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工作氛围 和谐 人性化管理 法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49-01
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应该监督与理解并重,在情感引入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彰显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人文管理理念,为教师创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情感投入,人文出发,维护教师的人格和尊严
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时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维护教师的尊严,力求为教师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人无完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学校领导应客观、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每一位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应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前提,让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那些工作怠慢、思想厌倦,无上进心的教师,领导应深入调查,个别谈心,了解实情,以便对症下药。动不动就用“教学质量”一票否决,按学生成绩给老师排名,按业务考试成绩给老师排队,任意对自己的下属降级、撤职和调动,让教师开赶队会、表态会、反省会或学习班会,克扣教师绩效工资或年终考核不予称职等,这些做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任务的开展。教师本是育人者,他的人格和尊严受到催残和侮辱,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工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者都是明智之人,易于管理,不适于约束。管理者在管理中加大情感投入,从人文关怀出发,充分尊重和维护教师的人格和尊严,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
二、角色换位,淡化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
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大多数管理者扮演双重角色,既是领导,又是教师,他们大多数都能体会教师劳动的繁重,能尊重教师的劳动果实,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只有极少数领导由于长期脱离一线教学,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要求。如有一中心学校领导到某村完小视查和督导工作时,一位教师反映学校电铃时间控制混乱,征求如何调制,该领导没有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扔下一句“敲钟返古”便离开了。这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行为。这样的领导者又怎能带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呢?有些领导只注重上传下达,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成功的经验不加分析比较,而是一味模仿复制,这样的做法又怎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学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在人格上享有平等权利,这就要求管理者淡化领导意识,尊重教师的人格,维护教师的权益,并时刻加强业务学习,注重自身人格修养,努力做到心胸坦荡、言行一致、廉洁奉公、脚踏实地地为学生、教师、学校服务。管理者应主动亲近教师,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管理者只有淡化领导意识,真正从教师角度出发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法治校,立足整改,促进教师的公平发展
作为学校的领导,不仅要精通和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还应该要求教师了解各项法律法规,清楚自己的职业特点,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公平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如把各种任务、要求与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以民主加集中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和分配方案,围绕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职称普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和落实教代会和财务公开制度,给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征求民意,集思广益,实现最佳管理目标,给足教师心理层次上的公平需要,促进教师的发展,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教师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强,便自觉把自己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善于沟通,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必须与下属保持良好、健康的沟通渠道,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统一思想,减少心理隔阂,减少因角色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使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管理实践中不妨多倾听,多了解实情,加大情感投入,融入爱心,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如帮助教师解决住房、交通、分居、贷款、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不便,当教师利益受到侵害或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只有对教师殷殷之爱,才能与教师在情感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增强学校的向心力,打造以人文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把原则性的管理与人文性管理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责编 韦 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49-01
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应该监督与理解并重,在情感引入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彰显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人文管理理念,为教师创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情感投入,人文出发,维护教师的人格和尊严
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时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维护教师的尊严,力求为教师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人无完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学校领导应客观、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每一位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应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前提,让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那些工作怠慢、思想厌倦,无上进心的教师,领导应深入调查,个别谈心,了解实情,以便对症下药。动不动就用“教学质量”一票否决,按学生成绩给老师排名,按业务考试成绩给老师排队,任意对自己的下属降级、撤职和调动,让教师开赶队会、表态会、反省会或学习班会,克扣教师绩效工资或年终考核不予称职等,这些做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任务的开展。教师本是育人者,他的人格和尊严受到催残和侮辱,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工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者都是明智之人,易于管理,不适于约束。管理者在管理中加大情感投入,从人文关怀出发,充分尊重和维护教师的人格和尊严,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
二、角色换位,淡化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
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大多数管理者扮演双重角色,既是领导,又是教师,他们大多数都能体会教师劳动的繁重,能尊重教师的劳动果实,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只有极少数领导由于长期脱离一线教学,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要求。如有一中心学校领导到某村完小视查和督导工作时,一位教师反映学校电铃时间控制混乱,征求如何调制,该领导没有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扔下一句“敲钟返古”便离开了。这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行为。这样的领导者又怎能带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呢?有些领导只注重上传下达,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成功的经验不加分析比较,而是一味模仿复制,这样的做法又怎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学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在人格上享有平等权利,这就要求管理者淡化领导意识,尊重教师的人格,维护教师的权益,并时刻加强业务学习,注重自身人格修养,努力做到心胸坦荡、言行一致、廉洁奉公、脚踏实地地为学生、教师、学校服务。管理者应主动亲近教师,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管理者只有淡化领导意识,真正从教师角度出发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法治校,立足整改,促进教师的公平发展
作为学校的领导,不仅要精通和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还应该要求教师了解各项法律法规,清楚自己的职业特点,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公平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如把各种任务、要求与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以民主加集中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和分配方案,围绕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职称普升、基建、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和落实教代会和财务公开制度,给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征求民意,集思广益,实现最佳管理目标,给足教师心理层次上的公平需要,促进教师的发展,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教师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强,便自觉把自己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善于沟通,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必须与下属保持良好、健康的沟通渠道,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统一思想,减少心理隔阂,减少因角色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使管理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管理实践中不妨多倾听,多了解实情,加大情感投入,融入爱心,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如帮助教师解决住房、交通、分居、贷款、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不便,当教师利益受到侵害或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只有对教师殷殷之爱,才能与教师在情感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增强学校的向心力,打造以人文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把原则性的管理与人文性管理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责编 韦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