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诗歌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援引大量诗文从“什么是诗歌”“爱情是什么”“诗歌与爱情有什么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的要义、好诗的标准、情感(尤其是爱情)与诗歌的关系。作者认为:诗歌是人类心灵的呐喊,担负着灵魂的责任;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产物。那些能够超越时代情感、人见人爱、情真意切、一读就难以忘记、经得起岁月检验的诗就是好诗。作为情感的产物,诗歌不可能不浸润情感。爱情与诗歌就是一对恋人;诗歌为爱情而存在,为爱的传递与延续而生存,它是用来表达爱情的最佳文字。
  
  关键词:诗歌;好诗;情感;爱情
  
  爱情与诗歌这个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的话题,真有点不好谈。这里只好去繁从简,先谈谈三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诗歌?(2)爱情是什么?(3)诗歌与爱情有什么关系?即在爱情与诗歌之间,诗人如何去创造艺术联想、捕捉灵感,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爱情的激情所产生的不同凡俗的独特感受,运用新、奇、美的艺术思考,去倾诉自己胸中的爱、恨、情、仇、怨呢?
  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总有人说:谈爱情就谈爱情嘛,别浪费时间去谈诗歌好不好?现在的诗看不懂,太愚弄人了。笔者理解,读者朋友们对诗歌创作不满意很正常。的确,当前的诗歌创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在较大程度上失去了读者,结果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种现象极不正常。
  如何让诗歌不继续脱离现实生活重新回到读者中去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这根本就不是有良知和有责任心的某些诗人与读者能够解决好的问题。那如果不涉及什么诗歌复兴或者时代复兴之类的话题,只单方面谈诗歌创作,让诗歌的灵魂重附诗体,诗人该怎么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
  
  一
  
  实际上,现在的读者不是不喜欢读诗,而是读不到能让他们喜欢的诗。曾经有读者问笔者:为什么离现代很远的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在诗的立意、构思、意境、语言与情感等各方面都让人感觉不到时代的隔阂,读起来很亲切、很感人,且人见人爱呢?为什么现代一些诗人写的诗反而让人感到陌生、产生隔阂而读不懂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无疑要进行这样的思考:(1)什么是诗歌?(2)好诗有标准么?
  在诗歌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关于诗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诗歌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人类心灵的呐喊,是社会前进的号角,能促使人们精神崛起,正义复苏;诗品就是人品,诗人应具有高尚的品质修养、精神向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担负着灵魂的责任以及灵魂的复兴。另外,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诗用机智闪光的语言去打开读者思想的天窗,进而焕发出思辨和哲理的美。
  谢文利和曹长青在所著《诗的技巧》一书中认为一首好诗离不开三个方面:一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抒真情,说真话。诗的每一行、每一句都不该是游离于现实生活的白云和流星,而应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枝繁叶茂的大树。二是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好诗要求诗人站在人民的立场,捍卫人民的利益,发出正义的呼声。三是诗所选择的形象要有美感的力量,所抒发的感情具有审美价值,所表现的思想具有美的撼动力和征服力。[1]当然,对好诗的评价和要求远不止于此。袁枚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2]一首好诗不仅让人能读懂,让人赏心悦目产生联想,还能唤起人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享受到真善美的陶冶。相反,如果读完一首诗,什么感覺都没有,只是些分行排列的空泛文字,让人云里雾里,感受不到人生真谛的启迪和诗美艺术的享受,那这样的诗肯定不会受读者的欢迎。这类诗一旦得以泛滥,不仅诗歌本身会失去读者,诗人在读者心中也会受到漠视,乃至于被读者看成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其实,在读者心中,那些能够超越时代情感、人见人爱、情真意切、一读就难以忘记、经得起岁月检验的诗就是好诗。
  在祖国的诗歌宝库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能够称得上是好诗的很多;就是从世界各国翻译过来的好诗也举不胜举。记得笔者在四十多年前,读到诗人刘半农写的一首叫《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好诗,至今难忘。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3]
  
  这首诗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年了,读起来还是那么亲切,朗朗上口,音乐感极强。全诗借景抒情,语言晓畅易懂,让人爱不释手。
  
  二
  
  作为情感的产物,诗歌不可能不浸润情感。换句话说,无论写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诗,只要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那就不可能离开情感,不可能离开真情。
  诗人陶春说过:诗“促使痛这个真实之物升腾起强烈的火焰”。对“痛”,笔者认为,如果涉及到人生与社会制度不公正、不合理的黑暗东西,就应让情感升腾起强烈的火焰去焚烧;如果涉及爱情,就应用情感升腾起强烈的火焰去熔炼、去升华。德国诗人海涅在《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中,用情感升腾起强烈的火焰去焚烧诅咒那不合理的专制腐朽制度: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最后的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像狗一样枪毙——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
  这里花儿未开就遭到摧折,
  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
  我们织,我们织!”
  
