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市场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基础资源条件、师资设备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反思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缺陷,试图总结出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大部分,课程内容设置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理论环节教学注重艺术设计理论形式学习,忽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专业知识能力与市场脱节。传统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分配在每门课程当中,各门课程独立授课,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践环节内容重复,形式单一,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关系只是简单的延续,基础课仅仅完成了技能和技法的学习目的,不能与后期专业课程学习联系起来;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以虚拟项目为主,学生接触到的项目是案例的图片,没有真实空间的体验感受。
2.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
艺术设计类学科属文科艺术型专业,相较于理工院校的重点优势专业来说,在教学条件和教育科研力度扶持上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只能结合一些图片进行理论讲解,例如装饰材料与构造、施工工艺等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装饰材料及施工过程,不了解材料、施工构造及工艺,设计就不具备现实性。第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发挥的作用不大。虽然大多高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但企业只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企业导师并没有参与教学任务,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
3.教学评价方式较传统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决定最终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作业成果呈现,这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设计表现,体现学生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由于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而被忽略,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改革。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改革思路
1.做好学科交叉融合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对于学生本身就要求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在提高其专业理论的学习中还应同时与实践型培养内容结合。该专业的理论性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需掌握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将这些学科内容更好地进行融合,做出合理且完善的设计作品,在理工院校中如何构建具有理工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关键在于教学本身,从原先的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入手,从设计所具备的基础课程开始,培养学生相应的审美度、设计表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一些基础的核心专业课上有意地去培养,用一些阶段性的层次作业来提高锻炼学生操作的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阶段性课程体系。在后期拔高阶段的学习中应该积极与理工院校中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学习,适时组织各院系之间的交流座谈及相关赛事的答辩工作,更好地去丰富学生本身的专业,在选修课中按比例也组织学习一些相关的理工类学科如建筑初步、造型设计、植物观赏等课程,设置更具有方向性特色的教学内容[1]。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从课程综合性实践、设计思维讨论性实践和实际案例应用性实践这三个阶段来组织教学,同时,还要与相关的课程设计、专业科目比赛、毕业设计来贯穿大学专业教学。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实习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采用实训和驻地教学模式,如装饰材料与构造、施工规范与工艺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训实验室模拟施工过程中体验完成,风景写生、民俗采风等课程采取驻地式的实习教学;设计思维讨论性实践采用实战教学模式,创建专业工作室,带领学生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实现,实际案例应用阶段采用实习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熟悉具体项目的设计流程,体验项目的施工过程,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实现与社会无缝对接。
三、環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1.优化课程结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为了使课程结构体系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广泛开展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优化课程结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可以把专业课程分为以下三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综合和提高、创新创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空间造型和必要的制图技能,设计综合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施工技能,创新创意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实践技能及创意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设置课程体系。
2.创建专业实训基地,辅助专业实践教学
(1)创建专业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主要设置模拟真实空间体验区,装饰材料陈列区,施工工艺展示区,结构构造展示区等,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空间体验区直接感受空间设计,通过陈列区和展示区了解装饰材料,学习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构造,实训室还可用于一些课程的辅助授课,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制图、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设计与施工工艺等课程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如装饰材料与构造结合陈列室中各种装饰构造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理解不同构造的材料组成、施工工艺、具体尺寸等。
(2)校企结合型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组织实施。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校内设置工作室,工作室承接企业部分业务环节,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学生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完成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和整体设计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市场设计动向,掌握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完善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设计具有时空性,设计作品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现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教授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理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定期或长期派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设计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有能力的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实践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设计,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建设一支理论精、懂施工、会设计、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
3.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1)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课程要起到指导实践课程的作用,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要向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具体设计当中的作用,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學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的一种教学方式[3]。混合式教学包含传统的教师讲授、翻转课堂、对分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讲授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借助新媒体工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解决所遇到一切新问题,通过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可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模拟空间体验、实地测量等教学方式可以单用也可以交叉组合运用。以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理论知识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广泛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工具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和总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体项目的支撑,近几年 “居住空间设计”课题训练都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提供户型或精装房,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设计,构思方案进行设计,设计作品拿到企业供客户选择,选中的方案继续深化直至投入施工,让学生在真实地项目操作过程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培养目标及授课方式的改变,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增加实践环节考核环节,采取三合一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结课成绩的考核方式:①平时成绩占 25%:包含考勤情况、课堂交流与讨论、课堂笔记等。②实践成绩占 25%:包括市场调研报告、设计资料收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③课程结课成绩占 50%:结课测试、结课设计作业[4]。重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使理论课程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实践及创新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袁润娟,刘飞.理工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18)
[2]田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模式创新[J].艺术教育,2019(5)
[3]李艳,白玉峰.新媒体技术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
[4]刘天执.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工业设计,2016(9)
作者简介:
