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是站在自然科学,站在客观规律的角度去向学生普及生活中的常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让学生能够以轻松好玩的方式来学习和了解生活常识,为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物理学习、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科教师,同样的学习时间里,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接受程度快,理解能力强,有的接受程度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吸收,这些都提醒着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上的差异,尽可能地采取丰富多样的,覆盖面更广的教学方式来陪同学生一起探索万物,解密自然。
一、以多元教学载体为工具
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性格喜静的学生,更喜欢通过文字阅读、观看静态的图片来获取知识。而性格喜动的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态的视频,甚至是到户外去,或者是自己亲自动手来做实验等来获取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科学内容,尽可能地以多元的教学载体为工具,以满足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匹配自身的学习需求。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植物的果实、种子、根、茎、叶、花与人类的关系等,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其一,可以用静态的图画,尤其是细节图来展示植物各部位的样子,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直观地去识记。其二,可以用短小精悍的微课,尤其是浓缩了关键内容的精华微课,让学生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去了解植物的“前世今生”。其三,可以用真实的植物标本,通过不同类型植物和植物不同部分,植物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标本来让学生摸一摸其脉络,看一看其花纹。总的来讲,多元教学载体可以辐射照顾到不同学习倾向的学生。
二、以循环互动为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因此,在基于学生学习差异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循环互动的课堂模式。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为例,教师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内外的不同位置开口说话,让其他学生居于教室正中来辨别声音的来源。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来朗读同一段文字,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识别声音的归属。可以邀请同一名学生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心情、力度来朗读同一段文字,让其他学生辨别同一个人所能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启发、鼓励思考为主,学生则大胆地去尝试,回答,探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地调整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内容,并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探究。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回答和尝试的机会,而且又不会轻易地被下结论,即便是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有勇气去投入到班级互动中,最终学习到知识。
三、以主题项目探究为内容
性格迥异、能力有别的学生往往在一起探討问题,交流想法时,会有不一样的火花碰撞出来,彼此之间还可以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学生群体差异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学生以主题项目探究为学习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里的植物》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校园里的某一个局部。比如校门口和入校后的前沿部分,绕着操场一周的绿化带,公共走廊上的绿植,阅览室、体育工具室、校医室等功能区域内部或者周边的装饰绿植等。每一个小组在自己所研究的区域内,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来研究植物。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可以承担记笔记,抄写数据等任务,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可以承担对外沟通交流(如询问教职人员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怎么养护等)等任务;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整个小组的研究进行“控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以为小组的研究提出更多有创意的想法等。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特定主题但是不限定形式的小组探究活动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不仅收获了更大的自信和满足感,而且整个小组还实现了“1 1跃2”的学习效果。
四、以自主创意沙龙为补充
小学科学里面的内容趣味十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以创意沙龙为课堂教学补充。以四年级下册《吃的学问》为例,教师可以举办“肚子里的旅行”,以科幻绘本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向学生们介绍食物在我们人体里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量的过程等。在创意性的、自主性的沙龙活动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科学的趣味性与魅力所在。
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内容从整体上涵盖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支,可谓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学生们在科学的课堂上,犹如手握一柄万花筒,可以借此看到大自然的多貌性。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各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也是多貌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探究、趣味解密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组织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一名“科学常识小达人”。
一、以多元教学载体为工具
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性格喜静的学生,更喜欢通过文字阅读、观看静态的图片来获取知识。而性格喜动的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态的视频,甚至是到户外去,或者是自己亲自动手来做实验等来获取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科学内容,尽可能地以多元的教学载体为工具,以满足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匹配自身的学习需求。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植物的果实、种子、根、茎、叶、花与人类的关系等,教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其一,可以用静态的图画,尤其是细节图来展示植物各部位的样子,让学生们从视觉上直观地去识记。其二,可以用短小精悍的微课,尤其是浓缩了关键内容的精华微课,让学生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去了解植物的“前世今生”。其三,可以用真实的植物标本,通过不同类型植物和植物不同部分,植物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标本来让学生摸一摸其脉络,看一看其花纹。总的来讲,多元教学载体可以辐射照顾到不同学习倾向的学生。
二、以循环互动为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因此,在基于学生学习差异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循环互动的课堂模式。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为例,教师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内外的不同位置开口说话,让其他学生居于教室正中来辨别声音的来源。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来朗读同一段文字,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识别声音的归属。可以邀请同一名学生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心情、力度来朗读同一段文字,让其他学生辨别同一个人所能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启发、鼓励思考为主,学生则大胆地去尝试,回答,探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地调整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内容,并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探究。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回答和尝试的机会,而且又不会轻易地被下结论,即便是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有勇气去投入到班级互动中,最终学习到知识。
三、以主题项目探究为内容
性格迥异、能力有别的学生往往在一起探討问题,交流想法时,会有不一样的火花碰撞出来,彼此之间还可以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学生群体差异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学生以主题项目探究为学习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里的植物》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校园里的某一个局部。比如校门口和入校后的前沿部分,绕着操场一周的绿化带,公共走廊上的绿植,阅览室、体育工具室、校医室等功能区域内部或者周边的装饰绿植等。每一个小组在自己所研究的区域内,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来研究植物。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可以承担记笔记,抄写数据等任务,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可以承担对外沟通交流(如询问教职人员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点,怎么养护等)等任务;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整个小组的研究进行“控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以为小组的研究提出更多有创意的想法等。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特定主题但是不限定形式的小组探究活动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不仅收获了更大的自信和满足感,而且整个小组还实现了“1 1跃2”的学习效果。
四、以自主创意沙龙为补充
小学科学里面的内容趣味十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以创意沙龙为课堂教学补充。以四年级下册《吃的学问》为例,教师可以举办“肚子里的旅行”,以科幻绘本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向学生们介绍食物在我们人体里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量的过程等。在创意性的、自主性的沙龙活动中,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科学的趣味性与魅力所在。
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内容从整体上涵盖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支,可谓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学生们在科学的课堂上,犹如手握一柄万花筒,可以借此看到大自然的多貌性。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各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也是多貌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探究、趣味解密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组织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一名“科学常识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