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藏鸡蛋第一次作为代表委员的食品供应,进入京西宾馆西藏代表团驻地。“个头不大,吃起来香”,一枚枚来自雪域高原的藏鸡蛋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称赞。很少人知道,这些藏鸡蛋全部来自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
39岁的益西卓嘎是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新当选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盛夏的西藏,雪域高原,碧空如洗,清风云淡。从拉萨出发,经过美丽的羊湖,到达山南的时候阳光明媚,不一会却风云大作,大雨倾盆,印证了山南地区一日多雨的气象。益西卓嘎的养殖场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山南贡桑禽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益西卓嘎的皮肤白净,五官标致,在藏族妇女中比较少见。可见年轻时的她应该是个美丽的藏族姑娘。“益西卓嘎”在藏语里意为“智慧白度母”,丈夫甘学东则说她“聪明好学、为人善良、性格倔强”。
采访在一间大教室里进行,这是专门用来培训的教室,培训者为来自整个山南地区、昌都甚至还有阿里的藏鸡养殖户。就在前一天,他们刚刚结束了一批昌都藏鸡养殖户的培训,几天后将会送出第一批鸡苗,“这批养殖户将是那个拥有三千多人口大村的致富种子”。
如今的益西卓嘎是当地的名人,拥有很多光环。在本刊记者的真诚引导下,益西卓嘎首次向记者袒露自己和丈夫不为人知的艰辛创业经历,也憧憬了作为一名藏族儿女的西藏梦和中国梦。
自己动手办养殖场
1974年,益西卓嘎出生于山南乃东县一个普通的藏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兄弟姊妹6个,他排行老小。因为家庭困难,初中一年级还没有读完,她就回家帮父母干活,放牛。
辍学第二年,正好益西卓嘎的二哥从部队退伍回乡,二哥舍不得妹妹在家中务农,一心想着将小妹妹带出来。结果兄妹一起开过茶馆、卖过鞋子、卖过衣服。21岁那年,在县城打工的益西卓嘎与驻藏部队服役的湖北小伙子甘学东相识相爱。后来两人一起去内地的工地打工,在工地上干活,老公帮人焊电焊,她负责帮30多人做饭。
随后,两人自己弄了个小作坊,专门做打火机。“老公负责对外送货,我在家里做,一天最多能做5000只打火机。”益西卓嘎自豪地说,因为私人“灌制”比较危险,挣了一点钱后回到丈夫的老家湖北新洲。
当时新洲的养殖非常出名,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先进的设备、庞大的规模,让益西卓嘎眼前一亮。她三天两头往养殖场跑,仔细观察,记录从孵化到打疫苗、控制温度、喂食等每个步骤。这期间,益西卓嘎几乎每天都往养殖户家中跑,一边看一边学习。
因为在益西卓嘎的心里,从小就有养藏鸡的梦想。
记得有一次,他和哥哥去集市,发现有不少藏民卖藏鸡和藏鸡蛋。“以后咱们如果养藏鸡肯定有前景的。”二哥的话一直记在益西卓嘎的心里。在新洲的半年多时间,益西卓嘎学会了如何繁育雏鸡、配饲料、喂养、打疫苗等相关养鸡的技术。
2003年初,益西卓嘎和丈夫决定回山南乃东办养殖场,养藏鸡。当时山南的养殖刚刚起步,政府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很大,可以免费给养殖户提供鸡苗和饲料,甚至还有鸡舍补贴。
2003年4月,益西卓嘎和丈夫带着辛苦积攒的30万元回到山南,选址在乃东县的雅鲁藏布江边,建养殖场养鸡鸭。创办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夫妻两人亲自当小工,搬砖、和泥、砌墙,经常把手磨破,睡觉的地方就在树底下搭个棚,一个小养鸡场建起来了。
益西卓嘎是家里的幺女,家里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们非常心疼,都劝她别干了。丈夫那边的父母和亲戚也纷纷前来劝说,特别是2004年春节回新洲,公婆说儿子一年瘦了30多斤,心疼得掉泪。坚决不同意两人再回山南办养鸡场,愿意凑点钱让他们开个小超市。
那个春节过得有点压抑。益西卓嘎天生有股子倔劲,认定了的事情绝不会轻言放弃。“你回不回?我肯定是要回去的。”益西卓嘎问。
“你干嘛我就干嘛,你到哪我就跟到哪。”丈夫回答。
“他是特别好的一个人,如果不是他人这么好,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益西卓嘎一脸幸福。
