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于豫剧表现形式,主要是红脸和黑脸、旦角以及丑角四大行当,老生行当属红脸,始终受到诸多豫剧表演艺术家的重视,大家对老生舞台表演的研究和探讨也颇为激烈。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河南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豫剧;艺术;老生;舞台表演;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66-02
戏曲属于一种独特的综合型艺术,有着不同行当,也有着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每一部戏曲作品都囊括了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戏曲凭借着不同行当表演,塑造性格各异的舞台人物形象,身份不同,各有特点,精彩纷呈,在舞台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老生行当在河南豫剧舞台表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窦娥冤》里的窦天章、《桃李海》里的袁如海、《辕门斩子》里的八贤王等最具代表性,将这些老生角色演绎好,对整个作品内涵诠释、脉络衔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会让观众拥有一个良好的观感体验。
一、豫剧艺术发展和豫剧表现价值分析
应该了解到,艺术源自生活,豫剧艺术创作亦如是,无论在编曲形式上,或者是豫剧曲目剧情发展上,都和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关联紧密。之所以豫剧备受大众追捧和喜爱,正是因为豫剧剧情、唱法大都源于群众,和民众生活相互贴近,更加易于人们理解其中内涵。豫剧曲目发音准确,唱法上也较为通俗易懂,在表演期间,情节紧凑,能够更好地带动观众情绪,人们会从曲目前奏和基调去感悟曲目所要诠释的情感。豫剧演唱时,舞台伴奏会伴随人物情绪发生转变,与此同时,豫剧表演对演员唱功的要求很是严苛,表演者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磨炼才能练好唱腔、做好动作、诠释好角色,之后方可提升豫剧表演技巧。
历经多年发展,豫剧融合了各地区语言特点,豫剧演唱、豫剧编曲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跨地区特性。清末时期,河南洛阳等地豫剧表演时常用下五音,但是开封地区使用的以上五音居多,这主要是由地域民族特点不同所致。旨在对各地区唱法和唱腔加以区分,洛阳一带豫剧唱腔被称为豫西调(西府调),开封一带豫剧唱腔被称作为豫东调(祥符调)。豫剧表演一度盛行,现在不单单是在河南省一地,更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并且豫剧演员也来自五湖四海。
二、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要点分析
(一)宏观层面
豫剧艺术表演期间,老生舞台唱腔和净末丑等行当存在较大差异,豫剧历经多年发展,在舞台表演上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唱腔和表演形式。
第一,红脸老生演唱时,要在舞台上灵活使用真假唱腔,随着作品剧情变化灵活转变真腔和假腔,要向观众展现出一个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
第二,豫剧舞台表演,老生演唱时要掌握舞台表演技巧,当剧情转变时,老生要以润腔来演唱,使观众可以深度掌握剧情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豫剧表演历经多年发展,开始融入地域特色,涵盖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豫剧源于河南,在表演时一般都会使用到豫东方言以及词句等,身为专业豫剧表演者,一定要熟练使用好豫东方言,在演唱时便可更好的表达情感,并且还要注意方言保护和应用等问题,要做到方言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兼顾。
(二)微观层面
老生又被叫作须生、正生、胡子生。胡子在我国戏剧表演中有专属称谓,即为髯口,有严肃端庄之意。戏曲老生所扮演角色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唱念基本都是大本嗓。根据传统,老生一般都戴有三绺胡须:黑、花、白。老生又有文老生和武老生之分,从表演侧重点层面加以审视,主要分为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以及武老生。唱功老生以唱为主,动作相对必要,因为表演动作幅度不大,态度较为随和,唱态沉稳,以《二进宫》杨波、《捉放曹》陈宫、《文昭关》伍子胥等老生表演最具代表性,这些都是唱功老生。
