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美文呢?生活是写作的根,通过“说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要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的根 写作实质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
一、寻找写作的根
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
1、说生活
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感悟生活
学生最初表达会语无伦次,慢慢会侃侃而谈。他们所说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事,可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用在写作中不能引起别人的思考或感悟,也不能打动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明确的立意。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学生虽然不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学生却没有深刻而丰富的真切体验,大多数学生都漂浮在生活的最表层——仅仅沉浸在感官的享乐之中,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与领悟,让学生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是不会成为好文章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也不会因此而提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一定要激励学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觉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思想的广度,一个是思想的高度。
一个人只能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而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之外的东西。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就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知道他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就要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除文学作品外,古今中外的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经典书籍,都是教师的阅读的对象。仅仅阅读还很不够,还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精华发扬光大,把真理传给学生。甄选好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养成随时收集并记录资料的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就宽了,学生的思想也就在无形中丰富了。
仅仅扩大学生思想的广度还是不够,还要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所谓思想的高度,就是人生境界的高度,就是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虽然一个人的发展潜质是无限的,但一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度却是有限的。人生如登山,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多是他选择的这座山的高度。因此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选择很重要,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中,选择一些浓缩着宇宙人生真谛的篇章,让学生抄写读诵,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诠释它,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它,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经典,理解经典,缩短经典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宇宙人生的真理,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学生的灵魂,学生思想的高度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对生活、对人生有了一定高度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写作立意自然也就要上升到一定高度,作文也随之或深刻或感人。
二、探究写作的实质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吗?可是表达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思维!会想才会说,没有想哪有说?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思维是“皮”,表达不过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初中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经历的事,活灵活现地再现于口头或笔下。
虽然把作文教学的本质定位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片面单一的。作文教学的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途径或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维离不开材料,而材料要靠积累;思维的意义在于把自己的思维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交流要借助于表达。所以,思维、积累、表达,是构成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思维是目的,是本质,积累和表达是为思维服务的。
1、积累是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能凭空进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因此大量地积累语言材料,是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语言是思维的材料,那么材料越丰富,思维的天空就越辽阔。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我们在思考时才可以进行选择、取舍、分析、比较,有了选择、取舍、分析、比较,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训练才成为可能。
与作文训练相关的积累,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纯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学习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平日里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缺乏表现力,关键的原因就是词汇贫乏,使语言推敲中的比较取舍无法展开。因此积累词汇是对作文语言进行锤炼、润色的前提。养成积累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当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思维、认识质的飞跃。
②生活见闻的积累。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入,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景、事,并把这些见闻,写成观察札记。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生活就不再那么单调。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只要留心观察,总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至于篇幅可随内容、随时间而定,多则三五百字,少则一二百字。关键在于:一是保持对外界的敏感,二是养成一种练笔习惯。不一定天天都记,但要能够长久坚持。
③文体章法知识的积累。中学生写作的文体主要是三种: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每种文体的写法,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课外阅读中遇到与常规章法不同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渎.探究其异处.体会其妙处.从而积淀为自己今后写作章法的“营养”.并最终在自己的文章中能够模仿应用。
2、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
语言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原生的矿藏;思维离开材料,就像没有矿藏的熔炉。因此,离开语言材料,思维便无法进行。
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词语的集合或事例的堆砌。只有经过对原材料的重新认识,重新组合,原材料才能成为新的思维产品。写记叙文要进行形象思维,写议论文要进行逻辑思维,写说明文的思维方式则介于二者之间;既要把说明的事物或道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出来,又要使所说明的内容,尽量具体一点明白一点。
3、思维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日常练笔,写作要有明确的目的。在作文下笔之前的构思中,要善于根据写作目的,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越丰富、越宽广,就越易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易于发现隐藏在千差万别的事物背后的共性。对于日常积累的素材,要根据写作目的有选择的使用,必要时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比如《倒霉的一天》,有些素材可能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有些可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霉事,即使在作者身上也不会是一天内发生的,为了主题突出,可以将这些事都放在作者一个人身上,都放在一天里发生。这样的选材才会集中典型。
写人,要写出被写对象身上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来。说理,就要讲出人们普遍尚未意识到,或意识到但没有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命题中,开掘出新意来。这样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给人以启迪。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想才会写;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还要加强阅读,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俗话说“文如其人”,教会学生写作,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2] 《中学作文教学有径可循》王天虎.
