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松茸美食自驾游攻略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芝,被称为众梦之源,世界绿色峰极。有人说这里是“西藏的江南”,也有人说这里是“西藏的瑞士”,但作为标准“吃货”,到西藏林芝专门享用饕餮大宴,进行一次松茸美食文化之旅,显然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选择。每年8~9月,林芝会专门举办松茸美食文化节。
  波密,体味松茸采摘乐趣
  欧阳锋说,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都有一个人,会从遥远的东方来,可我一次也没有遇见过。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遥远的藏东南,这个地方,就是波密,我一次又一次到过这里。
  时间虽然已经不再是春天,不是桃花芳菲的时节。但波密的美景还是毋庸置疑。我曾说过,被皑皑雪山环抱的波密扎木小镇,像玉带一样的帕隆藏布漂浮在小镇的脚底,是一个完美得不能够再完美了的地方,仿佛心灵原乡。3、4月份时,四周高耸的雪山包围着村庄,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而山上各种颜色的大叶杜鹃花竞相开放,有红的、黄的、粉的、白的,你在这里的话,会说不出哪一片颜色更好。
  这一次,已近9月,我再次沿着川藏公路自驾车来到西藏,来到林芝,来到这个被称为众梦之源,世界绿色峰极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西藏的江南”,也有人说这里是“西藏的瑞士”,我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光是这里的自然风光。俊秀婀娜的南迦巴瓦峰,葱郁茂密的鲁朗林海,雄奇险峻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我已经见过太多次了,这次是专为林芝的松茸美食而来,怎么样,这个目标会让大家大吃一惊吧。
  没错。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8到9月份正是其出产季。我国的松茸产地主要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东北、滇西北和西藏林芝地区,而林芝松茸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营养价值极高,且产能丰沛。上世纪90年代,一些到林芝旅游的日本游客,发现当地老百姓都用松茸待客,这让他们大为惊叹,他们认为这样太“奢侈”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松茸这种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是极其珍贵的。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袭击后,两地最早生长出的植物只有松茸,因此松茸也被誉为“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作为标准吃货,到西藏林芝专门进行一次松茸美食文化之旅,显然是必须的吧。
  既然要来品尝松茸美食,当然少不了的一个环节,是先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去体味采摘松茸的乐趣了。
  我首先来到了波密县倾多乡古通村,跟老百姓一起上山采摘松茸,村中采摘松茸的能手嘎玛占堆向我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林芝松茸生于藏东南深山峡谷森林中,要求条件十分严格。常见于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地上,最常见青冈林中,群生,林龄一般不低于20年,30~40年生的林地为产松茸的旺盛期,60年以上的林龄松茸产量开始下降。波密县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小气候差异悬殊。雨热同季,气温适中,降水集中,光照理想,光热水资源利用率高,利于松茸生长,为松茸稳产、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降水量高度变化的差异,湿润、半湿润类型兼备,不同水热类型的组合形成了各种立体的气候系统。在山体中下部,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是理想的天然松茸生产地。
  其实采摘松茸并非易事,爬山,穿林,都是挺耗费体力的,搞了半天,我一株松茸也没有采摘到,倒是嘎玛占堆采摘了不少,自然我要跟着嘎玛占堆去他家里品尝他刚采摘下来的松茸了。嘎玛占堆家有非常漂亮的托卡炉,这种炉子华丽、朴实、实用。他将新鲜的松茸清理干净,清洗后放在炉子边慢慢烘烤,再刷上一点植物油,至金黄卷曲后,再撒上一点盐,盛在盘子里递给我,清香扑鼻,美味天成啊。嘎玛占堆告诉我,他们自己吃一般是抹上一点酥油,怕我吃不习惯,所以改用了植物油。唉唉,其实酥油我也是大爱的啊,又健康,又营养。见我大快朵颐,嘎玛占堆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接下来几天,自然在波密四处品味松茸美食,波密县城扎木镇经营松茸美食的餐厅还真不少,我推荐石锅王府、波密野生菌王酒家、帅哥餐厅这几家,都有非常多的松茸菜品,而且味道极为鲜美。
  扎西岗,享受松茸原始烹饪之法
  从波密沿着318国道经通麦天险之路一路向西,来到鲁朗。鲁朗,在藏语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这里海拔3700米,扑朔迷离的雪山、若妖若明的山雾,葱郁茂密的森林,绿色阴湿的草场,恍如世外的田园山村,勾画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因为其他林区遭遇火灾,还有过度砍伐的原因,鲁朗已经一跃超过东北的兴安岭,还有滇西北的林区,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林保护区了,所以被誉为鲁朗林海。在鲁朗,我首先要到扎西岗村,非常出名的白玛家庭旅馆住宿,以及品尝白玛的松茸烹饪手艺,这可是提前有人专门推荐给我的哟。
  扎西岗村,有一个故事,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惊叹这里是个吉祥宝地,随行的官员将村庄取名“吉祥坡”,也就是藏语中的“扎西岗”,村子从此也有了正式的名称。现在的村庄,依然恬静古朴,有农家小屋的古意苍凉,农田森林的柔软悠闲,山光水色的恍如仙境,还有矮山绿如屏障,雪峰稳如靠背.....
