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实验中学 河北 无极 052460)
【摘 要】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其中。本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讲清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唯物史观
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其中。
1. 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途径 (1)从教育观念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品战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树立效益观念,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一是教学内容要精练,要切实改变教学内容庞杂、简单重复的做法,一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标准;二是教学准备要精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从主客体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然要毫不动摇地、理直气壮地“灌输”。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灌”,更要注重“输”,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
(3)从内容上,要实现国情与国际形势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使学生学会从全球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
(4)从方法上,要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导方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作为“两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抓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突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必须讲清楚“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唯物史观认为,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没有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就不能解决人们的物质生活问题,人类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史归根到 底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即劳动群众的历史。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再进一步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所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创 造精神文化财富的物质基础,一切科学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追根溯源,都来自群众的实践。
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结合史实,着重指出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这种“决定”作用,在社会大变革时 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代谢,总是 通过人民群众社会革命来实现的。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兴剥削阶级也加入革命运动,甚至成为革命的领 导者,但革命的根本力量,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始终是广大劳动群众。
3.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时代的需要、阶级的需要、群众斗争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社会 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当历史进程提出要求,特别是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任务时 ,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同维护旧制度的反动阶级作斗争, 需要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这就要求有杰出的领导人物把这个 发动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的任务担当起来,而这样的杰出人物必然会或迟或早地应运而生。
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起重大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着先进阶级和集体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或客观上符合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任何杰出的人物 ,不管其个人特点如何,也不管其作用多大,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时代,不能脱离所属的阶级,不能脱离群 众斗争的实践,更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在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对于以往的杰出人物,要分清其成绩与缺点、主流和支流,把握他的主要倾向。既要肯定他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又要指出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只 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4.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要依据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阶级对立,同时也就有不同的阶级矛盾。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应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如讲述中国古代“四大清明”的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时,应明确指出“盛世”仅仅是相对那些封建腐朽的专制统治而言。其实,盛世之下,并不能掩盖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对立,不能掩盖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贫苦人民饥寒交迫的强烈反差。十七世纪, 英国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在推翻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而随后不久 ,便掉转枪口镇压了国内的“掘地派运动”,并远征爱尔兰,暴露了资产阶级反人民的阶级本性。所以评价这 类人物时,引导学生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阶级局限性,以便得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摘 要】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其中。本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讲清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唯物史观
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贯穿其中。
1. 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途径 (1)从教育观念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品战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树立效益观念,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一是教学内容要精练,要切实改变教学内容庞杂、简单重复的做法,一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标准;二是教学准备要精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从主客体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然要毫不动摇地、理直气壮地“灌输”。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灌”,更要注重“输”,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
(3)从内容上,要实现国情与国际形势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使学生学会从全球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
(4)从方法上,要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导方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作为“两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抓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突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必须讲清楚“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唯物史观认为,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没有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就不能解决人们的物质生活问题,人类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史归根到 底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即劳动群众的历史。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再进一步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所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创 造精神文化财富的物质基础,一切科学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追根溯源,都来自群众的实践。
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结合史实,着重指出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这种“决定”作用,在社会大变革时 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代谢,总是 通过人民群众社会革命来实现的。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兴剥削阶级也加入革命运动,甚至成为革命的领 导者,但革命的根本力量,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始终是广大劳动群众。
3.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时代的需要、阶级的需要、群众斗争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社会 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当历史进程提出要求,特别是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任务时 ,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同维护旧制度的反动阶级作斗争, 需要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这就要求有杰出的领导人物把这个 发动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的任务担当起来,而这样的杰出人物必然会或迟或早地应运而生。
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起重大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活动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着先进阶级和集体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或客观上符合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任何杰出的人物 ,不管其个人特点如何,也不管其作用多大,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时代,不能脱离所属的阶级,不能脱离群 众斗争的实践,更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在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对于以往的杰出人物,要分清其成绩与缺点、主流和支流,把握他的主要倾向。既要肯定他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时又要指出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只 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4. 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就要依据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阶级对立,同时也就有不同的阶级矛盾。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应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如讲述中国古代“四大清明”的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时,应明确指出“盛世”仅仅是相对那些封建腐朽的专制统治而言。其实,盛世之下,并不能掩盖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对立,不能掩盖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贫苦人民饥寒交迫的强烈反差。十七世纪, 英国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在推翻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而随后不久 ,便掉转枪口镇压了国内的“掘地派运动”,并远征爱尔兰,暴露了资产阶级反人民的阶级本性。所以评价这 类人物时,引导学生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阶级局限性,以便得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