春节过后,益西卓嘎和丈夫回到山南。在原来的基础上,两人又继续扩建一栋100多米长的鸡舍。“回来后, 我们不在树底下搭窝棚了,把家搬进了鸡舍,中间就隔个帘子。”益西卓嘎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五味杂陈,酸楚自知。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创办养殖场的初期,每天早晨,益西卓嘎的丈夫甘学东都会骑上摩托车,载上数十只活鸡到集市卖,有时候也会定期向饭馆送。而益西卓嘎则负责给鸡喂饲料、打扫卫生、料理家务。
2004年,除了继续养鸡外,益西卓嘎决定养鸭子。“我们投了很多钱,买鸭苗,鸭饲料等。”益西卓嘎说,夏天的时候,雨水特别多,江水突然上涨灌进了养殖场,鸡舍和鸭舍里全都是水。“我和老公到水里抢出来数千只鸡和鸭”,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鸭肉的价格跌得也厉害。益西卓嘎和丈夫经受着天灾和市场的残酷打击。
“亏损太厉害,几乎血本不归。”益西卓嘎说,她到附近的邻居家借钱,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借。益西卓嘎的母亲姊妹十二人,只有最小的姨父听说她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他非常佩服益西卓嘎的创业精神和闯劲,决定要好好帮助她。
“小姨父拿出一本五万元的存折,拿去继续干,赚钱了就还给我,赔了就不用还了。”
当地政府了解益西卓嘎的遭遇后也伸出了援手,协调当地的银行批了三万元贷款,而且还承诺免费提供鸡苗。
益西卓嘎一直有很强的信念——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洪水冲垮了鸡舍,但是冲不垮她的信心。有了亲戚借款和政府的贷款,益西卓嘎的创业信心再次燃起。她决定在原址重建鸡舍。“我不敢再养鸭子了,从此专门养鸡。”益西卓嘎说,几个月后她养的鸡逐渐出笼,当年养鸡的市场行情很好,钱又慢慢地赚了回来,她还掉了借款和贷款。 2005年下半年,乃东县农牧局准备发放一批鸡苗补贴款,在工作人员统计到益西卓嘎的养殖场时,被益西卓嘎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养鸡场因为政府的帮助现在缓过来了,鸡苗补贴款坚决不要,请补贴给其他的养殖户吧。”益西卓嘎对农牧局的工作人员说。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益西卓嘎的养殖场稳扎稳打,每年都会新建一点鸡舍,慢慢滚动发展。2008年,益西卓嘎的养殖场养鸡的数量越来越大,突破数万只的规模。
这时一位湖北省的援藏干部到她的养殖场调研后,建议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我从来都没有听过。”益西卓嘎说。在这名援藏干部的主动协调联系和带领下,益西卓嘎和农牧局的领导来到湖北考察农村合作社的建设,益西卓嘎看到专业化育雏以及专业的合作社加农户运作模式。“这个新事物非常好,回来后我就开始干。”益西卓嘎说,2008年5月30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她发起成立西藏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有关部门还给益西卓嘎提供了45万元的启动资金。益西卓嘎把育出的鸡苗交给周围乡亲饲养。第二年就收获了42万只成鸡和120万只小鸡。此时,益希卓嘎的养殖场已经发展为占地40多亩地的规模化养殖场。
“我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每年挣钱了盖一点鸡舍,当然还有来自政府的帮助和支持。”益西卓嘎感激地说。
产量上去了,销售成了问题。过去,益西卓嘎的几千只鸡都是拿到菜市场去卖。如今上百万只鸡、几千万枚鸡蛋在乃东根本卖不掉。
当时的援藏干部们把这个情况向武汉市领导做了汇报。武汉方面为此专门进行专题研究,调集各方力量予以支持。2008年,在武汉市政府组织下,益西卓嘎带着藏鸡蛋,以及其它特色产品赴武汉参加农业产品博览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4个鸡蛋卖到了50块钱的高价,并且只有半天就卖完。藏鸡蛋一炮打响,从此打开了内地市场。短短三年,她经营的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山南最大藏鸡养殖基地,也是全西藏最大禽类养殖基地之一。
益西卓嘎成立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效果是明显的,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很多藏民开始学习养殖藏鸡,原来在益西卓嘎养殖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养殖场,乃东地区藏鸡养殖迅猛发展。几年时间,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10户累计发展到300多户。
