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与传奇》,是“信陵公子”张佳玮最新力作。张佳玮的文章,有一种“公子”的气质。作者立足于《史记》《三国志》、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把那些我们自以为熟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原为更真实的人物,而非一张张脸谱。本书还记录了古今中外的逸事与习俗:游侠、贵族、画家们怎么过日子?欧洲历史上如何反腐败?宋朝的海运比欧洲发达?如话家常。
出尔反尔司马懿与魏晋风度
现在论及魏晋,多以“风”字为词。风度、风流、风神、风雅,不一而足。大略现代人怀想魏晋,则嵇康的广陵散、阮籍的歧路叹、刘伶的酒、何晏的五石散,很给人一种古代嬉皮士之感。看得人馋了,还忍不住照学:宽袍大袖,饮酒长啸,写诗服散,多帅啊!“越名教而任自然”,多潇洒啊!
然而很多人会遗忘这么个细节:说魏晋风度时,常会补一句当时“政治黑暗”。
这句话,轻忽不得。
魏晋诸位,不是平白无故地发现了老庄的美妙,拨弄起玄学,爱上了清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道理,有因果的。
晋初有篇文章《陈情表》,李密所写,极有名,上过中学语文课本。李密要报祖母抚育之恩,不能去当太子洗马的官儿,文章词句恳切,千古有名。
但这里面,有些别的东西。
李密时年四十来岁,原来是蜀汉旧官。蜀汉灭亡,他作为当时名士,被晋朝请出来做官,辞官不就。李密这封《陈情表》写得恳切,但也聪明:我不出来,不是对新朝廷不满意啊,纯粹是有祖母要照顾!
这么一来,晋朝也没法强征他出来了,不然有违孝道啊。
新旧朝廷交替时节,文化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哪位问了:为什么晋朝要以孝治天下?因為司马家弑君立国,没法说自己忠啊。
且说回魏晋风度。
魏晋时的风流人物与小逸事,因为《世说新语》的缘故,众所周知。比如五石散的祖师爷何晏,面色雪白,曹丕都奇怪他怎么这么白,是否敷了粉?还特意大庭广众请他吃热汤饼,看他是不是出汗,粉会不会掉下来。
然而何晏实是曹操的女婿,小时候就在曹操身边长大。他后来依附大将军曹爽时,一度几乎要掌握魏国人事更迭大权;到司马懿正始之变,夺了政权,连何晏一起收拾了。比如阮籍,天下都知道他早年傲,会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类话,会歧路大哭,会做青白眼。然而阮籍的爸爸叫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当过曹操的秘书。世称阮籍为阮步兵,是因为他当过步兵校尉:那会儿步兵校尉为五校尉之一,离中央很近。哪怕阮籍潇洒地远离政治,地位身份依然不低。比如嵇康,众所周知,打铁时不理会钟会,后来又得罪了司马昭,被杀前弹了《广陵散》,所谓“广陵散从此绝矣”。然而他妻子是长乐亭主,算来嵇康还论得上是曹操的孙女婿。
嵇康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写给山涛的。山涛四十岁才出山做官,算是晚了,然而:他的从祖姑是张春华的母亲;张春华则是司马懿的太太,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亲妈。所以山涛当官,是司马师直接提的。之后累官一度到过太傅与司徒。所以,魏晋风度的老几位,不是什么民间散仙,而分别是曹操的女婿、曹操的孙女婿、曹操秘书的儿子、司马懿老婆的亲戚……而且人人位高爵显。
这么一听,是不是他们那些狂放潇洒的言行举止,味道就不同了?
比如,如上所述,《陈情表》既是李密的一篇感人的抒情文,也可算是一篇端正的推辞文。
比如,嵇康写过名文《管蔡论》,看着是讨论周朝时的历史真相,其实有暗示司马昭专权的事。这种话,司马昭当然不能任他随便说咯。
所以魏晋时人所谓言谈玄远,绝口不臧否人物,既是种哲学表达,也与局势有关。当时司马氏着实杀了不少名士。所以向秀这类名士,后来都低调地不太说话了。
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写《笑傲江湖》,衡山派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交好,一起作《笑傲江湖之曲》,所以考虑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然而左冷禅斗争那根弦绷得紧,不让刘正风金盆洗手。刘正风如果是一介平民,反而要好些;可惜了他是衡山派大人物,于是难以独善其身。
所以我们论及魏晋时,真没法说他们老几位多自在。他们大多身处嫌疑之位,摘不清、躲不明,未必想当官可是官都给你备好了,想要不表态却又不可得。
上古政治,就这么残酷,动不动就肉体消灭。许多的不羁和潇洒,说到底,都是被逼出来的呀。
后来晋明帝听王导诉说自己司马氏起家的历史,害羞到埋脸,说得国如此,我们这国祚如何能长久?
