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氏县第一中学 河北 元氏 051130)
优化的课堂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优化化学课堂设计?下面笔者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1. 化学教学课堂导语设计 课堂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头语,它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要求,应用实验或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讲述、巧妙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而这恰恰是老师上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老师在上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好导语,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由于已经学过了氧气性质了,因此可以直接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盘托出。我在这里作了如下讲述:“我们已经学过了氧气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氢气的性质,今天这节课重点讲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氢气用途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讲这一节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也可以在一节课的课前,根据所要讲述的内容恰如其分的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提出的疑点而转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学生思不可解的情况下导出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的有效手段,这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出新课的最佳方法。
当然,导语的设计应尽可能的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启发性,又是学生可以接受的,通过教师的言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再者,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全部内容,因此导语的语言要精练,概括性强,不能拖泥带水,眉毛胡子一把抓。
2. 课堂结尾设计 一节课的结尾设计与一节课的导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巧妙的设计出生动有趣而有行之有效的结尾,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一堂课结束时,对作业的解答方式,完成时间,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对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或复习题)给予一定的启发,对新课的预习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是常见的课堂结尾设计。
3. 化学教学疑问设计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堂成功的化学课,都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这些环节中的第一环,设疑的目的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设疑有助于创设课堂情绪,因为教学效益的优劣,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所谓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学生心理需求上所产生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比知识给予的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因此,理想的设疑是成功教学的先导。
3.1 设疑要有目的性。 (1)结合教材,紧扣重点;适合学生实际与知识水平。
(2)激发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开动脑筋。
(3)通过设疑使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设疑,能取得教与学的主动性。设疑要有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有它的科学准则,教师的设疑的科学性,不仅可以帮助了解问题的科学答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学科学、重科学、讲科学的好习惯。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化学。
3.2 设疑要注意方法。通过讲述能引起悬念,由悬念产生思维。在设计教学整体时,对设疑内容解答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应作充分准备,设疑可以是本堂课的中心议题,也可以作为知识展开的序幕,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发挥了,及时提醒点拨,使教学目的和方向始终保持正确。设疑也可以先做实验,用实验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而且实验不仅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更有强大的说服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最后得到答案,效果肯定明显。
4. 化学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的又一种创造性劳动,精美的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仅让学生赏心悦目,更能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发挥视觉记忆功能,提高学生的概括综合知识的能力,因此板书也可以直接影响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4.1 熟悉大纲。教师在构思板书结构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学重点和难点了然于胸,一个大概的轮廓和粗线条的框架确定下来。
4.2 吃透教材。板书设计的完美性是教师水平的体现,教师在板书工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目的,吃透教材,细细推敲课型特点,分析学生情况,对粗线条框架实施“精加工”,如粉笔字的大小、颜色的处理,详细与简略的处理,括号、方框的增加与否,连线、箭头的应用,等等。
4.3 板书时要注意:字迹清晰是前提;仪器装置图要尽量美观,比例适当;化学用语要正确,不能漏字;一行字要平直;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启发;板书形式要多样,条理清楚等等。
5. 化学教学方法的设计 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好方法和不好的方法,要看具体的目标、对象、条件。而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5.1 教学目标。 如果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可以以讲授为主;如果要求学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作语言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如果要求学生形成某种动作技能,则必须作恰当的动作示范,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方法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5.2 教学内容。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和符号,对符号的教学,最有效的是口头训练、阅读、默写等方法,而最难掌握的是概念和命题。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它不可以被直接感知;命题则是概念的展开,它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如果也只是通过口头训练,让学生朗读,背诵,那就会造成机械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归纳、演绎、发现、理解的过程。
5.3 学生特征。 学生特征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知识基础;二是心理特征。教学的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5.4 教学条件。 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时间限制。这些教学因素是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固然要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少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演示实验等,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保证;有些方法很好,但常常因为教学时间上的不允许,不得不放弃使用。
