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体的运动过程是大脑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处理过程,当外界信息通过视、听、触等感觉神经将各种外界信息传入大脑后,大脑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做出判断,并立即做出合理的反应运动方案,随之将动作命令分别传入身体相应的运动器官,最后表现为完成相应的动作或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个过程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合理的完成,直接表现为个体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关键词: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感知觉(那是身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物理能量所引起的感觉器官的反应),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出现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进一步发展成为最简单的思维(即不能离开直接感知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为高级的思维。
可是,当前幼儿园感觉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信息大潮的冲击下,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其素质的心理基础一感觉学习。因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有见效快而且直接的特点,易为家长接受和欢迎;而感觉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脑和心理的发展上,是为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基础,而且它的效果是通过幼儿的各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入学后的学习体现出来的,不易马上为家长认识到,因此,也就易被幼儿园所忽视。实际上,在教学中,感知觉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幼儿在集体学习、体育活动、区角游戏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感知运动的参与。可是,由于幼儿园没有系统的感知觉教育体系和方案,在教师意识中无法形成有目标的,系统的感觉教育思想,导致在教育活动中几乎将感觉教育置于“忽略不计”的地位。
二、利用感觉统合训练为主要工具,开展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理论依据
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械,通过肢体在不同的姿势和运动状态下协调反应的练习,来发展大脑对感觉信息辨别的能力和处理信息、做出反应的速度,以及身体各部分肢体的协调能力。它的理论逻辑是:人体的运动过程是大脑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处理过程,当外界信息通过视、听、触等感觉神经将各种外界信息传入大脑后,大脑把这些信息收集起來,做出判断,并立即做出合理的反应运动方案,随之将动作命令分别传入身体相应的运动器官,最后表现为完成相应的动作或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个过程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合理的完成,直接表现为个体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三、具体实施方案
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素材和契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并非仅仅在几节感觉统合练习课上才能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感统实验活动应作为教师深入理解感统理论、熟练运用感统技巧的主要方法,随着教师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方法的熟练运用,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发现教育素材、把握教育契机、运用感统方法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也正因为这样,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不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反而会有助于教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关键是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这就需要幼儿园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首先根据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情况建立一个系统的目标体系。
(一)首先,建立总目标,即:培养健康协调、思维灵敏、坚韧不拔、开朗大方、勇于表现的具有完整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幼儿。
(二)建立分目标
生理方面:1、身体协调性发展目标: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完成一定的任务。具体操作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平衡练习,如滑梯上的活动,幼儿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并努力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某一任务。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引发大量的平衡反应,再加上任务的目的性,使大脑的感觉统和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外在表现为身体协调、反应敏捷。
2、身体保健发展目标:通过练习,促进幼儿身体骨骼和肌肉的成长,使身体各部分能协调发展,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跑、跳、钻爬等素质练习来实施,如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跃前进。在强烈的跳动中不仅可以发展手脚协调性,锻炼腿部肌肉,而且可以锻炼心脏的承受能力。
心理方面各部分的目标:1、注意力集中,通过各种感觉统合的训练,使幼儿能在较复杂的条件下,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体任务上。具体实施可通过脚步器,在走时必须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反复练习后可帮助孩子们建立前庭固有平衡,提高其注意力和观察力。另外,在各种平衡运动中,需要全神贯注,都可帮助幼儿提高其注意力。
3、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各种感觉统和训练,使幼儿能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体任务上。由于大部分感觉统和运动是在身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完成的,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都可帮助幼儿提高注意力。如脚步器,幼儿走动时必须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才行,反复练习后可帮助幼儿建立前庭固有平衡,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
4、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幼儿能够较长时间的并坚持不懈的持续某项任务,直至完成。培养幼儿坚持性,首先要让他对活动产生兴趣,以后逐步增加活动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把单纯的训练融入游戏中,并赋以一定的目的。比如,在独脚椅活动中,手平伸,脚连续交叉平踢或高踢,如果在而前挂一只皮球,比比谁能最先踢30次,效果会好很多。随着难度的不断加大,幼儿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的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各实验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并结合现存问题,着重于具体的某一方而建立自己的实验子目标和实施计划。如:针对小班幼儿手指灵活性差,几乎满足不了生活自理需要的特点,可重点进行手部小肌肉感知物体特点的锻炼;大班幼儿在各方而已有较大发展,因此可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感觉学习,如较复杂的颜色或气味的辨别、深度和长度距离的辨别、方位知觉、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等。
