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亦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都有它们自己的門。而园林的门空讲究严整布局、装饰象征、结构造型、意境创造,它处于建筑的显著部位,形式比较讲究,将门上文化表现的别致与突出,成为一门特殊的“门文化”。园林门空的真正魅力在于其天地造化的神奇和自然景观的变化多端与出人意料,在于其文化的多样多彩和生活与艺术的交相辉映。它追求园林的清新淡雅与门空自然造物的意境之美,质朴投射出无言的壮美,足以逼迫人性返归自然的原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物,其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国家之瑰宝,需传承与保护,传播与记忆。
关键词: 门空;园林;文化;意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建筑、绘画、书法、文学、雕刻各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园林建筑不同于实用性的民居、神秘性的坛庙、观赏性的宫殿,它追求艺术在园林的施展,是在和上帝造物比美,和时间之神比匠心。它将现实自然造物引向一种古朴典雅、清新淡雅的神秘莫测、变化无穷的氛围之中。门空是园林中最常见的门造型,它是为了配合景观,形成诗情画意的情景而造型丰富。传统建筑的威严与温馨、高尚与正直、避邪与祈福、血腥与祥瑞……都是借助于“门”这个独特的载体,糅合、统一、发扬、展示,构成中国文化的独特景观,形成一门特殊的“门文化”。
园林营造不但要有功能需求、总体布局、空间组织、环境烘托、起伏处理,还要表现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文化内涵。园林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营造出虚实相容的自然景致,使人置身于自然产生联想,借助于“虚”的表现形式同“实”的物质形态结合以寻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致。苏州狮子林通过梅花形的月洞门可看到姿态奇异的湖石景观,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园林自然景致通过梅花形的门空,具有层次分明、远近虚实的空间感,形成透镜、隔景的意境,使园林布局整体、严肃。
在中国,门超越了一般的建筑范畴,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等级制度的伦理象征意义。在古代婚嫁中,讲究“门当户对”,这里的“门”是“门风”“门望”,是一个家庭的家风、资望。可见一个家庭住宅的大门,不单纯是一个出入口,它是一个家庭的代表,一个家族的象征。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中国的建筑格局以“家庭”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气氛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与门空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
二、天尊地卑的装饰象征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装饰色彩的处理是非常讲究的。《长物志》:“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村中,不宜多植”[1]点缀出自然景物的色彩不宜破坏它的原生态之美,它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色彩的搭配装饰对古典园林设计至关重要,它的色彩系列决定建筑风格的取向,具有地域识别性。如北方民间大门或是园林中的垂花门它们的色彩搭配视觉冲击力强,它们采用绿色的柱子及绿色的雕花挂落,红色的大门及金色的门心阴角线组成一曲北方强烈的锣鼓乐;南方的民居大多是白墙灰瓦,木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木本色,这种色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从色彩的识别性能分辨建筑的门类与地域性的区别。而千门万户的园林门空和漏窗都是白色,它与白色的墙、灰色的瓦当、赭石色的门窗,组成灰色调的搭配,园林周边的建筑即用植物,讲究四季常绿,喜爱青竹、水中莲荷、水边垂柳。园林门空与园林建筑艺术色彩的搭配,追求园林秀美与清淳,寻求协调与平和,逼迫人性返归自然的原初。
门空的门框常用水墨青砖镶砌,门框砌成的云纹、回纹等装饰线脚,青灰色的砖门框及刚劲有力的线脚与白墙的主次衬托,增添了门空的典雅精致。其纹样装饰具有双重性,它具有吉祥之美好,是一种心理象征及理念暗示,成为人的精神依托及美好愿望;另一特性是作为装饰之物,衬托门空的典雅精致,增添园林的别样情趣。也有一些门空是素白无边的,它与周边的建筑山石、花木相互映衬,同样美观自然,质朴投射出无言的壮美。门空的装饰色彩及纹样刻画出天地之分的寓意性,是天地造物的神奇和自然景观的多变,是文化与艺术天尊地卑的象征。
三、富于审美的结构造型
在园林中,为了配合景观处理,化解封闭,沉闷的死角,利用门空的空灵与雅致来调节空间的丰富性。园林的门空形状是根据建筑环境的性质及所处的位置而变化,其空门造型多样化,“有圆形、八角形、六角形、梅花形、海棠形、如意形、莲瓣形、贝叶形、葫芦形、银锭形、汉瓶形等,”[2]门空的形状可谓是轻巧玲珑、造型丰富。这些空门的大小比例及形状是根据墙面的大小及空间环境的特性而变化设计,是寻求景与门空的审美和谐感。