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每年需要的藏鸡苗越来越多。然而益西卓嘎发现一个问题,山南地区农牧局下属的良繁中心提供的鸡苗成活率不高,每年的损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此,她专门找到农牧局的领导反映,说明原来的鸡苗存活率不够高的问题,希望合作社所需的鸡苗由合作社单独开发完成。农牧局的领导对她的担当表示高度赞扬。
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独立繁育鸡苗后,疫苗都是益西卓嘎亲自带领社员们打。果然,第一批藏鸡苗繁育出来后,送到合作社成员的养殖户家中,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消息传来,养殖户们奔走相告。结果益西卓嘎的合作社开始承担起全乃东县藏鸡苗的繁育工作,而且山南地区以外的六地市拉萨、昌都、日喀则、阿里等的养殖户也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
2013年,益西卓嘎的合作社共对外繁育藏鸡苗175万只。如今,除了养殖藏鸡,益西卓嘎将鸡苗的繁育也变成了合作社的一个产业,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统一供苗、统一育苗、统一销售、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等。“目前我们的藏鸡饲料全部由国内一家大型饲料公司针对高原单独配方生产,如果由于饲料产品出现问题导致养殖场损失,饲料公司将负责赔偿。”益西卓嘎说。如今,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繁育的订单排着长队,藏鸡苗供不应求。
传帮带实现共同富裕
2013年,益西卓嘎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整个西藏仅有20人。这对她来说更增添了一份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之余,她注意倾听百姓心声,收集意见和建议。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益西卓嘎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准备了充分的建议和议案。“我建议在拉萨办一个大型的畜禽交易市场。不仅方便畜禽产品集散、稳定市场,还便于工商、税务、卫生部门集中管理,统一监管,大大降低疫情特别是输入性疫病传播的风险,我想肯定特别好。这是当地很多人的想法。”益西卓嘎说,西藏有牛羊交易市场,却没有大型的畜禽交易市场。她希望通过建设畜禽交易市场来促进畜禽产品价格稳定和食品安全,提高养殖户的收入。
益西卓嘎在交谈中,最爱说的是“特别好”:“西藏的政策特别好,只要你肯干”;“当地老百姓都能致富,那是特别好”;“现在,日子过得特别好”;“人嘛,就是过得实在一点,自在一点,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宽厚、善良与美好。
在益西卓嘎的带领下,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此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合作社里规模达到十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出去成立独立的农业合作社。
对此,有不少养殖户不理解。“这不是让别人抢咱的生意吗?”“没事,咱们不怕竞争,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我心里才最高兴。益西卓嘎说,仅有合作社还不够,她自身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需要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和藏民从事养殖业,走上小康致富的道路。
“我们还是想扩大养殖规模,不可能经常靠政府,自己能做点事,还是自己做。现在我们成立了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我希望能发展成为西藏的品牌。想法最多的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都致富起来,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是我最大的梦想、愿望。”