[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的根 写作实质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
一、寻找写作的根
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
1、说生活
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感悟生活
学生最初表达会语无伦次,慢慢会侃侃而谈。他们所说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事,可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用在写作中不能引起别人的思考或感悟,也不能打动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明确的立意。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学生虽然不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学生却没有深刻而丰富的真切体验,大多数学生都漂浮在生活的最表层——仅仅沉浸在感官的享乐之中,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与领悟,让学生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是不会成为好文章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也不会因此而提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一定要激励学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觉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思想的广度,一个是思想的高度。
一个人只能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而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之外的东西。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就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知道他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就要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除文学作品外,古今中外的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经典书籍,都是教师的阅读的对象。仅仅阅读还很不够,还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精华发扬光大,把真理传给学生。甄选好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养成随时收集并记录资料的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就宽了,学生的思想也就在无形中丰富了。
仅仅扩大学生思想的广度还是不够,还要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所谓思想的高度,就是人生境界的高度,就是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虽然一个人的发展潜质是无限的,但一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度却是有限的。人生如登山,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多是他选择的这座山的高度。因此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选择很重要,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中,选择一些浓缩着宇宙人生真谛的篇章,让学生抄写读诵,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诠释它,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它,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经典,理解经典,缩短经典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宇宙人生的真理,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学生的灵魂,学生思想的高度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对生活、对人生有了一定高度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写作立意自然也就要上升到一定高度,作文也随之或深刻或感人。
二、探究写作的实质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吗?可是表达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思维!会想才会说,没有想哪有说?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思维是“皮”,表达不过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初中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经历的事,活灵活现地再现于口头或笔下。
虽然把作文教学的本质定位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片面单一的。作文教学的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途径或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维离不开材料,而材料要靠积累;思维的意义在于把自己的思维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交流要借助于表达。所以,思维、积累、表达,是构成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思维是目的,是本质,积累和表达是为思维服务的。
1、积累是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能凭空进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因此大量地积累语言材料,是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语言是思维的材料,那么材料越丰富,思维的天空就越辽阔。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我们在思考时才可以进行选择、取舍、分析、比较,有了选择、取舍、分析、比较,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训练才成为可能。
与作文训练相关的积累,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纯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学习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平日里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缺乏表现力,关键的原因就是词汇贫乏,使语言推敲中的比较取舍无法展开。因此积累词汇是对作文语言进行锤炼、润色的前提。养成积累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当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思维、认识质的飞跃。
②生活见闻的积累。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入,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景、事,并把这些见闻,写成观察札记。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生活就不再那么单调。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只要留心观察,总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至于篇幅可随内容、随时间而定,多则三五百字,少则一二百字。关键在于:一是保持对外界的敏感,二是养成一种练笔习惯。不一定天天都记,但要能够长久坚持。
③文体章法知识的积累。中学生写作的文体主要是三种: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每种文体的写法,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课外阅读中遇到与常规章法不同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渎.探究其异处.体会其妙处.从而积淀为自己今后写作章法的“营养”.并最终在自己的文章中能够模仿应用。
2、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
语言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原生的矿藏;思维离开材料,就像没有矿藏的熔炉。因此,离开语言材料,思维便无法进行。
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词语的集合或事例的堆砌。只有经过对原材料的重新认识,重新组合,原材料才能成为新的思维产品。写记叙文要进行形象思维,写议论文要进行逻辑思维,写说明文的思维方式则介于二者之间;既要把说明的事物或道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出来,又要使所说明的内容,尽量具体一点明白一点。
3、思维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日常练笔,写作要有明确的目的。在作文下笔之前的构思中,要善于根据写作目的,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越丰富、越宽广,就越易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易于发现隐藏在千差万别的事物背后的共性。对于日常积累的素材,要根据写作目的有选择的使用,必要时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比如《倒霉的一天》,有些素材可能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有些可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霉事,即使在作者身上也不会是一天内发生的,为了主题突出,可以将这些事都放在作者一个人身上,都放在一天里发生。这样的选材才会集中典型。
写人,要写出被写对象身上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来。说理,就要讲出人们普遍尚未意识到,或意识到但没有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命题中,开掘出新意来。这样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给人以启迪。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想才会写;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还要加强阅读,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俗话说“文如其人”,教会学生写作,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2] 《中学作文教学有径可循》王天虎.
[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