豫剧《寇准背靴》中寇准唱词为“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忘不了朝阁事锁眉间,北国又把边疆犯,难坏了宋王天子文武百官。王钦若主和议胆怯气软,一心要送银米且顾眼前。我和奸贼苦争辩,定要兴兵定边关……”此段唱腔,将寇准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哭殿》中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金銮宝殿中唱出“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勤朝政安天下五谷丰登,实可恨摩利萨犯我边境,秦驸马守边关卫国干城,将士们御敌寇疆场效命,但愿得靖边患狼烟扫平,金钟响打坐在龙位以里,是何人殿角下大放悲声”。在《三哭殿》的另一唱段中“下位去劝一劝詹妃娘娘,撩龙袍上前去好话多讲,叫一声贵妃娘娘,王与你商量商量”。正是因为人物在劇中的社会地位、所处环境存在差异,所以塑造角色的表演和唱腔自然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介于唱功、做工之间的戏,此时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饰演,比如《寇准背靴》里寇准“踢靴”、《徐策跑城》里徐策“跑台布”等,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演绎。
做工老生又被称之为“衰派”老生,这类老生主攻表演,衰派老生一般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解释是专门扮演体弱多病、戴白胡须的人物,像《三娘教子》薛宝、《徐策跑城》徐策、《清风亭》张元秀等,所以名为“衰派”;第二类解释是由于这种老生普遍以做工为主,通常都是扮演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神态粗放的人物,所扮演人物的精神状态比较颓废,所以才称作为“衰派”,以《宋江杀惜》宋江、《春秋笔》张恩等人物最具代表性[1]。
演戏演的就是人物,不同人物一定要有不同的表演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特别是做功老生,对这点要求更要格外重视。此处以老生脚步做例子,《清风亭》张元秀以及《四进士》宋世杰,这些人物都是白胡子老人,但由于人物身份、性格、穿戴、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在这些角色出场时,脚步自然不一样。
比如《清风亭》张元秀属于磨豆腐的普通百姓,戏曲中该人物的年龄是70多岁,因为张元秀长年辛劳、穷困潦倒,所以在表演张元秀这个人物时,两腿走路的时候要略微弯曲、弯腰驼背,扮演张元秀时要给观众带来一种朴实之感。张元秀没有收养孩子时,由于他的身体和心情还算可以,走路姿势较为稳健,但所收养的孩子被生母领走后,其身心俱伤,他萎靡不振,走路踉踉跄跄,老伴整天吵闹着要儿子,张元秀也由于过度想念孩子,整日忧郁,生活艰难。乞讨寻子途中,走路两腿变得更加弯曲,驼背也比之前厉害,走路变得更缓慢,身体虚弱,好似一股风就能把他吹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张元秀的晚年凄惨经历,无不让人同情怜悯。 再如《四进士》宋世杰,主人公是一个开店的年迈老人,其平生视钱财如粪土,喜欢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日子过得悠闲自得。他在走路时,两腿稍微弯曲,略有驼背,因为宋世杰早年在衙门任职,现在属于退休在家,生活还算稳定。因此宋世杰的走路姿态就和张元秀截然不同,宋世杰的腳步要给观众带来一种轻盈、悠闲之态。同一人物、同一场戏,也并非从头到尾都是同样的脚步和姿态,演员需要按照人物生活现状、年龄特点、心情变化等去改变走路姿势和神态,这样诠释出的人物才能逼真生动,引发观众共鸣。
《程婴救孤》属于衰派老生的表演佳作,程婴表演者李树建将这个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救孤”这场戏的表演属于程婴的英雄壮举,程婴有四处情感爆发点,都被李树建拿捏的很好,让人物在“衰”中表现出了几分健硕。首先是程婴这个角色的出场,一束蓝色追光引入了蓝衫、肩背草药的主人公,程婴动作利落,脚步轻盈,一阵疾步圆场之后,用小错步、躜步、甩髯、转身抛髯亮相,从角色悲愤眼神中可看到一丝机警,一个洒脱、干练的义士站在观众前面。之后程婴在彩凤的引荐下前去面见公主,向公主表达了自己立誓救孤的决心,并且慷慨激昂地诉说了自己对赵家几百口人命被害的同情,说道:我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之后在阵阵鼓声下,程婴抖动三髯,先是一左一右的单挑两绺,之后双挑两绺,紧接着就是再猛甩三绺,最后跑地抱拳。在耍三绺时的帅、脆、漂,角色忠肝义胆有目共睹。之后,当藏在药箱里的婴儿被韩厥发现时,程婴镇静下来并压低嗓音,又发慷慨陈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紧接着,又是一系列的绕袖、转身、挑髯、咬髯、跪地动作,该组动作节奏强且力道十足,尽显一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势。第四个爆发点在“诀别”上,韩厥为救孤儿而自刎,程婴瞠目结舌,随后毅然表决心:将军放心,程婴在,孤儿就在。一阵快速翻腾的水袖抖撒开前胸黑髯,接着步伐后退突转急下。为正义奋不顾身,程婴的“衰”中有“志”,无不令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以上这些虽然都是甩髯动作,但情感、情绪和节奏以及力度处理迥异,所以展现出的力和美也就不同。此类表演在之前的豫剧“黑胡戏”中不多见,这让豫剧“衰派”老生表演艺术又更上一层楼[2]。
