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穿越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兰空某雷达旅,近距离感受饮食保障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上网去“团购”——经济又安全
上午10时许,两台满载的货车驶入连队。 “你瞧这蔬菜多新鲜,网上团购就是好!”手捧西红柿,战士杨力喜滋滋地对笔者说。
司务长赵章告诉笔者,过去,基层司务长最头疼的事就是制订采购计划。特别是近几年,市场菜价波动大,“蒜你狠”、“油你涨”等对连队相对固定的伙食标准是个很大的冲击。司务长每天凌晨就要去市场了解价格,回来后再根据收集的菜价来确定采购计划。自从有了“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军需科前一天傍晚就将供应商提供的市场批发价行情公布在局域网上。各单位司务长只需在办公室点开网页,就能了解各种菜价,制订出采购计划后再传输给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将订单下给供应商。然后就等着第二天对方派车送菜来就行了。以前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搞定的工作,现在10分钟内就“OK”了。更棒的是,部队不用再为取菜运菜而派车。
“我们旅10多个伙食单位,分散驻守在11个县市的民族聚居区。2009年以前伙食保障各自为战,效益低,官兵满意度也低。”政委李树金介绍道,“2010年初,旅里研发出了这套‘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加强各伙食单位远程伙食指导与监控,将伙食标准和开支查询、个性化点餐、食谱公开、膳食营养知识宣传、就餐满意度测评和网上炊事训练多种功能纳入系统管理范围,营造出健康、人文、科学的军营饮食文化氛围。”
吃够标准,更要吃出营养。军需科科长胡波告诉笔者,该系统还能根据季度、气候、训练强度等,计算出人体需要的营养摄入量,然后对输入的食谱进行调整,确保官兵膳食营养均衡,科学合理。
电子意见簿——实时又高效
中午12时,当笔者来到布局独特、各厅相连的机关综合食堂门口时,官兵们正有序地刷卡通过门禁系统,分别进入4个分区餐厅。
后勤部长梁洪伟告诉笔者,此门禁系统与机关后勤办公网相连,官兵每次刷卡信息都将在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同步显示。机关根据记录的就餐人数,向综合食堂核算经费。对账双方只要轻点鼠标,几分钟就能完成账目核销。
笔者走到一个餐桌旁,询问起战士就餐的感受。中士曹家强指着桌上的“老干妈”、橄榄菜等一排调味瓶,笑着对笔者说:“前天我在伙食保障信息系统上留了言,建议提供各种调味品。瞧,今天就摆上了桌!啥叫信息化?我觉得这就是信息化。”
以往,各单位官兵们对伙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是登记在本单位的意见簿上,司务长定期反馈到军需部门,再由军需部门根据官兵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一来一去,很多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因为遗漏和其他原因得不到迅速解决,致使意见簿基本成了“聋子的耳朵——纯摆设”。现在,各单位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系统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军需部门,军需部门也可以很快对其整理归纳,在最短的时间里调配整改。
饭后,笔者来到了军需科,只见“全军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空军标兵食堂”、“空军部队伙食管理先进单位”等一块块牌匾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远程化教学——便利又实用
下午,笔者随旅长易志勇来到了旅信息培训中心。大厅中,近百名炊管人员正在上专业培训课。担任此堂课教员的三级军士长、国家高级厨师段然现场讲解做老母鸡汤、大骨头汤、冬瓜排骨汤等不同注意事项,同时在投影幕上放映出配有文字说明的实物图片。
“这些教学短片都是我们自己组织炊管人员拍摄制作的,基层各单位也可以通过信息网下载学习。”梁部长轻声对笔者说道。据了解,为提高基层炊管人员业务技能,他们每月都要定期制作这样的教学短片供基层学习。