  “棱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4]
  
  台湾诗人李敖在《只爱一点点》一诗中,在用情感升腾起强烈的火焰去熔炼升华、表达爱情美丽的同时,又让读者享受到诗美的魅力,从幽默中见到深情: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5]
  
  前一首诗饱含真情,在于诗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捍卫人民的利益,愤怒声讨专制社会腐朽制度的罪恶;后一首诗饱含真情,在于诗人对男女之间爱情的向往、追求、爱慕与颂扬。总之,没有真情切莫写诗。否则,诗便没有根、没有生命、没有灵魂,徒具空壳。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严羽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三
  
  胡适曾这样说过:“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借用在写诗上,只有醉过、爱过的诗人,其写作才知道情重的真谛。诗人元好问说得好:“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剧作家汤显祖也说:“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的确如此,这人世间最难诉说的就是这个“情”字。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虽然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已为读者提供了多本爱情心理学的书籍,但却始终没有明确告诉读者爱情究竟是什么。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教授也无一人把爱情是什么说透彻过。
  现有的资料和书籍中,大致把爱情分为两类:
  (1)狭义的爱情,即指男女之间互相爱恋的特殊感情;
  (2)广义的爱情,即泛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恋的情感。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社会心理学家把爱情细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1)结伴爱情:恋爱双方一开始就是很好的朋友关系,志同道合,兴趣爱好也相近,不冲动不依赖,是在慢慢发展中产生的爱情。这种爱情即使后来因故分手了,一般仍然能够保持朋友关系。
  (2)实用性爱情:从实用出发,要求对方在人品修养、个性脾气、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经济收入等各种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恋爱关系才能进一步发展。这种恋爱、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安排促成的。
  (3)冲动爱情:这是一种十分浪漫的爱情,直接受到对方言谈、举止、笑貌和身体的强烈吸引,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唯一,总想和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认识与判断往往是盲目的,不考虑后果。
  (4)自我中心爱情:这种爱情不希望有任何约束,互相把爱情看成是挑战,不相信誓言与承诺,也不对承诺负责,没有承诺的负担。
  (5)依赖爱情:这种爱情在感情上太依赖对方,有强烈的妒忌心,常常把自己弄得寝食难安,生活得很忧愁焦虑,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
  (6)利他爱情:这种爱情是一种典型基督教会观念的爱情,具有仁爱和忍耐的教会色彩,不会怨恨对方,更不会伤害对方,也不会要求得到对方的任何回报。
  当然,实际发生的爱情远比上述六种类型复杂。不过,有一点确实是无法否定、无法改变的,那就是爱情具有高尚品质和无限潜藏的能量,它像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却又不像太阳那样有规律地从东方升起往西方坠落。爱情变化是无规律、无逻辑可言的,永恒的爱情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爱情必须在不断地追求中去获取。因此,不论爱情是给予也好,是奉献也罢;是忠诚也好,是背叛也罢,它都能让你心甘情愿地去经受欢乐与悲伤、幸福与孤苦、期盼与求索、爱与恨的无休止的纠缠。
  有人说爱情类似冰毒,沾染上了很难戒掉,要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应当珍惜爱情,不要让爱情变成可怕的伤害和悲剧。
  有人说爱情是一场由相识相恋变成情侣,或者是将一对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因此不要钻牛角尖,应对爱情的变化看开些,不然就会深受其痛苦和折磨。
  的确,爱情是一种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谁也不能拒绝爱情,因为没有爱情的生活,日子真的不好过,所以应当对爱情充满感激之情。
  有人说爱情是人体内性激素与荷尔蒙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追逐异性的冲动,与性欲有着密切关系。
  佛说爱情是宿命,是前世修来的姻缘。
  德国诗人歌德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即使是从来没有恋爱过的纯洁的少男少女,也会随着青春发育,萌生对爱情的渴求,受到朦朦胧胧思慕情爱的吸引,从而发生初恋与初吻。
  ……
  爱情成了古今中外作家、诗人笔下的永恒主题。也因如此,许多以诗表达、颂扬爱情,写忠贞痴情、悲悯怜人、慰己、慰人、慰情的情诗佳作纷纷问世。
  德国诗人史托姆在《时间到了》一诗中对初恋、初吻之情描述得惟妙惟肖:
  
