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在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图书馆自身利用率提高方面论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走向共享。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的引领下,以国家图书馆为总中心,地方各级图书馆为分中心的组织都在探索着新的信息资源传播途径,尝试着新的资源共享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尽职尽责,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刻、更细致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各级图书馆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做好学校内部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是责无旁贷。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崇尚知识并坚持终身学习,学习已经贯穿在全社会近乎全部成员的整个生命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概念和意识已经牢固树立在所有中国人的脑海里。要学习,就必须有学习的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因为具有优良的学习环境、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雄厚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更具有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是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以及优秀的学习场所之一。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一般都对外开放,为社会服务。例如:瑞典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大约9%是市民。我国各级各类大学的图书馆也开始走向社会,响应“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号召,上海、广州的几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走向社会,为社区服务,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的办学思路和方法更容易和社区居民形成交集,其图书馆为社区服务就更应该实施了。
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思想,为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搞好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特别重要。尽管社区文化建设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至今却仍然相对落后,很多城市还没有社区图书馆。
在美国、日本、韩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都有图书馆,平均有45%的居民持有借书证。我国社区文化服务水平远远低于这些国家,造成目前城市社区没有设立图书馆的原因有:地方政府观念没有转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我国经济底子薄,人口多,人们提高文化素质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尚未到达一定的水平;分布在城市社区中的图书馆,包括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冲破条块分割的局面来发挥自身的优势,没有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当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应用,使图书馆成为根本意义上的“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库,并建立起开放的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知识的渴求。
三、体现“人文精神”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
人文精神应该始终贯穿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全部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一是以快速准确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通过新书报道、书评、读者咨询和居民集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得到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二是通过热心周密的服务,传递给社区居民愉悦、温馨、快乐的信息,让居民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获取精神的满足。这是无偿的附加值服务,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不存在对读者在借书的数目的限期,乃至于阅览环境区分对待的问题,让居民能平等地享受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了每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具有同等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四、国民“终身学习”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国民唯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国民不断地学习,社会才会进步,民族才能振兴。当代图书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国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思想,使社区居民近距离领会“无围墙学校”的氛围并自觉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得到进步,从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五、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要建立节俭型社会,首先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十分丰富的资源积累,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专业人才、设备、场所、图书文献等丰富的资源,但因为服务范围局限在学校内部,各种资源没有被充足应用,其资源优势也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还不到25%。因而可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同时,完全有能力兼顾社会大众的需求,充分地应用图书、设备等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走向共享。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的引领下,以国家图书馆为总中心,地方各级图书馆为分中心的组织都在探索着新的信息资源传播途径,尝试着新的资源共享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尽职尽责,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刻、更细致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各级图书馆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做好学校内部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是责无旁贷。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崇尚知识并坚持终身学习,学习已经贯穿在全社会近乎全部成员的整个生命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的概念和意识已经牢固树立在所有中国人的脑海里。要学习,就必须有学习的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因为具有优良的学习环境、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雄厚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更具有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是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以及优秀的学习场所之一。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一般都对外开放,为社会服务。例如:瑞典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大约9%是市民。我国各级各类大学的图书馆也开始走向社会,响应“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号召,上海、广州的几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走向社会,为社区服务,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高职院校因为自身的办学思路和方法更容易和社区居民形成交集,其图书馆为社区服务就更应该实施了。
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思想,为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搞好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特别重要。尽管社区文化建设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至今却仍然相对落后,很多城市还没有社区图书馆。
在美国、日本、韩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都有图书馆,平均有45%的居民持有借书证。我国社区文化服务水平远远低于这些国家,造成目前城市社区没有设立图书馆的原因有:地方政府观念没有转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我国经济底子薄,人口多,人们提高文化素质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尚未到达一定的水平;分布在城市社区中的图书馆,包括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冲破条块分割的局面来发挥自身的优势,没有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当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应用,使图书馆成为根本意义上的“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库,并建立起开放的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知识的渴求。
三、体现“人文精神”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
人文精神应该始终贯穿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全部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一是以快速准确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通过新书报道、书评、读者咨询和居民集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得到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二是通过热心周密的服务,传递给社区居民愉悦、温馨、快乐的信息,让居民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获取精神的满足。这是无偿的附加值服务,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不存在对读者在借书的数目的限期,乃至于阅览环境区分对待的问题,让居民能平等地享受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了每个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具有同等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四、国民“终身学习”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国民唯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国民不断地学习,社会才会进步,民族才能振兴。当代图书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国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的思想,使社区居民近距离领会“无围墙学校”的氛围并自觉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得到进步,从而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五、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
要建立节俭型社会,首先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十分丰富的资源积累,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专业人才、设备、场所、图书文献等丰富的资源,但因为服务范围局限在学校内部,各种资源没有被充足应用,其资源优势也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还不到25%。因而可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同时,完全有能力兼顾社会大众的需求,充分地应用图书、设备等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