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清、和、静”的人生注解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老家的客厅不大,墙上挂着他自己亲手书写的中华茶礼思想:“俭”、“清”、“和”、“静”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就是他一生的为人处事真实写照。
  俭
  在大大的“俭”字之下,写着小字注解:茶尚俭,勤俭朴素。一个俭字,写起来容易,当做一辈子的践行很难。
  《茶经》所说的“俭德”,即是慈心节俭、感怀万物之美德。天地无私,生发万物以养人,有智慧的人知道索取不可过度、也须如茶一样为人世间做出奉献,索取极少、付出极多。
  张老说的,“茶不可多饮,不可过饮,不可过求奢侈,以节俭为茶人美德”。
  当前饮茶易入之误区,即是越来越求昂贵之茶、珍稀之品,以为这就是爱茶之意,却不知道实非爱茶之真义。要认真喝好属于自己的当下那杯茶,并不简单呢。
  张老的家,经常嘉宾盈门,房子本来可以再大一点,他却无所谓,他是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人贵在无求,也难在无求,难在清贫中有道。这或源于他波折而丰富的人生经历,源于他的志向与对“俭德”的真实理解。
  人人对财物惟求积聚、只恨无多,张老家里的财物,或许就是那些玻璃柜里陈放着大大小小至少百种以上的中外茶叶了吧。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他经常算的账:“1元茶可以请客……”,每逢客来,他必亲手烧水泡茶,这是最节俭也是最珍贵待客之礼。
  俭德之人,居陋室,也不改其志。
  清
  张天福老人所提倡的“清”,即是茶贵清,清正廉明。
  清是茶味的基础,香而不清,则成俗品。惜今之茶品,多香味可人、乏乎清气。人格之尊贵,在乎清正。若得势必怀正气而两袖清风;若落难亦清贫过日、不移其志。
  张天福老人所言亦是其所行:
  “一不失信于人,二不贪污一分钱,三不求人”。这样的人生信念在人世间可谓难矣。“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即是知足,知足安于清贫、自可刚正不阿。
  或许是“千锤万凿出深山”,所以才能做到“要留清白在人间。”
  2007年元旦,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邵曙光,被邀参加福建茶人之家新春茶话会,200人的会议用餐,响应张天福“茶为国饮”、“以茶代酒”的提议,没有喝一滴酒,她非常感动。
  在张天福的倡导之下,福建茶人之家的大小餐宴,全部以茶代酒。
  教育更多人喝茶,这样的方式最为直接和普及。所谓茶为国饮,就应该光明正大地把茶呈现在宴会之上。
  这也是和谐清静、高雅的茶人之风。
  韦应物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世间清高者莫若茶,张天福不求人,不阿谀奉承,清廉若茶,不属于他的一分钱也不会要,这也是他一生的品行。
  1983年,他负责“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课题经费几十万元,他自己只领取几十元的工资。课题完成后,将课题经费与设备交割得一清二楚,正是清白事人间。
  当年下放寿宁龙虎山茶场,他常步行到十几里外的茶科所借阅图书,风雨无阻准时归还。他退休时,又把自己几十年珍藏的几百册图书资料无私奉献给茶科所。
  凡是参加各地茶王赛,张老必不做特别的饮食安排,他说,清茶淡饭足矣,故一概谢绝豪华宴请。
  张天福育有一女三男,全不依仗他的名气地位,依旧如寻常人家一样过自己的生活。
  和
  张天福老人家中的“和”字,诠释着:茶导和,和衷共济。
  “致清导和”,这是茶道的核心思想。好茶是天地人和的产物,饮茶之人多平和,饮茶可制造和气安详之氛围。
  昔日的朋友,往往会在观点相左之时,执着各自的立场或致反目成仇。放下成见,处处为他人着想,才是真正茶人的修为。
  人们都知道福建有个“茶人之家”,讲的是天下茶人是一家,这是张天福老人晚年一再珍惜、努力之事业。
  茶人之家的成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早期找组织最难。最早的茶人之家,也就是在民间先行成立了。1999年,在福州富黎华大酒店的妙语茶艺轩,张天福作了《弘扬茶文化,迎接21世纪茶的世界》。他深情地谈到,“茶是四季常青、采而复发、保健养性、造福人群,具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风格,以茶喻己,茶人精神是无私奉献,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茶人精神。茶人们联合在一起有了一个家。茶人之家给我们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茶人希望有一个有情趣、温暖的家,是应运而生的需求。”
