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导、读、疑、论、述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www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本着这一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归纳,形成科学的思维。下面就以《穷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做一个表述。
  一、在导入新课时的运用
  1.导新课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板书课题和学生一起去分析,理解课文的题目,引领学生们去理解“穷人”就是穷苦的人。引导学生去理解两层含义:一是财富少;二是生活苦。财富少好理解,大部分同学都能表达出财富少的表现,但是“生活苦”,很多同学没有确切的表象。于是我特别提出这一问题:“同学们认为的‘生活苦’有哪些表现?”大家陷入了思考,没有人回答,我随即让同学把这个问题记录到自己的听课本子上,把这个问题带到课文中去寻找。
  2.导作者和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前曾經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所以,学生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想一下,他所生活的时代,很容易得出他所写的文章主要是反映什么的。学生们基本能得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提出疑问:“这篇文章揭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罪恶呢?”我引导学生们把这个问题也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
  二、理解整篇文章时的应用
  1.导入新课后,整体感知课文
  这一段时间的阅读是要同学们从整体上去感受这篇文章,主要解决: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对这些穷人有什么样的感觉?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这些问题。
  这属于略读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略读,把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表达顺序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对整篇文章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能够知道本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的故事,他们都是穷人,他们都很善良。是按照“等待丈夫—抱孩子回家—催促桑娜”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大致脉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为后面精读,精讲文章提供基础。
  2.精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在整体感知了文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提出疑问,展开讨论形成共识,细微处理解文章。
  在这一课中,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穷”吗?你是通过哪些细节感受到“穷人”的“穷”?让同学们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互相交流。很多学生都能从屋内的摆设,孩子的吃穿看出来。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词能看出桑拿家生活艰难。
  通过这样的精读,引导学生读完文章后学会质疑,学会去分析作者文字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意图,为语文表达提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接着引导学生去分析“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句话,引导学生们去思考:怎么理解“温暖而舒适”? “温暖而舒适”指的是什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大部分学生指出“温暖”指的是炉火让屋内暖和,“舒适”基本没有学生做出回答。我没有直接去告知同学们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小短片给学生们一个情景: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你浑身上下被雨淋的都湿透了,阵阵大风中你瑟瑟发抖……道路泥泞,你几次跌倒又爬起来……跌跌撞撞的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屋,小屋里燃着炉火,四处打扫的干干净净,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们都能回答“舒服”,那么大家可以理解这里的“舒适”表达的含义了吗?于是学生们能够得出:舒适指的是地面的干干净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了,这些和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较而言,舒适多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桑娜很勤劳很能干。
  在学习桑娜抱回孩子这一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出桑娜的善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得出结果,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如:“桑娜走出们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什么也看不到,她想起了谁?从这里能说明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桑娜是一个关心他人,心地善良的人)”再如:桑娜用头巾裹住两个熟睡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表现了桑娜什么样的本性?(乐于助人,善良)接着:桑娜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把孩子抱回家后,内心激烈的矛盾有几个不安的地方?这些不安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桑娜内心的善良,由于善良的本性,她没有征得丈夫的意见,就把孩子接回了家,她不知道丈夫会不会同意。这是第一个不安)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生活已经让丈夫够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这是第二个不安。她觉得愧对丈夫,所以,她会说出“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拯救哪两个小孩子,宁愿自己挨打,使得自己内心少一些对丈夫的不安,充分展现出桑娜的善良。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们能够从文章中体会桑娜的善良。
  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是从哪一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学生们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渔夫的语言表达,发现渔夫是一个善良的人。如:“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读到这句话,你是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醒来看到悲惨的一面,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对孩子未来发展受到影响。可见,渔夫具有美好的心灵。”
  最后的对话是点睛之笔“‘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一句对话读完后,你对桑娜和他的丈夫有了什么样的认识?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领总结:安娜和丈夫之间的关爱之情和不谋而合的善良。是一种善良的升华,全文的高潮,善良的人行为是有默契的。
  三、小结整篇文章时的应用
  在一点文章学习完后,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整篇文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语言表达方面,文中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的动作变化写的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的敲门”“猛地推开门”。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桑娜从礼貌到心情急切,直到感到情况不妙,猛地推开门,这些变化的细致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级品质。
  总之,导、读、疑、论、述教学策略的几部分不是简单地分步执行,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读、疑、论、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256658)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阅读就应该鼓励孩子在发现的过程中独立探究,在多角度、多创意的过程中进行感知。这就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思维能力的参与,真正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地不断提升。  一、强化视觉刺激,在涵泳文本中发现  1.广泛探寻,在整体视角下多维发现  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成熟的一个显性标志就是能够建构整篇文本的全体结构,不再拘泥于文本的表达细节。以教学《烟台的海》这篇
期刊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中指将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些文章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经纬式阅读法则要求在进行比较阅读时,要抓住比较关键,对所比较的文章进行有重点的分析。本文基于上述要求,采用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部分阅读素材,用具体事例研究在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中,采用经纬式比较阅读法开展读写训练的策略。  一、比较的内容选择  语文教学中,比较对象可选的范围实际很
期刊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将原本由于金属高反射率而损失的入射光的电磁场能量耦合并局域在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特定的区域,形成较强的电磁场分布,从而提高了入射光的电磁场能量的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趣技巧探析与分享,教师要注意深挖文本细节,激活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传授更多学法,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指数,在不断阅读实践中形成学科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为阅读教学注入丰满活力,教师注重学生激趣点的探寻,从学生阅读实际需要出发,借助更多辅学手段,都可以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确保学生阅读学习呈现高效性。  一、深挖文本,探析教学激趣资源  教材文本是
期刊
关于定理机器证明的归结原理已应用到人工智能的很多领域,各种改进方法也已经提出。模糊-神经网络是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融合,该文尝试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Horn集上的归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二次迭代量化的灰度Hough变换提取直线参数的新方法。它有效地克服了常规Hough变换所存在的缺点。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检测精度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出规范要求,教师要从学科素养培养角度出发,前面渗透语文味,让学生在诵读、鉴赏、读写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建立语文能力,确保阅读教学顺利展开.
期刊
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就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指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注重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打通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自主学习中体验  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努力从教的主角转变为以指导、陪伴为主的角色,也
期刊
数字资源指的是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辅助,以数字的形式发布、存取并利用的数据总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尝试利用各种数字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让语文课堂变得
期刊
国学经典灿如星辰,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如今自上而下都积极提倡学生诵读经典,但教者在低年级经典诵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经典诵读似乎始终难以突破机械背记的教学模式,或诵读方式简单机械,引起学生排斥恐惧;或教学资源缺少整合,导致课堂内外脱节;或学而不用,忽视价值生成……因此,诵读效果并不乐观。如何让经典诵读真正为学生所爱,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趣”字上下功夫。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