武老生分为长靠和箭衣,前者又被称之为靠把老生,身披盔甲、手持刀剑,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这些都是靠把老生,以《阳平关》黄忠、《战太平》花云、《失街亭》王平等人物最具代表性;后者表演戏服为箭衣,比如《南阳关》里面的伍云召以及《打登州》中的秦叔宝等,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武老生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定军山》属于京剧中的传统剧目,这个戏不仅要求演员要有优美的工架,还要对武功驾轻就熟,也要一边跑圆场,一边唱快板,并且要字正腔圆、情绪到位,演员务必要具备娴熟的唱念做打功底,这样才能诠释好角色[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豫剧舞台艺术表演,老生表演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单单要求演员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还要将老生唱腔、演唱技巧等拿捏搭配,豫剧老生舞台表演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对最终舞台表演质量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豫剧老生演员一定要不断地磨炼唱腔和表演技巧,注意每一个细节,将人物形象、动作、情感都表演到位,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将豫剧这门传统文化艺术长久的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文明.从豫剧老生到山东梆子红脸——记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著名演员殷宪智[J].戏剧丛刊,2013,
(01):104-106.
[2]杨宝刚.记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J].四川戏剧,2018,(02):175-176.
[3]王文洋.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7,(33):181.
【关键词】 豫剧;艺术;老生;舞台表演;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66-02
戏曲属于一种独特的综合型艺术,有着不同行当,也有着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每一部戏曲作品都囊括了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戏曲凭借着不同行当表演,塑造性格各异的舞台人物形象,身份不同,各有特点,精彩纷呈,在舞台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老生行当在河南豫剧舞台表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窦娥冤》里的窦天章、《桃李海》里的袁如海、《辕门斩子》里的八贤王等最具代表性,将这些老生角色演绎好,对整个作品内涵诠释、脉络衔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会让观众拥有一个良好的观感体验。
一、豫剧艺术发展和豫剧表现价值分析
应该了解到,艺术源自生活,豫剧艺术创作亦如是,无论在编曲形式上,或者是豫剧曲目剧情发展上,都和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关联紧密。之所以豫剧备受大众追捧和喜爱,正是因为豫剧剧情、唱法大都源于群众,和民众生活相互贴近,更加易于人们理解其中内涵。豫剧曲目发音准确,唱法上也较为通俗易懂,在表演期间,情节紧凑,能够更好地带动观众情绪,人们会从曲目前奏和基调去感悟曲目所要诠释的情感。豫剧演唱时,舞台伴奏会伴随人物情绪发生转变,与此同时,豫剧表演对演员唱功的要求很是严苛,表演者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磨炼才能练好唱腔、做好动作、诠释好角色,之后方可提升豫剧表演技巧。
历经多年发展,豫剧融合了各地区语言特点,豫剧演唱、豫剧编曲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跨地区特性。清末时期,河南洛阳等地豫剧表演时常用下五音,但是开封地区使用的以上五音居多,这主要是由地域民族特点不同所致。旨在对各地区唱法和唱腔加以区分,洛阳一带豫剧唱腔被称为豫西调(西府调),开封一带豫剧唱腔被称作为豫东调(祥符调)。豫剧表演一度盛行,现在不单单是在河南省一地,更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并且豫剧演员也来自五湖四海。
