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手实践”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的主要形式,合作交流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策略和正确的方式进行指导。一是要借助情境的创设,制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实践探索的欲望;二是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探索;三是拓宽“动手实践”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体验数学和自然、生活的联系;四是正确对待“动手实践”探索中的失败,勇于放弃、敢于重新开始新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科学的策略;方式;情境;平台;课内外延伸;失败的面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技术发展的基础,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对知识的再创造性研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笔者认为动手实践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要形式,又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坚实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被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策略、正确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体验。
一、巧創“动手实践”的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动手实践产生兴趣,乐于进行动手实践。怎样创设学生乐于实践的情境呢?首先,在动手实践前让学生亲自做好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获得了充分的调动,对于材料的准备和制作自然而然的产生思考,形成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第二,教师设计的实践问题难度要适宜,“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在动手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获取成功的乐趣。波利亚认为:学生有了疑惑,才会有追求证明的渴望。学生的动手实践不应是教师的指令,而应当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恰当的时候安排动手实践的环节,创设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采取适当的动手策略去进行探索实践。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当有的学生决定使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另外一些学生提出了异疑:这种方法不太好用,如果换成了是平行四边形的土地、池塘等就太麻烦了。此时教师适时提出:那怎么办呢?你们能想一想办法吗?这时学生想到了可以动手做一做,研究研究,看能否转化成长方形等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计算。于是自发地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践研究,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去动手实践探索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
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自己观察思考的角度去动手实践操作,而不是教师给出一个既定的实践方案,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般的去做,左右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仅仅作为一个操作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初衷。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初步认识》,老师让学生想办法留住各种物体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时,教师不做要求也不做示范,任由小朋友想象,结果出现了笔描、照着画、用印泥印、按在橡皮泥上等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法。给孩子们提供实践探索的平台除了给他们空间保障还要有时间的保证,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操作、比较、推理、发现,设计自己的汇报方法,从而为形成系统的知识做好铺垫。不可走过场、蜻蜓点水,否则动手实践将只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一切,要源于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在孩子们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赏,有针对性的评价,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数学兴趣和自信。
三、拓宽“动手实践”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不能将动手实践仅仅作为课堂上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单一的学习方式,应该拓宽动手实践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富有实践性、操作性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自主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研究过面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教室、卧室、桌面等的面积;研究过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一些统计;研究过简便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简便计算的运用;研究过小数、分数后可以让他们去表达以前自己不知怎么表示的生活中的数量等等。
四、正确对待“动手实践”中的失败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尝试了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后,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实践研究出现了偏差或者遇到了失败。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误或方向的偏差,勇于放弃、敢于重新开始新的实践研究,直至通过各种方法的尝试获得最后的成功。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计划或策略行不通时决定使用新的策略是一个成功问题解决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研究习惯和能够承受失败的坚韧的心理品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人人参与,在有策略的动手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机会,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实现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提升。
作者简介:
滕绍龙(1976-),汉,男,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科学的策略;方式;情境;平台;课内外延伸;失败的面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技术发展的基础,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对知识的再创造性研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笔者认为动手实践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要形式,又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坚实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被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策略、正确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体验。
一、巧創“动手实践”的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动手实践产生兴趣,乐于进行动手实践。怎样创设学生乐于实践的情境呢?首先,在动手实践前让学生亲自做好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获得了充分的调动,对于材料的准备和制作自然而然的产生思考,形成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第二,教师设计的实践问题难度要适宜,“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在动手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获取成功的乐趣。波利亚认为:学生有了疑惑,才会有追求证明的渴望。学生的动手实践不应是教师的指令,而应当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恰当的时候安排动手实践的环节,创设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采取适当的动手策略去进行探索实践。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当有的学生决定使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另外一些学生提出了异疑:这种方法不太好用,如果换成了是平行四边形的土地、池塘等就太麻烦了。此时教师适时提出:那怎么办呢?你们能想一想办法吗?这时学生想到了可以动手做一做,研究研究,看能否转化成长方形等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计算。于是自发地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践研究,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去动手实践探索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
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自己观察思考的角度去动手实践操作,而不是教师给出一个既定的实践方案,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般的去做,左右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仅仅作为一个操作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初衷。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初步认识》,老师让学生想办法留住各种物体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时,教师不做要求也不做示范,任由小朋友想象,结果出现了笔描、照着画、用印泥印、按在橡皮泥上等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法。给孩子们提供实践探索的平台除了给他们空间保障还要有时间的保证,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操作、比较、推理、发现,设计自己的汇报方法,从而为形成系统的知识做好铺垫。不可走过场、蜻蜓点水,否则动手实践将只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一切,要源于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在孩子们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赏,有针对性的评价,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数学兴趣和自信。
三、拓宽“动手实践”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不能将动手实践仅仅作为课堂上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单一的学习方式,应该拓宽动手实践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富有实践性、操作性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自主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研究过面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教室、卧室、桌面等的面积;研究过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一些统计;研究过简便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简便计算的运用;研究过小数、分数后可以让他们去表达以前自己不知怎么表示的生活中的数量等等。
四、正确对待“动手实践”中的失败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尝试了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后,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实践研究出现了偏差或者遇到了失败。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误或方向的偏差,勇于放弃、敢于重新开始新的实践研究,直至通过各种方法的尝试获得最后的成功。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计划或策略行不通时决定使用新的策略是一个成功问题解决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研究习惯和能够承受失败的坚韧的心理品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人人参与,在有策略的动手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机会,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实现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提升。
作者简介:
滕绍龙(1976-),汉,男,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