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启发就是激励引导的过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识。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这种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起点,以科学引导学生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情感,并训练和培养积极思维、优良情感等方法为手段,以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将造就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结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物理; 启发教学; 误区; 消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69-01
1 物理教学中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误区
1.1 只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启发
許多教师很容易只注意到部分优秀学生。对他们来说,与其把时间花在差生身上,倒不如加强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等生的“更优化”。另外,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还积淀在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启发式教学运用中,尤其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仅仅只把希望寄托在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身上,使得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受到冷落,得不到应有的启发、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然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这就难免造成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
1.2 启发式成了简单的问答式
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启发式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设问和学生回答,因此,启发式就成了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一问一答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备多大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而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不少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多少及学生能回答出问题的多少,是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这就势必造成课堂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简单应付,把一个完整思考过程拆解得支离破碎,思路不清。
1.3 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
传统教学思考的影响下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果为中心的启发。所谓结果为中心的启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有了一个结果(答案),而学生头脑中还没有,教师就通过所谓的“启发式”提问,一步一步地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逼近答案。教师千方百计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或许很活跃。但是,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养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既教师向他们提问他们就会回答,离开教师提问他们就不会思考。
2 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中误区的消解对策
2.1 启发式教学要有目的性,做到主次分明
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什么知识是学生应了解的,什么是应理解、掌握的,这一切必须让学生明确,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学过程中问题很多,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加以启发,只要找出教学中学生最易发生疑惑的问题及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加以引导、启发,其它“枝节”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也就会顺藤摸瓜,触类旁通了。
2.2 启发式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训练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噪,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应予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3 启发式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
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创设迁移情景,由浅及深、由旧引新。由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矛盾处引导学生快速回顾旧知识,于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提问中引导学生叩开新知识的大门,适当的时候加以归纳、综合,这样才能有利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又要抓关键,突出重点,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扩充、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2.4 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
提问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使学生的注意力定向、集中或转移的提问。这种提问多在新课开始和两个教学层次之间运用,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二是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的提问。此种提问多在推导法则、公式之前运用,目的是使学生看到的事物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推导法则或公式等服务。三是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概括的提问。一般用于讲授例题、观察演示或者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缺点,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局部的认识发展为完整的认识。四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提问。多在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讲评时运用,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正确的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此外,还有要求演绎时的提问和解答学生疑难时的提问等。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第一,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课眼”之所在。只要正确把握“课眼”,巧妙设置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的重点上,从而使学生围绕“课眼”理解、掌握全课内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不能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去探索未知,最终化未知为已知,使学生既获得新知,又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只要运用恰当,学生就会获得“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开发智能,甚至还会产生其乐无穷,知难不难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 物理; 启发教学; 误区; 消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69-01
1 物理教学中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误区
1.1 只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启发
許多教师很容易只注意到部分优秀学生。对他们来说,与其把时间花在差生身上,倒不如加强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等生的“更优化”。另外,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还积淀在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启发式教学运用中,尤其是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仅仅只把希望寄托在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身上,使得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受到冷落,得不到应有的启发、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然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这就难免造成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
1.2 启发式成了简单的问答式
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启发式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设问和学生回答,因此,启发式就成了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一问一答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备多大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而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不少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多少及学生能回答出问题的多少,是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这就势必造成课堂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简单应付,把一个完整思考过程拆解得支离破碎,思路不清。
1.3 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
传统教学思考的影响下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果为中心的启发。所谓结果为中心的启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有了一个结果(答案),而学生头脑中还没有,教师就通过所谓的“启发式”提问,一步一步地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逼近答案。教师千方百计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或许很活跃。但是,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养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既教师向他们提问他们就会回答,离开教师提问他们就不会思考。
2 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中误区的消解对策
2.1 启发式教学要有目的性,做到主次分明
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什么知识是学生应了解的,什么是应理解、掌握的,这一切必须让学生明确,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学过程中问题很多,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加以启发,只要找出教学中学生最易发生疑惑的问题及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加以引导、启发,其它“枝节”就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也就会顺藤摸瓜,触类旁通了。
2.2 启发式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训练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噪,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应予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3 启发式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
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创设迁移情景,由浅及深、由旧引新。由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矛盾处引导学生快速回顾旧知识,于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提问中引导学生叩开新知识的大门,适当的时候加以归纳、综合,这样才能有利于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又要抓关键,突出重点,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扩充、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2.4 合理设置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
提问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使学生的注意力定向、集中或转移的提问。这种提问多在新课开始和两个教学层次之间运用,不一定要求学生回答。二是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的提问。此种提问多在推导法则、公式之前运用,目的是使学生看到的事物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推导法则或公式等服务。三是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概括的提问。一般用于讲授例题、观察演示或者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缺点,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局部的认识发展为完整的认识。四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提问。多在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讲评时运用,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正确的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此外,还有要求演绎时的提问和解答学生疑难时的提问等。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第一,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课眼”之所在。只要正确把握“课眼”,巧妙设置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的重点上,从而使学生围绕“课眼”理解、掌握全课内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不能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去探索未知,最终化未知为已知,使学生既获得新知,又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只要运用恰当,学生就会获得“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开发智能,甚至还会产生其乐无穷,知难不难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