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心理干预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写作热情。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干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时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尽量多地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达到快乐作文,轻松作文。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心理干预;有效
  新课程背景下,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我认为,学校实施心理教育时,应以课堂为主渠道,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利用作文的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巧用心理学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亚学习状态,克服学生的作文畏惧心理,使学生热爱作文,作文时思若泉涌,个性张扬。
  一、将有效心理干预延伸到阅读积累中
  丰厚的积累可以克服学生作文时的畏惧心理,培养开朗坚强的性格,促进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写出具有才情和个性的文章。为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干预,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
  (一)重视阅读体验,及时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之大,是空前的。然而,只有借助长年累月的积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贮存,让学生在大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刺激下,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个性,以满足学生的心理表达需求。教材上的每篇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扣住学生心理,指导品读、领悟、仿写,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语言的生成性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写作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教材流沙河的《理想》第一节时,根据文章句式特点进行了口头仿写,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老师是太阳,照耀美丽的土地;老师是土地,哺育了一棵棵大树;老师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教室内赞叹声不断,我及时肯定这些优美的语句都可以写进我们的作文,甚至是教科书。
  (二)关注审美顿悟,培养素质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尚不稳定,审美指向不明确,审美情趣相对浮泛,教师应适时引导。教师应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和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首先是选读文本,精读体悟文本中的美点。如读《班羚飞渡》,可选读“飞渡”片断,从悲壮的一幕感悟整体精神的伟大、群体意识的重要;读《安塞腰鼓》,可以选读它动与静的映衬美、光与影的变幻美的艺术特色。在选读中杂取种种文章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还可将自己的顿悟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把从内容到形式的心得运用到平时习作的训练中来。其次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走进电视,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科技之光》等节目;评名作、评时政、谈得失、析美丑;走进集贸市场,看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看不同人物的菜篮子。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悟生活中的美点,领悟美的情趣,写作时情感才能有依附,立意才能深远。
  二、将有效心理干预延伸到写作思维训练中
  思维能力是写作的核心内容,它能开启记忆的大门,诱发积累的知识,开掘材料的内蕴,见微知著,运思成章。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引导学生思维上路。
  语言和思维同步,在注重积累(如读写内容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灵感的积累、“每天十分钟”的背诵积累等)的同时,由培养思维能力来提高作文质量,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教学中,利用心理干预,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在一个问题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和多种答案,以扩大选择余地。如“一滴水的联想”这样一个题目,我启发学生作如下联想,一滴水只有和亿万滴水汇合起来,才能变成汹涌澎湃的激流,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下雨了,屋檐上的水滴滴到台阶上,年年月月,留下一个个小孔(这强调了持之以恒)……
  联想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事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联想。如给学生一个题目“水”,有的学生从水的流动性想到文化的交流,有的学生从水的容纳性想到人的胸怀要博大……经过训练,学生写作时视野开阔,思路敏捷,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
  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始终要贯彻一个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将有效心理干预延伸到个性化作文教学中
  利用心理干预,克服冷漠逃避心理,让学生作文个性张扬,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简单说,就是学生能独立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特色的文章呢?
  为此,我也曾对部分作文优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借鉴。发现一些作文优秀的学生,他们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是相当高的。喜欢作文就愿意研究它,琢磨它;就乐于动笔,勤于动脑;就会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
  (一)“讲述中学生自己的故事”
  原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深受观众喜爱,究其原因,正如栏目广告词所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中学生习作命题的设定也应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弦”,诱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如命题《我的自画像》,让学生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己的形象,展示他(她)的特点,然后在班上宣读,让其他同学来猜猜是谁。这样的命题,避免了“空对空”“无的放矢”的弊端,激活了学生记实的欲望。于是,一个个洋溢着个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若是教师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那么现代版的“井底之蛙”便会呼之欲出。因此,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记录社会热点,评论社会热点。可以开创了“东方时空”课和班会感悟课。从“生活空间”中悟得生存之道,从“东方之子” 中觅得成才之法,借“时空报道”“早间新闻” 书写天下兴亡之忧。学生们的眼界和心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个性光芒的习作便应运而生。
  四、将有效心理干预延伸到多元化评价中
  树立信心,激发写作热情。鲁迅早就说过:“孩子是可以敬佩的”。叶永烈回顾自己儿时的作文经历得出的结论是:“每个孩子都能写作。”因此,树立相信学生写作潜能的指导观点,利用有效心理干预,实行多元评价,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也作过一番调查:
  由13—01调查表不难发现,在学生的写作动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本体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内驱动力。当然适当的表扬激励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会驱使主体向更高目标努力。心理学研究证明,长期认可会使人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产生不竭的动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另外,评价学生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并在此基础上作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评自改习作。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为此我们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对照着批改,并给自己的文章或同学的文章写上评语。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干预时,我们创设了切合学生心理的独特评价模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实验课效果来看,实验班学生的作文见报的,获校市省级奖甚至国家级奖的频率是相当高的。据反映,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再视为畏途,相反兴趣日渐浓厚。
  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写作热情。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干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时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尽量多地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达到快乐作文,轻松作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丽. 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J]. 语文教学通讯·中语会期刊,2005(11).
  [3] 马笑霞. 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严羽诗学对明清时期的"性灵"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严羽论诗主张"吟咏情性",直接影响了"性灵"派的诗歌表现真情的观点;另一方面严羽提倡"学古",这又与明代公安派的反对复古
文章通过对天津市信息化人才使用状况分析,提出天津市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作者根据“顺瓜摸藤”的思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降低天津
【摘 要】 德育教育是系统教育工程,它不只是学校和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各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 键 词】 数学课;德育;潜在  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教师,课堂上不但要上好自己的课,还应该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广泛性。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怎样才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那么,优化的新课导入应该是怎样的呢?新课导入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新课导入片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文本的诠释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文本的社会——历史背景,文本本身的语言以及文本的“误读”,而意识形态却是我们进行文本诠释时所不可忽视的。文章从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别
喜用比喻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在他的散文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点,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喻的运用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