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还要求学生从这种感受性阅读出发,逐步增加理性成分。可见阅读已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学会阅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一、适应学生心理需求,激发阅读兴趣,培养主动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程度,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就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大部分学生都乐于猜谜,却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便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很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活动,并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学生们果真顺着我设的梯子争相抢看谜语书,偶尔还会自己出几个较简单的谜面。所以,教师平时可经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达对某位作家的欣赏,并引用书中的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自己读了作家的哪些书。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用一些经典的言论来解释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表达对某些名著的欣赏,并给他们推荐一些时文佳作、名人传记等。所有这些都是想让学生逐渐地对阅读产生兴趣。
  鉴于此,语文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无论何时何地,一本书,一期杂志,一张报纸,都是我们阅读的材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新课标规定初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即每天的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结合自身条件制定了阅读的要求和措施。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或摘录文中要点、或摘录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每篇300—400字。
  (4)组织交流与互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教师还要随时检查。为了确保阅读积累的质量,平时作业量应适当控制。这样既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又没有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负担,符合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初衷。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自然会逐步养成。
  二、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形成深刻的体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常用以下几种做法。
  1.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这就得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一要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其二要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品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的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映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
  2.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渐入情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情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陶醉其中而不知。
  三、创设阅读环境,使学生爱上阅读。
  创设阅读环境: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买书,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等等。最后,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列满了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地阅读。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的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正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读、泛读、跳读等。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都离不开浏览。浏览,即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一张报纸、一卷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阅读更多的书籍,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精心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你对学生有多亲,学生就会与你有多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教师爱岗敬业是本职,但更要爱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个好心情,快乐地投入工作之中,自己快乐,也给同学们带来快乐,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另外教学必须抓住重点,研究新课标,运用新理念,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语文教学应快乐教学,快乐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有幸参加了“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把参
朗读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教无定法,朗读为本。朗读之所以为本:一是符合汉语的特点,富有音乐节奏美,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二是符合阅读教学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三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读写能力的提高,记忆思维的发展均起着独特的作用;四是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五是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语文学习过程便是一个积累过程。因此朗读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总额为6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485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进口138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5%。2011年,我国传统大宗
综合阐述了提升灰质量的现实意义,扼要分析了企业质量运行的实践,提出了稳定递升焦炭质量的紧迫性、途径、措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些表述都说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使得课堂变得"重讲轻读",沉闷乏味。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感、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
本文有感于对语文教研活动中的"讲得太多"的批评,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不具体分析"讲得太多"的情况而一味棒打,会招致很严重的后果:大家不敢讲,于是不研究讲什么,怎么讲,最后不会讲
该文借助高温熔滴炉模拟高炉过程研究了高钛型高炉渣滴落穿过焦炭层时渣焦反应过程、生成物与焦炭的粘结情况、滴落渣的成分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