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例谈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多维度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但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缺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屡见不鲜。
  
  缺失一:“零起点”预设——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起点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是这样制定的:“1 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3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用了如开火车、抢答、找朋友等很多形式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
  看得出来,教师所预设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一无所知的“零起点”,但事实是这样的吗?而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仍然将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想成丁了零起步,这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欲望,教学就成了无效或低效教学
  
  缺失二:“无差异”预设——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它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是有名的中园古算题,这类问题的典型解法是“假设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引导学业运用“假设法”来解决该问题,忽视了图示法、列举法这两种更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对于“假设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造成了教学中卡壳的现象。
  课后讨论上,该教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他在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了运用图示法、列举法更为直观形象,但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把重点放在了“假没法”的教学上,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那是无可非议,殊不知,教师在关注学生思维训练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造成了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缺失三:“流水线”预设——忽略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环节紧凑,逻辑性强,形成一种固定的“线性序列”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逐渐被一线教师们所摒弃,但是,为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防止节外生枝,在日常教研课、教学公开课中,这种“线性”教学设计的痕迹还是无处不在的,很多只是套上了“动态生成”的华丽外衣,所谓的“动态生成”都是其“线性”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这种“流水线”型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了教师演示教学设计的过程,无视学生是教学主体,忽略了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上述现象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屡见不鲜,也引发了笔者的深思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究竟应如何做好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构思,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一、把脉学生,找准起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从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心理特点、原有知识水平、生活知识经验及技能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人手,为学生准确“把脉”,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由此为教学“疏通航道”。
  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教师须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定的年龄,意味着特定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例如,对刚进入校网的一年级学生,如果总是让他们在计算后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等,学生往往会“很不给面子”,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操作层面,教师不妨利用学具引导学生操作,使算理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建构、生成,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会的无需多讲,半懂不懂的要适当点拨,不明白的要重点讨论,同时,教师还必须洞悉班级学生群体特征,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在长期的共同学习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各自的特征,只有熟知班级学生的群体特征,教师才能选择更适合这一群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进行新的学习中的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设计小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部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学生起点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课前自问自答,亦可课前与学生谈话了解,也可以在教学中了解。
  如:一教师在一次市优质课评比中,教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已经具备机关的知识经验基础,但也考虑到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班里学生的认识的程度缺乏了解,因此,教师在导入阶段打破常规,直接在黑板上写了“1/5”,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分数的理解,从而把握住学生的已有认知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目标分解,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评价等功能,因此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领会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特点及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制定出紧贴教材编排意图、内容全面、要求适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
  1 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基本、最具体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段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
  2 任务分析
  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须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
  
  三、合理设计,以生为本
  1 关注生活激兴趣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散发小灵性与魅力,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以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而且,许多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耳熟能详,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关注了 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让自己问一问、理解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实际教学的效果证明了这一设计的成功。
  课堂上教师将学生收集的大量信息抄写在黑板上,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光明酸牛奶蛋白质含量是1%,我认为就是100克牛奶中有一克蛋白质的意思;
  生:金辉啤酒酒精度小于8%,我问过爸爸,他说是指酒精的含量不到这瓶酒总量的8%比如说100克酒里面,酒精的含量不到8克;
  生:衣服成分100%棉,就是这件衣服全是棉做成的,
  学生能够以不同的生活,用不同的方式来感悟数学。真正的激发起对学习数学的渴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关注并利用学业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丰富学习素材,拓展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才能实现从“书本中学数学”到“生活中做数学”的转变。
  2 板块设计促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设计以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课堂往往成为教师演示教学设计的过程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板块式教学设计板块式教学没计即将教学设计分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应进行“块移动”,使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也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提供了保证,“板块设计”比“线性流程”显得更为粗犷,解放了师生为了急于追赶“线性流程”中的后继环节而匆匆奔走的步骤,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和余地来充分突破各独立板块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3 弹性设计孕生成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前精心的预设,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关键是要分析“生成点”,预测学生可能生成的状态、设计引导的方法,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握教材的精髓,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既能走进去又能跳出来;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增加一些学生熟知的场景,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再者清晰地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4 关注个性促发展
  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同时运用一种学习方法,定不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收不到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一份精心构思的教学设计就如建筑师笔下精密的图纸,指挥官眼前缜密的作战方案,演奏家手下流淌的动听乐谱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务必在充分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每个细节,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定义刘华国是一件很难的事,温和、谦恭又不失西北汉子的厚重、粗犷.虽然已经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家,是中国乳业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但他还是喜欢用地道的陕西话和人交流,用刘
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数据传输是联网收费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数据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性能.考
中国的贫富差距的拉大诱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失衡,这对国家的社会稳定显然是极其不利的。
提出了回归函数基于分割的改良递推估计,mn(x)=sum (IAn(x) (Xi)YiI(|Yi|) from i=1 to n≤bi)/sum (IAn(x)(Xi)) from i=1 to n,并在较为简洁的条件下证明了该估计量的渐近正态性.
2006年,当伊利展开“织网计划”把全国的地方市场按地域划分成块的时候,蒙牛的做法是把全国的消费者按年龄和性别甚至生活角色进行划分,并对每部分消费人群和每种产品进行精耕细
[摘要]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而推出当一个对象具有一个另外的性质时,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一性质的一种推理方式,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归纳推理,但对类比推理则有所忽视,尽管类比推理仅是一种“似真”性质推理,并不具备证明的效力,但它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乃至今后科研创新中均具有独特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高考数学试题对类比推理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考查力度也逐渐加大,
2005年2月1日,蒙牛与有着丰富乳制品行业经验的益生菌研究机构--丹麦科汉森(CHR HANSEN)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益生菌实验室,着手研制适合中国人的LABS益生菌群.以期
运用齐次函数的分析性质,在基本不等式中插入了一个齐次加权"平均",推广加细了基本不等式.作为特例,得到了加权的对数,指数平均不等式,从而部分解决了文[1]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