是啊,靠不讲信义,发了誓不认,做了担保不遵,跟盟友一起闹事临了把盟友一辈子的信用拿出去卖了,以杀伐为能事的玩意,这种政权,可能长久吗?
何况曹魏没对不起司马懿啊。李世民后来忍不住在《晋书·宣帝传》里评点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两个皇帝向你托孤,三朝老臣,你就这么对待曹魏?
为什么西晋初年会大封同姓二十七王,最后终于闹到八王之乱、社稷倾覆?
为什么阮籍们一辈子都只能写写诗,言则玄远?
最初的祸根,早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出尔反尔的瞬间,就埋下了。
岳飞的性格
近代以来,颇有些人会如此念叨:岳飞死了,是他太直了,不够会做人。
然而并非如此。
早年岳飞跟随宗泽时,宗泽要教岳飞阵法。岳飞其实喜欢野战,于是说了那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想说的是后半句,但前半句给老领导面子。宗泽也点头——宗泽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张用在江西为寇时,岳飞写信劝降。第一句“吾与汝同里”,咱俩同乡。之后就吹自己的战绩。末了说“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不卑不亢地劝降,又给了对方面子。张用一句“果吾父也”降了——张用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岳飞带兵平了襄汉后,立刻向朝廷请辞制置使,让其他重臣经营荆襄。他如此懂得避嫌,当朝宰相赵鼎对此大为赞赏:他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洞庭湖的黄佐投降了岳飞,岳飞表授他武义大夫,独自到黄佐那里,摸人家背夸人家,许诺黄佐立功可以封侯,又试探性地问,让你回去洞庭湖做内应,如何?黄佐感泣,誓以死报——黄佐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为岳飞奋勇作战,在小商河战死的杨再兴,先前做盗寇时,曾经杀了岳飞的弟弟岳翻。他投降之日,岳飞毫不记仇,告诉他别念旧恶,要以杀敌立功为第一。杨再兴感念岳飞大恩,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他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宋高宗赵构要削兵权,第一个预备对付的是韩世忠。岳飞帮衬了韩世忠,让他来得及进宫哭诉,举起只剩四个手指的手来,让赵构念及他的大功,心软了。所以韩世忠绝不会认为岳飞不会做人。岳飞被捕,韩世忠按捺不住,冲到秦桧府里怒吼:“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话说,宋高宗赵构自己,真觉得岳飞不会做人么?
岳飞年少爱喝酒,赵构让他别多喝,岳飞便从此戒酒。
与曹成作战时,岳飞特意叮嘱张宪,“诛其酋,抚其众,慎勿枉杀,累主上保民之仁”——不要乱杀,要成全陛下的仁德。他是处处给赵构留面子。
刘豫兵马要打来,中兴四将另外二位刘光世和张俊想撤。岳飞当时眼睛有病,但一听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带病赶来。他来时,刘豫的兵已经撤了。赵构却很满意,亲口对赵鼎说:“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他也是知道,岳飞给足自己面子了的。
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纪严明,几乎千古无二。四太子南下时,河北人都不肯听他的,人民天天盼望岳家军来。天下人都不会说岳飞不会做人。
有人说,岳飞曾经劝赵构立太子,是不妥当的。然而,岳飞当时做这事,是出于忠心;他是悄然上奏的,给赵构留足了面子。之后赵构立了太子,岳飞见过后,立刻大喜,说中兴基业有望。处理得极为精妙。
张浚描述说,岳飞做人做事的风格是“避宠荣”: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断推让各色封赏,并不让自己处于嫌疑之地。
当世唯一有资格说岳飞不会做人的,大概只有他儿子岳云:因为岳飞严格要求,导致岳云多少次舍生忘死立下战功,爸爸却不给他报功。
如上所述,秦桧后来做宰相二十年后,厚颜无耻,坑害忠良,连陆游科举时比他孙子考得好,都要特意打压下去。这么一个流氓至极的混蛋,捉了岳飞来,拷问了两个月,却毫无证据。于是“莫须有”。
究竟什么样的人,会觉得岳飞这种堂堂正正又聪明善于处事的家伙,不会做人呢?也只能是秦桧、万俟卨和宋高宗,这几个小人了。
把乱七八糟的日子,过出滋味和气度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单看,似乎是给读书人撑腰的。
当然还是老规矩:不能脱离上下文。原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作者写来夸赞陕西朋友董传的。
——衣服简朴,看去穷愁。但肚里有诗书,气度自然华贵。这里还有个对比的效果。即,气度高下,不看衣服,看内涵学问。气度学问比衣服外物更体现内涵,方是重点。
这么说一定有人不满意。一定有人觉得: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准是个仗着有点儿文化,就自鸣得意的穷酸吧?再怎么吹腹有诗书气自华,穷光蛋能好到哪里去?就这么抬高文化的作用么?