  如诗如画的扎西岗村,每年吸引着大批的背包客前来。扎西岗村也由此兴起了“旅游经济”,白玛介绍,他的家庭旅馆现在每年能接待2千多游客,收入8万多元。全村现在有这样的家庭旅馆近30家。而松茸美食,绝对是来这里的客人少不了要品尝的,其烹饪方法原始古朴,别有风味。
  白玛说,他重点要给我做两道松茸菜品:第一道是松茸酱,只见他先将自己采摘回来的新鲜松茸清理洗净,再切块后放炉上烘烤至热,再与干的藏红椒、藏青蒜、鲜藏香菜籽、盐巴一起放入石臼内捣碎,再盛入木碗中。又将新鲜酥油放入锅中融化,烧至沸腾状,倒入捣碎的松茸酱内搅拌均匀,这道松茸酱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品尝了一口,清香鲜辣,还带有藏红椒、青蒜和香菜的天然辣、麻味道。白玛又捧来了藏饼和糌粑,告诉我用松茸酱和它们来佐餐,非常味美,实际情况当然如此,口感美不可言。
  第二道菜是烤松茸,与波密嘎玛占堆的技法相似,他先把松茸手撒后放炉上烧烤至金黄,后盛盘,撒上盐巴,再淋入酥油。这样的烤松茸保持着天然清香与营养,与酥油搭配,更是酥滑爽口。烹饪原理和方法简洁古朴,却是在扎西岗村人们不得不品尝的一道农家松茸佳肴。   鲁朗花海牧场旅游区,
  领略松茸石锅鸡独特魅力
  出扎西岗村,到了鲁朗镇,继续沿着山谷前行,到了一条宽10公里,长20多公里的沟内,这里就是鲁朗花海牧场旅游区,因沟内沿着德木冷泉河分布着充满了不同民族风情的村寨、花海、牧场而得名。在川藏线上,有一种说法是,到鲁朗不吃石锅鸡是一件遗憾的事。当地盛产松茸、手掌参和含特殊矿物质元素石材制作的石锅,经这种石锅慢火炖制的鲁朗石锅鸡风味非常独特,汤味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所以,我今天在鲁朗花海牧场旅游区食府,最主要的目标,当然是松茸石锅鸡了。
  征得厨房大师傅们的同意,特意去观察了松茸石锅鸡的做法。只见师傅们先将本地产的藏土鸡斩块,焯水。松茸切片后与当归、手掌参、沙参、党参、薏仁、红枣、枸杞一起放入石锅中,加高汤,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5~6小时后,这石锅鸡便大功告成了。
  师傅介绍说,这黑不溜秋的石锅可不一般,为特制的墨脱石锅,是用墨脱县盛产的一种天然皂石凿成,烹制食物后慢热慢熟慢凉,味道好,含矿物质,对身体也有保健作用。这锅在墨脱当地卖价只有一千多元,可经人背到山外,那可就不是这个价格了,好的要三千多,一般的也要两千多元。
  松茸石锅鸡汤浓美味,营养丰富,是绝佳滋补品。喝了那汤,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喝的汤,爽字都不止一个了得。师傅还告诉了我一些制作石锅鸡的秘诀:松茸和手掌参先用凉水简单冲洗,再各自用凉水泡发两三小时左右,泡的水不要倒掉,直接放入锅内与鸡一起炖,水中的沉淀物可以不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留住松茸和手掌参的营养。
  此外,食府的大师傅们还专门烹饪了鸡油松茸和干锅腊味松茸两道松茸菜品。鸡油松茸是先将青椒、红椒、松茸焯水后,入锅翻炒,然后淋入鸡汁出锅。鸡油松茸,吃起来爽滑可口,看起来颜色鲜亮,品起来味道鲜美。
  而干锅腊味松茸是将清理干净切好的松茸块,均匀撒上生粉,入油锅炸片刻,将青椒、红椒、洋葱、腊肉一起入锅翻炒,炒好后盛入沙锅。松茸与腊肉的搭配,使得干锅腊味松茸油厚而不腻,香味缠绵,非常下饭。这一餐,害得我大米饭又多吃了三五碗。
  八一镇,享受藏族宫廷松茸美食服务
  从鲁朗来到八一镇,哇,进了繁华大都市。这里绝对是从川藏线过来休整调养的好地方。既然松茸美食之旅,八一镇的松茸美食当然也是少不了要一一品尝的啦。
