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叙述:讲述历史苦难的方式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史基本就是帝王家史,近代史也多是正确而光荣的革命史,都与政治关系紧密。非帝王、不光荣、不正确的历史,大多被权力机构有选择性地记忆,或者有选择性地遗忘,基本不入正史。因此才有了民间野史、私人笔记等非官方历史的存在,构成了看似完整的历史链条,实则不然。
  清华教授郭于华在《倾听底层》中认为,官方史和精英史是历史的三分之二,还缺一块版图——底层历史。底层是一个区别于国家和社会精英的人群概念,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穷困窘迫者范围要大得多。民众的历史一直被忽视,虽说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已有了两千多年,但真正成为统治思想的时期几乎没有。强调底层历史的重要性,在于记忆底层的苦难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否记住苦难史是考验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精神纯度的标志。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努力中,相对于胜利的政治书写,苦难的记忆更加弥足珍贵。何况,有意识地忘却历史特别是苦难的历史是统治权力的一种技术,如果全部交给占据了话语权力的官方书写者,那别说底层的苦难,连民族的苦难都会被忽略和回避。
  苦难,最终直接表现在底层人身上。如何记录这些经验和记忆是一个大课题,除了需要建立底层历史的概念,还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因为底层经验存在个体化和分散性。作为“受苦人”的弱者和底层历来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历史中的无名者、无声者、无面目者,无记录可查,甚至都比不上统治者的玩物在史册中占据的篇幅多。就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农民和工人的角色,也仅仅是创作需要,并不真正代表底层的声音。
  《倾听底层》一书首先在学理上解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底层历史会被忽略?郭于华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精英史观抹去了底层阶级自主的历史和行动的政治属性,强化了从属性。底层作为从属阶层,也是无效的阶级,没有政治话语权力,自然会在精英创造的历史书写中销声匿迹。二是底层政治的逻辑中天然有一种不露痕迹以保存自己的弱者属性。显然,这种被忽略是有意识的选择,不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不自觉地在其中扮演了角色。
  既然是倾听的姿态,在回答了为什么会被忽略的原因之后,那为什么需要建构底层历史就需要回答,它与所谓的官方正史和经营信史之间的距离如何?郭于华认为,在我们平时所见的历史中,底层是一种缺失的叙述,不在官方话语的讲述之列,在任何一种历史叙事中都没有底层阶级独立政治行动的地位。那么,补充这种叙述,或者提供新的叙述,是底层研究的认识论要务——从中产生出新的知识,并使之成为独立进行知识积累的一个领域。
  这是多么充满诱惑性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民占据了底层的绝大部分。如果能够建构起底层叙述的平台,那它对官方历史将会形成怎样的冲击?底层历史不是为官方史和精英史拾遗补阙,而是以不同的立场倾听无声者发出的声音,记录普通生命的苦难历程,书写从未被书写过的生存与反抗的历史,力图拓展一个讲述空间,让普通底层尤其是农民能够自主地讲述他们的经历、感受和历史评判。与精英史观相反,底层历史观主张历史上未必存在笼罩一切的完整的意识形态,尽力从精英史中挽救底层的历史,但也与精英史相互交叠和依赖。
  价值几何?郭于华有着乐观的预估:倘能解决底层如何被表述的问题,现代知识的整个领域就向底层历史开放了,原有的研究主题诸如殖民主义的扩张、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民族主义的兴起、教育、新闻,特别是现代国家和公共制度,都可以成为底层历史写作和研究的主题。
  至于方法,《倾听底层》的书名已经给出了答案——倾听“口述历史”,就是倾听底层者口述的苦难史。因为苦难是有力量的,尤其是进入了历史的苦难书写,可以改写甚至重写历史,揭示出苦难的社会根源,具有颠覆和重构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微博时代对社会公共事件的细致关注,对真实的追问,对受苦难者的关注和记录,实际上也是一种底层历史书写,它的力量已经显现。
  记录底层的苦难史,特别是离当下有一段时间的历史,才能从历史的审美化错觉中走出来,比如经历了几十年中国特色政治运动的人们,带着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回忆和叙述那段不无惨痛的历史,带着一种怀念说起大锅饭谁也吃不饱的时候集体劳动、开会是多么热闹和愉快。说严重了这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呈现出人的无知。如果没有底层的苦难史提醒,未来的人们还真以为过去的我们每天都在开其乐融融的政治派对呢!