园林门空借助于具体的建筑形态来表现园林的意境,门空形制小巧,却具有多重功能性。一是可供人通行;二是划分园林空间层次;三是门空形成对景或框景,升华园林意境。门空结构造型赋予园林审美功能、实用性功能及文化功能三重性,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银行”。扬州瘦西湖白塔晴云花门采用葫芦形门空,同圆门空相比,造型更加生动、小巧玲珑。其门形状巧妙地与周围环境配合,营造出园林中特有的景观特色,景致的美感油然而生、与众不同。造型上富有变化,加上上门扇从理论上更像门,从实用性功能上与不装门扇的月洞门相同。园林门空的结构造型集三重功能于一体,丰富园林层次感,形成“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丽画卷,是文化多样性和生活与艺术性的交相辉映。
四、师法自然的意境创造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出“巧于因借”,崇尚以自然为造园理论,建造各式各样的古典园林。它遵循自然法则,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建造“人景相融”的园林艺术。追求园林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轻快和明朗的风格。
门,极具象征意味的物体,可以是进与出,出发与到达,联通与隔绝,禁锢与自由……它具有框景、对景的功能作用,是透过门空将洞门的内外花石青竹置入门框之中,好似一幅清泉淡雅的水墨画,形成一门之隔,两处景致,妙不可言。形色相宜,宛然一景,这真是园林匠心独到之处,追求一种清静无为,淡泊雅致的意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首先表现为内外空间的关联与渗透。”[3]园林门空与景致的交融显现人们超越现实寻求精神上对自然感官的怡悦,营造一种虚拟的空间视觉。园林建筑中的流动空间,通过虚实的处理手法,将空门的内景与外景、空门与白墙组成一动一静的空间整体,自然物象将园林的诗情画意、山石美景引入门空框景与对景中,给人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与扩大园林空间层次的格局。如扬州汪氏小苑内的四个小花园并不是独立分开的,为了增加空间层次感,形成透景隔景的意境,园主故意用花墙加以分隔,一分为二。西北角和东北角的花园便是用一道粉墙分割开,粉墙上开设圆形门空,汉白玉石质,透过门空可观赏另一侧小花园中景致,构成园林中的对景。园门追求对称的形式,其目的在于与规整的民居形式意韵上的呼应。而门上方刻“迎曦”,与小院门前的石马形成“嘶马迎曦”,是苑中自然美景与文化寓意的结合体,有陶冶情操、烘托景象的艺术氛围。道出了园主追求自然山水环境的心意和文人与书相伴的生活志趣。
一座园林建筑的门,“不单单是一个出入口,还成了艺术的载体,从而成为丰富多彩的门文化。”[4]这些沉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世事沧桑的门,一道道一重重,撒满于大地之上,形成北方的浓妆艳抹,南方清新淡雅的“门的艺术”和“门的文化”画卷,着实令人心神向往,可谓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参考文献
[1]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70.
[2]王其钧.古雅门户[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7,99.
[3]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3,25.
[4]楼庆西.乡土瑰宝系列千门万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26.
关键词: 门空;园林;文化;意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建筑、绘画、书法、文学、雕刻各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园林建筑不同于实用性的民居、神秘性的坛庙、观赏性的宫殿,它追求艺术在园林的施展,是在和上帝造物比美,和时间之神比匠心。它将现实自然造物引向一种古朴典雅、清新淡雅的神秘莫测、变化无穷的氛围之中。门空是园林中最常见的门造型,它是为了配合景观,形成诗情画意的情景而造型丰富。传统建筑的威严与温馨、高尚与正直、避邪与祈福、血腥与祥瑞……都是借助于“门”这个独特的载体,糅合、统一、发扬、展示,构成中国文化的独特景观,形成一门特殊的“门文化”。
园林营造不但要有功能需求、总体布局、空间组织、环境烘托、起伏处理,还要表现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文化内涵。园林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营造出虚实相容的自然景致,使人置身于自然产生联想,借助于“虚”的表现形式同“实”的物质形态结合以寻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致。苏州狮子林通过梅花形的月洞门可看到姿态奇异的湖石景观,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园林自然景致通过梅花形的门空,具有层次分明、远近虚实的空间感,形成透镜、隔景的意境,使园林布局整体、严肃。
在中国,门超越了一般的建筑范畴,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等级制度的伦理象征意义。在古代婚嫁中,讲究“门当户对”,这里的“门”是“门风”“门望”,是一个家庭的家风、资望。可见一个家庭住宅的大门,不单纯是一个出入口,它是一个家庭的代表,一个家族的象征。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中国的建筑格局以“家庭”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气氛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与门空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
