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交互性使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它以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形象性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在教学实践中,它一直显示出现代教学手段的独特魅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作用。但是多媒体这把双刃剑,需要我们谨慎使用,尤其语文学科的个性是“语言本位”,如果课件缺乏交互性,则它所带来的弊病也是明显的。现我就此问题结合语文教学,谈谈个人思考。
  一、课件交互性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
  1.直观化、定义化,限制思维,不利于拓展。
  语文多媒体在存储教学资源的数量上有常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巨大的存储能力,可以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但在实际课堂中,资源往往过于丰富,使整节课变成“视听课”,学生在众多的图像与声音中迷失了方向,缺失甚至完全丧失了自己接近文字、品味体会的机会。有时又因设计者个性化的选择带来形象的单一性,一个画面的定格取代了学生本身对问题的思考。长此以往,脱离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品读”本位,陷入了另一种“灌输教育”模式,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不利于其思维发散,思维训练质量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也大受影响。
  2.定向化、程式化,限制主动性,不利于深入。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现阶段课件设计中,部分老师针对单篇课文,利用多媒体翻版自己的教学过程,或大段录入自己的分析思路,或图解文段,给出现成答案,上课时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具体问题按照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课件指导的思路走下去,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大有请君入瓮之嫌。这种课件设计重程式化、定向化,只能使学生多见画面少见文,多闻乐声少辩论,匆匆而过,既不着文,又不着思,大大限制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深入品读语言,品味文意,教学效果不佳。
  3.单一化、模式化,限制个性,不利于发展。
  在现阶段多媒体课中,“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定式教学、定式学习,缺乏交互性,呈现出单一化、模式化倾向。漠视师生交流的必要性,忽视了学生这一接受主体的个性、情感,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动活泼的思辨面对的是呆板的机械,教师热衷于模式,学生受抑于模式,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均会消弭于长时间的“机械教学”中,热于一时而荒于一隅,不利于教学相长,对学生的习得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二、弥补课件交互性不足的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不失为可用之法。
  1.问题的模块化设计。
  以单篇的课件设计而言,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模块设计,例如可以分成基本字词、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分析、思考练习等多个模块,不用或少用线性设计。这样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灵活选用,而不用严格按照原有的设计顺序一贯到底。还可以提供多样性问题、多样性意见,给足讨论空间,有利于课堂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取得较佳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时,就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分为“学习目标”、“作家生平”、“作品简介”、“课文点析”、“学习参考”五个模块,其中“课文点析”又分为“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包括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环境描写”包括外观、布局、陈设、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学习参考”这一模块中,搜集了众多关于《红楼梦》文史材料、诗歌作品品读、人物的古今评说,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讨论中明确个体鉴赏,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中:当学生在人物分析这一部分表现出对王熙凤的浓厚兴趣时,笔者及时跳过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分析(此两部分由学生课后阅读完成),而直接进入王熙凤的人物评析阶段。当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时,及时利用了“学习参考”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时期的评价,进而提出个人见解。这样,把交互性课件的灵活性、深入性、拓展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小组学习式”的设计。
  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引入,使课堂面貌得以较大改观,能够满足学生主体性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我校暂不能师生人手一机,但可以用足用好现有条件,使学生多人一机,在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同时,拥有一个学习、讨论、发表的窗口。
  首先,我们可以在设计课件时考虑引入网络资源,即在课件设计时,搭起一座学生与网络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课件设计者会引入网络中的一些素材和资源信息。它的不足还在于这些资源的收集取舍,是由设计者完成的,然后就通过这个课件平台传递给学生,不让学生参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就不会懂得如何寻找和取舍信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体现互动,就要在课件中引入网络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更为开阔,并借助这一桥梁,进一步增强课件使用的交互性。
  其次,搭建小组讨论平台,开辟学生交流探讨的活动区。为学生提供较为灵便的信息发布条件,使学生的人机对话转换成师生对话,或者使教师机为师生共用。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使课件操作(包括各种操作按钮)指向明确、简单、可操作性强。课件设计重实用,少花哨,这种设计也能较好地体现交互性。
  总之,语文学科重语言本位,无论是文字的习得,还是学科的情感性、思想性体悟积累,均需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这一手段时,充分重视增强课件的交互性,避免由“一支粉笔,一本书”向“一部机器一个屏幕”的简单转换,真正体现人文与科技的相融性,凸显语文教学的个性色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要开展语文课堂形式改革的探索,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探索,开展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作业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笔者对新课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于人才的竞争,谁能更多的拥有“高、精、尖”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上掌握主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自实施
记者:在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记者很荣幸采访到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之一,主要负责邀请采购商,会同有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师授课、学生吟诵和师生对话的语言美,师生课堂语言的凝练美,从而构成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 语言美 凝练美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些课文生动有趣,但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从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说明教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这对高校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众多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进
记者:首先请邓厅长介绍一下,宁夏为这次产销对接活动带来了哪些特色农产品?rn邓先德:我们此次参会带来的产品有:宁夏枸杞、盐池滩羊、中卫硒砂瓜、马铃薯、六盘山冷凉蔬菜等
期刊
随着我国大学逐年扩招,录取比例和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不可否认,数量如此庞大的大学生为国家、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力量和支持.但是在这扩招的
目的:研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为后期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培养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