  作者选择陕北骥村作为考察地,通过对口述历史的整理和研究,从中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成果,比如政治运动如何通过仪式化改变了民间社会,女性在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记忆,农民工的生存方式和流动的报告,还有下岗工人的生命历程感等,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大有裨益。仅举底层文学为例,作家和评论家对底层的理解显然非常粗浅,由于缺乏更加系统的理论引导,底层文学陷入了停滞和重复。《倾听底层》呈现的理论和实践,完全可以被借鉴。
  (责任编辑袁剑)
其他文献
9月16日,2012全国十六城市开发公司经理年会召开期间,《城市开发》杂志社举办了2012年度高级评委年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西安、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重庆
当人们正沉浸在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盛世之中时。一场经济地震悄然形成并突然爆发。金融业的根基坍塌了,长期秉持的政策被废弃,政府匆忙救助,无暇顾及后果。其实,数年来,危机的裂痕就已经在繁荣泡沫之下显现。在本书中,作者引导我们仔细了解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全球失衡”,追踪现代经济裂痕的起因,并从全方位视角分析经济低迷的原因。作者评估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潜在影响,让我们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残骸中看到重建经济秩序、恢复发展和建立一个更强、更稳定的世界的希望。
在《蚁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80后是目前中国各代族群中,受教育程度和高度最好的族群,却又是最没有生存保障和依赖的族群。一切应该或者曾经由国家政府提供的保障型福利,他们都是只听过没见过;而一切城市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蚁族群居现象,他们却正在面对……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廉思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一直以来,“80后”是大家经常谈论的一个文化话题,似乎80后的行为是
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初出版了一套名为“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的丛书(共16本),贺雪峰所著《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下简称《村治》)一书为该套丛书的“提纲挈领”之作。《村治》一书问题意识的缘起是,为什么同样的中央政策会在不同地区的农村有不同的实践后果。中国农村千差万别,造成了“一刀切”的政策在具体实践中表现迥异。例如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初,为了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推广村级
《对话金融危机》(权元七梁启东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是一部剖析“金融海啸”的书,是一部视角独到、警示浓浓的书,是一部青年学者精诚合作、形式新颖的书。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深刻而深远。这次金融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不是类似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那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有言: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危机。这场危机影响深、蔓延广
2012年,房地产调控仍然没有放松的迹象,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样,《城市开发》杂志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媒体冲击、印刷邮寄成本上升、作者资源匮乏等等。
“跃虎腾龙,辞旧迎新。”随着董事长俞建午在龙眼上点下重重的一笔,象征盛世腾飞的宋都巨龙跃然起身。“跃虎腾龙·精彩宋都”宋都集团2010年团圆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盛大启
和风细雨集  都本伟,作家出版社,2009    都本伟先生《和风细雨集》付梓,展读过后,颇为惊喜,写下几点读后的感想。  诗意、诗性、诗情,深深地润泽着整个中华民族,积淀成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无论往古还是当代,我们都拥有最广大的诗人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大体上涵盖了三类:专以写诗为业的,即文体意义上的专业诗人;专家、学者、教授、文艺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中,“行有余力”则以诗鸣者;从事实际工作,包括各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而九巨龙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巨龙”)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不得不
文学期刊和文学图书的命运是整个文学出版当下困境的直接表征,各出版机构为了从这一困境中突围,纷纷进行大胆的改革和转向,大胆到甚至完全忘记出版人的良知和责任。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魏)曹丕《典论论文》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  ——(唐)刘知几《史通载文》  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  ——(清)梁启超《〈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