离开时,大雨仍在磅礴,合作社外一个日产两万枚鸡蛋的养殖大棚已经拔地而起。距离此处不到一公里山林,益西卓嘎另外一处占地300亩的藏鸡生态放养场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我们看到,益西卓嘎的创业蓝图正在铺展;我们期待,她在带领老百姓致富的道路上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 董颖
39岁的益西卓嘎是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新当选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盛夏的西藏,雪域高原,碧空如洗,清风云淡。从拉萨出发,经过美丽的羊湖,到达山南的时候阳光明媚,不一会却风云大作,大雨倾盆,印证了山南地区一日多雨的气象。益西卓嘎的养殖场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山南贡桑禽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益西卓嘎的皮肤白净,五官标致,在藏族妇女中比较少见。可见年轻时的她应该是个美丽的藏族姑娘。“益西卓嘎”在藏语里意为“智慧白度母”,丈夫甘学东则说她“聪明好学、为人善良、性格倔强”。
采访在一间大教室里进行,这是专门用来培训的教室,培训者为来自整个山南地区、昌都甚至还有阿里的藏鸡养殖户。就在前一天,他们刚刚结束了一批昌都藏鸡养殖户的培训,几天后将会送出第一批鸡苗,“这批养殖户将是那个拥有三千多人口大村的致富种子”。
如今的益西卓嘎是当地的名人,拥有很多光环。在本刊记者的真诚引导下,益西卓嘎首次向记者袒露自己和丈夫不为人知的艰辛创业经历,也憧憬了作为一名藏族儿女的西藏梦和中国梦。
自己动手办养殖场
1974年,益西卓嘎出生于山南乃东县一个普通的藏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兄弟姊妹6个,他排行老小。因为家庭困难,初中一年级还没有读完,她就回家帮父母干活,放牛。
辍学第二年,正好益西卓嘎的二哥从部队退伍回乡,二哥舍不得妹妹在家中务农,一心想着将小妹妹带出来。结果兄妹一起开过茶馆、卖过鞋子、卖过衣服。21岁那年,在县城打工的益西卓嘎与驻藏部队服役的湖北小伙子甘学东相识相爱。后来两人一起去内地的工地打工,在工地上干活,老公帮人焊电焊,她负责帮30多人做饭。
随后,两人自己弄了个小作坊,专门做打火机。“老公负责对外送货,我在家里做,一天最多能做5000只打火机。”益西卓嘎自豪地说,因为私人“灌制”比较危险,挣了一点钱后回到丈夫的老家湖北新洲。
当时新洲的养殖非常出名,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养殖。先进的设备、庞大的规模,让益西卓嘎眼前一亮。她三天两头往养殖场跑,仔细观察,记录从孵化到打疫苗、控制温度、喂食等每个步骤。这期间,益西卓嘎几乎每天都往养殖户家中跑,一边看一边学习。
因为在益西卓嘎的心里,从小就有养藏鸡的梦想。
记得有一次,他和哥哥去集市,发现有不少藏民卖藏鸡和藏鸡蛋。“以后咱们如果养藏鸡肯定有前景的。”二哥的话一直记在益西卓嘎的心里。在新洲的半年多时间,益西卓嘎学会了如何繁育雏鸡、配饲料、喂养、打疫苗等相关养鸡的技术。
2003年初,益西卓嘎和丈夫决定回山南乃东办养殖场,养藏鸡。当时山南的养殖刚刚起步,政府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很大,可以免费给养殖户提供鸡苗和饲料,甚至还有鸡舍补贴。
2003年4月,益西卓嘎和丈夫带着辛苦积攒的30万元回到山南,选址在乃东县的雅鲁藏布江边,建养殖场养鸡鸭。创办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夫妻两人亲自当小工,搬砖、和泥、砌墙,经常把手磨破,睡觉的地方就在树底下搭个棚,一个小养鸡场建起来了。
益西卓嘎是家里的幺女,家里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们非常心疼,都劝她别干了。丈夫那边的父母和亲戚也纷纷前来劝说,特别是2004年春节回新洲,公婆说儿子一年瘦了30多斤,心疼得掉泪。坚决不同意两人再回山南办养鸡场,愿意凑点钱让他们开个小超市。
那个春节过得有点压抑。益西卓嘎天生有股子倔劲,认定了的事情绝不会轻言放弃。“你回不回?我肯定是要回去的。”益西卓嘎问。
“你干嘛我就干嘛,你到哪我就跟到哪。”丈夫回答。
“他是特别好的一个人,如果不是他人这么好,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益西卓嘎一脸幸福。
春节过后,益西卓嘎和丈夫回到山南。在原来的基础上,两人又继续扩建一栋100多米长的鸡舍。“回来后, 我们不在树底下搭窝棚了,把家搬进了鸡舍,中间就隔个帘子。”益西卓嘎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五味杂陈,酸楚自知。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创办养殖场的初期,每天早晨,益西卓嘎的丈夫甘学东都会骑上摩托车,载上数十只活鸡到集市卖,有时候也会定期向饭馆送。而益西卓嘎则负责给鸡喂饲料、打扫卫生、料理家务。
