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多种的科研方法,对六年级的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改善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六年级留守儿童 阅读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87-01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随着务工人员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急剧增多,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占到了农村儿童总数的60%以上,由于我国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落后教育思想的禁锢,造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非常令人堪忧。课外阅读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同时对儿童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岛区六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现状
1. 家庭中个人拥有书籍的数量及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拥有书籍的数量,家中没有书籍的就占18.2%,0-5本的数量占的最多,占到了47%,而20本以上占的比例就非常小了,仅占到了总数的8.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留守儿童拥有的书籍数量非常有限,5本以下的儿童占到了绝大多数,可见他们课外书籍的匮乏。在图书的种类上主要还是以故事类的书籍较多,而科普类的占的比例非常的小,可见留守儿童的阅读不够均衡。
2. 个人阅读的时间量
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留守儿童在阅读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每天能够保证阅读20分钟的儿童占43%,20-40分钟占8.2%,40-60分钟占4.5%,可以看出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儿童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并且60分钟以上的儿童没有,而没有没有阅读的儿童占到了43.8%。同时在周阅读量上一周能保证阅读1-5小时的占的比例最多占到了54%,而能保证20小时的几乎没有,综上可见儿童的阅读时间非常的少。
3. 个人阅读的时间段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区的留守儿童阅读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在课外的时间中白天比晚上占的比例多,可见留守儿童回到家中几乎就是停止阅读的,这与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原因。
4. 个人阅读的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途径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购买和同学之间的互换,而去书店和学校图书室借阅占的比重非常小,可见学生阅读的途径是非常狭窄的。
5. 个人阅读的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习成绩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总共仅占21%,在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和好玩却占到了65.2%,可见学生的阅读目的存在偏差,缺乏阅读的自主性。
二、阅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读书的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绝大多数都是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来照看,所以隔代影响比较严重,对孩子阅读的问题不够重视,只是照看他们的衣食住行,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留守儿童阅读意识的淡薄,觉得阅读没什么用,不如玩玩,看看电视。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学生从小在家中就没能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能形成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拥有课外书籍少,阅读的机会不够。学生阅读就必须有书,而书的来源无非是购买和图书馆借阅。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很少给孩子购买书籍,并且虽然农村学校都设立了图书室,但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图书的数量不足种类匮乏,加上不能随便及时的开放,造成学生不能借到书籍,阅读的机会就非常的少。
(三)学生自身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具有盲目性。
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往往在如何择书、看书、摘录以及分类处理的等问题上,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缺乏方法上的有效指导。造成后果就是不知道该读哪些方面的书籍,以及如何去读,使阅读的效果收效甚微。
(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正面的作用。因此,严格控制学生看课外书籍。
(五)农村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三、建议
第一,整合各方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合作常抓不懈方能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必须整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力量,来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第二,增加投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在家庭方面应该给学生购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在学校方面,不仅增置图书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在社会方面创办更多的免费阅读室,定时发放各类图书给孩子。
第三,进行阅读知道,解决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应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導,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得如何选择,并且还应加强学生阅读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3-05-10)[2013-08-28].
[2]重庆拟对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实施九大关爱行动[EB/OL].(2010-07-04)[2013-08-28].
[3]有人疼,有人爱,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EB/OL]. (2010-07-05)[2013-08-28].
[4]“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公布[EB/OL].(2014-04-23)[2014-05-23].
[5]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曹卫东等,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82-184.
[6]孙姝慧. 俄罗斯家庭年儿童阅读活动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2(4):56-57.
[关键词]六年级留守儿童 阅读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87-01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随着务工人员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急剧增多,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占到了农村儿童总数的60%以上,由于我国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落后教育思想的禁锢,造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非常令人堪忧。课外阅读不仅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同时对儿童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岛区六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现状
1. 家庭中个人拥有书籍的数量及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拥有书籍的数量,家中没有书籍的就占18.2%,0-5本的数量占的最多,占到了47%,而20本以上占的比例就非常小了,仅占到了总数的8.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留守儿童拥有的书籍数量非常有限,5本以下的儿童占到了绝大多数,可见他们课外书籍的匮乏。在图书的种类上主要还是以故事类的书籍较多,而科普类的占的比例非常的小,可见留守儿童的阅读不够均衡。
2. 个人阅读的时间量
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留守儿童在阅读时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每天能够保证阅读20分钟的儿童占43%,20-40分钟占8.2%,40-60分钟占4.5%,可以看出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儿童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并且60分钟以上的儿童没有,而没有没有阅读的儿童占到了43.8%。同时在周阅读量上一周能保证阅读1-5小时的占的比例最多占到了54%,而能保证20小时的几乎没有,综上可见儿童的阅读时间非常的少。
3. 个人阅读的时间段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区的留守儿童阅读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在课外的时间中白天比晚上占的比例多,可见留守儿童回到家中几乎就是停止阅读的,这与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原因。
4. 个人阅读的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途径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购买和同学之间的互换,而去书店和学校图书室借阅占的比重非常小,可见学生阅读的途径是非常狭窄的。
5. 个人阅读的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习成绩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总共仅占21%,在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和好玩却占到了65.2%,可见学生的阅读目的存在偏差,缺乏阅读的自主性。
二、阅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读书的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绝大多数都是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来照看,所以隔代影响比较严重,对孩子阅读的问题不够重视,只是照看他们的衣食住行,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留守儿童阅读意识的淡薄,觉得阅读没什么用,不如玩玩,看看电视。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学生从小在家中就没能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能形成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拥有课外书籍少,阅读的机会不够。学生阅读就必须有书,而书的来源无非是购买和图书馆借阅。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长的不够重视很少给孩子购买书籍,并且虽然农村学校都设立了图书室,但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图书的数量不足种类匮乏,加上不能随便及时的开放,造成学生不能借到书籍,阅读的机会就非常的少。
(三)学生自身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具有盲目性。
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往往在如何择书、看书、摘录以及分类处理的等问题上,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缺乏方法上的有效指导。造成后果就是不知道该读哪些方面的书籍,以及如何去读,使阅读的效果收效甚微。
(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正面的作用。因此,严格控制学生看课外书籍。
(五)农村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三、建议
第一,整合各方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合作常抓不懈方能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必须整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力量,来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第二,增加投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在家庭方面应该给学生购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在学校方面,不仅增置图书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在社会方面创办更多的免费阅读室,定时发放各类图书给孩子。
第三,进行阅读知道,解决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应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導,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得如何选择,并且还应加强学生阅读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3-05-10)[2013-08-28].
[2]重庆拟对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实施九大关爱行动[EB/OL].(2010-07-04)[2013-08-28].
[3]有人疼,有人爱,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EB/OL]. (2010-07-05)[2013-08-28].
[4]“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公布[EB/OL].(2014-04-23)[2014-05-23].
[5]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曹卫东等,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82-184.
[6]孙姝慧. 俄罗斯家庭年儿童阅读活动及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