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摘要: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从预习、听课、实验、复习等方面对学法指导作了论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预习习惯 科学素养 科学思维
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应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因为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科学方法还是化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一个人的化学学习优劣和化学才能的大小,往往不取决于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及能否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方法得当,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质量定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
一、预习时指导自学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而提前知道学习目标,使听课有针对性,同时也便于听课时做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方法主要是读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一节课的知识点,并弄清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很多学生不会预习,也不愿预习,为此,开始教师要提供详细的预习提纲和预习题,并认真检查预习效果。当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后,可以只提供提纲,当学生学会了预习方法时,不再给提纲。长期坚持,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时导以“门道”
学习好的学生都会听课。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想。因为,一般教师讲课逻辑性都很强,学生思想稍一溜就会衔接不上,听不懂,本来课堂上几分钟能解决的问题,课后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若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补上,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预习时弄懂的问题也要注意听,听老师讲的和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样就可加深记忆。对重点知识要认真地听老师是怎样深刻理解的,学习老师分析重点的方法,记该知识点应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不懂或有疑点的问题要大胆及时质疑,专心听老师解决自己疑难问题的关键。在听懂的基础做好笔记,以便复习时查阅。不要只听不记,也不要只顾记误了听。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实在记不上的,课后补上。听课时往往还要认善观察模型、图表及演示实验,包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的特点,药品的颜色、状态,操作实验现象等。总之,眼、耳、口、手、脑并用,力求做到当堂解决问题。
三、实验时渗透科学素养教育
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过程(包括观察、测量、预测、推理、控制变量、叙述假说、做图表及数据表、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等)、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和创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育功能,制订出具体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弄清每个实验及其各步操作的原理。实验中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认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填写实验报告。如果实验不成功,要实事求是地检查原因,重新完成。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用设计实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善于科学评价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复习、作业时指导科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教师所讲内容的40%左右,所以,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通过看书和笔记,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所学内容之后再做作业。否则,做作业就困难。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做作业的目的是为巩固概念、深化概念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应把做作业当作检查自己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及展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积极主动独立完成。每做一个题目,都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所有可行的解法中哪个最好?如果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尽可能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解选优,多题一解。作业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反馈学习情况的措施,要力求规范,如有错误,要弄清原因,及时纠正,达到改后全对。要求学生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千万不要积压(有人说,学习上的“差生”就是问题积累所致),要及时问老师,因为老师知道问题的根源,便予讲清概念、思路和方法,比问同学只简单给出答案收益大,这也能直接将老师讲课中可能疏忽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便于下节课及时补上。
五、指导科学读书法
读书是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读。粗读就是粗略浏览,建立对所读内容的总体印象,即大致讲了什么内容,以便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粗读一般适用于新知识内容,如一本新书、一节新课等。详读就是对教材逐字逐句地读,找出知识点、重点、难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详读主要适用于预习。精读就是熟悉知识重点,并对其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规律化、便于掌握。研读就是对重点知识从不同角度剖析,深化理解。精读、研读是读书的核心,适用于课后复习。章末复习和期末复习,内容多、时间少,让学生背读,即合上课本或看着目录,逐章逐节回忆所学内容及涉及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遇到想不起的问题再去查书,速度快,效果好。总之,要让学生做书的主人,使书真正成为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工具。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搞好学习,贵在得法。不存在适用任何学生和适合任何情况下的万能学习法。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但要把指导学法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注意学法指导。备课备学法,讲课教学法,寓学法于教学之中。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当时条件下的最佳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预习习惯 科学素养 科学思维
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应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因为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科学方法还是化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一个人的化学学习优劣和化学才能的大小,往往不取决于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及能否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方法得当,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质量定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
一、预习时指导自学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通过预习而提前知道学习目标,使听课有针对性,同时也便于听课时做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方法主要是读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一节课的知识点,并弄清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很多学生不会预习,也不愿预习,为此,开始教师要提供详细的预习提纲和预习题,并认真检查预习效果。当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后,可以只提供提纲,当学生学会了预习方法时,不再给提纲。长期坚持,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时导以“门道”
学习好的学生都会听课。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边听边想。因为,一般教师讲课逻辑性都很强,学生思想稍一溜就会衔接不上,听不懂,本来课堂上几分钟能解决的问题,课后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若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补上,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预习时弄懂的问题也要注意听,听老师讲的和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样就可加深记忆。对重点知识要认真地听老师是怎样深刻理解的,学习老师分析重点的方法,记该知识点应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不懂或有疑点的问题要大胆及时质疑,专心听老师解决自己疑难问题的关键。在听懂的基础做好笔记,以便复习时查阅。不要只听不记,也不要只顾记误了听。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实在记不上的,课后补上。听课时往往还要认善观察模型、图表及演示实验,包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的特点,药品的颜色、状态,操作实验现象等。总之,眼、耳、口、手、脑并用,力求做到当堂解决问题。
三、实验时渗透科学素养教育
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过程(包括观察、测量、预测、推理、控制变量、叙述假说、做图表及数据表、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等)、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和创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育功能,制订出具体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弄清每个实验及其各步操作的原理。实验中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认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填写实验报告。如果实验不成功,要实事求是地检查原因,重新完成。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用设计实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善于科学评价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复习、作业时指导科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教师所讲内容的40%左右,所以,课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通过看书和笔记,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所学内容之后再做作业。否则,做作业就困难。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做作业的目的是为巩固概念、深化概念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应把做作业当作检查自己对概念掌握的情况及展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积极主动独立完成。每做一个题目,都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所有可行的解法中哪个最好?如果变换题目的条件或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尽可能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解选优,多题一解。作业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反馈学习情况的措施,要力求规范,如有错误,要弄清原因,及时纠正,达到改后全对。要求学生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千万不要积压(有人说,学习上的“差生”就是问题积累所致),要及时问老师,因为老师知道问题的根源,便予讲清概念、思路和方法,比问同学只简单给出答案收益大,这也能直接将老师讲课中可能疏忽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便于下节课及时补上。
五、指导科学读书法
读书是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读。粗读就是粗略浏览,建立对所读内容的总体印象,即大致讲了什么内容,以便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粗读一般适用于新知识内容,如一本新书、一节新课等。详读就是对教材逐字逐句地读,找出知识点、重点、难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详读主要适用于预习。精读就是熟悉知识重点,并对其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规律化、便于掌握。研读就是对重点知识从不同角度剖析,深化理解。精读、研读是读书的核心,适用于课后复习。章末复习和期末复习,内容多、时间少,让学生背读,即合上课本或看着目录,逐章逐节回忆所学内容及涉及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遇到想不起的问题再去查书,速度快,效果好。总之,要让学生做书的主人,使书真正成为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工具。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搞好学习,贵在得法。不存在适用任何学生和适合任何情况下的万能学习法。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但要把指导学法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注意学法指导。备课备学法,讲课教学法,寓学法于教学之中。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当时条件下的最佳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