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美文呢?生活是写作的根,通过“说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要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的根 写作实质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
  一、寻找写作的根
  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
  1、说生活
  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感悟生活
  学生最初表达会语无伦次,慢慢会侃侃而谈。他们所说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事,可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用在写作中不能引起别人的思考或感悟,也不能打动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明确的立意。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学生虽然不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学生却没有深刻而丰富的真切体验,大多数学生都漂浮在生活的最表层——仅仅沉浸在感官的享乐之中,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与领悟,让学生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是不会成为好文章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也不会因此而提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一定要激励学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自觉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是思想的广度,一个是思想的高度。
  一个人只能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而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之外的东西。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就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知道他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就要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除文学作品外,古今中外的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经典书籍,都是教师的阅读的对象。仅仅阅读还很不够,还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精华发扬光大,把真理传给学生。甄选好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养成随时收集并记录资料的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就宽了,学生的思想也就在无形中丰富了。
  仅仅扩大学生思想的广度还是不够,还要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所谓思想的高度,就是人生境界的高度,就是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虽然一个人的发展潜质是无限的,但一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度却是有限的。人生如登山,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多是他选择的这座山的高度。因此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选择很重要,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中,选择一些浓缩着宇宙人生真谛的篇章,让学生抄写读诵,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诠释它,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论证它,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经典,理解经典,缩短经典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宇宙人生的真理,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学生的灵魂,学生思想的高度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对生活、对人生有了一定高度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写作立意自然也就要上升到一定高度,作文也随之或深刻或感人。
  二、探究写作的实质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吗?可是表达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思维!会想才会说,没有想哪有说?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思维是“皮”,表达不过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初中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经历的事,活灵活现地再现于口头或笔下。
  虽然把作文教学的本质定位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片面单一的。作文教学的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途径或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维离不开材料,而材料要靠积累;思维的意义在于把自己的思维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交流要借助于表达。所以,思维、积累、表达,是构成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思维是目的,是本质,积累和表达是为思维服务的。
  1、积累是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能凭空进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了语言,思维就无法进行。因此大量地积累语言材料,是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语言是思维的材料,那么材料越丰富,思维的天空就越辽阔。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我们在思考时才可以进行选择、取舍、分析、比较,有了选择、取舍、分析、比较,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训练才成为可能。
  与作文训练相关的积累,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纯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学习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平日里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缺乏表现力,关键的原因就是词汇贫乏,使语言推敲中的比较取舍无法展开。因此积累词汇是对作文语言进行锤炼、润色的前提。养成积累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当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思维、认识质的飞跃。
  ②生活见闻的积累。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入,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景、事,并把这些见闻,写成观察札记。关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生活就不再那么单调。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只要留心观察,总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至于篇幅可随内容、随时间而定,多则三五百字,少则一二百字。关键在于:一是保持对外界的敏感,二是养成一种练笔习惯。不一定天天都记,但要能够长久坚持。
  ③文体章法知识的积累。中学生写作的文体主要是三种: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每种文体的写法,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课外阅读中遇到与常规章法不同的文章.一定要反复阅渎.探究其异处.体会其妙处.从而积淀为自己今后写作章法的“营养”.并最终在自己的文章中能够模仿应用。
  2、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
  语言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对材料的梳理加工;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原生的矿藏;思维离开材料,就像没有矿藏的熔炉。因此,离开语言材料,思维便无法进行。
  材料离开思维,只是一种词语的集合或事例的堆砌。只有经过对原材料的重新认识,重新组合,原材料才能成为新的思维产品。写记叙文要进行形象思维,写议论文要进行逻辑思维,写说明文的思维方式则介于二者之间;既要把说明的事物或道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出来,又要使所说明的内容,尽量具体一点明白一点。
  3、思维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日常练笔,写作要有明确的目的。在作文下笔之前的构思中,要善于根据写作目的,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越丰富、越宽广,就越易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易于发现隐藏在千差万别的事物背后的共性。对于日常积累的素材,要根据写作目的有选择的使用,必要时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比如《倒霉的一天》,有些素材可能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有些可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霉事,即使在作者身上也不会是一天内发生的,为了主题突出,可以将这些事都放在作者一个人身上,都放在一天里发生。这样的选材才会集中典型。
  写人,要写出被写对象身上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来。说理,就要讲出人们普遍尚未意识到,或意识到但没有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命题中,开掘出新意来。这样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给人以启迪。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想才会写;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还要加强阅读,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俗话说“文如其人”,教会学生写作,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2] 《中学作文教学有径可循》王天虎.
  [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力量,深入思考。如果让你去做一件毫不感兴趣的事,你根本无法做好,凡事皆如此。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英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关系到其教学成果的好坏,而且影响到学生日后学习英语的成败。所以,我们应该用心把每一堂课都当做一件艺术品来细细雕琢,让它们适合每个学生的胃口,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效,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找四十分钟要效率。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优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  1、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对小学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再加上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班主任,如何管好这群孩子,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确保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责任重大。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班主任。但是在
【摘 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找准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个人发展)、立足点(实践过程)和支撑点(真话实说)。  【关键词】德育实效 出发点 立足点 支撑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
【摘要】正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植根现实,注重与生活的链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将给今天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此本人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教育教学;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
当前,受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兴趣不浓,甚至厌学,烦学,怕学。而对于需要相当耐性和毅力才能学好的英语学科,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学习困难,成绩低下,以至于放弃对英语的投入。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还得从孩子身上的特点着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英语教师应该从一些新的角度和做法来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和积极性。  一、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地方着手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在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口语交际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读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然而,课改之前,在我们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它却一直是被忽视的,语文课本上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口语交
今天的农村小学教育,我们要面对是农村的00后。00后的农村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他们绝大多数挣脱土地的束缚,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家庭的感情基础日趋淡薄,好多家长和孩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由于长时间的不和孩子共同生活,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不能随时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只是简单的用金钱去表达关爱,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00后的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
下基层调研听课,发现不少学校的语文老师不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不知道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现代汉语通用文字笔顺规范》等法规。这些语言文字都是使用和规范汉字的依据。由于许多老师不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加之受现代电脑普遍使用的影响,忽视课堂中的写字教学,在教学中免不了要读错字、写错字、用错字。特别是有些农村老师不重视写规范字,导致学生写字不规范、字体潦草,有的学校班级几乎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