二、豫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要点分析
(一)宏观层面
豫剧艺术表演期间,老生舞台唱腔和净末丑等行当存在较大差异,豫剧历经多年发展,在舞台表演上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唱腔和表演形式。
第一,红脸老生演唱时,要在舞台上灵活使用真假唱腔,随着作品剧情变化灵活转变真腔和假腔,要向观众展现出一个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
第二,豫剧舞台表演,老生演唱时要掌握舞台表演技巧,当剧情转变时,老生要以润腔来演唱,使观众可以深度掌握剧情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豫剧表演历经多年发展,开始融入地域特色,涵盖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豫剧源于河南,在表演时一般都会使用到豫东方言以及词句等,身为专业豫剧表演者,一定要熟练使用好豫东方言,在演唱时便可更好的表达情感,并且还要注意方言保护和应用等问题,要做到方言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兼顾。
(二)微观层面
老生又被叫作须生、正生、胡子生。胡子在我国戏剧表演中有专属称谓,即为髯口,有严肃端庄之意。戏曲老生所扮演角色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唱念基本都是大本嗓。根据传统,老生一般都戴有三绺胡须:黑、花、白。老生又有文老生和武老生之分,从表演侧重点层面加以审视,主要分为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以及武老生。唱功老生以唱为主,动作相对必要,因为表演动作幅度不大,态度较为随和,唱态沉稳,以《二进宫》杨波、《捉放曹》陈宫、《文昭关》伍子胥等老生表演最具代表性,这些都是唱功老生。
豫剧《寇准背靴》中寇准唱词为“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忘不了朝阁事锁眉间,北国又把边疆犯,难坏了宋王天子文武百官。王钦若主和议胆怯气软,一心要送银米且顾眼前。我和奸贼苦争辩,定要兴兵定边关……”此段唱腔,将寇准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哭殿》中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金銮宝殿中唱出“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勤朝政安天下五谷丰登,实可恨摩利萨犯我边境,秦驸马守边关卫国干城,将士们御敌寇疆场效命,但愿得靖边患狼烟扫平,金钟响打坐在龙位以里,是何人殿角下大放悲声”。在《三哭殿》的另一唱段中“下位去劝一劝詹妃娘娘,撩龙袍上前去好话多讲,叫一声贵妃娘娘,王与你商量商量”。正是因为人物在劇中的社会地位、所处环境存在差异,所以塑造角色的表演和唱腔自然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介于唱功、做工之间的戏,此时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饰演,比如《寇准背靴》里寇准“踢靴”、《徐策跑城》里徐策“跑台布”等,唱功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演绎。
做工老生又被称之为“衰派”老生,这类老生主攻表演,衰派老生一般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解释是专门扮演体弱多病、戴白胡须的人物,像《三娘教子》薛宝、《徐策跑城》徐策、《清风亭》张元秀等,所以名为“衰派”;第二类解释是由于这种老生普遍以做工为主,通常都是扮演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神态粗放的人物,所扮演人物的精神状态比较颓废,所以才称作为“衰派”,以《宋江杀惜》宋江、《春秋笔》张恩等人物最具代表性[1]。
演戏演的就是人物,不同人物一定要有不同的表演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特别是做功老生,对这点要求更要格外重视。此处以老生脚步做例子,《清风亭》张元秀以及《四进士》宋世杰,这些人物都是白胡子老人,但由于人物身份、性格、穿戴、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在这些角色出场时,脚步自然不一样。