2004年,除了继续养鸡外,益西卓嘎决定养鸭子。“我们投了很多钱,买鸭苗,鸭饲料等。”益西卓嘎说,夏天的时候,雨水特别多,江水突然上涨灌进了养殖场,鸡舍和鸭舍里全都是水。“我和老公到水里抢出来数千只鸡和鸭”,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鸭肉的价格跌得也厉害。益西卓嘎和丈夫经受着天灾和市场的残酷打击。
“亏损太厉害,几乎血本不归。”益西卓嘎说,她到附近的邻居家借钱,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借。益西卓嘎的母亲姊妹十二人,只有最小的姨父听说她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他非常佩服益西卓嘎的创业精神和闯劲,决定要好好帮助她。
“小姨父拿出一本五万元的存折,拿去继续干,赚钱了就还给我,赔了就不用还了。”
当地政府了解益西卓嘎的遭遇后也伸出了援手,协调当地的银行批了三万元贷款,而且还承诺免费提供鸡苗。
益西卓嘎一直有很强的信念——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洪水冲垮了鸡舍,但是冲不垮她的信心。有了亲戚借款和政府的贷款,益西卓嘎的创业信心再次燃起。她决定在原址重建鸡舍。“我不敢再养鸭子了,从此专门养鸡。”益西卓嘎说,几个月后她养的鸡逐渐出笼,当年养鸡的市场行情很好,钱又慢慢地赚了回来,她还掉了借款和贷款。 2005年下半年,乃东县农牧局准备发放一批鸡苗补贴款,在工作人员统计到益西卓嘎的养殖场时,被益西卓嘎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养鸡场因为政府的帮助现在缓过来了,鸡苗补贴款坚决不要,请补贴给其他的养殖户吧。”益西卓嘎对农牧局的工作人员说。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益西卓嘎的养殖场稳扎稳打,每年都会新建一点鸡舍,慢慢滚动发展。2008年,益西卓嘎的养殖场养鸡的数量越来越大,突破数万只的规模。
这时一位湖北省的援藏干部到她的养殖场调研后,建议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我从来都没有听过。”益西卓嘎说。在这名援藏干部的主动协调联系和带领下,益西卓嘎和农牧局的领导来到湖北考察农村合作社的建设,益西卓嘎看到专业化育雏以及专业的合作社加农户运作模式。“这个新事物非常好,回来后我就开始干。”益西卓嘎说,2008年5月30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她发起成立西藏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有关部门还给益西卓嘎提供了45万元的启动资金。益西卓嘎把育出的鸡苗交给周围乡亲饲养。第二年就收获了42万只成鸡和120万只小鸡。此时,益希卓嘎的养殖场已经发展为占地40多亩地的规模化养殖场。
“我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每年挣钱了盖一点鸡舍,当然还有来自政府的帮助和支持。”益西卓嘎感激地说。
产量上去了,销售成了问题。过去,益西卓嘎的几千只鸡都是拿到菜市场去卖。如今上百万只鸡、几千万枚鸡蛋在乃东根本卖不掉。
当时的援藏干部们把这个情况向武汉市领导做了汇报。武汉方面为此专门进行专题研究,调集各方力量予以支持。2008年,在武汉市政府组织下,益西卓嘎带着藏鸡蛋,以及其它特色产品赴武汉参加农业产品博览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4个鸡蛋卖到了50块钱的高价,并且只有半天就卖完。藏鸡蛋一炮打响,从此打开了内地市场。短短三年,她经营的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山南最大藏鸡养殖基地,也是全西藏最大禽类养殖基地之一。
益西卓嘎成立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效果是明显的,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很多藏民开始学习养殖藏鸡,原来在益西卓嘎养殖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养殖场,乃东地区藏鸡养殖迅猛发展。几年时间,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10户累计发展到300多户。
