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了二者相结合能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针对此说明了“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应用,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在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未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写一体化”可以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掌握“读”的基础上促进写作,在“写”的基础上加深阅读理解,读写互促并进。
一、“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即将面临的高考对学生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语文在高考中是一门重要学科,而在语文考试中,分值最大的就是“读”与“写”,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放在重要位置。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并未很好地设计素材积累教学,使学生对素材只是死记硬背,记忆刻板,积累生硬;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文章中的经典语句也只是简单摘抄,不能很好地对其掌握及运用,甚至有些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更加懈怠。所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陷入了“素材”困境,学生写作没有素材,语言贫乏,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无序,漏洞百出。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每读必写,每写必读”。“读”与“写”既相互独立,却又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素材、掌握素材,是“写”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巨大影响。“写”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水平。“读”与“写”互促并进,使学生在读写融合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感悟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掌握技巧,用写作展示能力、抒发情感,一个优秀的、真正做到“读写一体化”的学生,能在阅读中运用写作的训练成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层次的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能在写作中运用阅读中学习到的技巧及素材,丰富文章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
“积累”在写作中非常重要,积累来的素材能在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素材指的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看见或感受到的未经处理的材料,作文写作能用到的可以是“语汇库”“素材库”,也可以是“思想库”。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可先引用之前学习过的《爱莲说》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荷塘”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然后提问:“作者在荷塘中都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描写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写?”文章中在描写荷塘时用了“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在这些描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特殊的字词,并分析用法。比如:作者用“田田”言荷叶之广,用“舞女的裙”言荷花之娇美等,引導学生思考该字的用法及效果。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着重让同学意识到字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用此类字词,加强阅读、积累字词,建立“语汇库”。在课前引用诗句,可增加学生对文章素材积累的兴趣,使其在自身创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诗句等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文学小说、写读后感等方式积累材料,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通过写日记等方式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形成“语感”,加强语言的梳理能力及整合能力,建立“素材库”。同时,还要建立“思想库”。即加强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积累,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一定要用心品读,能穿透书本直达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构建。
(二)从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
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例如:在教授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可将重点放在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及特点上,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掌握写作方法。在课上对刘和珍的人物描写手法及形象特点进行讲述,针对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感受其内在个性及个人品质,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对主人公的内在品质进行描写的。首先,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点。文章主要从三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的事迹,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描写其在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预定了一整年的刊物,既是“勇敢”,也是“坚韧”。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写其参加大学潮斗争,表现出其“勇于抗争”,并用“微笑”深化了这一性格特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先后两次描写了主人公的微笑,一次用“她却常常微笑着”展现出人物的“温和”,另一次用“也还是始终微笑着”表达主人公的“坚毅”。在讲解到这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语言环境,对同一人物的表情形态进行描写所产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方式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丰富自己笔下人物的性格。第三部分作者描写了刘和珍在请愿途中遭到杀害,表现其“正义”。在这部分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对情境及人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悲伤”与“痛恨”。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写一篇《特别的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对人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写作增添感情色彩。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及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意见,使学生获得启发。
(三)以写作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上,写作是检验和训练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写作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江南的冬景》前,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所认识的冬天”,让学生对冬景之美进行表达与创造,引导其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写景技巧进行写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训练,还能加强学生对景物的描写技巧与方法的巩固,能逐渐参透如何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就用写作带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作者在文章中将北国与江南冬景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北国的冬景是“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江南的冬景是“灰云扫尽,落叶满街”,在学生的作文中也会有类似的描写,教师可以就同学的作文与课文进行比较教学,将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对比。其次,写景要突出情感。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章中“这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作者用这样的笔触表达自己内心对江南冬景的赞赏之情及热爱之情,可以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比对,加以分析,品味文中句子的“妙处”。最后,写景的手法及技巧。作者通过将北国与江南的冬景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作者想表达江南冬景的“迷人”,深化文章主题。请学生中有用到对比手法的同学对文章加以分析,分析这种方法的好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创新性的读写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在基本疏通文意后,可根据“烛之武”和“秦伯”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还有当时周围的环境,在课后将课文用记叙文的方式进行扩写,要求对课文进行生动详细的描写。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锻炼其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改写、补写、续写及缩写等方式,依据课文的真实意思,引导学生合乎情理地进行想象,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还能帮助其进行写作练习,使其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要将“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芳.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训练的连接点选择[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87
[2]孙立娟.将实用性与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8(34):134-135