  时间到了,你的手
  战战兢兢地按在我的手心。
  在我的嘴上,
  轻轻地、怯生生地印上你的朱唇。
  
  一闪一闪的火花,
  从花萼中电光般地迸射出来;
  在我们沉醉之前,
  鼓起勇气,别逃开!
  
  你那两片令我销魂的樱唇,
  已不再属于你自己;
  只要你活着,
  你再也不能对我置之不理。
  
  那两片动人的樱唇,
  已无可挽回地被我吸住;
  迟早有一天,
  它们会找到永久的归宿。[6]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树》一诗中描绘了自己萌生初恋时那种强烈的爱情渴望,把自己为爱情甘愿永堕地狱的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之中。[7]
  
  爱是一种奇迹,能使任何事物变得美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让生活变得真实丰满,乃至让死亡复活。诗人江河在一首叫《冬》的诗中是这样描述爱情的:
  
  爱情绵绵的路上
  我们尝够了苦涩的雨
  把头靠在我胸前
  我要捧起你的头发像堆篝火
  像一堆篝火
  每夜都在身旁点着
  要么给我雪花的吻
  冰凉又新鲜
  
  等我的心冻僵了
  就让雪花把我盖起来
  千万别伤心,想着春天
  想着春天,我就会醒来[8]
  
  在已故的岁月里,是否真有生死相许、忠贞不渝的爱情呢?的确,以死殉情的凄美悲剧故事,在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国内也有流传久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中主人公执意要通过灵魂脱离肉体,把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美好爱情,去精神世界里复活成美丽的生命。在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作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对爱情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抒写。台湾诗人席慕容在《我愿》一诗中这样写道: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
  你若是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像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那么 让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像是 终于能
  死在你的怀中[9]
  
  当然,在追求那美好的永恒爱情时,还应当认清爱情也只是一瞬,所以恋人们要千万珍重爱情。台湾诗人席慕容在诗作《一瞬》中,对爱情这难得的一瞬作了精彩的富有真情的表述: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么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10]
  
  正如时下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样:“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两个人一旦爱上了,就会不计较代价,也不会在乎结果而勇敢地爱下去。面对世态多变的人生和爱情,人们在拥有时应珍惜拥有的每一瞬,坦然面对,只要曾经互相真心爱过就足够了。即使死了,回想起真情相拥的每一瞬也会含笑九泉。正如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那样,在自己心爱的人死后,她愿将自己糅合在陶土中,并将之捏成一个装殓骨灰的陶杯。这种刻骨铭心的爱真真切切地流露在她那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情诗《陶杯》中:
  
  我梦见一个简朴的陶杯出现在眼前,
  它将你的骨灰装殓;
  杯子的壁就是我的面颊,
  咱俩的灵魂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我不愿将你的骨灰撒在闪光的金杯里,
  也不愿在精雕细刻的古代珍罐里安放。
  只愿将你收殓在一个陶土的杯子里,
  简单朴实就像我裙子上的皱褶一样。
  
  这一天下午我到河边将陶土捞取。
  心潮翻滚,制作那个陶杯。
  扛着庄稼的农妇从那里走过,
  她们哪知道我在捏丈夫的床帏。
  
  我将那一杯陶土捧在手里。
  它像一丝泪水从指缝里无声地流去。
  我要用超人的亲吻给杯子打上印记,
  我无限深情的目光是你唯一的寿衣。[11]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最大的痛苦。在爱情诗中,它是被用得最多的题材。寄托哀思、深情怀念这是人之常情。记得十多年前笔者有位从台湾回老家给他父母垒坟的亲戚,当时他在墓地表露出的那种寄托哀思、企盼回归之情,让我十分动情。在《泪祭》一诗中,笔者这样写道:
  
