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如何能够在法治框架内正确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本文从法治视角下分析高校的现实困境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法治视角;高校突发事件;现实困境;解决方法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和目标,如何在法治框架内应对和解决高校突发事件,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尤其在法治意识和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加强校园法治建设,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和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自身法治建设,才能借助合法的手段来解决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相关概述
所谓突发事件,就是指给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影响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情况;而高校突发事件,则可以定义为影响高校教学以及大学生生活、成长的事件,具有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一旦高校突发事件没有得到解决,很容易出现恶化或扩大。而突发事件的原因,往往与当前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自身因素有很大关系。一种共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高校突发事件一般都会被迅速和广泛传播开来,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很容易引发负面后果,甚至危及社会和谐,所以必须要从法治角度来应对这一问题[1]。
二、法治视角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现实困境分析
(一)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当前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当中,法治意识淡薄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大学生主体,往往体现为以下情形:其一,由于法律知识不足,可能会在无意识中触犯法律;其二,大学生的心理较为单纯,极易成为违法行为的受害者;其三,在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大学生也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正当权益;其四,在实践中负责高校片区的基层派出所每年受理案件极多,难以一一解决,尤其是涉及诈骗、盗窃的案件,几乎无法追回损失的财物,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报警无用、舍财消灾、息事宁人”等意识,进而认为即使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用的消极思维。
第二,高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员工自身的法律修养不足,往往呈现为以下情形:其一,容易用行政管理手段来替代法律制度,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其二,教职工容易将突发事件认定为仅仅只是保卫处、后勤机关方面负责的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平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教育;其三,部分法治观念较淡薄的教师容易将突发事件是否解决,以经济补偿数额的大小为判断标准,这样极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经济纠纷和道德争议;其四,由于受到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领导以及行政权力依然是解决突发事件的主要方法。
第三,社会舆论主体。基于目前大众法治意识程度还不够高,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关注,很少从法治视角进行分析和判定,多以人情或道德为基础作一种感性上的评价,所以有些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合法”的处理方式不一定“合理”的矛盾,从而引发舆论争议。
(二)缺乏专门的立法
从法律依据的层面上来讲,不足主要有:第一,缺乏专门的校园法和安全法。影响突发事件的安全隐患是一直存在的,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专门的安全法和校园法十分有必要;第二,相关法律存在零散分布的情况,缺乏系统性,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无法及时找到相对应的法律依据,往往耽误最佳处理时间,从而导致事件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第三,实践中难以运用。不少学者认为,相关法律条款适用性和针对性不足,导致一些突发事件的性质、具体情形、严重程度等无法与法律的预设进行适配,也就造成无法提供指导和干预[2]。第四,高校自身很多应对制度及规定往往只有指导性,缺乏实操性,无法明确具体的责任;而且程序以及处理措施缺乏强制性,仅适用于一般性质的突发情况,对于事态比较严重的事件,无法展示出强有力的刚性作用。
(四)法律执行权模糊
要想实现解决突发事件的目的,就需要设立明确的法律执行部门。实际上,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管理工作中,本身也不具备执法权力,只能请求公安机关协助,也就难以灵活运用法律发挥来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
三、法治视角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一)培育和提高高校的法治思维和意识
高校应不断推进依法治校,让广大师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应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常识教育,重视思政教育、安全教育,例如为大学生设置法律知识公开课,借助校园广播、网络平台、讲座等方式,合典型案例,对大学生的安全观进行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对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工作部门、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以及保卫部门,实施有效的法律知识系统培训,保证师生均有良好的法治意识[3]。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法律机制
为了能够从法治视角出发,更好的解决高校的突发事件,还需要高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法律機制,联合政府、公安部门以及卫生监督和防疫部门,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并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实现法律的联动机制,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来应对和解决高校的突发事件。
(三)加强专门立法
以法治角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保证出现事件时能够有法可依。在这一点上甚至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来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4]。另外还要提升法律法规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针对性、操作性,比如,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重新定义,并实现法律法规的整合和梳理,同时制定完善的校园安全标准,明确校园安全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必须要借助法律手段,这就需要积极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建设,并在依法视角下探索有效的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对策,保证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卢昱静. 法治化视阈下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路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11):191-191.
[2]闫家进. 浅析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对原则及路径[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4):79-80.
[3]丁玲. 基于法治视角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探索[J]. 明日, 2019, (44):1-1.
[4]王焜琨.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浅析高校法治教育[J]. 科技资讯, 2019, 17(9):106-107.
