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这样将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指出,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中肯的.而其中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本文就谈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③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境;④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境;⑤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
  pq≤p+q22,即可得p2+q2≥2pq.
  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11,1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11G=12a,12G=11b,两式相乘,得G2=ab.由问题①的结论知,ab≤a+b22,即得a+b2≥ab,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
  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欲望已经被激发,并且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如下几点:①适宜性,即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②探究性,即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③发展性,即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范围更广,更有深度.
  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在让学生探寻通项公式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
  (1)每个人写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让学生比较写出来的数列是否相同;
  (3)让学生想:要使写出的等差数列相同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样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提出了如下假设:“知道a1和公差d”“知道任意一项ap和公差d”“知道任意两项ap和aq”.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如下三种形式:
  an=a1+(n-1)d;an=ap+(n-p)d;an=ap+(n-p)d,d=ap-aqp-q.
  3.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要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来尝试.这个环节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①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须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④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曲线和方程”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于“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的引入,可利用函数图像设计如下问题序列:①下列各图中哪些能作为函数图像?(无解析式)②如何修改,可作为函数的图像?③再添上图下的解析式,并问:图与式相一致吗?请改图形(或改关系式)使两者相吻合.④既然图像与解析式存在着这种对应的关系,怎样反映这种关系呢?至此,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含义,也就理解了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又如,在《立体几何》(必修本)“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可拟以下阅读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①三个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②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说明了事物的什么性?③定理3的推论1证明分几步?④定理3的推论2及推论3你会证明吗?⑤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间图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试举一例吗?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地图的形成原理为切入点,遵循"整体元素循序逐增"这一地图形成的基本原理,求证到地图的结构模式是C2N组合模式;又从地图的C2N组合模式中发现了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金钥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知识能力的广泛应用,寻求成功的方法意味着寻求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的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有些计算题,按常规方法,费时义费力,如果打破常规,根据题中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把题型转变,就能做到省时省力,迅速准确,如下例。
宛麦98是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8)。在总结宛麦98选育经验的基础上,
【摘要】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涉及课堂教学的重构问题,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重构高职数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数学;课堂重构;策略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新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
[摘要]后进生在每个学校和班级中都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整体成绩的提高。是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然而面对后进生我们却不能放弃,只能转化,只有最大限度地转化后进生,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爱心;耐心;教育;转化    初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后进生,严重地影响
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
报告界定了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及战略意义,探讨了广东省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专业镇、深圳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案例进行深入剖
当前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突出,影响力低于预期。报告通过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的国内、国际比较,以及高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成因的分析
小麦近缘物种中蕴藏着许多优良基因,创制三属杂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对4个F6代株系采用农艺性状调查、PMC染色体配对观察、GISH和SDS-PAGE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4个
【摘要】函数的分析性质包括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等。二元函数f(X,y)分析性質存在的条件和相互关系是:连续不一定存在偏导数,偏导数存在也不一定连续;偏导数存在不一定可微,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可微,可微则偏导数一定存在,但偏导数不一定连续;连续不一定可微,可微则一定连续;连续必可积,可积未必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