  我首先的目标是啦·咧思藏餐厅,这是一家以藏餐为主,兼顾中、西餐的老字号餐厅,位于八一镇平安路47号。餐厅具有一流藏族宫廷风格的装修,巧妙运用藏族古典装饰的雕工技艺与现代时尚的创意结合,是体味藏族宫廷式服务与风情的绝佳就餐之地。在这里,宾客可以感受到工布地区独特的洛巴、门巴、僜巴风情,享受藏族宫廷贵宾的服务,此外餐厅内还配备了藏族宫廷餐具和服饰等,可以穿戴藏族宫廷服饰照相。而就餐时,餐厅姑娘们也用最高的礼节——迎宾敬酒歌来欢迎了我,让我受宠若惊。
  啦·咧思藏餐厅具有藏族各区域地方菜肴,又有本地特色的菜品。其中最具特色的菜品有美味可口的石头爆松茸,实惠好吃的袋鼠式松茸包子,以及林芝工布本地名小吃阿拉配松茸酱等。
  石头爆松茸,是先将“菌中之王”松茸炒好后,盛入与工布地区有着古老渊源的藏式火塘“塔木穰”为创意的石锅内,石锅里的石块先前已灼热,炒好的松茸经石块二次烘烤,会持续散发浓郁的香气,也最大程度保存了松茸的营养和本身的味道,风味独特、润滑爽口。
  袋鼠式松茸包子则是把切碎的新鲜松茸及剁碎的鲜肉泥搅拌均匀,用擀薄的面皮包成形如袋鼠,有着细碎纹饰的藏式包子,再上笼蒸熟。新出笼的袋鼠式松茸包子,外形美观,外皮细嫩,吃起来香软可口,鲜肉与松茸完美混搭的包子馅,鲜嫩香浓,辅以调味小料,令人百吃不厌。
  阿拉配松茸酱是将松茸与干红椒及调味品放在古朴的石臼内一同捣成松茸酱,配以工布本地名小吃阿拉(一种青稞烙成的饼),阿拉饼具有降血压、稀释血脂等保健功能,新捣碎的松茸酱香味扑鼻,涂抹于阿拉饼上,是喜欢香辣口味人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八一,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松茸美食之地是明珠大酒店。坐落于美丽的尼洋河畔的林芝明珠大酒店,特聘有曾经多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美食节上获得奖项的名厨来主理特色川菜和精品粤菜,同时选用当地本土原材料烹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中式料理,“松茸料理”是明珠大酒店餐厅的特色菜系之一。
  我在这里享用的第一道“松茸料理”是冰镇松茸,据服务员介绍,是师傅们先将新鲜的松茸切片,放入开水中焯好,再进行冰镇后摆盘,搭配多种口感味的酱汁,既保持松茸自身的鲜味与口感,食客又能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用自己喜欢的酱汁及调味品。该菜品造型美观,富含营养价值。第二道是竹荪松茸卷,先将新鲜松茸切条,再把香芹和胡萝卜切条后,分别放入锅中焯水,再用竹笙包卷成精致的细卷,摆盘后调入鸡汤,再上锅蒸熟。蒸熟的竹荪松茸卷,鲜滑爽口,辅以鸡汤的鲜浓,香芹与胡萝卜的清新,十分可口。
  最后一道是松茸石锅饭,是先把新鲜松茸切成粒,焯水后,再放入鲍汁中煨透,浇入石锅饭上。清香的石锅米饭,与松茸鲍汁的淳厚、爽滑口感相结合,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到了八一,一定要来这两个地方好好品尝一番。
  大峡谷,大帐篷内看南迦巴瓦
  品尝松茸特色餐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是世界最大峡谷,可以观看到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这里还有由天然食材烹饪而成的美食等待各方宾客。
  大峡谷大帐篷营地位于大峡谷景区内的“千年古桑”旁,不仅可以让你领略大峡谷的自然山水,品味美食,更重要的还可以睡着看南峰哦!
