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多新鲜事物。包括物联网,"物联网"的这个基本概念最早在1999年被人们首次明确提出:物联网就是把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不仅提高行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推动行业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改进服务使用范围、方式,甚至是提高了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质量。然后,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处于网络风口的物联网的发展状况究竟是如何的呢?物联网又该面临哪些挑战呢?本文将通过分析物联网的起源及背景、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四大方面阐述,并为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面临挑战;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的起源及背景
物联网的这个基本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前被首次提及的,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把我们作为经济实体的所有各类智能物品通过无线射频以及生物信息识别等各种生物信息识别传感器将智能设备与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一种非常智能化的的生物信息识别和各种信息安全管理。
其发展路径主要有几个方面: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8年11月,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在北京大学召开,提出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推动社会变革,催生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2009年1月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2013年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成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十三五”期间,还刻意强调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各国提出发展物联网的战略部署,从资金、政策等层面支持产业发展。从中可得知,物联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后疫情时代物联网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已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技术应用为主,涉及包括城市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使得物联网兴起一股“发展新潮”。为了大力加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展一系列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探索和推广示范性研究项目,在智能电网、交通、节能环保、工业安全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已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后疫情时代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连接器件耗能过大
物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网络经济,物联网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据调查了解,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中,许多联网器件一般都配备有采集数据节点的微控制器(MCU)、传感器、无线设备等等。而这些工业充电电源器件的连续运行需要依托单个大量电池作为能量来源,或是利用能量采集来获得电能。特别是在一些用于工业的充电电源装置中,充电电源器件往往被安放在重要且人工无法接近的特殊危险电源区域。因此,在更换电池时,极有可能会造成高昂的技术成本或者开销。
(二)数据精准感测还不够完善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微型器件和节点是构成整个其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感测就没有物联网,因为器件的精准感测后能够生成数据发送到其他节点或云端设备。目前,在移动物联网技术运用发展过程中,数据精准感知检测的应用程度还不够完善,构成原因是这些传感器已经采集了海量的数据,但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系统不能够精确判断所收集数据的有用性。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微型传感器、微型传感器件和系统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一个传送控制带正在自动传输某个传送物体,传感器节点能够直接帮助系统确定这个传输物体重量是什么、重量密度为多少等,当系统提供重要实时监测数据时,这些重要实时数据的相互结合将产生影响涉及到它的方方面面。
(三)物联网的安全性缺乏保障
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许多的智能设备已经变得“智能化”,当一个器件正常运行时,所需要收集和得到的重要用户信息数据巨多,这时候,极大程度可能就会出现安全性的问题,例如: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窃取用户数据进行倒卖等,这时候,需要硬件管理层的技术人员加强技术,研究出先进的硬件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硬件安全性能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风险性,以利于确保用户数据的最高安全性。
(四)行业技术人员缺乏经验
一般物联网技术都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使用,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也越来也广泛,这时候,则需要大量的人力跟进建设、后期则要进行维护和管理。在调查中发现,物联网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都是使用方的人员进行管理,他们没有接受到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技术上缺乏相关经验。加上放眼全国高校,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的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不多,这样会导致物联网人才后备军不足,后续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则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后疫情时代物联网发展方向措施
(一)延长微型电池供电时间,减少耗能
当前物联网许多关键器件在实际运行时,存在能量耗能的巨大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太阳能电池来进行供电。或者,通过测量工厂环境中某一关键物件的内外部和环境间的温差,实现工业能量的有效采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低耗电池的研发,保证电池的寿命,延长其使用期。
(二)加强5g移动通信、云计算、Al、大数据等技术建设
在全球物联网通信设备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及无线通信相关技术也在迭代发展。因此,加大物联网传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现阶段,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应用的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基于相关行业底层基础技术,例如,超大数据中心存储技术需要基于云计算底层技术的大力支持,lot联网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需要基于al、大数据分析底层技术的大力支持等。因此,需要不断加强5g无线通信、云计算、al、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体系建设,才能保证物联网的平稳发展。
(三)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构建“便民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可依托原有的云业务把许多线下现有的东西联系起来,做好合理分配资源,并且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在未来技术发展的各个方向中,应高度重视其所在技术应用层面的基础建设,例如:大力发展现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应用技术,这样我们才能通过这些技术化的智能应用为地方政府和技术开发人员提供能够可持续的用户数字统计和资源分配的数据;同时,做好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对于那些违反法规窃取数据的违法行动,予以严厉重罚,这样我们才能有效保证中国物联网应用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人民构建一个“便民的物联网时代”。
五、结语
“物联网”到迄今为止,已有十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目前发展物联网已成为推动下一代全球人类应用信息以及电子技术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经过时代不断变化发展,人们会因为物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贡献而更加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并且相信在未来发展中的物联网一定会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霞.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分析[J].电源技术,2014,38(3):540-541.
[2]基于LPWAN的电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气技术,2018,19(8):110-115.
