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一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形式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应用
1.多媒体应用多而乱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不用生物课件就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就没有新意,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课题、教学内容、作业、思考题、板书等全都用课件来显示。更有的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大量采用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艳丽的色彩与图片、不停闪动的小动画或动人音乐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呈现的信息量大,这就容易使电脑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成了报幕员、解说员。多媒体播放速度过快,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还会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2.解决方案
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是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课堂提问
1.课堂提问脱离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绝大多数生物教师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的生物教师由于在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的把握上有偏差,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验缺乏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倡导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所提问题缺少思维价值,设问的有效性差,随意化现象严重,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质量太差;要么问题空间太大,指导语不明确,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提问缺少思维的容量。教学中只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课中,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开始问:“你们见过病毒吗?知道病毒有多大?病毒是如何生活的?病毒是如何繁殖的?SARS病毒和HIV病毒侵害了人的哪些细胞?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如何培养病毒?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我再请同学回答。”可以说,这一大堆问题对一个刚上新高一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学生事实上也没有一个问题能完整回答清楚,结果花了很多时间,教师只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目标,没有把握好活动的目的和目标,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离,教学方法过于虚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难以实现。
2.解决方案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应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设疑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其次,课堂所提的问题应当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创设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实效性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然而,一些生物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有的生物教师喜欢每一堂课都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都让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有的教师为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于是课堂变得热热闹闹,少数学生乘机聊天,小组的回答五花八门,仅纠错就花了很多时间,最后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是出现教师留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过短,根本达不到讨论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有的教师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干脆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课堂教学“放羊式”,课堂活动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收效不大,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解决方案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活动、组织问题探究活动等方法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措施。但是,探究活动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探究活动不应流于程式化,小组的讨论活动、合作学习应注意内容的难易度的把握,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组合等,才能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而且有效,使这些活动真正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务实,要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深研教材,广博知识,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克服上述的问题,提升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适合自己的有用的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形式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应用
1.多媒体应用多而乱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不用生物课件就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就没有新意,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课题、教学内容、作业、思考题、板书等全都用课件来显示。更有的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大量采用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艳丽的色彩与图片、不停闪动的小动画或动人音乐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呈现的信息量大,这就容易使电脑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成了报幕员、解说员。多媒体播放速度过快,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还会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2.解决方案
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是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课堂提问
1.课堂提问脱离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绝大多数生物教师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的生物教师由于在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的把握上有偏差,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验缺乏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倡导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所提问题缺少思维价值,设问的有效性差,随意化现象严重,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质量太差;要么问题空间太大,指导语不明确,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提问缺少思维的容量。教学中只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课中,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开始问:“你们见过病毒吗?知道病毒有多大?病毒是如何生活的?病毒是如何繁殖的?SARS病毒和HIV病毒侵害了人的哪些细胞?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如何培养病毒?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我再请同学回答。”可以说,这一大堆问题对一个刚上新高一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学生事实上也没有一个问题能完整回答清楚,结果花了很多时间,教师只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目标,没有把握好活动的目的和目标,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离,教学方法过于虚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难以实现。
2.解决方案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应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设疑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其次,课堂所提的问题应当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创设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实效性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然而,一些生物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有的生物教师喜欢每一堂课都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都让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有的教师为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于是课堂变得热热闹闹,少数学生乘机聊天,小组的回答五花八门,仅纠错就花了很多时间,最后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是出现教师留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过短,根本达不到讨论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有的教师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干脆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课堂教学“放羊式”,课堂活动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收效不大,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解决方案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活动、组织问题探究活动等方法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措施。但是,探究活动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探究活动不应流于程式化,小组的讨论活动、合作学习应注意内容的难易度的把握,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组合等,才能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而且有效,使这些活动真正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务实,要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深研教材,广博知识,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克服上述的问题,提升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适合自己的有用的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