没错,实际上写这句话夸董传的人,确实一辈子都没什么积蓄,没享过大福。
四十来岁时,为了规定自己不买东西,需要把铜钱挂在房梁上,要用时才拿下来——好阻止自己购物。
送女婿出门,没有酒,只好劝女婿喝一杯泉水。
工资很低时,自己开田贴补家用,还发明了萝卜饭。
家里买不起肉,就少吃饭。买不起车,就多溜达,安慰自己说对健康有益。
想起故乡时,就念叨荠菜配肥白鱼,考虑青蒿和涼饼的问题。
理想就是春天睡醒之后起床,穿了鞋子,踏着田,去踩新鲜野菜做饭吃。
自己念叨说山间清风,江上明月,都是免费的,高兴得不得了。
喜欢睡午觉。喜欢去和尚庙里蹭热水洗澡。
喜欢赖床。认为人生最美的,就是早起梳了头,然后睡回笼觉。
没有米了,就盘算房东明天要打牙祭,嘿嘿嘿,我可以蹭他的鸡吃。
跟任何人,和尚道士、乞丐小官、醉汉农民,都坐得下来聊。
爱讲冷笑话。
喜欢热水泡脚。
自己企图制作墨,把房子差点烧了。
自己酿酒,引发了家里人腹泻。
爬山,看到亭子了,想歇脚,爬不上去,忽然一转念:哪儿不能歇呢?哎呀真是偷懒都有好心得啊!就高兴地坐下来了。
他还很无聊地,将上面这些都写下来了。
这人确实一辈子都不富裕。哪儿都安不下家。
但最后他的人生,就用以上这些穷巴巴的日子,证明了肚子里有诗书,气度是可以很自在雍容的。
他的经历,加上他的名字,本身就够证明:再怎么穷愁,一个人的确可以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只要饱读诗书,什么乱七八糟的日子,都能过出滋味和气度来。
他叫苏轼。
(节选自《历史与传奇》)
出尔反尔司马懿与魏晋风度
现在论及魏晋,多以“风”字为词。风度、风流、风神、风雅,不一而足。大略现代人怀想魏晋,则嵇康的广陵散、阮籍的歧路叹、刘伶的酒、何晏的五石散,很给人一种古代嬉皮士之感。看得人馋了,还忍不住照学:宽袍大袖,饮酒长啸,写诗服散,多帅啊!“越名教而任自然”,多潇洒啊!
然而很多人会遗忘这么个细节:说魏晋风度时,常会补一句当时“政治黑暗”。
这句话,轻忽不得。
魏晋诸位,不是平白无故地发现了老庄的美妙,拨弄起玄学,爱上了清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道理,有因果的。
晋初有篇文章《陈情表》,李密所写,极有名,上过中学语文课本。李密要报祖母抚育之恩,不能去当太子洗马的官儿,文章词句恳切,千古有名。
但这里面,有些别的东西。
李密时年四十来岁,原来是蜀汉旧官。蜀汉灭亡,他作为当时名士,被晋朝请出来做官,辞官不就。李密这封《陈情表》写得恳切,但也聪明:我不出来,不是对新朝廷不满意啊,纯粹是有祖母要照顾!