  千年古桑俗称“布欧色薪”,意为“雄桑树”,传说由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所植,已有1600多年历史,枝叶茂盛,无枯朽现象,被村民视为吉祥物而受到尊宠。
  在大帐篷营地,推出的第一道松茸菜品是藏式松茸包,是以松茸、胡萝卜、青豆、肉沫为原料,包成的藏式松茸包,此菜品味道鲜美、口感丰富,松茸与胡萝卜、肉末一起包裹清蒸,更加可口,补益肠胃,益精强肾,易于消化。   第二道菜是鲜汁鸡片松茸,是用鸡片、松茸,柠檬片与西兰花一起翻炒,此菜品味道鲜美,爽滑,有利于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和胆固醇增高的发生。
  第三道是刺身松茸,此菜品采用4000米以上高原林区无污染的极品松茸,直接冰镇后配各种作料生食,特点是保留了松茸原有的滋补价值,能抗癌,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美食美景,以及美妙的祈福歌声,令我的大峡谷之旅充满梦幻般的微熏感受。
  公众村及阿吉林,
  体味工布的民俗及美食文化
  被誉为“西藏民俗第一村”的公众村位于林芝县八一镇318国道旁,西距八一镇1.5公里。2006至2010年,林芝县旅游服务中心历时四年对该村进行改造与扩建,已成为国家AA级景区。村中修建有演艺厅、藏餐馆、色中餐厅、茶园、休闲吧、传统体育竞技场、响箭场、篝火晚会表演场、民俗村寨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公众村可以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用餐,在这里,热爱美食的游客可品尝到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如:米酒、珞巴炒豌豆、小麦粥、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同时还可观看具有民族特色的工布、珞巴、门巴、僜人等文艺表演。
  公众村的松茸菜品,我最钟情两道,一道是松茸炖鸡,这道菜先将松茸切片,与斩好清理干净的藏鸡肉块一起放入石锅中小火慢炖,藏鸡肉质细嫩,口感鲜香,与松茸一起炖煮后,汤浓美味,且富含营养,是滋补的绝佳品。另一道是松茸烧藏香猪肉,以烹制红烧肉的手法,将新鲜、纯天然无污染的藏香猪五花肉切成小方块,与鲜松茸一起红烧,小火焖制,大火收汁。藏香猪口感韧滑,肥而不腻,软滑酥烂,颜色鲜亮,口感也比普通猪肉更好,再辅以松茸的鲜美,是红烧肉中的上品,又是让人下饭增肥的一顿饭。
  阿吉林的全称是阿吉林特色经济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林芝县八一镇色定村,距离公众村不远,是集特色餐饮、住宿、民族手工艺品加工销售及特色养殖业为一体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这里保持着古朴原始的工布藏族村落风貌及人文风情,独具工布特色的松茸美食食品,也是让人很难抗拒的。
  阿吉林推出的松茸菜品中“苒巴酱”非常有意思,“苒巴”即松茸,先将松茸清理干净烘烤在炉灶上,用手撕碎,再和大蒜、花椒、辣椒、盐巴一起剁碎成酱。剁碎好的松茸与打好的酥油茶一起放在炉上熬上一分钟,再配上藏式薄饼,既营养均衡,又颇具风味,做法与扎西岗白玛家相似,味道却各有特点,不分伯仲。
  阿吉林推出的另一道我喜欢的菜品虽然不是松茸,但也是菌类菜品,所以也推荐给大家,叫露句烧罐头。“露句”,就是汉语中的“露水菌”,生长在华木和杨树下,形如姑娘的身材,细长窈窕,口感嫩而脆。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罐头烧开放点水,然后放入露水菌一起煮开,再入盐巴、大蒜、干辣椒,起锅后再撒入葱花,汤清味浓、清香扑鼻。
  巴松措度假村,松茸美食极致到绚丽
  从八一出发往拉萨进发。行进到巴河镇后,沿右方向拐入山谷,车行四十分钟,就来到了藏东南最大的堰塞湖巴松措,这里又名错高湖,是宁玛派著名的神湖和圣地。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被誉为“户外天堂”。
  味道江与湖,尽在巴松措美食。天然湖畔花园,格调别墅木屋,藏香缘风味美食,纯正的工布藏族特色服务,这里让我体会到了一生都难得的美食体验。
  我到过很多次巴松措,也在藏香缘餐厅吃过很多次饭,这里的大厨胡师傅那是非常的有名啊。这一次,我 钦点了胡师傅的拿手好菜棕香松茸、功夫红花松茸、金丝松茸球以及巴河土豆鱼。
  棕香松茸以松茸、糯米、排骨酱为原料,将松茸清理干净去皮切成条状,把排骨酱倒在松茸条上,搅拌均匀,粘上事前已经泡软的糯米,再用棕叶包裹成形,摆盘,入蒸锅内蒸半小时即可。剥开棕叶,糯米及松茸的鲜香扑鼻而来,令人百吃不厌。