  2006年经批准同意设立“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张老很激动,“茶人之家”终于有户口了。
  茶人之家,做的事情包括审评名优茶,元旦的茶会,点评茶事,话家常……这些活动把福建的茶人紧紧联系在一块。
  福建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似,有着割舍不了的骨肉亲情,两岸地缘血缘相近,茶文化在加强两岸交流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被誉为“台茶之父”的吴搌铎,正是张天福的学生。当年张天福担任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校长时,吴振铎是第一届公费生,后吴振铎跟随张天福到崇安福建示范茶厂工作一年多。当吴振铎从福建省立农学院毕业后,即在福安农校担任教导主任。1947年吴振铎去台湾工作,此后两人一别四十年。1988年6月,吴振铎回福安来看望张天福老人,其间情景感人。两岸茶事互动由此契机在更大范围与程度上展开。1990年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召开,由吴振铎带领的台湾团,还在建瓯找到了台湾“青心乌龙”茶种的源头。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建瓯百年矮脚乌龙老茶树保护区看到那一块两岸共同立下的碑文。
  吴振铎深情说道,闽台两地茶叶同一祖地,地缘相同、制作工艺相同、泡饮技术相似,两岸茶叶学术交流情同手足。
  张天福从此为两岸茶业往来呕心沥血。此后两岸的茶业学术活动,建设生态茶园的探研越来越经常。
  正如台湾知名茶人范增平先生所言,“两岸品茗,一味同心”。
  张天福的“和”字,正是他倡导的“愿清茶一杯,以茶会友的风尚传播全国,普及世界。”
  静
  “静”一字,茶致静,宁静致远。
  年轻时,张天福就在《安农校刊·茶业专号》的卷头语里就写过:“我们仍是镇静地在实际工作里求办法……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
  因为有茶,所以有宁静淡泊的心态,也因为能够致静,所以对茶才有更深的感触。想想23年被划为“右派”的日子,没有这样的心态,必定在内心要受尽煎熬。之后的日子,张老面对茶业界繁杂的事务,他总能够以宁静之心面对。
  静的功夫,也建立在“俭”、“清”、“和”之上,对世事的阅历与超脱。
  在激烈而节奏紧张的斗茶赛中,更需要恬淡安静的心境,专注于茶味中,才能得到审评的真功夫。张老审品茶葉的功力,是很多人真心佩服的。据称有一次斗茶赛,有人将相同的茶样分成两个号进行审评,没想到,居然被审评功夫了得的张老给识破了,他一喝,就称这两个样不相上下。那些年,经过张老审品的茶王,经常被外界卖到天价。
  因为有茶的精神,足以使茶传播至国际;更因为这些精神就是他的实践,必然可以颐养天年。
  “一足五忘”就是他的长寿之道,知足常乐,他有茶就很满足了。五忘即是忘形,不悲观,不浮躁;忘劳,把劳动当成娱乐,当成锻炼;忘怀,人生常有不如意事,应忘却烦恼;忘情,遇喜事不要太高兴,逢怒也不必哭;忘年,人常问他,今年高寿?他则答:你说几岁就几岁。这是永远年轻的心态。
其他文献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目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可见,冬季应以驱寒温补为养生之法。  谈起冬季食疗养生,不得不提及《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的经典桥段:大雪天里,贾府的家厨在对贾母的饮食用膳上也格外讲究。晨起开席,这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
期刊
当我确定一个容器的材质是会影响里面的溶液后,我就很关心喝茶的杯子,虽然我知道这个道理同样会发生在咖啡、酒,与菜汤上,但爱喝茶的人当然优先考虑到茶壶与茶杯。茶壶的故事与杯子差不多,先说说杯子。  有一天在店里看到一只心动的杯子,买了回来,当然是觉得它会喝来不错,但职业病似的,总忍不住要与茶席上的冠军杯比一比。泡好一盅茶汤,倒在两只杯子内,一喝,却发现新宠是略逊一筹,心有不甘,认为公平性有问题,因为温
期刊
12月18日,在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在国内首家推出“互联网+金融+普洱”新模式的大圆普洱交易中心的首批上线交易的普洱藏品交易额为9000多万元,自本月10日挂牌交易以来,首期上线的6款产品价格涨幅达到178.6%。首批上线交易的普洱藏品有陈升号、海湾茶业、六大茶山、下关沱茶、中茶、祥源等国内知名厂家品牌的产品,接下来还会增加一两个新品牌藏品。  “互联网+金融+普洱”模式  “普洱茶是中国独有