  归来了
  那朵流逝的云
  凝固墓前
  泣洒纷纷泪雨
  蓦地
  重阳里泣出清明
  
  四十年离情很苦
  望海望星望月
  望穿眼
  望断肠
  终望到拥抱墓碑
  放声一哭
  太阳也红了眼
  
  归来的路由思念筑成
  生与死隔绝的路
  滔滔泪瀑能流通吗
  亲人很近
  却永远失去了身影
  
  滴上墓石的泪珠
  都是祭奠的文字
  明天的斑斑苔痕
  也是赤赤的血性
  生命岂是苔草根
  血泪祭亲人
  手抚苔草
  无言话天伦[12]
  
  古今中外的诗人对思亲、怀旧、思乡和爱情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抒写,这是人情使然。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对诗人来说,无论什么题材,都不可能不深蓄情感。人生沧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诗人不可能熟视无睹。人的生老病死虽是自然规律,人有七情六欲也属正常,但人生需要思考、追索、认识、解答的问题太多了,当受到某件事或某种现象的启发,思想受到刺激、情绪难以平静的时候,诗人就自觉不自觉地感到有激情扑来、灵感闪现、有话要说,如果不写下来,心里就会感到压抑,写出来心情才会轻松愉快。所以,在《诗的技巧》中,谢文利和曹长青这样写道,“诗,是一种能集中地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 [13],无论是抒发爱情的情诗抑或其他内容的诗,“它是诗人用浸透感情的、有内在节律的、形象而富于质感的语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化物、象征等一系列手段,把某种独特的感受抒发出来的表达方式。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种精炼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14]只要是一个富有良知的诗人,他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去抒发爱情或其他内容的诗,都应当是这种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而不是信笔涂鸦、毫无意义的无聊文字。
  
  四
  
  曾经有位女学生问笔者,谈恋爱最大的障碍是不是年龄?笔者说:是;也不是。实事求是地讲,谈恋爱必须付出真情。如果恋爱双方发自内心动了真情,年龄差异也就如同过时的日历,热恋中的人就不会去翻阅了。如果把双方携手共同翻阅爱情诗篇、相拥坠入爱河之前那些岁月看成是人生的序曲,只不过是一方序曲长,另一方序曲短而已。有了这种思考,我禁不住写下了《迟暮之恋》:
  
  从迟暮姗姗走来
  爱湛湛如海
  藏在坎坷的深处
  悬于痛苦的巉岩
  顺利时它是错觉
  欢乐时仅是胚胎
  人生有一段很长的序曲
  待到暮年才将扉页掀开[15]
  
  对恋人而言,爱情好比是一本厚重的情书,刚翻开这本书扉页的人会老了么?只能说不过是爱情来迟了一点儿而已。“迟暮之恋”这种恋情是否可信、可爱、可行,唯有爱过的人才知情重。在爱情的大门之外,不可能也不应该挂上“老年止步”的禁令牌。
  人到老年,在回首往事时往往很思念初恋情人,有很多老年人甚至通过电台、报纸、朋友去寻找、打听自己的初恋情人。曾经有几个女学生,在听完笔者讲课后跑来问:当前有很多老年人在寻找自己的初恋情人,这种感情正常吗?人都老了,事情都过去了,各自都有一个幸福家庭了,这样做有意义吗?有必要吗?话锋一转,她们笑着问笔者有没有初恋情人?是不是也非常思念初恋情人?相思苦吗?的确,初恋之情就像江河中的流水实难静止枯竭。这种感情应该说是无杂念的、纯真的、无可非议的。面对眼前这些天真活泼没有经历过初恋的女学生,谈什么思念与相思之类的话题就太枯燥了。后来经过思考,笔者便写了一首《相思河》的诗,描述我的初恋之情,权作对她们的回答吧:
  
  相思是艘装载愁苦的船
  驶过被砍削的岁月
  扬起不再追悔的帆
  
  汹涌奔腾的河水
  已将纷乱的思绪
  ——捏成一柄长长的银剑
  
  挥剑砍倒了红豆树
  流出一条奔跑的缠绵
  弯弯曲曲流淌着初恋[16]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爱情与诗歌就是一对恋人;诗歌为爱情而存在,为爱的传递与延续而生存。诗歌是用来表达爱情的最佳文字,在文字领域中也只有诗歌才配与爱情联姻。诗歌有了爱情的浸润就会青春常在、生机蓬勃;爱情有了诗歌的雕塑就会更加美丽、多情迷人。在表达爱情的每个细节时,哪怕是在告别说“再见”,也只有诗歌才能委婉地表达恋人之间由衷的爱慕不舍的深情。徐志摩在那首赠日本女郎的叫《沙扬娜拉》的诗中是这样表达分别的无奈与哀愁的: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17]
  