  功夫红花松茸是先将鸡块焯水,盛入紫砂罐内,加入切好的新鲜松茸片,以及葱段、姜片、料酒,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煨40分钟。把煮好的松茸鸡汤盛入汤盅内,放入红花,再上笼蒸5分钟即可。此菜品汤香肉嫩,营养丰富,增长抵抗力。
  金丝松茸球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将松茸剁成碎沫,鸡胸肉事前捣成鸡茸,鸡蛋摊成薄饼再切成细丝状。松茸末与鸡茸一起放入调料搅拌均匀,再手挤捏成球状,再把鸡蛋饼丝包裹在外面,放在笼上蒸5分钟取出,待油入锅烧热后,把蒸好的松茸球入油炸至金黄色,摆盘,配番茄汁蘸料,香脆细嫩,酥软爽口。
  最后,胡师傅那让人百吃不厌的土豆巴河鱼上桌了,这道菜我每次到了巴松措,必点。其制作是先将巴河胡子鱼清理干净,斜着划剞上花刀。将产于巴松措当地的黄心土豆去皮切块,用豆瓣、红油烹制熟透。再把巴河胡子鱼用豆瓣红油烹制好。将土豆和鱼盛入石锅,在上面撒上青椒,然后用热油泼在青椒上即可。巴河胡子鱼刺少肉嫩,味道鲜味,配上当地土豆,汤香咸鲜,味道浓郁,是藏香缘餐厅里广受好评的名菜,如果你有幸前往,可千万不要错过。
  工布江达县阿沛村,
  品民俗看演艺品松茸
  离开巴松措,继续向拉萨进发,在即将到达工布江达县城的时候,有一个村庄,叫阿沛村,位于尼洋河畔的公路边,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原为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的阿沛庄园所在地,17世纪,阿沛家族以世袭贵族身份开始在江达定居,历代阿沛多为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就成长在这里,阿沛村以此为依托,集中展示了工布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阿沛村品民俗看演艺,当然是少不了的项目,但还是不作赘述,还是讲一讲这里独具特色的石锅烤松茸吧。
  这道菜由阿沛村的米玛村长亲自料理。他先把当天的新鲜酥油,放在铺满当地尼洋河边石子的石锅内,把石锅放炉上加热,待酥油融化进入石子的缝隙,把切好的松茸片放在灼热的石子上面烘烤,使酥油的清香气息进入松茸片内,待松茸片变成金黄色,撒上一些糌粑。原始古朴的制法,加酥油、松茸与糌耙的营养搭配,鲜嫩香浓,浑然天成。而且酥油已渗入石子的缝隙,只有香气进入松茸中,一点也不油腻。
  米玛村长本想再制作一道“奶渣拌松茸”的,可惜,在村中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当天新鲜的奶渣,米玛村长说,这道菜非当天新鲜的奶渣不可,只好遗憾作罢,不过相对已经吃到的石锅烤松茸,这一趟已经远远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继续西进,至工布江达县,再往前,海拔开始升高,逐步脱离林区,也就脱离了林芝松茸的主产地了,我的林芝松茸美食之旅,至此,也就画上了句号。我的这次行程,吃货们,不妨前来一试。
其他文献
弹指一挥间,转眼已十年,难忘风风雨雨那半年。  事情其实很简单:一群中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漂流世界最高大河雅鲁藏布江。  过程却极其复杂,先“官办”后“民间”,结果是这支探险队的物质条件之差在世界探险史上可能也绝无仅有。      如一出超现实的戏剧,初衷与结果,理想与尊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神奇统一。  “雅漂”改变了我的生活,一方面,使我从身体和心理都再不怕走再长再难再艰险的路。另一面,虽然
有人把巴松错成为名媛之湖,环绕其四周的则是一个个宛若大家闺秀的村庄。2011年7月及11月,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人文调查,以积累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本底资料,巴松诸湖及周边雪峰、山谷、村庄所蕴含的丰饶多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必将引发人们对该地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摘 要】“三式”学习策略根据设计领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用思维导图式、层级梯度式、语画结合式的策略,将发散学习、递进学习、关联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创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创意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学习;认知能力  美术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培育身心健全的人。