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的路有多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alian1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家孔子云:“举一反三。”指的是能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这其实是不是一种迁移的力量呢?细细一想,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习了无数的名篇佳作,可真正到了让他们进行习作表达时却往往还是空洞无物、乏善可陈。是他们学的文章不够好吗?不是的。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文采飞扬,让人回味无穷。是教师们教得不够尽心吗?不是的。教师们在课堂上犹如庖丁解牛,恨不得把每个字都揉碎了塞进学生的嘴里。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我想,是不是我们少了一根“线”,少了一根将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迁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线”呢?如何将课文中学到的规范的语言材料、规范的语言形式迁移到新的语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仔细琢磨,想到了以下几个小招。
  一、 抛砖引玉——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表达。所谓读写结合点,是指课文中那些有特色的语句、段落,它们既是阅读理解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切入点。而所谓的抛砖引玉,其实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模仿。
  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本句中“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就非常形象化、拟人化地写出了春天花草树木竞相生长、无限美丽的景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抛砖引玉的引导。
  师:昨天镇里集日,人们是怎么来赶集的,有哪些人?
  生1: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老爷爷老奶奶牵着孙子孙女,年轻的爸爸妈妈抱着孩子,呼朋引伴的,还有小商小贩们。
  师:他们是怎么来的?
  生2:拎着包来,挎着篮来,踩着自行车来,骑着摩托车来,蹬着三轮车来,坐着公交车来,推着田里新收的新鲜瓜果蔬菜来,机警的小商贩们运着整车的新奇货物来。
  师:他们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呢?
  生3:他们起了一个大早,从山上来,从远方来,从四面八方的小村庄来。来买东西的,来卖东西的,来凑热闹的。
  师:他们来了以后镇上有了什么变化呢?
  生4:街上人多了,车多了,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挨挨挤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吆喝声,喇叭声,喧闹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师:那么春天里来了哪些“客人”呢?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生5:春天里,小草迫不及待地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嫩绿的小叶子争先恐后地从树枝上冒出来,粉红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雪白的梨花,香香的玉兰花,火红的杜鹃花,五颜六色的野花,也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一个比一个开得早,开得美!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6:那是一种去参加盛会的感觉,仿佛它们想要在这春之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似的。
  师:那么你平时有没有见过“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呢?写一写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具体感知文本之后,一下子文思泉涌,下笔如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啊!
  片段1:有一次,我无意中扔下了一片薯片,没想到,一会儿工夫,小蚂蚁们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争着来分享这顿美餐。
  片段2:春天,公园里的花都欣然怒放,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芳香扑鼻。小蜜蜂们好像听到了集结号,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围着甜甜的花朵唱着歌,跳着舞。
  片段3:听说要给山区的孩子捐书和玩具,小朋友们家的书和玩具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等待着踏上新家的路。
  二、 李代桃僵——未成曲调先有情
  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铺设好教学的阶梯,千万不宜跨度过大而使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和畏难心理。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学习走路的吗?一开始是使劲地拽着父母走,而后是轻轻地牵着父母走,到后来就可以挣脱父母的手自己独立行走了。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种由扶到放的梯度训练呢?
  课文《荷花》是一篇很经典的写景文章,课后的小练笔中也有要求:“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对呀,我们该怎么指导学生进行此次练笔呢?我想,不妨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入手。文中描写荷花首先写的是荷叶的颜色、形状,然后抓住白荷花的花瓣在半开、全开、没开时的各种优美姿态进行描写,写得栩栩如生。这种非常规范的描写很具有操作性,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在指导学生写其他的花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李代桃僵”一下呢?相信这时候课堂教学已经有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学生们听了我的建议,一下子恍然大悟,纷纷动起笔来。没过多久,就完成了小练笔。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月季花长得很可爱。它的叶子是碧绿的,奇怪的是,椭圆形的叶子四周还带有软刺,就像一个个小齿轮。那花儿有粉红的,深红的,橘黄色的,银白色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含苞欲放啊!
  陶行知先生说过:“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其实,作文的表达真的没有这么难,没有这么可怕。
  三、 借力打力——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其实表达了写与读的关系,只有读的时候深入文本,真正走入文本,才可以体会到作者“情动而辞发”的初衷。由此可见,只有用心、用情解读好文本,才会使学生产生移情效果,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淡妆浓抹总相宜”。
  《燕子专列》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写的是瑞士人民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用专列送它们到温暖的地方去的故事。在这群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特别引人注目:“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怎么指导学生表达出对小贝蒂的感情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在乎”一词来引导。
  师:小贝蒂此刻不在乎的是什么?
  生1:不在乎自己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生2: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在乎危险的随时降临。
  生3:不在乎一切困难和所有的辛劳。
  师:那么她在乎的是什么?
  生4:在乎的是燕子。
  生5:在乎的是有没有保护好燕子,有没有伤害到燕子。
  生6:在乎的是怎样尽快找到所有的燕子,可以安全地送它们去温暖的地方。
  ……
  此刻,学生们情绪激动,都被贝蒂的行为所深深感动,有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我觉得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于是布置学生赶紧动笔:“此时此刻,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学生们畅所欲言,情感真挚而感人。
  片段1:贝蒂,你真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好姑娘,你为了救助燕子,不在乎自己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一心只想着燕子的安危,你真棒!
  片段2:贝蒂,你真有爱心,懂得保护、照顾比自己更弱小的动物,你这么关爱燕子,关爱小动物,相信你一定会更爱朋友,我真想和你交朋友,可以吗?
  片段3:贝蒂,你要多爱自己一点,衣服多穿一点,鞋带系牢一点,围巾围紧一点,因为这样的话,当你救助燕子的时候就不会冷。
  片段4:贝蒂,你这么勇敢,不顾个人的安危去救助燕子,难道你真的一点儿都不怕吗?你当时在想些什么呢?我也想和你一起去救助这些可怜的燕子!
  “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每年的中秋前后,成群的大雁就要开始迁徙,它们要飞过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目的地。我想,语文教学中由文本的理解到语言的迁移真的有那么远吗?也许真的很远,相隔千万里;也许真的很近,只有微小的距离;也许只要我们教师轻轻一拉,就能拉近它们彼此间的距离!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凸显互动性。在《我喜欢的动物》的教学中,教师从营造轻松语场、
阿莫是动物园的一名管理员。每天,他都要去看望几位好朋友:大象、乌龟、企鹅、犀牛和猫头鹰。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由于中药学是一门比较枯燥、又难以记忆的学科,不论是教或学都较为困难.现就对中药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略谈点滴体会.
汉字的数量繁多、字形复杂、字义丰富、字音多变,轻松高效地学习生字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先,巧妙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比较、表演等方式进行
期刊
家里的米吃完了,奶奶要和宝宝去超市买米。买米看似简单,但超市提供的米种类太多,如果事先没有想好挑选标准,到时候可能会挑花眼哦。在奶奶的提示下,宝宝对下面几种情况作出判断,勾出自己的选择并说出理由。  找着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核心素养:乐学善学。  给把力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
自主教育是营、连级单位结合单位实际自行确定主题组织的教育,在激发官兵士气、解决倾向性问题、维护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基层单位的自主教育中,盲目、不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引导促进实践活动向前发展。然而受不正文风的影响,也有少数理论文章存在着“假、大、空、泛、虚”等问题,偏离了理论的实践属性
学习故事  编者按:  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了。然而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吗?“学习故事”——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促进孩子的学习。本刊‘学习故事”专栏,致力于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以及成人给予的回应和支持。期待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同龄其他孩子的“学习故事”时,能渐渐把握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