采访期间,维吾尔族干部木沙江告诉笔者:“我们少数民族官兵可以利用个性化点餐触摸屏,选择维、蒙、哈萨克等10多个少数民族特有菜品,在专门的民族就餐区就餐。这都是网上教学带来的好处。”
上网去“团购”——经济又安全
上午10时许,两台满载的货车驶入连队。 “你瞧这蔬菜多新鲜,网上团购就是好!”手捧西红柿,战士杨力喜滋滋地对笔者说。
司务长赵章告诉笔者,过去,基层司务长最头疼的事就是制订采购计划。特别是近几年,市场菜价波动大,“蒜你狠”、“油你涨”等对连队相对固定的伙食标准是个很大的冲击。司务长每天凌晨就要去市场了解价格,回来后再根据收集的菜价来确定采购计划。自从有了“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军需科前一天傍晚就将供应商提供的市场批发价行情公布在局域网上。各单位司务长只需在办公室点开网页,就能了解各种菜价,制订出采购计划后再传输给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将订单下给供应商。然后就等着第二天对方派车送菜来就行了。以前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搞定的工作,现在10分钟内就“OK”了。更棒的是,部队不用再为取菜运菜而派车。
“我们旅10多个伙食单位,分散驻守在11个县市的民族聚居区。2009年以前伙食保障各自为战,效益低,官兵满意度也低。”政委李树金介绍道,“2010年初,旅里研发出了这套‘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加强各伙食单位远程伙食指导与监控,将伙食标准和开支查询、个性化点餐、食谱公开、膳食营养知识宣传、就餐满意度测评和网上炊事训练多种功能纳入系统管理范围,营造出健康、人文、科学的军营饮食文化氛围。”
吃够标准,更要吃出营养。军需科科长胡波告诉笔者,该系统还能根据季度、气候、训练强度等,计算出人体需要的营养摄入量,然后对输入的食谱进行调整,确保官兵膳食营养均衡,科学合理。
电子意见簿——实时又高效
中午12时,当笔者来到布局独特、各厅相连的机关综合食堂门口时,官兵们正有序地刷卡通过门禁系统,分别进入4个分区餐厅。
后勤部长梁洪伟告诉笔者,此门禁系统与机关后勤办公网相连,官兵每次刷卡信息都将在伙食保障信息系统同步显示。机关根据记录的就餐人数,向综合食堂核算经费。对账双方只要轻点鼠标,几分钟就能完成账目核销。
笔者走到一个餐桌旁,询问起战士就餐的感受。中士曹家强指着桌上的“老干妈”、橄榄菜等一排调味瓶,笑着对笔者说:“前天我在伙食保障信息系统上留了言,建议提供各种调味品。瞧,今天就摆上了桌!啥叫信息化?我觉得这就是信息化。”
以往,各单位官兵们对伙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是登记在本单位的意见簿上,司务长定期反馈到军需部门,再由军需部门根据官兵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一来一去,很多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因为遗漏和其他原因得不到迅速解决,致使意见簿基本成了“聋子的耳朵——纯摆设”。现在,各单位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系统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军需部门,军需部门也可以很快对其整理归纳,在最短的时间里调配整改。
饭后,笔者来到了军需科,只见“全军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空军标兵食堂”、“空军部队伙食管理先进单位”等一块块牌匾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远程化教学——便利又实用
下午,笔者随旅长易志勇来到了旅信息培训中心。大厅中,近百名炊管人员正在上专业培训课。担任此堂课教员的三级军士长、国家高级厨师段然现场讲解做老母鸡汤、大骨头汤、冬瓜排骨汤等不同注意事项,同时在投影幕上放映出配有文字说明的实物图片。
“这些教学短片都是我们自己组织炊管人员拍摄制作的,基层各单位也可以通过信息网下载学习。”梁部长轻声对笔者说道。据了解,为提高基层炊管人员业务技能,他们每月都要定期制作这样的教学短片供基层学习。
采访期间,维吾尔族干部木沙江告诉笔者:“我们少数民族官兵可以利用个性化点餐触摸屏,选择维、蒙、哈萨克等10多个少数民族特有菜品,在专门的民族就餐区就餐。这都是网上教学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