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对创意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西藏,对于藏传佛教而言,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已是流传有800年的传统了,这也是整个藏区除了转云南德钦卡瓦格博神山外,影响最大,参加人数众多的三个转山转湖朝圣仪式活动。  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藏族大译师仁钦桑写过一首关于转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诗:  “拜过神山来了,拜过狮子来了,  神山狮子之间,接过授记来了;  拜过圣湖来了,拜过金鱼来了,  圣湖神鱼之间,接过
名称:布绘双身大威德金刚  尺寸:长12CM,宽8CM   年代:约为18-19世纪  出地:内蒙古  购得:2005年6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介绍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法相,有单身、双身、2臂、4臂、18臂、34臂膊等不同的变体。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
喜马拉雅之北的西藏雪域,被视为神秘之地,那里自有人类繁衍以来,其历史便是以神话与宗教谱写,苯教《四洲之源》称西藏为神魔之国,藏人为天神后裔,古老的藏民族极其重视珠佩之饰,《贤者喜宴》记载,告身共六种,最上为珠佩,金次之,而后银,铜铁。  在吐蕃时期,珠饰与贵金属同为货币使用,等价交换物品,西藏的古代珠子多来自贸易与战争掠夺,藏人善于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与商品,而又坚持自己的审美准则,从眼花缭乱的欧亚
班车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爬行,翻越几个白雪覆盖的垭口,在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边上抛了两次锚。冬季高原的景色显得很萧条,唯有沿途路遇藏民家缓缓升起的炊烟,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的温度。班车进入了昌台区后,地势一下子变得平缓,翻过一个大土坡,穿过一座大牌坊,远方高处隐隐约约看到一尊正在修建的莲花生大师像,低矮的一片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排排的白塔列在路旁,藏民手里摇着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地绕着
藏北高原的世界大战  我常觉得,格萨尔说唱者有这样的天赋,他们能够不以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向老鹰和昆虫借来眼睛,或是俯瞰大地山河,发现大食(达色,以下一律做大食)王中箭倒下化成的山岭;或者零距离倾听那几根玉石铠甲宗桑阿塞王寄托灵魂的小草发出的细微之声。杂多县,传说中大食王中箭死去之地,仔细看的确类似一个仰面而死的巨人。(摄影/成林曲措)  杂多一地,在格萨尔史诗中,是大食财宝宗和桑阿塞玉石铠甲宗的
什么是西藏最大宗的商品?  不,不是虫草或者藏红花,也不是兽皮或珍稀草药,甚至不是藏北盐湖上处处可见的盐。  西藏最大宗的商品,是羊毛。  在西藏,这一幕是常见的:几十头,上百头甚至上千头羊,刚剪过毛,只剩肩膀上一团染了色的长毛,用于标志这头羊所归属的主人。羊儿摩肩接踵,迈开细小的腿儿,慌慌张张地冲下高坡,卷起厚重而有浓烈膻味的热风,留下布满整个山坡的蹄印。  所变化的只有背景:藏北乃至青海的广袤
布达拉宫有一块壁画损毁了,既无图本又无照片资料。你能画出如原作一样水准的复制品么?  唐卡艺人罗布斯达在药王山前建立了唐卡勉萨画派传习基地,这里是自治区挂牌的“拉萨勉萨画派”保护点。不久前,布达拉宫相关人员找到了他,提出了上述的难题。毁损的壁画是关于五世达赖喇嘛的传记,原作的样式只存在于几个老人的记忆中,怎么办?罗布斯达通过研习整幅壁画,查阅五世达赖喇嘛的传记,依壁画的整体布局与细微风格,揣摩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