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艺术方法很多,好的导入艺术会引人入胜,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理,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导入 新课 艺术 揭题式 快乐式 问题式
导入新课是上课的良好开端,巧妙的导入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从而收到引人入胜,开场不凡的效果。
1 揭题式
在复习检查之后,教者可千方百计地设介入新知识,以便揭示课题或例题,形成新旧联系的环节,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1.1 分步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在新授课过程中分步揭示课题的方法。有些数学内容边讲边深入进行。例如,“最小公倍数”课题的揭示,可在复习“倍数”的概念时板书“倍数”,在揭示公倍数概念时加上“公”字,在讲到最小公倍数概念时再加上“最小”二字。这种分步揭题的导入方法,有助于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2 疑问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设置疑问来揭示课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计算1÷3和0.7÷33两道题。当学生发现除不开而产生疑问时,抓住契机导入新课是上课说:“今天,我们要在除不尽的算式中来认识一种数——循环小数。”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内容上来了。
1.3 填表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利用填写表格来揭示课题的方法。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一张表格出示在前面,让学生计算后填数。例如,在教学“多位数除多位数”时,可填写下表:
2 快乐式
快乐教学是强化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极易激发学生学好新课的积极主动性。教者可精心设计巧妙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课情境,从而成倍地提高教学实效。
2.1 猜想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利用对原有知识猜想引发乐学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反比例意义”时,可让学生猜测下面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③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当学生猜想出是什么比例时,再讲解新课,就会兴趣大增,产生求知的兴奋点。
2.2 情境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创设的某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可出示1990年光明饭店最佳服务员选得的票数:1号服务员9875票,2号服务员9785票,3号服务员8633票,4号服务员9602票,5号服务员6892票。要求每个学生读一读各服务员的得票数。接着教者说:“这几个服务员谁得票最多,谁排第二,……谁的票数最少?”这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会经常遇到,我们一定要把它学好,接着板书课题,讲解新课。
2.3 悬念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运用巧妙的悬念氛围来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可先提出问题:“小明同学12岁的时候,才过第4次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是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问题,学生会有种种猜测,但谁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于是可抓住这个悬念来揭示新课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通过新课的学习,便会恍然大悟,原来小明的生日是在2月29日!他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3 问题式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唤起求知欲的导火线。上课伊始,教者通过所提出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关重要的作用。
3.1 巧问式。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来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算盘的认识”时,可通过谜语作为开场白:“一个大院分两家,里面住着兄弟俩,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请问这是什么?”当学生猜到是算盘时,马上提出问题:“谜语中为什么说‘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到你学完了算盘的认识后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3.2 承接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提出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应如何解决呢?”如此地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渴求新知的愿望,也为学习异分母分数香几加、减法必须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埋下了伏笔。
3.3 演练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演算的方式,让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从中提出问题,点明课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先出示两个比例,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积的关系,并提问:“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关系?”当学生答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时,便可点明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艺术应不拘一格,只要教者潜心研究,不断地吸纳和总结,认真探索,定能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明符等主编.数学教师教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7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导入 新课 艺术 揭题式 快乐式 问题式
导入新课是上课的良好开端,巧妙的导入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从而收到引人入胜,开场不凡的效果。
1 揭题式
在复习检查之后,教者可千方百计地设介入新知识,以便揭示课题或例题,形成新旧联系的环节,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开展教学。
1.1 分步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在新授课过程中分步揭示课题的方法。有些数学内容边讲边深入进行。例如,“最小公倍数”课题的揭示,可在复习“倍数”的概念时板书“倍数”,在揭示公倍数概念时加上“公”字,在讲到最小公倍数概念时再加上“最小”二字。这种分步揭题的导入方法,有助于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2 疑问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设置疑问来揭示课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计算1÷3和0.7÷33两道题。当学生发现除不开而产生疑问时,抓住契机导入新课是上课说:“今天,我们要在除不尽的算式中来认识一种数——循环小数。”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内容上来了。
1.3 填表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利用填写表格来揭示课题的方法。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一张表格出示在前面,让学生计算后填数。例如,在教学“多位数除多位数”时,可填写下表:
2 快乐式
快乐教学是强化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极易激发学生学好新课的积极主动性。教者可精心设计巧妙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课情境,从而成倍地提高教学实效。
2.1 猜想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利用对原有知识猜想引发乐学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反比例意义”时,可让学生猜测下面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③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当学生猜想出是什么比例时,再讲解新课,就会兴趣大增,产生求知的兴奋点。
2.2 情境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创设的某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可出示1990年光明饭店最佳服务员选得的票数:1号服务员9875票,2号服务员9785票,3号服务员8633票,4号服务员9602票,5号服务员6892票。要求每个学生读一读各服务员的得票数。接着教者说:“这几个服务员谁得票最多,谁排第二,……谁的票数最少?”这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会经常遇到,我们一定要把它学好,接着板书课题,讲解新课。
2.3 悬念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运用巧妙的悬念氛围来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可先提出问题:“小明同学12岁的时候,才过第4次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是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问题,学生会有种种猜测,但谁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于是可抓住这个悬念来揭示新课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通过新课的学习,便会恍然大悟,原来小明的生日是在2月29日!他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3 问题式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唤起求知欲的导火线。上课伊始,教者通过所提出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关重要的作用。
3.1 巧问式。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来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算盘的认识”时,可通过谜语作为开场白:“一个大院分两家,里面住着兄弟俩,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请问这是什么?”当学生猜到是算盘时,马上提出问题:“谜语中为什么说‘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到你学完了算盘的认识后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3.2 承接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提出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应如何解决呢?”如此地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渴求新知的愿望,也为学习异分母分数香几加、减法必须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埋下了伏笔。
3.3 演练法。这种导入新课艺术,是通过演算的方式,让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从中提出问题,点明课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先出示两个比例,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积的关系,并提问:“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关系?”当学生答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时,便可点明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艺术应不拘一格,只要教者潜心研究,不断地吸纳和总结,认真探索,定能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明符等主编.数学教师教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