比如《清风亭》张元秀属于磨豆腐的普通百姓,戏曲中该人物的年龄是70多岁,因为张元秀长年辛劳、穷困潦倒,所以在表演张元秀这个人物时,两腿走路的时候要略微弯曲、弯腰驼背,扮演张元秀时要给观众带来一种朴实之感。张元秀没有收养孩子时,由于他的身体和心情还算可以,走路姿势较为稳健,但所收养的孩子被生母领走后,其身心俱伤,他萎靡不振,走路踉踉跄跄,老伴整天吵闹着要儿子,张元秀也由于过度想念孩子,整日忧郁,生活艰难。乞讨寻子途中,走路两腿变得更加弯曲,驼背也比之前厉害,走路变得更缓慢,身体虚弱,好似一股风就能把他吹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张元秀的晚年凄惨经历,无不让人同情怜悯。 再如《四进士》宋世杰,主人公是一个开店的年迈老人,其平生视钱财如粪土,喜欢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日子过得悠闲自得。他在走路时,两腿稍微弯曲,略有驼背,因为宋世杰早年在衙门任职,现在属于退休在家,生活还算稳定。因此宋世杰的走路姿态就和张元秀截然不同,宋世杰的腳步要给观众带来一种轻盈、悠闲之态。同一人物、同一场戏,也并非从头到尾都是同样的脚步和姿态,演员需要按照人物生活现状、年龄特点、心情变化等去改变走路姿势和神态,这样诠释出的人物才能逼真生动,引发观众共鸣。
《程婴救孤》属于衰派老生的表演佳作,程婴表演者李树建将这个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救孤”这场戏的表演属于程婴的英雄壮举,程婴有四处情感爆发点,都被李树建拿捏的很好,让人物在“衰”中表现出了几分健硕。首先是程婴这个角色的出场,一束蓝色追光引入了蓝衫、肩背草药的主人公,程婴动作利落,脚步轻盈,一阵疾步圆场之后,用小错步、躜步、甩髯、转身抛髯亮相,从角色悲愤眼神中可看到一丝机警,一个洒脱、干练的义士站在观众前面。之后程婴在彩凤的引荐下前去面见公主,向公主表达了自己立誓救孤的决心,并且慷慨激昂地诉说了自己对赵家几百口人命被害的同情,说道:我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之后在阵阵鼓声下,程婴抖动三髯,先是一左一右的单挑两绺,之后双挑两绺,紧接着就是再猛甩三绺,最后跑地抱拳。在耍三绺时的帅、脆、漂,角色忠肝义胆有目共睹。之后,当藏在药箱里的婴儿被韩厥发现时,程婴镇静下来并压低嗓音,又发慷慨陈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紧接着,又是一系列的绕袖、转身、挑髯、咬髯、跪地动作,该组动作节奏强且力道十足,尽显一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势。第四个爆发点在“诀别”上,韩厥为救孤儿而自刎,程婴瞠目结舌,随后毅然表决心:将军放心,程婴在,孤儿就在。一阵快速翻腾的水袖抖撒开前胸黑髯,接着步伐后退突转急下。为正义奋不顾身,程婴的“衰”中有“志”,无不令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以上这些虽然都是甩髯动作,但情感、情绪和节奏以及力度处理迥异,所以展现出的力和美也就不同。此类表演在之前的豫剧“黑胡戏”中不多见,这让豫剧“衰派”老生表演艺术又更上一层楼[2]。
武老生分为长靠和箭衣,前者又被称之为靠把老生,身披盔甲、手持刀剑,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这些都是靠把老生,以《阳平关》黄忠、《战太平》花云、《失街亭》王平等人物最具代表性;后者表演戏服为箭衣,比如《南阳关》里面的伍云召以及《打登州》中的秦叔宝等,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武老生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定军山》属于京剧中的传统剧目,这个戏不仅要求演员要有优美的工架,还要对武功驾轻就熟,也要一边跑圆场,一边唱快板,并且要字正腔圆、情绪到位,演员务必要具备娴熟的唱念做打功底,这样才能诠释好角色[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豫剧舞台艺术表演,老生表演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单单要求演员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还要将老生唱腔、演唱技巧等拿捏搭配,豫剧老生舞台表演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对最终舞台表演质量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豫剧老生演员一定要不断地磨炼唱腔和表演技巧,注意每一个细节,将人物形象、动作、情感都表演到位,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将豫剧这门传统文化艺术长久的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文明.从豫剧老生到山东梆子红脸——记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著名演员殷宪智[J].戏剧丛刊,2013,
(01):104-106.
[2]杨宝刚.记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J].四川戏剧,2018,(02):175-176.
[3]王文洋.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7,(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