张波,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南阳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NIT2017JY-054)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大部分,课程内容设置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理论环节教学注重艺术设计理论形式学习,忽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专业知识能力与市场脱节。传统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分配在每门课程当中,各门课程独立授课,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践环节内容重复,形式单一,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关系只是简单的延续,基础课仅仅完成了技能和技法的学习目的,不能与后期专业课程学习联系起来;理论课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以虚拟项目为主,学生接触到的项目是案例的图片,没有真实空间的体验感受。
2.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
艺术设计类学科属文科艺术型专业,相较于理工院校的重点优势专业来说,在教学条件和教育科研力度扶持上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只能结合一些图片进行理论讲解,例如装饰材料与构造、施工工艺等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装饰材料及施工过程,不了解材料、施工构造及工艺,设计就不具备现实性。第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发挥的作用不大。虽然大多高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但企业只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企业导师并没有参与教学任务,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
3.教学评价方式较传统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决定最终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作业成果呈现,这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设计表现,体现学生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由于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而被忽略,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改革。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改革思路
1.做好学科交叉融合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对于学生本身就要求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在提高其专业理论的学习中还应同时与实践型培养内容结合。该专业的理论性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需掌握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将这些学科内容更好地进行融合,做出合理且完善的设计作品,在理工院校中如何构建具有理工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关键在于教学本身,从原先的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入手,从设计所具备的基础课程开始,培养学生相应的审美度、设计表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一些基础的核心专业课上有意地去培养,用一些阶段性的层次作业来提高锻炼学生操作的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阶段性课程体系。在后期拔高阶段的学习中应该积极与理工院校中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学习,适时组织各院系之间的交流座谈及相关赛事的答辩工作,更好地去丰富学生本身的专业,在选修课中按比例也组织学习一些相关的理工类学科如建筑初步、造型设计、植物观赏等课程,设置更具有方向性特色的教学内容[1]。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从课程综合性实践、设计思维讨论性实践和实际案例应用性实践这三个阶段来组织教学,同时,还要与相关的课程设计、专业科目比赛、毕业设计来贯穿大学专业教学。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实习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采用实训和驻地教学模式,如装饰材料与构造、施工规范与工艺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训实验室模拟施工过程中体验完成,风景写生、民俗采风等课程采取驻地式的实习教学;设计思维讨论性实践采用实战教学模式,创建专业工作室,带领学生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实现,实际案例应用阶段采用实习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熟悉具体项目的设计流程,体验项目的施工过程,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实现与社会无缝对接。
三、環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1.优化课程结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为了使课程结构体系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广泛开展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优化课程结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可以把专业课程分为以下三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综合和提高、创新创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空间造型和必要的制图技能,设计综合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施工技能,创新创意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实践技能及创意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设置课程体系。
2.创建专业实训基地,辅助专业实践教学
(1)创建专业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主要设置模拟真实空间体验区,装饰材料陈列区,施工工艺展示区,结构构造展示区等,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空间体验区直接感受空间设计,通过陈列区和展示区了解装饰材料,学习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构造,实训室还可用于一些课程的辅助授课,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制图、装饰材料与构造、装饰设计与施工工艺等课程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如装饰材料与构造结合陈列室中各种装饰构造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理解不同构造的材料组成、施工工艺、具体尺寸等。
(2)校企结合型实践教学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组织实施。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校内设置工作室,工作室承接企业部分业务环节,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学生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完成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和整体设计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市场设计动向,掌握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完善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设计具有时空性,设计作品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现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教授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理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定期或长期派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设计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有能力的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实践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设计,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建设一支理论精、懂施工、会设计、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
3.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1)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课程要起到指导实践课程的作用,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要向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具体设计当中的作用,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學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的一种教学方式[3]。混合式教学包含传统的教师讲授、翻转课堂、对分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讲授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借助新媒体工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解决所遇到一切新问题,通过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混合式教学中,可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模拟空间体验、实地测量等教学方式可以单用也可以交叉组合运用。以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理论知识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广泛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工具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和总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体项目的支撑,近几年 “居住空间设计”课题训练都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提供户型或精装房,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设计,构思方案进行设计,设计作品拿到企业供客户选择,选中的方案继续深化直至投入施工,让学生在真实地项目操作过程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培养目标及授课方式的改变,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增加实践环节考核环节,采取三合一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结课成绩的考核方式:①平时成绩占 25%:包含考勤情况、课堂交流与讨论、课堂笔记等。②实践成绩占 25%:包括市场调研报告、设计资料收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③课程结课成绩占 50%:结课测试、结课设计作业[4]。重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使理论课程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实践及创新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袁润娟,刘飞.理工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18)
[2]田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模式创新[J].艺术教育,2019(5)
[3]李艳,白玉峰.新媒体技术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
[4]刘天执.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工业设计,2016(9)
作者简介:
张波,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南阳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NIT2017JY-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