  写“再见”“别离”“等夫君回归”这类让恋人们无可奈何的哀愁,无疑体现了世间只有情难述的主题。诗人郑愁予那首闻名海内外的诗《错误》,写一个深闺少妇每日倚窗眺望,去听丈夫归来的足音,谁知等到的却是一个陌生路人的马蹄声。这种深情的爱酿成的“美丽的错误”所流溢出的悲愁、忧伤,让人同情、催人泪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8]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为什么大多没有圆满的结局呢?除了恋爱双方自身出现的诸多问题外,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世态炎凉,人心难测,现实生活极为复杂。笔者在《浪淘沙》一诗中写了历尽坎坷之后,说读透了千古人心。实际上,人心是最难读透的,哪能真的读透千古人心呢?这首诗只是面对人生遭遇的感叹:
  
  灵魂被浪淘洗
  为珠为贝为沙
  苦痛于冲击沉浮与揉搓
  岁月的手
  多情而残忍
  沙也闪亮贝也闪亮珠也闪亮
  读一页海灘
  也就读完一部“廿四史”
  分辨了沙分辨了珠与贝
  读透了千古人心[19]
  
  随着对“什么是诗歌”“爱情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接踵而来的问题更加纷繁复杂,让人深感说不尽的是爱情,写不完的是诗歌;越研究越让人振奋,越诱人去进一步探索。当然,限于篇幅,笔者只能谈到这里了。最后以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首叫《诗与爱》的诗作结,并祝愿天下所有的爱情都有好的归宿;天下所有的诗歌都成为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
  
  诗躁动的灵魂
  爱灵魂的躁动
  为了诗在
  艰难中寻求灵感
  为了爱在
  岁月里恪守真诚
  诗与爱
  陶冶着生动[20]
  
  注释:
  [1] 参见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6-10页。
  [2] 转引自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3] 见晓彰、肖徐选编《中外诗人成名作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4] [德]海涅:《海涅诗选》,钱春绮译,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5] 见马立鞭、谭建生编著《中国当代绝妙小诗130首》,天·地·人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6][7][8][17] 见张德明、高钫、楼冰编《中外爱情诗精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第8页、第72页、第104页。
  [9][10][20] 见明清、柯彦选析《少女的纯情——席慕容新诗欣赏》,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第5页、第23页。
  [11] [智利]米斯特拉尔:《柔情》,赵振江、陈孟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12][15][16][19] 见潘致宇《关于爱情》,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第3页、第5页、第42页。
  [13][14] 谢文利、曹长青:《诗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第5页。
  [18] (台)郑愁予:《郑愁予诗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64页。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许多医院方面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其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医院管理的有效选择进行分析,从
王晓航,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服装表演与设计专业副主任,在2004年世界最佳模特大赛、2005年上海国际模特大赛、第4届敦煌国际服饰模特大赛等赛事上获冠军、季军、十佳、
期刊
背景rn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化的风起云涌,会展业作为一种极具带动效应的现代服务业脱颖而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国内会展业的传统三强--北京、上
当代中国的时尚高等教育正逐步融入国际时尚潮流,推动着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并成为推动国际时尚文化学术交流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春花灿烂的季节,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会
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大的进步,也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数量.目前,建筑工程发展主要由土建施工技术来决定,土建施工技术决定了影响
6月中旬,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发布了“2008福田指数”。该指数首次跨过了60分大关,达到了61.42分。专家认为,这表明我国已经迈进汽车社会的门槛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职工与居民享受医保待遇,医保收入占医院总体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医保应收医疗款,而且
走过众说纷纭的2015年,中国服装人如何思辨2016年,新一轮生长又该如何进化?作为一个提供再思考的思想场域,链尚网·2016中国服装论坛即将于3月29日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启幕,它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建设,其价格低廉,品质优良和施工技术简单等优良特点,使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建筑行业业内人士所普遍接受.然而,在工民建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