这么一来,晋朝也没法强征他出来了,不然有违孝道啊。
新旧朝廷交替时节,文化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哪位问了:为什么晋朝要以孝治天下?因為司马家弑君立国,没法说自己忠啊。
且说回魏晋风度。
魏晋时的风流人物与小逸事,因为《世说新语》的缘故,众所周知。比如五石散的祖师爷何晏,面色雪白,曹丕都奇怪他怎么这么白,是否敷了粉?还特意大庭广众请他吃热汤饼,看他是不是出汗,粉会不会掉下来。
然而何晏实是曹操的女婿,小时候就在曹操身边长大。他后来依附大将军曹爽时,一度几乎要掌握魏国人事更迭大权;到司马懿正始之变,夺了政权,连何晏一起收拾了。比如阮籍,天下都知道他早年傲,会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类话,会歧路大哭,会做青白眼。然而阮籍的爸爸叫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当过曹操的秘书。世称阮籍为阮步兵,是因为他当过步兵校尉:那会儿步兵校尉为五校尉之一,离中央很近。哪怕阮籍潇洒地远离政治,地位身份依然不低。比如嵇康,众所周知,打铁时不理会钟会,后来又得罪了司马昭,被杀前弹了《广陵散》,所谓“广陵散从此绝矣”。然而他妻子是长乐亭主,算来嵇康还论得上是曹操的孙女婿。
嵇康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写给山涛的。山涛四十岁才出山做官,算是晚了,然而:他的从祖姑是张春华的母亲;张春华则是司马懿的太太,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亲妈。所以山涛当官,是司马师直接提的。之后累官一度到过太傅与司徒。所以,魏晋风度的老几位,不是什么民间散仙,而分别是曹操的女婿、曹操的孙女婿、曹操秘书的儿子、司马懿老婆的亲戚……而且人人位高爵显。
这么一听,是不是他们那些狂放潇洒的言行举止,味道就不同了?
比如,如上所述,《陈情表》既是李密的一篇感人的抒情文,也可算是一篇端正的推辞文。
比如,嵇康写过名文《管蔡论》,看着是讨论周朝时的历史真相,其实有暗示司马昭专权的事。这种话,司马昭当然不能任他随便说咯。
所以魏晋时人所谓言谈玄远,绝口不臧否人物,既是种哲学表达,也与局势有关。当时司马氏着实杀了不少名士。所以向秀这类名士,后来都低调地不太说话了。
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写《笑傲江湖》,衡山派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交好,一起作《笑傲江湖之曲》,所以考虑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然而左冷禅斗争那根弦绷得紧,不让刘正风金盆洗手。刘正风如果是一介平民,反而要好些;可惜了他是衡山派大人物,于是难以独善其身。
所以我们论及魏晋时,真没法说他们老几位多自在。他们大多身处嫌疑之位,摘不清、躲不明,未必想当官可是官都给你备好了,想要不表态却又不可得。
上古政治,就这么残酷,动不动就肉体消灭。许多的不羁和潇洒,说到底,都是被逼出来的呀。
后来晋明帝听王导诉说自己司马氏起家的历史,害羞到埋脸,说得国如此,我们这国祚如何能长久?
是啊,靠不讲信义,发了誓不认,做了担保不遵,跟盟友一起闹事临了把盟友一辈子的信用拿出去卖了,以杀伐为能事的玩意,这种政权,可能长久吗?
何况曹魏没对不起司马懿啊。李世民后来忍不住在《晋书·宣帝传》里评点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两个皇帝向你托孤,三朝老臣,你就这么对待曹魏?
为什么西晋初年会大封同姓二十七王,最后终于闹到八王之乱、社稷倾覆?
为什么阮籍们一辈子都只能写写诗,言则玄远?
最初的祸根,早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出尔反尔的瞬间,就埋下了。
岳飞的性格
近代以来,颇有些人会如此念叨:岳飞死了,是他太直了,不够会做人。
然而并非如此。
早年岳飞跟随宗泽时,宗泽要教岳飞阵法。岳飞其实喜欢野战,于是说了那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想说的是后半句,但前半句给老领导面子。宗泽也点头——宗泽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张用在江西为寇时,岳飞写信劝降。第一句“吾与汝同里”,咱俩同乡。之后就吹自己的战绩。末了说“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不卑不亢地劝降,又给了对方面子。张用一句“果吾父也”降了——张用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岳飞带兵平了襄汉后,立刻向朝廷请辞制置使,让其他重臣经营荆襄。他如此懂得避嫌,当朝宰相赵鼎对此大为赞赏:他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洞庭湖的黄佐投降了岳飞,岳飞表授他武义大夫,独自到黄佐那里,摸人家背夸人家,许诺黄佐立功可以封侯,又试探性地问,让你回去洞庭湖做内应,如何?黄佐感泣,誓以死报——黄佐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为岳飞奋勇作战,在小商河战死的杨再兴,先前做盗寇时,曾经杀了岳飞的弟弟岳翻。他投降之日,岳飞毫不记仇,告诉他别念旧恶,要以杀敌立功为第一。杨再兴感念岳飞大恩,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他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宋高宗赵构要削兵权,第一个预备对付的是韩世忠。岳飞帮衬了韩世忠,让他来得及进宫哭诉,举起只剩四个手指的手来,让赵构念及他的大功,心软了。所以韩世忠绝不会认为岳飞不会做人。岳飞被捕,韩世忠按捺不住,冲到秦桧府里怒吼:“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话说,宋高宗赵构自己,真觉得岳飞不会做人么?