优化的课堂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优化化学课堂设计?下面笔者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1. 化学教学课堂导语设计 课堂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头语,它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要求,应用实验或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讲述、巧妙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而这恰恰是老师上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老师在上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好导语,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由于已经学过了氧气性质了,因此可以直接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盘托出。我在这里作了如下讲述:“我们已经学过了氧气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氢气的性质,今天这节课重点讲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氢气用途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讲这一节课”。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也可以在一节课的课前,根据所要讲述的内容恰如其分的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提出的疑点而转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学生思不可解的情况下导出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的有效手段,这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出新课的最佳方法。
当然,导语的设计应尽可能的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启发性,又是学生可以接受的,通过教师的言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再者,导语只是引语,并不是讲授的全部内容,因此导语的语言要精练,概括性强,不能拖泥带水,眉毛胡子一把抓。
2. 课堂结尾设计 一节课的结尾设计与一节课的导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巧妙的设计出生动有趣而有行之有效的结尾,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一堂课结束时,对作业的解答方式,完成时间,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对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或复习题)给予一定的启发,对新课的预习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是常见的课堂结尾设计。
3. 化学教学疑问设计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堂成功的化学课,都由设疑、引导、定位、反馈、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设疑是这些环节中的第一环,设疑的目的是创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设疑有助于创设课堂情绪,因为教学效益的优劣,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所谓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学生心理需求上所产生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比知识给予的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因此,理想的设疑是成功教学的先导。
3.1 设疑要有目的性。 (1)结合教材,紧扣重点;适合学生实际与知识水平。
(2)激发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开动脑筋。
(3)通过设疑使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设疑,能取得教与学的主动性。设疑要有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有它的科学准则,教师的设疑的科学性,不仅可以帮助了解问题的科学答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学科学、重科学、讲科学的好习惯。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化学。
3.2 设疑要注意方法。通过讲述能引起悬念,由悬念产生思维。在设计教学整体时,对设疑内容解答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也应作充分准备,设疑可以是本堂课的中心议题,也可以作为知识展开的序幕,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发挥了,及时提醒点拨,使教学目的和方向始终保持正确。设疑也可以先做实验,用实验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而且实验不仅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更有强大的说服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最后得到答案,效果肯定明显。
4. 化学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的又一种创造性劳动,精美的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仅让学生赏心悦目,更能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发挥视觉记忆功能,提高学生的概括综合知识的能力,因此板书也可以直接影响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4.1 熟悉大纲。教师在构思板书结构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学重点和难点了然于胸,一个大概的轮廓和粗线条的框架确定下来。
4.2 吃透教材。板书设计的完美性是教师水平的体现,教师在板书工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目的,吃透教材,细细推敲课型特点,分析学生情况,对粗线条框架实施“精加工”,如粉笔字的大小、颜色的处理,详细与简略的处理,括号、方框的增加与否,连线、箭头的应用,等等。
4.3 板书时要注意:字迹清晰是前提;仪器装置图要尽量美观,比例适当;化学用语要正确,不能漏字;一行字要平直;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启发;板书形式要多样,条理清楚等等。
5. 化学教学方法的设计 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好方法和不好的方法,要看具体的目标、对象、条件。而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5.1 教学目标。 如果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可以以讲授为主;如果要求学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作语言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如果要求学生形成某种动作技能,则必须作恰当的动作示范,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方法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5.2 教学内容。 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和符号,对符号的教学,最有效的是口头训练、阅读、默写等方法,而最难掌握的是概念和命题。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它不可以被直接感知;命题则是概念的展开,它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如果也只是通过口头训练,让学生朗读,背诵,那就会造成机械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归纳、演绎、发现、理解的过程。
5.3 学生特征。 学生特征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知识基础;二是心理特征。教学的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5.4 教学条件。 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时间限制。这些教学因素是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固然要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少教学方法的实施,如演示实验等,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作保证;有些方法很好,但常常因为教学时间上的不允许,不得不放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