这样,在幼儿园形成一个完善的感觉统合教育系统,是完善幼儿园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虽不像技能学习那样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幼儿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前提,将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感知觉(那是身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物理能量所引起的感觉器官的反应),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出现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进一步发展成为最简单的思维(即不能离开直接感知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为高级的思维。
可是,当前幼儿园感觉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信息大潮的冲击下,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其素质的心理基础一感觉学习。因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有见效快而且直接的特点,易为家长接受和欢迎;而感觉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脑和心理的发展上,是为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基础,而且它的效果是通过幼儿的各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入学后的学习体现出来的,不易马上为家长认识到,因此,也就易被幼儿园所忽视。实际上,在教学中,感知觉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幼儿在集体学习、体育活动、区角游戏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感知运动的参与。可是,由于幼儿园没有系统的感知觉教育体系和方案,在教师意识中无法形成有目标的,系统的感觉教育思想,导致在教育活动中几乎将感觉教育置于“忽略不计”的地位。
二、利用感觉统合训练为主要工具,开展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理论依据
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械,通过肢体在不同的姿势和运动状态下协调反应的练习,来发展大脑对感觉信息辨别的能力和处理信息、做出反应的速度,以及身体各部分肢体的协调能力。它的理论逻辑是:人体的运动过程是大脑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处理过程,当外界信息通过视、听、触等感觉神经将各种外界信息传入大脑后,大脑把这些信息收集起來,做出判断,并立即做出合理的反应运动方案,随之将动作命令分别传入身体相应的运动器官,最后表现为完成相应的动作或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个过程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合理的完成,直接表现为个体的反应能力和速度。
三、具体实施方案
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素材和契机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并非仅仅在几节感觉统合练习课上才能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感统实验活动应作为教师深入理解感统理论、熟练运用感统技巧的主要方法,随着教师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方法的熟练运用,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发现教育素材、把握教育契机、运用感统方法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也正因为这样,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不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反而会有助于教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关键是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这就需要幼儿园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首先根据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情况建立一个系统的目标体系。
(一)首先,建立总目标,即:培养健康协调、思维灵敏、坚韧不拔、开朗大方、勇于表现的具有完整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幼儿。
(二)建立分目标
生理方面:1、身体协调性发展目标: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保持身体的平衡并完成一定的任务。具体操作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平衡练习,如滑梯上的活动,幼儿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并努力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某一任务。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引发大量的平衡反应,再加上任务的目的性,使大脑的感觉统和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外在表现为身体协调、反应敏捷。
2、身体保健发展目标:通过练习,促进幼儿身体骨骼和肌肉的成长,使身体各部分能协调发展,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跑、跳、钻爬等素质练习来实施,如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跃前进。在强烈的跳动中不仅可以发展手脚协调性,锻炼腿部肌肉,而且可以锻炼心脏的承受能力。
心理方面各部分的目标:1、注意力集中,通过各种感觉统合的训练,使幼儿能在较复杂的条件下,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体任务上。具体实施可通过脚步器,在走时必须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反复练习后可帮助孩子们建立前庭固有平衡,提高其注意力和观察力。另外,在各种平衡运动中,需要全神贯注,都可帮助幼儿提高其注意力。
3、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各种感觉统和训练,使幼儿能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体任务上。由于大部分感觉统和运动是在身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完成的,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都可帮助幼儿提高注意力。如脚步器,幼儿走动时必须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才行,反复练习后可帮助幼儿建立前庭固有平衡,提高注意力和观察力。
4、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幼儿能够较长时间的并坚持不懈的持续某项任务,直至完成。培养幼儿坚持性,首先要让他对活动产生兴趣,以后逐步增加活动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把单纯的训练融入游戏中,并赋以一定的目的。比如,在独脚椅活动中,手平伸,脚连续交叉平踢或高踢,如果在而前挂一只皮球,比比谁能最先踢30次,效果会好很多。随着难度的不断加大,幼儿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的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各实验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并结合现存问题,着重于具体的某一方而建立自己的实验子目标和实施计划。如:针对小班幼儿手指灵活性差,几乎满足不了生活自理需要的特点,可重点进行手部小肌肉感知物体特点的锻炼;大班幼儿在各方而已有较大发展,因此可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感觉学习,如较复杂的颜色或气味的辨别、深度和长度距离的辨别、方位知觉、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等。
这样,在幼儿园形成一个完善的感觉统合教育系统,是完善幼儿园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虽不像技能学习那样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幼儿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前提,将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