[3]鞠鑫哲.談5G发展与物联网潜力激发[J].中国新通信,2017(17):61-62.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不仅提高行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推动行业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改进服务使用范围、方式,甚至是提高了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质量。然后,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处于网络风口的物联网的发展状况究竟是如何的呢?物联网又该面临哪些挑战呢?本文将通过分析物联网的起源及背景、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四大方面阐述,并为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面临挑战;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的起源及背景
物联网的这个基本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前被首次提及的,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把我们作为经济实体的所有各类智能物品通过无线射频以及生物信息识别等各种生物信息识别传感器将智能设备与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一种非常智能化的的生物信息识别和各种信息安全管理。
其发展路径主要有几个方面: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8年11月,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在北京大学召开,提出物联网及移动泛在技术推动社会变革,催生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2009年1月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2013年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成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十三五”期间,还刻意强调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此后,各国提出发展物联网的战略部署,从资金、政策等层面支持产业发展。从中可得知,物联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后疫情时代物联网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已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技术应用为主,涉及包括城市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使得物联网兴起一股“发展新潮”。为了大力加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展一系列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探索和推广示范性研究项目,在智能电网、交通、节能环保、工业安全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已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后疫情时代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连接器件耗能过大
物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网络经济,物联网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据调查了解,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中,许多联网器件一般都配备有采集数据节点的微控制器(MCU)、传感器、无线设备等等。而这些工业充电电源器件的连续运行需要依托单个大量电池作为能量来源,或是利用能量采集来获得电能。特别是在一些用于工业的充电电源装置中,充电电源器件往往被安放在重要且人工无法接近的特殊危险电源区域。因此,在更换电池时,极有可能会造成高昂的技术成本或者开销。
(二)数据精准感测还不够完善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微型器件和节点是构成整个其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感测就没有物联网,因为器件的精准感测后能够生成数据发送到其他节点或云端设备。目前,在移动物联网技术运用发展过程中,数据精准感知检测的应用程度还不够完善,构成原因是这些传感器已经采集了海量的数据,但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系统不能够精确判断所收集数据的有用性。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微型传感器、微型传感器件和系统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一个传送控制带正在自动传输某个传送物体,传感器节点能够直接帮助系统确定这个传输物体重量是什么、重量密度为多少等,当系统提供重要实时监测数据时,这些重要实时数据的相互结合将产生影响涉及到它的方方面面。
(三)物联网的安全性缺乏保障
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许多的智能设备已经变得“智能化”,当一个器件正常运行时,所需要收集和得到的重要用户信息数据巨多,这时候,极大程度可能就会出现安全性的问题,例如: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窃取用户数据进行倒卖等,这时候,需要硬件管理层的技术人员加强技术,研究出先进的硬件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硬件安全性能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风险性,以利于确保用户数据的最高安全性。
(四)行业技术人员缺乏经验
一般物联网技术都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使用,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也越来也广泛,这时候,则需要大量的人力跟进建设、后期则要进行维护和管理。在调查中发现,物联网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都是使用方的人员进行管理,他们没有接受到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技术上缺乏相关经验。加上放眼全国高校,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的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不多,这样会导致物联网人才后备军不足,后续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则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后疫情时代物联网发展方向措施
(一)延长微型电池供电时间,减少耗能
当前物联网许多关键器件在实际运行时,存在能量耗能的巨大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太阳能电池来进行供电。或者,通过测量工厂环境中某一关键物件的内外部和环境间的温差,实现工业能量的有效采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低耗电池的研发,保证电池的寿命,延长其使用期。
(二)加强5g移动通信、云计算、Al、大数据等技术建设
在全球物联网通信设备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及无线通信相关技术也在迭代发展。因此,加大物联网传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现阶段,物联网设备行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应用的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基于相关行业底层基础技术,例如,超大数据中心存储技术需要基于云计算底层技术的大力支持,lot联网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需要基于al、大数据分析底层技术的大力支持等。因此,需要不断加强5g无线通信、云计算、al、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体系建设,才能保证物联网的平稳发展。
(三)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构建“便民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可依托原有的云业务把许多线下现有的东西联系起来,做好合理分配资源,并且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在未来技术发展的各个方向中,应高度重视其所在技术应用层面的基础建设,例如:大力发展现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应用技术,这样我们才能通过这些技术化的智能应用为地方政府和技术开发人员提供能够可持续的用户数字统计和资源分配的数据;同时,做好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对于那些违反法规窃取数据的违法行动,予以严厉重罚,这样我们才能有效保证中国物联网应用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人民构建一个“便民的物联网时代”。
五、结语
“物联网”到迄今为止,已有十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目前发展物联网已成为推动下一代全球人类应用信息以及电子技术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经过时代不断变化发展,人们会因为物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贡献而更加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并且相信在未来发展中的物联网一定会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霞.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分析[J].电源技术,2014,38(3):540-541.
[2]基于LPWAN的电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气技术,2018,19(8):110-115.
[3]鞠鑫哲.談5G发展与物联网潜力激发[J].中国新通信,2017(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