[3]高交飞.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106-107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在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未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写一体化”可以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掌握“读”的基础上促进写作,在“写”的基础上加深阅读理解,读写互促并进。
一、“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即将面临的高考对学生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语文在高考中是一门重要学科,而在语文考试中,分值最大的就是“读”与“写”,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放在重要位置。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并未很好地设计素材积累教学,使学生对素材只是死记硬背,记忆刻板,积累生硬;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文章中的经典语句也只是简单摘抄,不能很好地对其掌握及运用,甚至有些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更加懈怠。所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陷入了“素材”困境,学生写作没有素材,语言贫乏,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无序,漏洞百出。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每读必写,每写必读”。“读”与“写”既相互独立,却又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素材、掌握素材,是“写”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巨大影响。“写”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水平。“读”与“写”互促并进,使学生在读写融合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感悟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掌握技巧,用写作展示能力、抒发情感,一个优秀的、真正做到“读写一体化”的学生,能在阅读中运用写作的训练成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层次的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能在写作中运用阅读中学习到的技巧及素材,丰富文章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
“积累”在写作中非常重要,积累来的素材能在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素材指的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看见或感受到的未经处理的材料,作文写作能用到的可以是“语汇库”“素材库”,也可以是“思想库”。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可先引用之前学习过的《爱莲说》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激发学生对“荷塘”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然后提问:“作者在荷塘中都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描写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写?”文章中在描写荷塘时用了“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在这些描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特殊的字词,并分析用法。比如:作者用“田田”言荷叶之广,用“舞女的裙”言荷花之娇美等,引導学生思考该字的用法及效果。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着重让同学意识到字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用此类字词,加强阅读、积累字词,建立“语汇库”。在课前引用诗句,可增加学生对文章素材积累的兴趣,使其在自身创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诗句等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文学小说、写读后感等方式积累材料,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通过写日记等方式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形成“语感”,加强语言的梳理能力及整合能力,建立“素材库”。同时,还要建立“思想库”。即加强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积累,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一定要用心品读,能穿透书本直达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构建。
(二)从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
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写作方法。例如:在教授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可将重点放在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及特点上,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掌握写作方法。在课上对刘和珍的人物描写手法及形象特点进行讲述,针对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分析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感受其内在个性及个人品质,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对主人公的内在品质进行描写的。首先,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点。文章主要从三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的事迹,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描写其在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预定了一整年的刊物,既是“勇敢”,也是“坚韧”。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写其参加大学潮斗争,表现出其“勇于抗争”,并用“微笑”深化了这一性格特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先后两次描写了主人公的微笑,一次用“她却常常微笑着”展现出人物的“温和”,另一次用“也还是始终微笑着”表达主人公的“坚毅”。在讲解到这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语言环境,对同一人物的表情形态进行描写所产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方式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丰富自己笔下人物的性格。第三部分作者描写了刘和珍在请愿途中遭到杀害,表现其“正义”。在这部分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对情境及人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悲伤”与“痛恨”。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写一篇《特别的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对人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写作增添感情色彩。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及实际情况,适当给予意见,使学生获得启发。
(三)以写作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上,写作是检验和训练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写作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江南的冬景》前,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所认识的冬天”,让学生对冬景之美进行表达与创造,引导其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写景技巧进行写作。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训练,还能加强学生对景物的描写技巧与方法的巩固,能逐渐参透如何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就用写作带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作者在文章中将北国与江南冬景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北国的冬景是“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江南的冬景是“灰云扫尽,落叶满街”,在学生的作文中也会有类似的描写,教师可以就同学的作文与课文进行比较教学,将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对比。其次,写景要突出情感。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章中“这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作者用这样的笔触表达自己内心对江南冬景的赞赏之情及热爱之情,可以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比对,加以分析,品味文中句子的“妙处”。最后,写景的手法及技巧。作者通过将北国与江南的冬景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作者想表达江南冬景的“迷人”,深化文章主题。请学生中有用到对比手法的同学对文章加以分析,分析这种方法的好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创新性的读写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在基本疏通文意后,可根据“烛之武”和“秦伯”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还有当时周围的环境,在课后将课文用记叙文的方式进行扩写,要求对课文进行生动详细的描写。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锻炼其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改写、补写、续写及缩写等方式,依据课文的真实意思,引导学生合乎情理地进行想象,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还能帮助其进行写作练习,使其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要将“读写一体化”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芳.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训练的连接点选择[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87
[2]孙立娟.将实用性与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8(34):134-135
[3]高交飞.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