二、天尊地卑的装饰象征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装饰色彩的处理是非常讲究的。《长物志》:“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村中,不宜多植”[1]点缀出自然景物的色彩不宜破坏它的原生态之美,它具有画龙点睛之笔。色彩的搭配装饰对古典园林设计至关重要,它的色彩系列决定建筑风格的取向,具有地域识别性。如北方民间大门或是园林中的垂花门它们的色彩搭配视觉冲击力强,它们采用绿色的柱子及绿色的雕花挂落,红色的大门及金色的门心阴角线组成一曲北方强烈的锣鼓乐;南方的民居大多是白墙灰瓦,木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木本色,这种色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从色彩的识别性能分辨建筑的门类与地域性的区别。而千门万户的园林门空和漏窗都是白色,它与白色的墙、灰色的瓦当、赭石色的门窗,组成灰色调的搭配,园林周边的建筑即用植物,讲究四季常绿,喜爱青竹、水中莲荷、水边垂柳。园林门空与园林建筑艺术色彩的搭配,追求园林秀美与清淳,寻求协调与平和,逼迫人性返归自然的原初。
门空的门框常用水墨青砖镶砌,门框砌成的云纹、回纹等装饰线脚,青灰色的砖门框及刚劲有力的线脚与白墙的主次衬托,增添了门空的典雅精致。其纹样装饰具有双重性,它具有吉祥之美好,是一种心理象征及理念暗示,成为人的精神依托及美好愿望;另一特性是作为装饰之物,衬托门空的典雅精致,增添园林的别样情趣。也有一些门空是素白无边的,它与周边的建筑山石、花木相互映衬,同样美观自然,质朴投射出无言的壮美。门空的装饰色彩及纹样刻画出天地之分的寓意性,是天地造物的神奇和自然景观的多变,是文化与艺术天尊地卑的象征。
三、富于审美的结构造型
在园林中,为了配合景观处理,化解封闭,沉闷的死角,利用门空的空灵与雅致来调节空间的丰富性。园林的门空形状是根据建筑环境的性质及所处的位置而变化,其空门造型多样化,“有圆形、八角形、六角形、梅花形、海棠形、如意形、莲瓣形、贝叶形、葫芦形、银锭形、汉瓶形等,”[2]门空的形状可谓是轻巧玲珑、造型丰富。这些空门的大小比例及形状是根据墙面的大小及空间环境的特性而变化设计,是寻求景与门空的审美和谐感。
园林门空借助于具体的建筑形态来表现园林的意境,门空形制小巧,却具有多重功能性。一是可供人通行;二是划分园林空间层次;三是门空形成对景或框景,升华园林意境。门空结构造型赋予园林审美功能、实用性功能及文化功能三重性,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银行”。扬州瘦西湖白塔晴云花门采用葫芦形门空,同圆门空相比,造型更加生动、小巧玲珑。其门形状巧妙地与周围环境配合,营造出园林中特有的景观特色,景致的美感油然而生、与众不同。造型上富有变化,加上上门扇从理论上更像门,从实用性功能上与不装门扇的月洞门相同。园林门空的结构造型集三重功能于一体,丰富园林层次感,形成“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丽画卷,是文化多样性和生活与艺术性的交相辉映。
四、师法自然的意境创造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出“巧于因借”,崇尚以自然为造园理论,建造各式各样的古典园林。它遵循自然法则,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建造“人景相融”的园林艺术。追求园林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轻快和明朗的风格。
门,极具象征意味的物体,可以是进与出,出发与到达,联通与隔绝,禁锢与自由……它具有框景、对景的功能作用,是透过门空将洞门的内外花石青竹置入门框之中,好似一幅清泉淡雅的水墨画,形成一门之隔,两处景致,妙不可言。形色相宜,宛然一景,这真是园林匠心独到之处,追求一种清静无为,淡泊雅致的意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首先表现为内外空间的关联与渗透。”[3]园林门空与景致的交融显现人们超越现实寻求精神上对自然感官的怡悦,营造一种虚拟的空间视觉。园林建筑中的流动空间,通过虚实的处理手法,将空门的内景与外景、空门与白墙组成一动一静的空间整体,自然物象将园林的诗情画意、山石美景引入门空框景与对景中,给人一种“步移景异”的效果与扩大园林空间层次的格局。如扬州汪氏小苑内的四个小花园并不是独立分开的,为了增加空间层次感,形成透景隔景的意境,园主故意用花墙加以分隔,一分为二。西北角和东北角的花园便是用一道粉墙分割开,粉墙上开设圆形门空,汉白玉石质,透过门空可观赏另一侧小花园中景致,构成园林中的对景。园门追求对称的形式,其目的在于与规整的民居形式意韵上的呼应。而门上方刻“迎曦”,与小院门前的石马形成“嘶马迎曦”,是苑中自然美景与文化寓意的结合体,有陶冶情操、烘托景象的艺术氛围。道出了园主追求自然山水环境的心意和文人与书相伴的生活志趣。
一座园林建筑的门,“不单单是一个出入口,还成了艺术的载体,从而成为丰富多彩的门文化。”[4]这些沉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世事沧桑的门,一道道一重重,撒满于大地之上,形成北方的浓妆艳抹,南方清新淡雅的“门的艺术”和“门的文化”画卷,着实令人心神向往,可谓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参考文献
[1]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70.
[2]王其钧.古雅门户[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7,99.
[3]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3,25.
[4]楼庆西.乡土瑰宝系列千门万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