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中学,原本默默无闻,三年前的“新课改”实验,却使它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不仅“升学率”上去了,而且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由此引得不少同行前去参观学习。
那天,我们一行七人也慕名前往取经。汽车在弯曲的山路上折腾了多时,才到达该校。进去一看,感觉非同一般。高大的教学楼、整齐的道路、玲珑的花坛,在这深山中显得特别起眼。见了该校的林校长,我们请求他介绍经验,林校长笑着说,没什么经验,我们的诀窍是用好每一个人。接着,他向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我们学校里教师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学历低,有近一半人是由民师转正而来,整体水平十分有限,再加上信息闭塞,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难以注入,很难创出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平时教学,大家几乎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进教室一张嘴,除此以外,再没有新鲜东西,教学成绩可想而知。前几年,不仅“升学率”在全县位居倒数,而且师生在公开课比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都没有份。当时,许多人骂我们,弄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不过,社会上也普遍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学校师资质量太差。我也认识到,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就谈不上教育质量。为此,我曾多次到县教育局要人,几乎都无功而返。你想啊,我们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正规毕业的大学生谁愿意来?就是硬性分配来了也会千方百计地找关系调走。我又想到让教师外出进修,可学校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三年前,我县开展“新课改”实验,这下我又急了,眼前的师资水平,又怎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拖了县里的后腿不说,误人子弟才是无法弥补的过错啊!无奈之中,我再次跑到教育局“诉苦”,哪知老局长的巧妙比喻和一番开导却让我茅塞顿开。
他先带我走近院里一堆木头,然后对我说:“你能从这木头堆里找出有用的木头吗?”我也不问为什么,就在木头堆里翻腾起来,不一会,我找到几根直木段。老局长接着说:“再找找,还有没有?”我又找到两块平整的木板和几根短木段。老局长又说:“还有没有?”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真的没有啦,余下的全是废木。”老局长这才缓缓地说:“你错了,在我们一般人眼里,这余下的都是废木,可在木匠眼里就不一样了。比如制作一张椅子吧,平整的木板可以做‘椅面’,直长的木段可以做‘椅腿’,短小的木段可以做‘椅档’,弯木可以做‘椅靠’,这叫做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就连这不起眼的小木片,也可以做成使接榫牢固的楔子。生活中许多地方都需要木头,只要用得恰当,就是有用的木头。可见,木匠眼里无废木,凡是木头都有用。”
老局长停了一下,又深沉地对我说:“据我了解,你们学校有四十几名教师,他们大多年轻力壮,工作勤奋,有很强的进取心,这都是难得的资源啊。可你却一直认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不信任他们的 智慧和创造力,更怕他们担当不了“课改”的重任,这不是把他们一个个看成了不中用的“废木”?你不去好好地开发和充分地利用,让他们平时教学随大流,结果许多人工作激情调动不了,潜力发挥不出,还养成了懒散的风气,白白浪费了人才!要知道,再好的木头闲置不用也会腐烂,最终变成真正的废木。看来,问题还出在你校长身上。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就应该有木匠对待木头的眼光,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所谓“发现”,就是要认真观察,多方了解,不仅要认识每个人的显性才能,还要发现其隐性才能,这就像高明的木匠了解木头一样,既要把握其大小、粗细和曲直等外形,还要把握其内质,如纹理的疏密、质地的柔硬等,然后,才能因“才”而用。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新课改”实验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的弱化都会影响全局,这说明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因“才”而用,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长处,安排到适当的位置,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正如木匠手中的木头,“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只要用得恰当,就是有用的木头。”更重要的,还要认识到,木头在使用时,需要经过锯、劈、削和刨等工序,才能平整光滑。同样,“人才”是经过后天打磨、塑造的结果;“人才”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所以,校长要树立“用才”必须“养才”的意识,时常督促、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就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相信,只要你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用”的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使“新课改”实验获得成功,取得教育教学好成绩。
讲到这里,林校长兴奋地说:“老局长的话让我反思了很久。回来后,我彻底改变了错误的看法,重新给每一位教师压担子,布任务,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谁知他们不仅没有怨言,还一改过去懒散拖沓的作风,工作变得非常勤奋投入。教师的工作态度一变,教学成绩和学校的面貌随之大变。”
“林校长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眼下不少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善用人和用人不当的弊端,面对办学上的难题,有的校长不是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挖掘本单位的潜力,反而怨天尤人,感叹学校无名师,缺乏人才。由此造成学校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当与浪费,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的甚至花高薪去外面聘请,结果,钱花了出去,个别“名师”的作用却很有限。可见,在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更要认识到“凡是木头都有用”的道理,这样才能合理用人,用好每一个人。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高河镇初级中学)
