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建筑业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使建筑行业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的控制工作,减少行业事故问题的发生,从而使人民群众有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最终使建筑业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要从各个角度分析产生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各个环节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中,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隐患,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指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对工程质量展开管理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在管理方法上,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监督模式上,推行了建设监理制,监理、专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了有效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通过企业自控、监理督控、行业部门质监督查对遏制建筑工程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和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有着重大作用。
2、勘察、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建筑设计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是影響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3、参与人员。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所有参与人员的素质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原材料等等,这些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与否,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认真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适宜的且合格的建筑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5、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指对建筑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保养、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全过程管理的总称。建筑机械设备是现代建筑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建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6、施工环境。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具体方面有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地理环境、施工作业环境、周边环境、气候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等等,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极大的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7、施工方法。包含工艺方法和管理方法,施工操作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施工技术是否先进、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制,严格执行《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已有法律法规,以法制的权威来规范建筑市场。通过教育逐步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明确相关单位的质量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保证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建设单位应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的规定优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遵循建设规律,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加强质量和合同管理,与相关单位搞好关系。严格依法治建,真正发挥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者要“严肃查处,从严处理”,必须依法降低相关责任单位的资质,后果严重的要吊销执照。对那些明显违法违规并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的结构工程师、建筑师,也必须对其执业资格作出严肃处理。对一般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处罚。另一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每一重要环节,应采取终身负责制,并狠抓落实。
4、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联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打造满意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打造满意工程就是一句虚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打造满意工程提供条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群众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5、严格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多种多样,样式较多,这就需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首先需要把好采购关,即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即要保证材料的优质,同时还要确保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所采购材料的厂家还要具有较好的信誉。其次是把好进场关,需要进场的材料不仅要具有产品合格证,还要具有权威机构的质量检验报告,而且还要做好现场的抽检工作,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
6、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生产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则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日常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对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要求有较好的掌握,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使施工管理秩序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完善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一项工程不仅要有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完善的结尾。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的设计、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完善程度做的最后的检查和总结。在验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对建筑行业质量问题的标准,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不断地完善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建筑行业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使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更加安全、耐久和实用,则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从各方面对质量加以规范和完善,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为百姓打造高质优效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傅金金.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2]钱赟,陈民.加强建筑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J].建筑知识,2010(S1).
[3]林学海.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要从各个角度分析产生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各个环节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中,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隐患,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指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对工程质量展开管理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在管理方法上,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监督模式上,推行了建设监理制,监理、专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了有效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通过企业自控、监理督控、行业部门质监督查对遏制建筑工程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和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有着重大作用。
2、勘察、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建筑设计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是影響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3、参与人员。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所有参与人员的素质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原材料等等,这些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与否,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认真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适宜的且合格的建筑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5、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指对建筑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保养、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全过程管理的总称。建筑机械设备是现代建筑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建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6、施工环境。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具体方面有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地理环境、施工作业环境、周边环境、气候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等等,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极大的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7、施工方法。包含工艺方法和管理方法,施工操作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施工技术是否先进、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制,严格执行《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已有法律法规,以法制的权威来规范建筑市场。通过教育逐步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明确相关单位的质量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保证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建设单位应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的规定优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遵循建设规律,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加强质量和合同管理,与相关单位搞好关系。严格依法治建,真正发挥业主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者要“严肃查处,从严处理”,必须依法降低相关责任单位的资质,后果严重的要吊销执照。对那些明显违法违规并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的结构工程师、建筑师,也必须对其执业资格作出严肃处理。对一般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处罚。另一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每一重要环节,应采取终身负责制,并狠抓落实。
4、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联合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打造满意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打造满意工程就是一句虚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打造满意工程提供条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群众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5、严格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多种多样,样式较多,这就需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首先需要把好采购关,即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采购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即要保证材料的优质,同时还要确保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所采购材料的厂家还要具有较好的信誉。其次是把好进场关,需要进场的材料不仅要具有产品合格证,还要具有权威机构的质量检验报告,而且还要做好现场的抽检工作,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
6、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生产第一线的施工人员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则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日常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对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要求有较好的掌握,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使施工管理秩序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完善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一项工程不仅要有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完善的结尾。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的设计、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完善程度做的最后的检查和总结。在验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对建筑行业质量问题的标准,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不断地完善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建筑行业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使社会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更加安全、耐久和实用,则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从各方面对质量加以规范和完善,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为百姓打造高质优效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傅金金.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2]钱赟,陈民.加强建筑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J].建筑知识,2010(S1).
[3]林学海.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