岳飞年少爱喝酒,赵构让他别多喝,岳飞便从此戒酒。
与曹成作战时,岳飞特意叮嘱张宪,“诛其酋,抚其众,慎勿枉杀,累主上保民之仁”——不要乱杀,要成全陛下的仁德。他是处处给赵构留面子。
刘豫兵马要打来,中兴四将另外二位刘光世和张俊想撤。岳飞当时眼睛有病,但一听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带病赶来。他来时,刘豫的兵已经撤了。赵构却很满意,亲口对赵鼎说:“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他也是知道,岳飞给足自己面子了的。
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纪严明,几乎千古无二。四太子南下时,河北人都不肯听他的,人民天天盼望岳家军来。天下人都不会说岳飞不会做人。
有人说,岳飞曾经劝赵构立太子,是不妥当的。然而,岳飞当时做这事,是出于忠心;他是悄然上奏的,给赵构留足了面子。之后赵构立了太子,岳飞见过后,立刻大喜,说中兴基业有望。处理得极为精妙。
张浚描述说,岳飞做人做事的风格是“避宠荣”: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断推让各色封赏,并不让自己处于嫌疑之地。
当世唯一有资格说岳飞不会做人的,大概只有他儿子岳云:因为岳飞严格要求,导致岳云多少次舍生忘死立下战功,爸爸却不给他报功。
如上所述,秦桧后来做宰相二十年后,厚颜无耻,坑害忠良,连陆游科举时比他孙子考得好,都要特意打压下去。这么一个流氓至极的混蛋,捉了岳飞来,拷问了两个月,却毫无证据。于是“莫须有”。
究竟什么样的人,会觉得岳飞这种堂堂正正又聪明善于处事的家伙,不会做人呢?也只能是秦桧、万俟卨和宋高宗,这几个小人了。
把乱七八糟的日子,过出滋味和气度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单看,似乎是给读书人撑腰的。
当然还是老规矩:不能脱离上下文。原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作者写来夸赞陕西朋友董传的。
——衣服简朴,看去穷愁。但肚里有诗书,气度自然华贵。这里还有个对比的效果。即,气度高下,不看衣服,看内涵学问。气度学问比衣服外物更体现内涵,方是重点。
这么说一定有人不满意。一定有人觉得: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准是个仗着有点儿文化,就自鸣得意的穷酸吧?再怎么吹腹有诗书气自华,穷光蛋能好到哪里去?就这么抬高文化的作用么?
没错,实际上写这句话夸董传的人,确实一辈子都没什么积蓄,没享过大福。
四十来岁时,为了规定自己不买东西,需要把铜钱挂在房梁上,要用时才拿下来——好阻止自己购物。
送女婿出门,没有酒,只好劝女婿喝一杯泉水。
工资很低时,自己开田贴补家用,还发明了萝卜饭。
家里买不起肉,就少吃饭。买不起车,就多溜达,安慰自己说对健康有益。
想起故乡时,就念叨荠菜配肥白鱼,考虑青蒿和涼饼的问题。
理想就是春天睡醒之后起床,穿了鞋子,踏着田,去踩新鲜野菜做饭吃。
自己念叨说山间清风,江上明月,都是免费的,高兴得不得了。
喜欢睡午觉。喜欢去和尚庙里蹭热水洗澡。
喜欢赖床。认为人生最美的,就是早起梳了头,然后睡回笼觉。
没有米了,就盘算房东明天要打牙祭,嘿嘿嘿,我可以蹭他的鸡吃。
跟任何人,和尚道士、乞丐小官、醉汉农民,都坐得下来聊。
爱讲冷笑话。
喜欢热水泡脚。
自己企图制作墨,把房子差点烧了。
自己酿酒,引发了家里人腹泻。
爬山,看到亭子了,想歇脚,爬不上去,忽然一转念:哪儿不能歇呢?哎呀真是偷懒都有好心得啊!就高兴地坐下来了。
他还很无聊地,将上面这些都写下来了。
这人确实一辈子都不富裕。哪儿都安不下家。
但最后他的人生,就用以上这些穷巴巴的日子,证明了肚子里有诗书,气度是可以很自在雍容的。
他的经历,加上他的名字,本身就够证明:再怎么穷愁,一个人的确可以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只要饱读诗书,什么乱七八糟的日子,都能过出滋味和气度来。
他叫苏轼。
(节选自《历史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