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1日,济南,山东省“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动员讲话中,提到一则挂职干部的案例:由省直机关派到威海下属荣成市的一位挂职干部,发现基层各种协管员过多,财政补贴过重,对此向荣成市委提出整合建议。
这位挂职干部是张校林,2017年10月自山东省委政法委下派荣成挂职市委副书记,分管环保工作。他的事迹,就这样被介绍给了即将奔赴基层的山东万名干部。
近两年的基层洗礼,张校林看上去镇定干练。“把思考融入实践,把实践运化为感悟”,在紧张工作之余,他不忘总结和思考。
“学会用机关、基层、旁观这三维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才使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张校林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机关资历与基层能力
张校林说,从被确定到基层挂职那天起,他就发现自己多了一桩事,要常常应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时间长了,他觉得这样的“祝福”不但没有激励自己,反倒成了一种压力。
“挂职又不是升职,何祝?处长也不是县长,何贺?资历更不等于能力,何敬?”在张校林看来,挂职与升职的问题得从两方面论。
一方面,二者有必然联系,通过挂职特别是“上挂下派”,使上级干部不再“走马观花”式搞调研,也使基层干部不再“蜻蜓点水”式搞培训,双方能各取所需,共同提升。
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独立。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挂职锻炼为主要手段的干部培养模式已成为常态,干部有无挂职经历与提拔使用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简单地把挂职与升职画上等号,尤其是当恭维之词不绝于耳时,必须保持定力,不被所惑,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基层开展工作。”张校林说。
他认为,像掛职与升职之间的关系一样,资历与能力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资历与能力可以相互转化,但资历与能力并无等量关系。
张校林说,摆正这种关系,对于一名挂职干部尤为重要。自己就最怕拿资历说事儿。在机关的资历真正变成在基层的能力,必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靠从头学起、点滴积累,才能有条件使资历不断向能力转化,最终提升能力,这也是挂职目的所在。
“就拿我分管的环保工作来说,尽管与政法工作有相似的地方,但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是仅靠资历所不能及的!”张校林说。
决策普遍性与针对性
张校林在基层工作中发现,决策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有适应全局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有结合实际的针对性。决策之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水土不服”,难以推行甚至被诟病,主要原因是“你的眼睛总是盯着决策者”。
张校林说,如果总是“看上边”,执行起来会省心省时省力,结果也最快最好最安全。
“这样不需要花精力对决策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当好二传手即可,但结果只能是干部有怨气、群众不服气。”张校林说,“如果执行者的眼睛总是盯着群众,善于调查研究,甚至用绣花功夫把决策事项一一分解,弄清哪些是面上的、哪些是点上的要求,哪些符合他人、哪些符合自身实际,然后对号入座,结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
张校林说,作为执行者,只“看上边”似乎也在抓落实,但只是利用了决策的普遍性。“看群众”虽然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甚至“代价”,却是基层和群众真正需要的,“这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决策的针对性”。
张校林发现,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因涉及职能部门较多,相互“打架”,原因是干部在法律法规运用中过于死板,即便在职责范围内,因怕担责也要想方设法往外推。
“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心中都必须始终装着基层、装着群众,时刻清楚基层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只有这样,在落实决策过程中才能敢于担当,少推诿,大家才能真正感受到决策的阳光、执行的温度。”张校林坦言。
“劳力和跑堂都不缺”
张校林说,山东省委将千名干部下基层升级为万名干部下基层,“不但为山东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提供了动力之源,也为干部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干部“上挂下派”后如何发挥作用?应在哪些地方着力?张校林认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你到基层就只是个劳力,你到机关就只是个跑堂。”
“其实劳力和跑堂都不缺,缺的是善于观察思考,能把上边的决策传下去,把基层的实情带上来的人,并且通过这种往复传带,使基层经验得到推广,问题得到解决,使决策更加准确,落实更加有效。”张校林说。
“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荣成的干部都爱讲这句话,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不被视为“官老爷”。
张校林说,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尝试着把冰冷的政策规定赋予一定温度再投入工作,还尝试着运用“群众观点”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还真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谈起刘家义在大会上提到的案例,张校林备感欣慰。他算了一笔账:2017年,荣成共设置河管员、湾管员、畜牧员等农村协管员13类7845人,年工资发放总额2839.74万元,“但每年给市里提供的有价值信息不到20条”。
2018年6月,荣成整合村级协管员队伍,统一设置职能相近的协管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
