.比赛结果有功利性趋势,违背比赛公平性宗旨。比赛往往有很强的功利性,为了能在大赛上拿奖夺冠,有的学校动用巨资,购买比赛所需要的软硬件,给予取得好名次的参赛指导教师和学生高额的奖励,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也趋之若鹜。同时比赛过程中也有一些潜规则,如请客吃饭,送礼给评委,违背比赛公平性宗旨。长此以往,不但没有达到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目的,甚至连基本的教书育人的本质也会丧失。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带赛。大赛应该结合日常教学,并促进日常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比如每年的ITMC的物流沙盘大赛,有的学校针对这个比赛,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相应学分课程,既可以面向全体专业学生教学,在全校开展比赛,又有利于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国赛,使得全体学生都有公平接受职业技能提升的机会,指导教师也能轻松选拔、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比赛名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结合企业实际操作,设计比赛方案,提升职业能力。结合典型企业,设计比赛案例,尽量还原案例的实际操作流程的真实性,而不仅仅限于模拟、简化版企业操作。职业技能的提升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应该上升到实际的企业真实操作层面。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在工作现场真实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的。
3.增加政府投入,使校企联动,利益趋同。中国的企业往往缺乏培养社会人才的意识,企业可以培训自己公司的员工,但是对潜在的公司员工或者说社会人才,缺乏参与和组织培训的积极性,认为那是行业的或者政府的责任。比赛中所有作为协办方的企业,往往都是以销售比赛软硬件平台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企业公益性的协办;而作为比赛参与方的学校,既希望取得好的名次,又希望能接受免费的或者低价格的比赛所需要的软硬件。双方的利益趋向不同,增加了合作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教育部或者相关上级单位应该集中人财物,加大投入,主导重要的几项或几类全国性的比赛,使得比赛有更多的公益性。协办企业可以通过比赛发现更多优秀的潜在员工,参赛学校也能降低参赛的成本和购买比赛软硬件的高额费用。
4.理性看待大赛的结果,减少主观评判因素。大赛过程中出现的各方功利性和不公平性,导致参赛指导教师和选手不能理性看待比赛结果,甚至为了比赛名次不惜相互倾轧或者潜规则与被潜规则。还原比赛的宗旨,必须基于如下几点:其一,把比赛带入到日常教学中;其二,在比赛中减少主观评判因素的干扰;其三,上级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主导,增强比赛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81.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公平性
近几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动、产学研用,教育部及其下属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联合各行业机构、企业举办了一系列高职高专类职业技能大赛。和物流有关的比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等赛事。短短几年,大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作为新生事物,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疏漏,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和负面的东西。一些做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一些认识还有待人们心理上的认同。
一、物流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赛与教学脱节,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大赛现行的机制是“精英式”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无暇顾及多数不参赛学生。学校往往为了比赛而比赛,日常教学中没有结合比赛,无法面向学校物流专业全体学生。指导教师主观挑选参赛选手,或者面向全系学生采取自愿报名加短期培训并比赛的方式挑选胜出选手;或者成立物流俱乐部,俱乐部有日常训练,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比赛。总之,把比赛当成了一种目的、任务,而不是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
2.比赛内容难与企业实际交融,职业技能提升有限。比赛内容和方案设计更多是模拟企业经营的操作,是一种简化版的企业操作流程案例,与企业实际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比赛过程增加的是参赛选手的感性认识,与行业实际差距还是很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功能有限。
3.校企联动利益趋向不同,合作困难。比赛组织的各方利益趋向不同,参赛学校很多是为了通过比赛获得好的名次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作为协办方的企业,更多是为了参赛学校能够购买他们的软硬件产品,达到公司盈利的目的。考虑长远的企业,可能在比赛前期免费提供比赛平台,供参赛学校的学生训练;也有部分企业不提供免费比赛平台,要比赛就必须购买其产品。只有购买产品的学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公司服务,获得更好的比赛名次,无形中增加了比赛的不公平性。
4.比赛结果有功利性趋势,违背比赛公平性宗旨。比赛往往有很强的功利性,为了能在大赛上拿奖夺冠,有的学校动用巨资,购买比赛所需要的软硬件,给予取得好名次的参赛指导教师和学生高额的奖励,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也趋之若鹜。同时比赛过程中也有一些潜规则,如请客吃饭,送礼给评委,违背比赛公平性宗旨。长此以往,不但没有达到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目的,甚至连基本的教书育人的本质也会丧失。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带赛。大赛应该结合日常教学,并促进日常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比如每年的ITMC的物流沙盘大赛,有的学校针对这个比赛,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相应学分课程,既可以面向全体专业学生教学,在全校开展比赛,又有利于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国赛,使得全体学生都有公平接受职业技能提升的机会,指导教师也能轻松选拔、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比赛名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结合企业实际操作,设计比赛方案,提升职业能力。结合典型企业,设计比赛案例,尽量还原案例的实际操作流程的真实性,而不仅仅限于模拟、简化版企业操作。职业技能的提升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应该上升到实际的企业真实操作层面。真正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是在工作现场真实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的。
3.增加政府投入,使校企联动,利益趋同。中国的企业往往缺乏培养社会人才的意识,企业可以培训自己公司的员工,但是对潜在的公司员工或者说社会人才,缺乏参与和组织培训的积极性,认为那是行业的或者政府的责任。比赛中所有作为协办方的企业,往往都是以销售比赛软硬件平台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企业公益性的协办;而作为比赛参与方的学校,既希望取得好的名次,又希望能接受免费的或者低价格的比赛所需要的软硬件。双方的利益趋向不同,增加了合作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教育部或者相关上级单位应该集中人财物,加大投入,主导重要的几项或几类全国性的比赛,使得比赛有更多的公益性。协办企业可以通过比赛发现更多优秀的潜在员工,参赛学校也能降低参赛的成本和购买比赛软硬件的高额费用。
4.理性看待大赛的结果,减少主观评判因素。大赛过程中出现的各方功利性和不公平性,导致参赛指导教师和选手不能理性看待比赛结果,甚至为了比赛名次不惜相互倾轧或者潜规则与被潜规则。还原比赛的宗旨,必须基于如下几点:其一,把比赛带入到日常教学中;其二,在比赛中减少主观评判因素的干扰;其三,上级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主导,增强比赛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