四川省 绵阳师范学院 621000
关键词:法治视角;高校突发事件;现实困境;解决方法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和目标,如何在法治框架内应对和解决高校突发事件,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尤其在法治意识和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加强校园法治建设,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维和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自身法治建设,才能借助合法的手段来解决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相关概述
所谓突发事件,就是指给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带来影响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情况;而高校突发事件,则可以定义为影响高校教学以及大学生生活、成长的事件,具有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一旦高校突发事件没有得到解决,很容易出现恶化或扩大。而突发事件的原因,往往与当前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自身因素有很大关系。一种共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高校突发事件一般都会被迅速和广泛传播开来,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很容易引发负面后果,甚至危及社会和谐,所以必须要从法治角度来应对这一问题[1]。
二、法治视角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现实困境分析
(一)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当前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当中,法治意识淡薄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大学生主体,往往体现为以下情形:其一,由于法律知识不足,可能会在无意识中触犯法律;其二,大学生的心理较为单纯,极易成为违法行为的受害者;其三,在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大学生也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正当权益;其四,在实践中负责高校片区的基层派出所每年受理案件极多,难以一一解决,尤其是涉及诈骗、盗窃的案件,几乎无法追回损失的财物,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报警无用、舍财消灾、息事宁人”等意识,进而认为即使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用的消极思维。
第二,高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员工自身的法律修养不足,往往呈现为以下情形:其一,容易用行政管理手段来替代法律制度,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其二,教职工容易将突发事件认定为仅仅只是保卫处、后勤机关方面负责的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平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教育;其三,部分法治观念较淡薄的教师容易将突发事件是否解决,以经济补偿数额的大小为判断标准,这样极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经济纠纷和道德争议;其四,由于受到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领导以及行政权力依然是解决突发事件的主要方法。
第三,社会舆论主体。基于目前大众法治意识程度还不够高,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关注,很少从法治视角进行分析和判定,多以人情或道德为基础作一种感性上的评价,所以有些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合法”的处理方式不一定“合理”的矛盾,从而引发舆论争议。
(二)缺乏专门的立法
从法律依据的层面上来讲,不足主要有:第一,缺乏专门的校园法和安全法。影响突发事件的安全隐患是一直存在的,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专门的安全法和校园法十分有必要;第二,相关法律存在零散分布的情况,缺乏系统性,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无法及时找到相对应的法律依据,往往耽误最佳处理时间,从而导致事件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第三,实践中难以运用。不少学者认为,相关法律条款适用性和针对性不足,导致一些突发事件的性质、具体情形、严重程度等无法与法律的预设进行适配,也就造成无法提供指导和干预[2]。第四,高校自身很多应对制度及规定往往只有指导性,缺乏实操性,无法明确具体的责任;而且程序以及处理措施缺乏强制性,仅适用于一般性质的突发情况,对于事态比较严重的事件,无法展示出强有力的刚性作用。
(四)法律执行权模糊
要想实现解决突发事件的目的,就需要设立明确的法律执行部门。实际上,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管理工作中,本身也不具备执法权力,只能请求公安机关协助,也就难以灵活运用法律发挥来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
三、法治视角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一)培育和提高高校的法治思维和意识
高校应不断推进依法治校,让广大师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应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常识教育,重视思政教育、安全教育,例如为大学生设置法律知识公开课,借助校园广播、网络平台、讲座等方式,合典型案例,对大学生的安全观进行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对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工作部门、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以及保卫部门,实施有效的法律知识系统培训,保证师生均有良好的法治意识[3]。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法律机制
为了能够从法治视角出发,更好的解决高校的突发事件,还需要高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法律機制,联合政府、公安部门以及卫生监督和防疫部门,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并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实现法律的联动机制,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来应对和解决高校的突发事件。
(三)加强专门立法
以法治角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保证出现事件时能够有法可依。在这一点上甚至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来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4]。另外还要提升法律法规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针对性、操作性,比如,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重新定义,并实现法律法规的整合和梳理,同时制定完善的校园安全标准,明确校园安全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必须要借助法律手段,这就需要积极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建设,并在依法视角下探索有效的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对策,保证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卢昱静. 法治化视阈下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路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11):191-191.
[2]闫家进. 浅析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对原则及路径[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4):79-80.
[3]丁玲. 基于法治视角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探索[J]. 明日, 2019, (44):1-1.
[4]王焜琨.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浅析高校法治教育[J]. 科技资讯, 2019, 17(9):106-107.
四川省 绵阳师范学院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