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每年需要的藏鸡苗越来越多。然而益西卓嘎发现一个问题,山南地区农牧局下属的良繁中心提供的鸡苗成活率不高,每年的损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此,她专门找到农牧局的领导反映,说明原来的鸡苗存活率不够高的问题,希望合作社所需的鸡苗由合作社单独开发完成。农牧局的领导对她的担当表示高度赞扬。
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独立繁育鸡苗后,疫苗都是益西卓嘎亲自带领社员们打。果然,第一批藏鸡苗繁育出来后,送到合作社成员的养殖户家中,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消息传来,养殖户们奔走相告。结果益西卓嘎的合作社开始承担起全乃东县藏鸡苗的繁育工作,而且山南地区以外的六地市拉萨、昌都、日喀则、阿里等的养殖户也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
2013年,益西卓嘎的合作社共对外繁育藏鸡苗175万只。如今,除了养殖藏鸡,益西卓嘎将鸡苗的繁育也变成了合作社的一个产业,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统一供苗、统一育苗、统一销售、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等。“目前我们的藏鸡饲料全部由国内一家大型饲料公司针对高原单独配方生产,如果由于饲料产品出现问题导致养殖场损失,饲料公司将负责赔偿。”益西卓嘎说。如今,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繁育的订单排着长队,藏鸡苗供不应求。
传帮带实现共同富裕
2013年,益西卓嘎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整个西藏仅有20人。这对她来说更增添了一份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之余,她注意倾听百姓心声,收集意见和建议。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益西卓嘎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准备了充分的建议和议案。“我建议在拉萨办一个大型的畜禽交易市场。不仅方便畜禽产品集散、稳定市场,还便于工商、税务、卫生部门集中管理,统一监管,大大降低疫情特别是输入性疫病传播的风险,我想肯定特别好。这是当地很多人的想法。”益西卓嘎说,西藏有牛羊交易市场,却没有大型的畜禽交易市场。她希望通过建设畜禽交易市场来促进畜禽产品价格稳定和食品安全,提高养殖户的收入。
益西卓嘎在交谈中,最爱说的是“特别好”:“西藏的政策特别好,只要你肯干”;“当地老百姓都能致富,那是特别好”;“现在,日子过得特别好”;“人嘛,就是过得实在一点,自在一点,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宽厚、善良与美好。
在益西卓嘎的带领下,乃东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此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合作社里规模达到十万只以上的养殖户,出去成立独立的农业合作社。
对此,有不少养殖户不理解。“这不是让别人抢咱的生意吗?”“没事,咱们不怕竞争,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我心里才最高兴。益西卓嘎说,仅有合作社还不够,她自身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需要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和藏民从事养殖业,走上小康致富的道路。
“我们还是想扩大养殖规模,不可能经常靠政府,自己能做点事,还是自己做。现在我们成立了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我希望能发展成为西藏的品牌。想法最多的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都致富起来,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是我最大的梦想、愿望。”
离开时,大雨仍在磅礴,合作社外一个日产两万枚鸡蛋的养殖大棚已经拔地而起。距离此处不到一公里山林,益西卓嘎另外一处占地300亩的藏鸡生态放养场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我们看到,益西卓嘎的创业蓝图正在铺展;我们期待,她在带领老百姓致富的道路上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