仅环保网格员,全市就由千余人缩减到159人,但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整合后不到半年,就报送了200多条有价值的信息,是以前全年的10倍。”张校林说。
这位挂职干部是张校林,2017年10月自山东省委政法委下派荣成挂职市委副书记,分管环保工作。他的事迹,就这样被介绍给了即将奔赴基层的山东万名干部。
近两年的基层洗礼,张校林看上去镇定干练。“把思考融入实践,把实践运化为感悟”,在紧张工作之余,他不忘总结和思考。
“学会用机关、基层、旁观这三维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才使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张校林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机关资历与基层能力
张校林说,从被确定到基层挂职那天起,他就发现自己多了一桩事,要常常应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时间长了,他觉得这样的“祝福”不但没有激励自己,反倒成了一种压力。
“挂职又不是升职,何祝?处长也不是县长,何贺?资历更不等于能力,何敬?”在张校林看来,挂职与升职的问题得从两方面论。
一方面,二者有必然联系,通过挂职特别是“上挂下派”,使上级干部不再“走马观花”式搞调研,也使基层干部不再“蜻蜓点水”式搞培训,双方能各取所需,共同提升。
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独立。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挂职锻炼为主要手段的干部培养模式已成为常态,干部有无挂职经历与提拔使用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简单地把挂职与升职画上等号,尤其是当恭维之词不绝于耳时,必须保持定力,不被所惑,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基层开展工作。”张校林说。
他认为,像掛职与升职之间的关系一样,资历与能力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资历与能力可以相互转化,但资历与能力并无等量关系。
张校林说,摆正这种关系,对于一名挂职干部尤为重要。自己就最怕拿资历说事儿。在机关的资历真正变成在基层的能力,必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靠从头学起、点滴积累,才能有条件使资历不断向能力转化,最终提升能力,这也是挂职目的所在。
“就拿我分管的环保工作来说,尽管与政法工作有相似的地方,但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是仅靠资历所不能及的!”张校林说。
决策普遍性与针对性
张校林在基层工作中发现,决策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有适应全局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有结合实际的针对性。决策之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水土不服”,难以推行甚至被诟病,主要原因是“你的眼睛总是盯着决策者”。
张校林说,如果总是“看上边”,执行起来会省心省时省力,结果也最快最好最安全。
“这样不需要花精力对决策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当好二传手即可,但结果只能是干部有怨气、群众不服气。”张校林说,“如果执行者的眼睛总是盯着群众,善于调查研究,甚至用绣花功夫把决策事项一一分解,弄清哪些是面上的、哪些是点上的要求,哪些符合他人、哪些符合自身实际,然后对号入座,结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
张校林说,作为执行者,只“看上边”似乎也在抓落实,但只是利用了决策的普遍性。“看群众”虽然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甚至“代价”,却是基层和群众真正需要的,“这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决策的针对性”。
张校林发现,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因涉及职能部门较多,相互“打架”,原因是干部在法律法规运用中过于死板,即便在职责范围内,因怕担责也要想方设法往外推。
“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心中都必须始终装着基层、装着群众,时刻清楚基层想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只有这样,在落实决策过程中才能敢于担当,少推诿,大家才能真正感受到决策的阳光、执行的温度。”张校林坦言。
“劳力和跑堂都不缺”
张校林说,山东省委将千名干部下基层升级为万名干部下基层,“不但为山东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提供了动力之源,也为干部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干部“上挂下派”后如何发挥作用?应在哪些地方着力?张校林认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你到基层就只是个劳力,你到机关就只是个跑堂。”
“其实劳力和跑堂都不缺,缺的是善于观察思考,能把上边的决策传下去,把基层的实情带上来的人,并且通过这种往复传带,使基层经验得到推广,问题得到解决,使决策更加准确,落实更加有效。”张校林说。
“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荣成的干部都爱讲这句话,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不被视为“官老爷”。
张校林说,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尝试着把冰冷的政策规定赋予一定温度再投入工作,还尝试着运用“群众观点”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还真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谈起刘家义在大会上提到的案例,张校林备感欣慰。他算了一笔账:2017年,荣成共设置河管员、湾管员、畜牧员等农村协管员13类7845人,年工资发放总额2839.74万元,“但每年给市里提供的有价值信息不到20条”。
2018年6月,荣成整合村级协管员队伍,统一设置职能相近的协管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
仅环保网格员,全市就由千余人缩减到159人,但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整合后不到半年,就报送了200多条有价值的信息,是以前全年的10倍。”张校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