那天,我们一行七人也慕名前往取经。汽车在弯曲的山路上折腾了多时,才到达该校。进去一看,感觉非同一般。高大的教学楼、整齐的道路、玲珑的花坛,在这深山中显得特别起眼。见了该校的林校长,我们请求他介绍经验,林校长笑着说,没什么经验,我们的诀窍是用好每一个人。接着,他向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我们学校里教师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学历低,有近一半人是由民师转正而来,整体水平十分有限,再加上信息闭塞,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难以注入,很难创出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平时教学,大家几乎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进教室一张嘴,除此以外,再没有新鲜东西,教学成绩可想而知。前几年,不仅“升学率”在全县位居倒数,而且师生在公开课比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都没有份。当时,许多人骂我们,弄得我们抬不起头来。不过,社会上也普遍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学校师资质量太差。我也认识到,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就谈不上教育质量。为此,我曾多次到县教育局要人,几乎都无功而返。你想啊,我们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正规毕业的大学生谁愿意来?就是硬性分配来了也会千方百计地找关系调走。我又想到让教师外出进修,可学校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三年前,我县开展“新课改”实验,这下我又急了,眼前的师资水平,又怎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拖了县里的后腿不说,误人子弟才是无法弥补的过错啊!无奈之中,我再次跑到教育局“诉苦”,哪知老局长的巧妙比喻和一番开导却让我茅塞顿开。
他先带我走近院里一堆木头,然后对我说:“你能从这木头堆里找出有用的木头吗?”我也不问为什么,就在木头堆里翻腾起来,不一会,我找到几根直木段。老局长接着说:“再找找,还有没有?”我又找到两块平整的木板和几根短木段。老局长又说:“还有没有?”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真的没有啦,余下的全是废木。”老局长这才缓缓地说:“你错了,在我们一般人眼里,这余下的都是废木,可在木匠眼里就不一样了。比如制作一张椅子吧,平整的木板可以做‘椅面’,直长的木段可以做‘椅腿’,短小的木段可以做‘椅档’,弯木可以做‘椅靠’,这叫做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就连这不起眼的小木片,也可以做成使接榫牢固的楔子。生活中许多地方都需要木头,只要用得恰当,就是有用的木头。可见,木匠眼里无废木,凡是木头都有用。”
老局长停了一下,又深沉地对我说:“据我了解,你们学校有四十几名教师,他们大多年轻力壮,工作勤奋,有很强的进取心,这都是难得的资源啊。可你却一直认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不信任他们的 智慧和创造力,更怕他们担当不了“课改”的重任,这不是把他们一个个看成了不中用的“废木”?你不去好好地开发和充分地利用,让他们平时教学随大流,结果许多人工作激情调动不了,潜力发挥不出,还养成了懒散的风气,白白浪费了人才!要知道,再好的木头闲置不用也会腐烂,最终变成真正的废木。看来,问题还出在你校长身上。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就应该有木匠对待木头的眼光,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所谓“发现”,就是要认真观察,多方了解,不仅要认识每个人的显性才能,还要发现其隐性才能,这就像高明的木匠了解木头一样,既要把握其大小、粗细和曲直等外形,还要把握其内质,如纹理的疏密、质地的柔硬等,然后,才能因“才”而用。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新课改”实验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的弱化都会影响全局,这说明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因“才”而用,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长处,安排到适当的位置,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正如木匠手中的木头,“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只要用得恰当,就是有用的木头。”更重要的,还要认识到,木头在使用时,需要经过锯、劈、削和刨等工序,才能平整光滑。同样,“人才”是经过后天打磨、塑造的结果;“人才”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所以,校长要树立“用才”必须“养才”的意识,时常督促、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就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相信,只要你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用”的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使“新课改”实验获得成功,取得教育教学好成绩。
讲到这里,林校长兴奋地说:“老局长的话让我反思了很久。回来后,我彻底改变了错误的看法,重新给每一位教师压担子,布任务,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谁知他们不仅没有怨言,还一改过去懒散拖沓的作风,工作变得非常勤奋投入。教师的工作态度一变,教学成绩和学校的面貌随之大变。”
“林校长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眼下不少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善用人和用人不当的弊端,面对办学上的难题,有的校长不是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挖掘本单位的潜力,反而怨天尤人,感叹学校无名师,缺乏人才。由此造成学校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当与浪费,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的甚至花高薪去外面聘请,结果,钱花了出去,个别“名师”的作用却很有限。可见,在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更要认识到“凡是木头都有用”的道理,这样才能合理用人,用好每一个人。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高河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