期刊
2017年6月4日,张天福老人仙逝,以108岁圆满诠释了“茶寿”的含义。  执着的敬业精神、渊博的智慧學识、勤勉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为人品格,张老堪为—代茶叶工作者的典范。从“立己立人、强国强种”到“实事求是、身体力行”,从“生命不止、探索不息”到“俭清和静”,张老留给茶界的精神财富,不是倾注于笔端的“张氏书法”,是用一生来践行的笃信与坚守,足以垂范后世。  岁月流转,往事悠悠,张老在中国茶业发展史
期刊
在近几年之前的许多年里,白茶多处狭小的圈子中间——作为出口外销茶闻名海外,而国内鲜有人知。而如今,不仅白茶火了,陈年白茶也即老白茶,成为白茶爱好者争相追捧的价值之茶,一股白茶热扑面而来,仍谁都能感受到这一股热意。  作为白茶行业龙头,品品香无疑是这场白茶热的领衔主演,对于白茶市场的分毫变化,更有着切身体会。对于白茶市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品品香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引述一位茶商这样一句感慨: “七年前
期刊
我并非想谈“失茶”,而是谈在“失茶”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陆羽,为何陆羽有能量永续影响中国文人精神。这不在于陆羽是个完美的茶人,而在于他是一个真实的茶人。这要从一段引起许多人对陆羽产生诟病的记载说起。  《蛮瓯志》中记载:“陆羽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不可食,羽怒,以铁锁缚奴而投火中。”这条记载常被引用来否认陆羽,言其残忍,余不足观。所有对陆羽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很难用人道主义的逻辑去评
期刊
在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游走的时候,我经常去路边的摊点要一份肉骨茶,以体味当地的风情。肉骨茶,并不是将肉骨和茶煮在一起,而是边吃肉骨汤边喝茶。与肉骨汤搭配的茶,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主要是福建产的乌龙茶,有水仙、铁观音等品种;其二,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壶和小盅;其三;要有“功夫”。每桌旁边有一壶烧开的水,头遍冲水要倒掉,第二遍才喝,且斟茶时要不起泡沫。这种福建话里叫做Bak-Kut-The的肉骨茶,
期刊
千百殿宇石头筑,惊嗟远古高棉族。  古时,高棉人在中南半岛南部成立扶南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中国颇具渊源。在三国时期,吴国曾派康泰、朱应出使该国。据说当时高棉人居然还是裸裎袒形,便劝他们着衣,自此这个民族才有了服装的概念。不过其后的发展却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吴哥王国》中写道:“庙宇在林中沉浸梦乡,回忆吴哥时代的辉煌,高棉民族如磐石般坚固顽强……上苍不吝啬他的恩泽
期刊
在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里,中国茶产业得到大力的发展,每年从茶园面积、产量、销量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飞快的增长速度。而在改革开放时代大背景下,政府、茶界各方人士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大力推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快速升级离不开科学的助力,四十年间,无数茶界专业人士为产业的科技发展的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谨选出十名具有代表性专家,以他们的事迹,呈现科技在这40年间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40年间,既有改
期刊
泡茶喝茶大家都有不约而同的步骤,如烧水、备茶、置茶、冲水、浸泡、倒茶、分茶、奉茶,而且在做法与追求美好茶汤的心态是大约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环节上却有分歧,这些分歧大大影响了茶道的特质与泡茶者的风范。  首先是奉茶的方法。很多人端着奉茶盘将茶端到品茗者面前,然后将杯子端放在他前面,不管他有没有关注到你的奉茶,甚至还在与别人说话、还在看资料、还在玩手机,泡茶师依旧行礼,或说声请喝茶,这是对茶、对泡茶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